管学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讲堂

总第53期 颍上的管子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建设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4 16:48:52


 

颍上的管子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建设

管  岩

 

管子故里颍上地处皖西北,淮河和颍河的交汇处,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人口179万,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沿淮生态湿地气候的自然资源。

一、颍上地名及其建置历史沿革

  颍上作为方国或建邑置,始于夏商时代。颍上迄今大约已有超过3000年的历史。颍上人对颍上这个地名情有独钟,薪火相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颍上发生具有划时代坐标性的历史沿革四大事件分别是:

1.周代,公元前574年:颍上之战诸侯迁于颍上。这也颍上县地名正式见诸文献记载的时间节点。公元前574年即周简王十一年晋国与郑国发生战争,史称;颍上之战晋国大将知武子率领诸侯之师驻扎颍上。诸侯迁于制田,知武子佐下军,以诸侯之师侵陈,至于鸣鹿。遂侵蔡。未反,诸侯迁于颍上。(《左传·成公十六年》)350年之后,司马迁《史记》记载管子是颍上人司马迁无疑是对的管子出生于公元前723年,颍上地名已经出现。

2.周代,公元前479年,改颍称慎,白公之乱。周代颍上属于蔡国,楚国伐蔡,本邑被楚国割据,改颍上为慎,具体时间不详细,据推断应与蔡昭侯二十六年(前493年)楚昭王讨伐蔡国,蔡侯恐慌,向吴国求救这件史实有关,史书有关慎的记载也说明了蔡、楚、吴三国争夺颍上领土这个事件,《左传·哀公十六年》所载,周敬王四十一年即公元前479年,颍上已经称慎,做为白公芈胜的封邑,然而还是发生了吴王伐慎,白公败之的争夺战。这也是颍上称慎地名见诸文献记载的时间节点。后白公兵变反楚,被诛杀,史称白公之乱。 蔡国求援于吴国收复失地的行动失败了,颍上不仅没有回归蔡国,蔡国全国都被楚国占领了。蔡侯齐四年(前447年),楚惠王灭掉蔡国,蔡侯齐出逃,蔡国从此祭祀断绝,国家灭亡。所以,本县改颍称慎之后,历经战国秦汉魏晋近千年之久,也没有恢复颍上地名。

3.南北朝:本县慎迁肥东迁置娄烦南北朝时代,公元422年,本地属宋国。因战乱慎县政府乔迁到肥东梁园镇(今肥东相梁园镇),山西娄烦县政府迁至本县。梁武帝六年(507年)本地分三县:下蔡、楼烦和宋县。慎县迁出颍地后,存在了700余年,宋代因避神宗之讳,撤销慎县,改称梁县,终结了慎作为地名的历史。

4.隋朝颍上复其初名建县。颍上人的颍上情结,千年的历史沧桑未能湮灭,即恢复最初地名的努力世代相传,从未停息。隋大业二年即公元606年,隋朝中央政府,在下蔡和楼烦两县合并基础上,根据有识之士的建议,恢复颍上地名,建置颍上县。从此,颍上境内行政区划虽多有变化,但颍上不改初名,至今已经超过1400多年,尽管历史上发生过短暂的行政区划分合,如曾与阜阳合并建立阜颍县,却依然保留初名颍上的简称颍

      二、颍上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景观资源

颍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旅游文化资源丰厚。春秋战国时期颍上走出了管仲、鲍叔牙、甘罗、甘茂四位宰相。唐、宋、元、明时期,有记载的就有黄宪、张路斯、张彪、章克让、杜遵道、秋茂、蒋学、章顺举、刘炳、黄家鼎等州、府、县官吏及其名士、名医549人。尤其是管仲、鲍叔牙举贤任能、安邦治国的业迹,至今在民间广为传诵。颍上文风鼎盛,历史上和现当代在哲学、宗教、书法、绘画、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均不缺乏重量级的领军人物,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以及大量的民间艺术形式等。

颍上县境内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十分富饶。大约从宋代开始打造颍上八景,今称为古八景:即1.文地春风; 2.白庙晓烟;3.映林晚照;4.甘罗故址; 5.赛涧流泉;6.莲池月夜;7.江口晴波;8.桐邱古木。直到上世纪40年代,颍上存有古市、镇31处,村落623个,祭坛4处,庙宇建筑130处;而文献记载的庙宇则有247处之多,如新庙湾的管子庙、龙王庙村的龙王庙等,仅仅八里垛子就有8座寺庙;存有古迹如管鲍故里、管谷、管鲍祠、慎城、甘城、段王城、荆亭城、武阴城、留犊湾、张公潭、屠堤、爱莲池、河洲书院、黄宪故里、黄庭兰亭碑刻、宋家花门楼、黉学大成殿、明伦堂、常家祠堂、白衣庵、白马寺、颍城城墙、护城河、颍水新河等约50处。古墓葬管仲衣冠冢、夷陵、留陵、甘罗墓、黄宪墓、竹林七贤墓等近30处。

此外还有与神话、传奇相联系的淮、颍、肥三川和焦岗湖水系的沟渎、湖泊近60处,以及张公潭、白龙潭、老龙潭、赵龙潭四大水潭,16处著名的水塘。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除管子、鲍叔牙、甘罗的传说以外,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代表颍上花鼓灯、推剧(四句推子)以及其他民间灯舞、灯歌,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歌谣、故事、手工艺、美食、民俗文化等。

 近现代文化遗迹尤成章墓、戴厚英雕像、戴厚英墓、润河闸坝指挥所,以及红色文化资源颍上烈士祠、黄家坝起义烈士纪念碑、周丽平烈士纪念等。

三、颍上管子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杰出古代政治家管子和管子故里这两块巨大的无形资产,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新世纪以来,依托管子故里历史文化资源建立的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在颍上县委、县政府人财物的大力支持下以法按章开展学术活动。颍上县委县政府并十分重视和尊重本土文化学术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人脉广、思路宽、接地气、善学习、懂组织、能协调的优势,为颍上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为颍上大打管子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以本土人士领军的省管研会秘书处,先后提出三管齐下和六个走向的战略目标,并借助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专题《名相管仲》,制作插播颍上县文化旅游宣传片,由央视确认安徽颍上是管仲故里,一劳永逸地结束了管子故里之争。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先后正式出版物三卷本《管学论集》、丝绸版本《管子》、五卷本《管学论丛》和《管学新论》第一卷,600万字。《管学论集》一出版就获得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著名学者郭因称之为是“向社会、共和国献上的厚礼。先后推出各类出版物20种,30000余册,《管子研究》期刊52期,发行30000份,累计发表文章2000多篇,约1000万字。省管子研究会法人代表、副会长兼秘书长龚武务虚务实,笔耕不辍,著述甚丰,管学遗产系统性科研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2017年下半年以来,由龚武同志撰稿的省委、省政府的重点文化工程安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管子传》和皖籍思想家文库管子卷两书共约60万字,业已进入出版程序,年内将由安徽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一年一度的管子文化节、会拉动了旅游、经贸和招商引资的发展,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专家、学者15000人,累计接待游客170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亿大关。2017年旅游综合收入30.5亿元。

       四、颍上历史文化旅游产业方兴未艾

1.以管子故里、管学、管子文化三管为符号的核心文化,成为颍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地标和得天独厚的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颍上县委、县政府大打管子牌,创建管子文化城,先后建成滨河公园、九合塔及其管子纪念馆、管仲老街以及管子文化为标志的人文景观等。管子文化产业链也越来越长,越来越强。据不完全统计,颍上全县以管子、管仲命名的企业、事业单位、景点、商铺、道路、建筑物等已经超过500个。作为管子文化与企业深度结合的范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成员单位,安徽管仲酒业,所生产的一匡天下系列名酒,已成为安徽名牌,蜚声省内外,年销售白酒产值达8000万元。

2013年,颍上县政府与香港卫视签订40集电视连续剧《管子》的拍摄协议。2018年以来,中央电视台《家乡》《家国》和《影像方志》等栏目,从不同视角拍摄了集中反映近年颍上管子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建设成就的专题片。

2.修复建设颍上历史古县包括古八景在内的地域文化,人文景观如古木、古寺庙、祠堂和私家园林或历史遗迹等。如明清古代建筑群(明清苑)、九合塔、河洲书院(省社科普及基地)、管仲老街、颍河右岸古建筑群、三百米花岗岩廊桥、以民国初年营建的私家园林尤家花园为基础的花园小镇等。

3.发扬传承以管仲、鲍叔牙、甘罗、甘茂历代乡贤文化和以花鼓灯、推剧(四句推子)、乡风习俗、文艺表演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以及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丰富多彩的节庆、劳动、生活、特产和饮食文化。以一年一度的管子文化旅游节,国家5A级八里河风景区,迪沟国家4A级生态旅游风景区和国家湿地保护区,国家4A级五里湖湿地公园,江心洲公园,竹林景观带,管仲文化城即管仲老街、滨河历史文化景观带群建设,形成全境文化与旅游结合新模式。

4.管子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崛起。颍上已经跃入安徽省综合实力的强县的行列,成为阜阳市的排头兵。颍上已经快速成长为皖北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先进县,正在向皖北乃至安徽文化旅游强县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颍上县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入选2016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2017年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上一条:总第53期 管子语录      下一条:总第53期 《管子》立国“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