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2008年第2期)安徽省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研讨会综述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8/16 10:59:02



安徽省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研讨会综述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成立伊始,即于2008年5月13日举行了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学术研讨会,现将其学术交流主要收获综述如下:

这次研讨会共收到省内外论文30篇,其中23位同志在会上作了交流。这次研讨概括起来,有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组织有序。颍上县委、县政府和县政协对研讨会给予了倾力支持,大到物质保障,小到服务细节,无不精心周到,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在这里,我谨代表省管研会和与会的专家学者,向颍上县委、县政府表示诚挚的谢意!会议之前,省管研会秘书处会同颍上政协办公室为研讨会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筹备工作,周密策划,环环相扣,忙而不乱。在总结以往两届研讨会的基础上,这次把论文汇编成册印发参阅,不仅便于会议交流参阅,而且也使研讨会形式更加规范。

二是言之有物。30篇论文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论点鲜明,论证充分,无论是方法还是观点,都有所创新,有所突破,看了让人眼前为之一亮,听了让人精神为之一震。首先是结合实际。紧紧扣住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举古证今,褒贬得失,力求发掘科学思想,服务于、有益于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其次是竭智而为。每一位作者都力求完美,努力把自己最好的研究成果奉献给社会。作者在大量枯燥艰巨的案头工作基础上,谋篇布局,旁征博引,如行云流水,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研究人员的拳拳之心和赤子之情,大家不惜心血,匠心独具,自觉地把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责任担在肩上。再次是行文平实。大多数论文都像与读者促膝谈心,绝不居高临下,绝不盛气凌人,让人入眼、入脑、入心,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让读者与作者共同感受先哲的思想,收到了应有的交流提高、研以致用的效果。

三是形式活泼。这次研讨会比起前两届有所创新,如分阶段研讨,让更多的作者能够得到发言交流的机会。会议增加了主持人,增添了学术色彩,烘托研讨气氛,通过主持人的点评,深化了理解,拓展了视野。郭因所作的不置一词式的学术总结也有新意。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使会议收到预期或更好的效果。

本届研讨会收到论文30篇,大致可以分为和谐治国、友谊之道、管子思想、地域文化四个部分。现根据个人的理解,综述如下。

(一)关于和谐治国

如燕美善的《浅谈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党的创新理论,分析了管子在处理君与民、予与取的对立矛盾过程中,坚持民之所利立之,民之所害除之的立法主张及和谐治国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指出了其弱点和不足,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做到古为今用、以史为鉴,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池万兴的《论〈管子〉的和谐社会构建思想》,从以人为本、人与天调两个方面,分析了《管子》的贵和思想,论点鲜明,层次清晰,引译相得益彰,说理透彻可信,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增强了人们学习贯彻执行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值得研读。

陆德生的《管子的治国方略与执政经验》,既议论风生,又朴实明白,对《管子》中的民本、法治、富民、改革思想和重视社会保障、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顺应民心、公正诚信施政的治国之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分析利弊得失,总结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一般规律,以为借鉴,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颜怀学的《论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通过具体数据和有力的例证,告诫人类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指出解决的途径只有一个,就是科学发展,善待自然。这正应了《管子·八观》的论断: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度;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童山竭译者,君智不足也。

周怀宇的《创新廉政理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记〈管子〉中廉维论的理论贡献》,系统阐述了《管子》廉政理论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建设,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都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崔兰海、周怀宇合写的《立法治国,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论〈管子〉尚法的理论贡献》,从历史学的角度,着重考量《管子》率先尚法的成因、立法的原则以及法礼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管子》在法学理论创新方面的历史意义和社会意义。

苏立、王法贵合写的《〈管子〉中的和谐精神》,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角度,深入研究了《管子》中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精神,并将其概括为守天之度、尊道贵德、循环得道、法则根气、舍己法物、不和不生、维序定和、以法护和、道德保和、礼义廉耻维和、以富达和、以利调和等十二要义,很有见地。

丁原明的《论管仲的执政理念》,分析了管子在土地制度、官僚行政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方面实行开拓性改革的巨大成就。管仲法天道、因人情、顺民心、求和谐的执政理念,代表了古代政治家的艰难探索。这些带有科学思想的执政理念今天仍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孙聚友的《论〈管子〉的自然和谐观》,通过对《管子》自然和谐理念的分析,得出了三个规律性的认识:一是和谐是自然的存在特点,天地的运行发展有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和谐有序的客观规律;二是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合理运用自然资源。人类的行为只有顺应和遵循自然和谐有序的客观规律,维护自然的和谐,才能实现人事的成功,否则就会导致灾祸的发生;三是在治理国家中,要取法自然,建立和谐有序、稳定发展的社会环境,推进人类自身的进步发展。孙先生在这篇论文中提出的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观点,对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姚平怀的《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的联系》,从思想领导、选贤任能、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行有利于强国利民的分配制度等方面,阐述了《管子》的和谐思想对今天坚持科学发展的借鉴作用。

胡天生的《管子治国思想的前瞻性》,分析了管子为辅佐齐桓公争霸诸侯,对内进行国家体制和国家行政、军事体制进行创造性改革的伟大实践,其中关于单纯宝塔型行政机构和君主立宪萌芽的观点具有新意。

(二)关于管子思想

李霞的《管仲改革的现代启示》,读来让人耳目一新。表现为三个新:一是观点新,肯定管仲是两千多年前中国改革的先行者,开门见山。二是论据新,从多元思维、创新精神、实践作风三个方面,揭示了管仲两千多年前创立的改革伟业,让人信服。三是结合新,文章认为,2008年正值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吸取古人智慧,争取更大成就,确有必要。

李伯春的《〈管子〉的学术思想》,列举了《管子》中的七大数学成就,让我们从自然科学角度认识到《管子》的博大精深,有助于读者全面、正确地理解《管子》中有关法、数、正、轨、计的数学含义,给《管子》研究提供了解译参考。

郭世东的《〈管子〉立法思想探析》,细致梳理了《管子》的立法思想,系统分析了《管子》在立法、执法、守法方面的理论创新,指出《管子》立法思想有三个重要特点:即法源于道,尊重客观规律;法随时变,与时俱进;法合人性,令顺民心。郭先生作为立法机构的法律专家,对《管子》立法思想有如此深入的研究,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当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

 苏云的《管子经济学说浅说(节录)》,内容丰富,见解独到。论文从经济的政治伦理观、四民分业的定居论、值得称道的财富与劳动观、人本自利的人性论等四个方面,论述了《管子》的经济改革、经济管理思想,不失为一家之言。

李耀的《略谈〈管子〉政治思想对〈淮南子〉的影响》,从人才、民本、法治三个方面分析了《管子》与《淮南子》的共同主张,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管子》这部巨著对春秋战国以来我国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管子》认真加以研究,剔除谬误,吸取精华,为今所用。

马怀慈的《浅议管子思想》,高度评价《管子》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管子与孔子思想作了比较,充分肯定管子顺应民心、以民为本、德法并用、寓军于民的治国理政方略的进步性和实践性。马先生认为,汉代以来如实行尊管之礼,则中国封建社会不致延长2000余年,中国思想文化史要比现在更加辉煌灿烂。就我个人而言,极为赞同马先生的见解。逝者已去,重在未来。纵观历史,环视全球,我认为中国已经找到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这就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我们有责任,通过管子研究,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言献策,尽一份力量。

王月宇的《〈管子〉论十大经济关系》,把《管子》经济管理思想条分缕析,归纳为十大经济关系。这在《管子》研究中也是一个新例。王先生忠于学术,坦言论文受到宣兆琦先生《图说〈管子〉》一书的启发,系读后有感而发,实在难能可贵。

赵国华的《〈管子〉的战争观》,从战争的目的作用、后勤保障、军队建设、战略战术等方面,论述了管子的军事思想。这也是本次研讨会收到的唯一一篇关于军事科学的论文。它不仅丰富了研讨会的内容,而且使我们通过这篇论文对古今战争和军队建设的原则有了深刻的认识。

(三)关于友谊之道

张军桥的《管鲍之交与君子之行》,以详实的史料,周密的论证,阐释了管鲍之谊与君子之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作者关于怀君子之行、尊友谊之道、建和谐社会的呼唤,像一面镜子,使我们看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浮躁人生与精神缺失。这篇论文从友谊的历史渊源、君之之行、如何践君子之行,怎样尊友谊、做君子、达社会和谐四个方面,给我们指明了由推己及人、仁德爱人的管鲍之谊,达到和谐人际关系的内化要求,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维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王克彬的《常说常新的管鲍桓之交》,论文视角独特,把管鲍桓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充分挖掘齐桓公的精神价值,高度评价齐桓公的容人之量,识人之能,用人之才,走出了管鲍之交的传统研究范畴。文章指出:没有管鲍的辅佐,便没有齐国的强盛;没有桓公的宽容,管鲍将无用武之地,也不会留下鲍叔荐贤、管仲拜相的管鲍之交的千古佳话。论文通过解析管鲍桓之交,为人们正确处理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领导班子内部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

何迈的《走进管子·学〈管〉札记五则》,从管仲事迹、《管子》思想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相互联系及因因相承,为人们解读了什么是志存高远、当机立断?怎样取之有道、待人以诚?何为和谐辑睦、以和安邦治国平天下?何迈先生以管仲为行为示范,纵论古今,解剖人生,指点迷津,娓娓道来,可以看作是一剂彰显智慧、挑战自我的良药。

蒲霞的《由管鲍关系看社会和谐关系的建立》,透过管鲍二人的友谊,探索建立社会和谐关系的方法。文章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真诚的友谊是建立在利他、信任与合作基础之上的;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弘扬和实践管鲍的交友之道。

此外,龚武的论文也从地域文化研究的视角对管鲍桓之交的现代意义加以发掘 、提炼,认为管子时代君臣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义、纯真,值得我们加以借鉴。

(四)关于地域文化

邵晨的《管鲍之交和分金台》,介绍了管鲍分金的故事,并建议修建分金台雕塑,以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很有创意。

冯传礼的《再探管谷村》,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了管子出生的时代,分明感受到了上古先哲的生活气息。冯先生是一位忠诚敦厚的管仲老乡,更是研究管子、宣传和弘扬管子文化的乡土专家。正是他锲而不舍的努力和不计个人得失的工作,从民间口口相传中收集到大量有关管鲍的趣事珍闻,找回了中断千年的历史记忆,使管子研究有了更扎实的历史根基和永续传承的条件。

龚武的《经济与人文共舞:管学的双轴特征地域文化与传统文化关系之个案探秘(摘要)》,为我们揭示了管子和淮河文化现象、齐鲁文化和管鲍桓现象、管孔诸学与传统文化的产生、发展、特色及其相互联系和交汇影响,为研究三管即管子其人、《管子》其书和管子文化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确立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向。龚武先生不仅对管子颇有研究,著述甚多,而且还是较早提出淮河地域文化学术概念的专家学者之一。他为此身体力行,推动淮河流域各地深入研究淮河文化现象,深入研究淮河文化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的融合历史,理清了管子思想的文化源流,使管仲文化的独特魅力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了展现和弘扬。

 

全站搜索

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