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6/12 10:08:32
管子论河
孙君恒
《管子》里论河有16处。 首先,管子强调战争与山高水险有关系。山高水险成为国家防卫的屏障,同时是考验军队战斗力量的试金石。勇敢的军队能够战胜山高水险。军队不畏山高水险,敢于克服地理上的阻挡,才能战胜敌对国家。《七法第六右为兵之数》指出:不远道里,故能威绝域之民,不险山河,故能服恃固之国。独行无敌,故令行而禁止。国土(家),可以简称为河山(山河)、江山、山水。敢于克服山河的阻挡,才能战胜敌对国。军队不怕路途遥远,就能够威慑远地的臣民。不怕山河之阻,就能够征服依险固守的敌国。军队怎样才能具备克服山高水险的战斗力?其一,管子强调兵鬼神速。军队有像风雨一般的行进,就不怕路途遥远;有像飞鸟一般的举动,不怕山河险阻;有像雷电一般的进攻,就所向无敌。有像水旱一般的摧毁效果就能够攻人之国,救人之城。《七法第六右为兵之数》曰:故有风雨之行,故能不远道里矣。有飞鸟之举,故能不险山河矣。有雷电之战,故能独行而无敌矣。有水旱之功,故能攻国救邑。其二,管子注意武器完好又严守教令,就不伯远道行军;号令严明又经过训练,就不怕山河险阻。《幼官第八》曰: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博一纯固,则独行而无敌。《幼官图第九》也认为:动于昌,故能得其宝。立于谋,故能实不可故也。器成教守,则不远道里。号审教施,则不险山河。因此,河流是战争要地,应该重点注意。西河、济河、汝水、河汝就是具体的地点。《匡君小匡第二十》指出:西征,攘白狄之地,遂至于西河。方舟投柎乘桴济河,至于石沉。县车束马,踰太行与卑耳之貉,拘秦夏,西服流沙西虞而秦戎始从。《匡君小匡第二十》认为:怀其文而畏其武,故杀无道,定周室,天下莫之能圉,武事立也。定三革,偃五兵,朝服以济河而无憷惕焉,文事胜也。《霸形第二十二》曰:郑城与宋水为请于楚。楚人不许,遂退七十里而舍,使军入城郑南之地,立百代城焉。曰:自此而北,至于河者,郑自城之,而楚不敢隳也。东发宋田,夹两川,使水复东流,而楚不敢塞也。遂南伐,及踰方城,济于汝水,望汶山。 其次,国家的农业生产、作物种植需要水利。好的水利条件,能够促进农业发展。从高山东麓到黄河、汝水之间。作物生长期早,凋落期迟,是粮食增产的好地方。《治国第四十八》指出:夫以一民养四主,故逃徙者刑,而上不能止者,粟少而民无积也。常山之东,河汝之閒,蚤生而晚杀,五穀之所蕃庸也,四种而五穫,年中亩二石,一夫为粟二百石;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要有良好的水利条件,就需要: 常令水官之吏,冬时行隄防,可治者。章而上之都,都以春少事作之,已作之后,常桉行,隄有毁,作大雨,各葆其所可治者趣治,以徒隶给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冲水可据者据之,终岁以毋败为固,此谓备之常时。祸何从来?所以然者,独水蒙壤自塞而行者,江河之谓也。岁高其隄,所以不没也。春冬取土于中,秋夏取土于外,瘘水入之,不能为败。桓公曰:善!仲父之语寡人毕矣;然则寡人何事乎哉?前为寡人教侧臣。(《度地第五十七》)水利官员应该根据四季情况,安排好事务,例如冬时行隄防。 水利与水害是矛盾的。管仲说,水有经水、枝水、谷水、川水、渊水五种,应该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处理对待。它们各有大小,又有远近。从山里发源,流入大海的,叫作经水;从其它河流中分出来,流入大河或大海的,叫作枝水;在山间沟谷,时有时无的,叫作谷水;从地下发源,流入大河或大海的,叫作川水;由地下涌出而不外流的,叫作渊水。这五种水,都可以顺着它的流势来引导,也可以对它拦截控制,但隔不多久,常常会发生灾害。为了消除五害(水是一害,旱是一害,风雾雹霜是一害,瘟疫是一害,虫是一害。这叫作五害。五害之中,以水害为最大),应该以水害为先。要设置水官,建立完整的管理队伍,委派熟悉治水的人负责;任命大夫和大夫佐各一人,统率校长、官佐和各类徒隶。然后挑选水官的左右部下各一人,用为水工头领。日常活动中要严格制度,派他们巡视水道、城郭、堤坝、河川、官府、官署和州中,凡应当修缮的地方,就拨给士卒、徒隶修缮。还要发布命令说:每当秋后,要对民间普查,检查户口和土地,核实人口的数量,并分别统计男女老幼的人数。同时针对特殊情况,区别对待:不能从事治水劳动的,免役;久病不能服役的,按病人处理;只能少做的,按半劳力处理。经过普遍调查来选定各地的甲士,作为服兵役的总人数,上报于都水官。都水官就依此下去视察,如看到人数有余或人数不足,就通知下级的水官,形成自上而下的信息渠道。下级的水官也把选定的甲士作为征兵的人数,会同三老、里有司、伍长等到里中具体调查,最后还要与被征者的父母协同查定。至于查看治水的工具,要在冬闲时进行准备。土筐、锹、夹板、木夯,每什准备六件,土车每什准备一辆,防雨车篷每什两部,食器要求每人两套,保存在里内,以备损坏遗失。以后要经常命令治水官吏与工匠头领依靠三老、里有司、伍长等技规定检查。经常于每月初一日开始,去查看所准备的工具,留取完好坚实的,修补残破老旧的,淘汰质量粗劣的。经常在冬闲时,派甲士轮流采集木柴,积放在水旁,处处提防。州大夫率领完成此事,千万不可耽误。积累木柴,在农事完结以后;修筑堤坝,在春耕开始以前。此时天气睛和,白天又比较长,就这些条件看,好处极大,应该抓住良好时机。所以经常在没有水害时备好器材,有事及时使用,水可以常被控制,并使之没有危害。平素有准备,就能够防患于未然了,真正利国利民。 再次,要善于利用水资源,用来养鱼、捕鱼。在历史上,大舜就很有智慧,用于改善了老百姓的生活,是我们效法的榜样。《版法解第六十六》说:凡所谓能以所不利利人者,舜是也;舜耕历山,陶河滨,渔雷泽,不取其利,以教百姓,百姓举利之。齐国西部的百姓,住在济水周围、大海附近、草泽之地。他们以渔猎打柴为生。另外,管仲说楚国有汝河、汉水的黄金,齐国有渠展所产的盐,燕国也有辽东所产的盐,都是不可忽视的资源,应该充分利用。 最后,应该发挥河流的航运作用。《地数第七十七》指出:君以四什之贾,修河济之流。南输梁赵宋卫濮阳。恶食无盐则肿,守圉之本,其用盐独重。君伐菹薪,煮泲水以籍于天下,然则天下不减矣。 君上用这涨价四十倍的食盐,沿着黄河、济水流域,南运到梁、赵、宋、卫和濮阳等地出卖。粗食无盐则人们浮肿,保卫自己国家,用盐特别重要。君上通过砍柴煮盐以取得收入于天下,那么,天下就无法削弱我们了。 管子用河水比喻财富。他主张善于利用财富,认为用财象从河海中取水一样丰富,又像不断地送来计算钱数的筹码一般。这就是大地资源丰富国家的事业。《轻重甲第八十》指出:故此所谓用,若挹于河海,若输之给马,此阴王之业。 善治国者,掌握本国的财物,用物价高低来刺激,用号令缓急来参与调节,就是可以做到以一变百的。虽然并没有向人民求索,但是用财如取之大河大海,终而复始地供应不绝。这就叫作掌握物资而驾御天下了。《轻重丁第八十三》认为:善为国者,守其国之财,汤之以高下,注之以徐疾,一可以为百,未尝籍求于民,而使用若河海,终则有始,此谓守物而御天下也。
(作者简介:孙君恒,武汉科技大学文法学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