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讲堂

总第54期 论管子生态思想对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8/16 16:19:37


 论管子生态思想对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

蒋佃勤

   

要:民族向来尊崇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共存的贵和思想,注重建立融通的人际关系、规范的社会秩序、和谐的社会格局。管子的生态思想体现在人与天调、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中人之和,;亲仁善邻、;一匡天下,这与中华民族向来尊崇的贵和思想是一致的。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也是自然美、人美世界美的架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推进,达到天人合一。所以管子生态思想与美丽中国建设有许多契合之处。据此可知,管子生态思想对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当代价值,可以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理解人与人的关系,正确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关键词: 管子;生态思想;美丽中国

 

二十世纪以来,现代工业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丰硕发展成果的同时,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也提到议事日程进入新时代,生态环境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十八大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美丽这一常讲常新的再一次出现在党的最高文件当中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建设美丽中国也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春秋初期的管子及其代表作《管子》中的生态思想可以为当代提供借鉴对此,科技家李约瑟先生曾经指出:经过对大量书籍的查阅考证,可以说,我们能够提出生态学、植物地理学和土壤学都诞生于东亚文化,而从《管子》一书着手探讨是合适的,这是流传至今的所有古代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典籍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1] 我国学者更是给予高度评价,如原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长程必定撰文概括管仲的生态智慧,指出其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2]

一、管子及其生态思想的基本观点

管子(公元前723-645),名夷吾,字仲,安徽颍上人,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思想家。《管子》一书,成书缘起说法有多种版本,本文从实际应用出发,就管子生态思想对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的应用视角,仅就文本内容上加以引评论述。目前,学术界对管子生态思想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笔者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检索管子、生态这组关键词,检索中共查找文献87篇,根据主题概括起来,包括管子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政治学等多种层次和视角,归纳一下,大部分是围绕天--人生态系统视域展开。对此,程梅花教授已有评述。程教授另辟蹊径,从哲学辩证法视域探究管子人-社会-自然朴素生态思维。[3]笔者又检索管子生态与美丽中国这组关键词,目前尚无,无论学术研究还是实践应用都具有探究价值。据此,笔者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三个方面概括管子的生态思想。

(一)人与自然:人与天调、天人合一

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管子强调“人与天调。他认为,自然界有其独立不移的运行规律,作为自然产物的人类个体以及整个社会,其行为都要与天,也就是大自然保持协调,否则,就将受到自然的报复。管子将自然归结为一种物质水,即人生之于水,人之德鄙清邪皆决之于水,由是推之,人必合于水,即必合于自然。管子倡导无违自然。他在《管子·幼官[4]中还记载了合于天时之人事,强调合作福,不和作祸,《管子·五行》中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思想。这清楚表明天的独立性,人应主动与天协调,这就明确了天和人的主、从关系。

在此基础上,管子强调人类进行农业生产要;顺天之时,比如在《管子·禁藏》》中,他说:“夫为国之本,得天之时而为经,在《管子·治国》中他提到“耕褥者有时;,《管子·牧民》中他又说;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以及《管子;法法》中讲的;农夫不失其时,百工不失其功;等都掌握自然的农时规律,合理安排农业耕作看作是农业生产的必要前提。

其次,农业生产还要;得地之宜;,即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利优势。如《管子·牧民》篇言,;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认为;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直接将;地利;与统治者发展相关联。在强调人在认识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其认识根源来自;天人合一;的思想,这在当时无疑是对天人关系的一种正确认识。《管子·形势》篇说;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春夏秋冬不更其节,古今一也;《管子·五辅》篇还指出:;上度之天祥,下度之地宜,中度之人顺,此所谓三度。故曰:天时不祥则有水旱,地道不宜则有饥馑,人道不顺则有祸乱。此三者之来也,政召之。日审时以举事,以事动民,以民动国,以国动天下。天下动,然后功名可成也。故民必知权然后举措得,举措得则民和辑,民和辑则功名立矣。即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天象、地理和人事。天象的征兆,有可能预示着气候的旱涝情况;地理的适宜与否,可能预示着饥馑的情况;人事违背天道必有祸乱。这三者都与政治有关。因此在行动时要考察天时、地理,把握时机,然后发动人民,举措得当就会民心和顺、建功立业。

(二)人与人;以人为本;中人之和;

《管子》认为治国虽然仰赖于天时、地利,但根本上仍须中度之人顺,《管子·五辅》篇有此观点,原因很简单,因为善因天时,辨于地利,都离不开人和,都需要农业劳动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有效地综合加以利用。在《管子·权修》篇,他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这一论断,充分彰显他对人的重视,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深为人们所赞同。正因为如此,《管子》主张“以人为本中人之和,要求统治者能够做到顺民、富民和爱民。

首先,以人为本;必须顺民。如《管子·牧民》篇载,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那么,怎样才是顺民心呢?《管子·牧民》篇给出答案,要满足人民的需要,做到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其次,以人为本;必须富民《管子·牧民》篇有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想治理好一个国家,富民就是第一要务,《管子·治国》篇论证说: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再次,以人为本必须爱民。爱民,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实行德治和仁政。《管子》认为,爱护民众,除了满足人民的需要和使民富足外,统治者要关心人民的疾苦。比如,在《管子·小问》中提到,一个好的统治者,对于人民要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要能够匡其疾和振其穷。此外,爱民必须教民。《管子·五辅》篇提到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爱民;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即统治者要慎用刑罚。综观《管子》一书,《管子;枢言》篇给予了高度概括,为政之道,对待老百姓要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这就是它;以人为本;思想的最好诠释。

(三)人与世界;亲仁善邻;一匡天下;

管仲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礼崩乐坏、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周天子大权旁落,诸侯争霸割据,如何纠正混乱局势,安定天下,管仲相桓公40年,通过睦邻友善、坚守诚信、结盟缔约凝聚诸侯;一匡天下。

首先,睦邻友善,维护团结。亲仁善临,国之宝也;[5],睦邻友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管子在处理与世界的关系时重视与邻为善。《国语·齐语》载,齐桓公曾问政于管子吾欲从事于诸侯,其可乎?管子对曰:未可。邻国未吾亲也。吾欲从事于天下诸侯,则亲邻国。可见管子对邻国的重视和亲善。在回答如何实现亲邻睦邻时,《管子·小匡》曰:审吾疆场,反其侵地,正其封界毋受其货财,而美为皮弊以极聘覜于诸侯、以安四邻,则邻国亲我矣。这里管子要求处理好与近邻的关系,取得邻国的信任和拥护,需要做到两点:第一要审定国界,解决领土的纠纷。为此不惜归还侵占的邻国领土。第二要扩大对四邻的友好聘问。要不惜厚礼,来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好感,以此团结周边睦邻,这样方可无后顾之忧。

其次,坚守诚信,尊王攘夷。管子处理国与国的关系特别重视诚信的作用,为了稳定齐鲁联盟,尽管在柯之盟齐桓公受曹刿劫持,但事后管子仍谏言桓公信诺履约,返鲁之侵地。通过此举齐国树立了守信的良好形象,收到了诸侯闻之,皆信齐而欲附焉;[6]的良好效果。另一则事例,齐国帮助燕国赶走山戎进攻后,由于燕庄公感激齐国至诚,而违礼送齐侯境。桓公接受管仲的建议,称非天子,诸侯相送不出境,吾不可以无礼于燕。于是分沟割燕君所至与燕,命燕君复修召公之政,纳贡于周,如成康之时。诸侯闻之,皆从齐。此举彰显了齐国;尊王攘夷;之国策,也彰显了齐国的德政和仁义之举,也凸显了齐国对邻国的友善和重视。

再次,结盟缔约,一匡天下。管子重视谋求外交同盟,通过构建同盟中间力量,实现一匡天下。环顾齐国,齐鲁宋三国联盟比较重要。柯之盟后为巩固齐国和鲁国联盟,与鲁通婚,通过姻亲来加强两国的友好关系。后来鲁国发生庆父和哀姜之乱,桓公毅然大义灭亲。杀死哀姜,以定鲁难。在齐之邻邦中除了鲁国这一主要盟邦外,还有宋,通过鄄地会盟,齐国成功的使宋纳入到以齐为主导的北方联盟来。为了巩固和宋国的关系,桓公八年,郑国伐宋时,齐国果断出兵助宋,迫使郑公认错。通过幽之盟不但巩固了齐宋联盟也迫使郑国归附。齐鲁、宋三国本是北方大国,三国联盟既定,就构建起了同盟中的中坚力量。然后再拉拢陈、蔡、邾等小国以壮声威,以后尽管三国之间有所反复,但齐国总能及时修复,从而极力维护了同盟的稳定。三国联盟也成为齐国帮助周天子一匡天下的中坚力量。     

二、管子生态思想与美丽中国契合之处

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分个阶段战略安排,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2050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比之前多了一个美丽。同时,报告又指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重视生态文明的美,是将生态和谐发展融会贯通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去,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社会,都必须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管子生态思想从天、人、社会三个维度展开,当今,建设美丽中国是自然美、人美,还要世界美的架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天人合一,而且两者有许多契合之处。

    (一)美丽中国景——自然美

建设美丽中国要有美丽中国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美丽中国;强调要突出生态文明之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管子生态思想中早有此理念,他强调人与天调、无违自然,要求人类在生产活动中要顺天之时、得地之宜达到天人合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飞速发展,但这并不等于生活就美丽起来。没有青山绿水、不能喝上放心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再富裕的生活也令人民苦不堪言。因此,面对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只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问题,才能使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命题,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两者是对立的吗?很多人持肯定观点,包括现在一些领导干部也这样认为。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习近平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们已经跳过用绿水青山;换取金山银山的对立转化,承载起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的历史担当,更有着来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自信。从长远角度来说,美会变更富、变更强。
    管子;人与天调;天人合一;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一阶段——农工文明时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思想。按此思路,美丽中国人类文明发展的第三阶段生态文明时代,一个扣人心弦的梦想,它要呈现的是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美好生活,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两者在生态观上有相通之处,管子生态思想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理念的历史渊源。我们国家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优先解决人民群众感受最深的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和突出的生态破坏问题,掀起一场环境革命风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美丽中国的梦想在升
    (二)美丽中国人;心灵美
    美丽中国不仅是景美,还要有这块土地上的人美。人美着重体现在人的心灵美,心灵美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发散。如果仅仅是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人的心灵不美,那不是我们所最求的。人美,是最美的风景,美丽中国还要重视人这张美丽的面孔。因此美丽中国还包含着人文发展之美,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之美。管子生态思想中有多处体现他重视人的发展,他主张以人为本中人之和,要求统治者能够做到顺民富民爱民,认为对老百姓爱之、利之、益之、安之,此四者道之出也。

首先,营造氛围培育心灵美。近几年来,改善民生、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越来越成为各级党和政府的重中之重。十大报告单独一章强调了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解决好人民最关心的、最直接的、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的基本条件。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是未来我们将要实现的社会心态,也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有的精神面貌。其次,还要实现社会公正。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财富分配的正义,也包括了各种机会的平等,包括了公民个体的自由与权利,这都是通往人生幸福的基本保障。最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当然也离不开社会道德文明的发展,离不开对公民思想文化、道德品质的教育。

从管子生态思想中提到“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这是大政方针上的一种氛围营造,同时,管仲改革,在制定法律、选拔人才、重视教育等方面“爱民”、“富民”、“顺民”,对待人民要爱戴,“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要能够“匡其疾”和“振其穷”,让人民群众有归属感、幸福感,通过富民政策,让老百姓有收益,有获得感,同时,还要明确教育民众的重要性,比如他说的“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之之道,莫如教之以政”等等,这是人本理念的传递。此外,管子的人本观和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理念都强调人的能动性作为。管子“以人为本”思想不是被动的顺从自然,而是一种主动作为,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也是一种主动作为,强调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总书记说“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等等,这是管子生态思想与“美丽中国”建设人本理念和主动作为上的契合。
    (三)美丽中国梦——世界美
     美丽中国不仅中国美,还要“一匡天下”,实现世界美。中国梦既是中国人民追求幸福的梦,也同世界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中国将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同世界各国一道,推动各国人民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宣讲中国梦对世界梦的贡献,比如,2017121日在中国共产党和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他说:“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远离恐惧、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营造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安全格局......我们要努力建设一个山清水秀、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共同营造和谐宜居的人类家园”。再回顾历史,回到当年的管仲相齐,不仅成就齐国的发展,还协助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给那个混乱的年代、纷争的时局带来稳定。反观今天的世界,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比如,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地区热点问题,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等等。危与机并存,希望与挑战共生,这是管子生态思想与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相似的时代背景。

助推建设世界美,中国倡导世界一家亲,今后将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世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将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在一起在世界大舞台上实现“一匡天下”,礼运大同。为此,首先,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要走自己的路,又要吸收借鉴内化发展进而促进自己成长的一条路,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其次,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理念,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 再次,中国提出全面开放新格局,通过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促进东西政治沟通,缩小南北差距,带动世界经济复苏。最后,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全球治理理念,改变国际不合理的旧秩序,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正契合了管子生态思想中的睦邻友善、坚守诚信、结盟缔约、凝聚诸侯“一匡天下”的理念。

三、管子生态思想对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当代价值

管子的生态思想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与现在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有很多契合之处:从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看到了“天人合一”;从处理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看到了“以人为本”、“中人之和”;在与世界的关系中,亲临善仁,一匡天下,减少纷争,尊王攘夷,看到了维护世界的和谐稳定。因此,其基本生态思想对当下“美丽中国”建设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无违自然”、“人与天调”

人类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对大自然无限制的“剥削”带来了恶劣后果。而管子的“人与天调”、“天人合一”所提倡的人属自然的自然整体观,对于正确认识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有着积极的借鉴价值的。因此,对于当下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重视生态文明地位,首先要树立人与自然的整体观: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共存、密不可分的共生平等关系,把握规律,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相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否则,“人”、“天”不调,就会使灾害频发,祸乱不穷。必须意识到,人类与其他物种以及万物都有某种形式上的同一性,在管子看来就是具有同源性。对“同一个地球”上它们也应当给予人一样的尊重;其次,在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就必须树立生态文明观,这不仅要求政府在各个领域、各级政府进行生态文明观的大力贯彻,绝对不能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的传统发展模式,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同时还要求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加强公民的生态意识教育、宣传和培养,使人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从而把生态文明理念转变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在人与自然整体观上达成共识;最后,在有了正确的观念和指导思想以后,还要落实各项实际措施,例如: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强化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补充和修订现有的环保法律法规、建立地区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绩效评价体系。

(二)正确理解人与人的关系,在“以人为本”的核心导向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转化后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一方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矛盾的另一方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不仅仅是吃穿住行,生态环境建设不充分,人们对建设“美丽中国”更加期盼,如何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即“以人为本”,可以向几千年前的管子需求答案。

管子生态思想包含“以人为本”的生命学说。他是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生命理念,认为从政权稳定、国家富强、诸侯称霸诸多功利性目的言之,在政治活动中都推崇考虑老百姓的实际权益。他说,“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王,得其半者霸。”或曰:“城域大而人民寡者,其民不足以守其城”等等,都强调治理好国家和社会的关键在于取得社会民众的支持和拥戴,要以民为本。由此,《管子》从惠民、利民、爱民的思维角度加以审视,提出势必“重教化、慎刑罚”的人文主张。《权修》云:“凡牧民者,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数也。”《七法》云:“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倡导教化是提高民众的道德水准、统一社会的审美价值取向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最佳生命范式。崇尚“渐”、“顺”、“靡”、“久”、“服”、“习”是国民道德教化的主要模式,而顺民之情、合理引导则是达到教化目标的主要方式。

进入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是“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引,同时也是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重教化,宣传好人人有责任建设“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中国”也是人人受益的思想。同时,要组织修订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以完善环境法治建设为抓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另外,也不能放弃惩罚措施,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买单原则,明确权责义务,落实具体责任。

(三)正确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美丽世界”

管仲生在春秋初年,周王室日渐式微,戎狄夷蛮屡侵中原,加之诸侯并起,群雄争霸。管仲相齐之时,齐国历经变乱,国力凋敝衰萎。管仲相齐的政治实践始终视维护国家的安定和统一为己任,并感悟到国家的安定和统一是人民安居乐业、国家繁荣富强的首要前提和基本条件。为此,他以“尊王攘夷”为号召,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但重新树立起周天子的尊严,而且平定了四夷叛乱,捍卫了华夏文明。而现在的世界,经济复苏乏力,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贫困、战乱恐怖主义、难民危机金融危机、贸易保护、环境污染强权政治、冷战思维等等频发不断,国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明显,美丽中国不能仅仅停留在自然美、人美,还要有世界美的高站位、大格局,改变国际旧秩序,还世界以和平安宁,管子“亲临善仁、一匡天下可以给予美丽中国建设,实现美丽世界以启迪。

 坚持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亲诚惠容是新时代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生动宣言,反映了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外交理念的创新发展。亲,讲的是要坚持睦邻友好,守望相助;讲平等、重感情;常见面,多走动;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的事,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诚,强调要诚心诚意对待周边国家,争取更多朋友和伙伴。”惠,在于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同周边国家开展合作,编织更加紧密的共同利益网络,把双方利益融合提升到更高水平,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展,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中获得裨益和助力。容,则是要倡导包容的思想,强调亚太之大容得下大家共同发展,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积极的态度促进地区合作。这是管亲临善仁”思想的当代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都紧紧联系在一起,应该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努力把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个星球建成一个和睦的大家庭,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7]用习近平的话来高度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五个世界: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2017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201710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2018225日,中共中央建议在修改宪法时,增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比较管子一匡天下世界观到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思维,有异曲同工之妙,建设美丽中国思维的视野要跨越国别,把人类共同的发展作为追求。

总之,管子的生态思想包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和谐,与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有许多契合之处,自然观上追求人与天调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渊源,人际关系上以人为本与新时代塑造美丽中国理念相通。同时两者皆有博大的世界观,不仅中国美,还有一匡天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以,管子生态思想对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有很大的启迪意义,学习管子生态思想,正确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关系,致力于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参考文献:

[1]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卷6)[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P43。

[2] 程必定:管仲的生态智慧及对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管学论丛(卷3)》

[3] 程梅花:论《管子》治道中人-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朴素生态思想[J]2017第十二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P247。

[4] 管子[M] 李山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 0 0 9 年版,文中引注《管子》皆此版本。

[5] 左传[M]:刘利 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P76。

[6] 司马迁:《史记·齐世家》,韩兆琦(注),岳麓书社2011版,P231。

[7] 习近平:《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演讲2017年12月1日。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2017年10月。

 

   (作者简介:蒋佃勤,中共阜阳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讲师,中南大学历史学硕士。

上一条:总第54期 浅析新时代背景下管学的传承与发展      下一条:总第54期 管子传(连载之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