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12/8/29 9:30:00
浅谈管鲍祠扩建的现实意义
林 梅
管鲍祠原名管子祠,位于颍上解放北路管仲商贸城内,是纪念春秋时期大政治家管仲与鲍叔牙的和祠。始建年月不可考,明万历六年(1578年)县令屠隆重建时,因仰慕管鲍之交,增鲍叔牙易为今名,此后,又几经兴废。明末毁于兵乱,崇祯十二年(1639年)学谕汪廷宏(祁门人)重建。清道光六年(1802年)万如陵重修。1986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年县委县政府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管鲍祠进行了全面维修,恢复了院墙、门楼及耳房。
管鲍祠内青松翠柏,排列有序。三间大殿筒瓦覆盖,两端饰以兽吻,形制古朴,殿内重梁四柱,棂格门窗。殿正中塑有管鲍塑像,前者为管仲,后者为鲍叔牙。檐柱上书有原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颍上人)先生的两副楹联:“佐霸肇开新政局,分金饶见故人情。”及殿内的“齐桓公一匡天下,交鲍叔牙万古高风。”对管仲的业绩及管鲍之间的情谊进行高度的颂扬。大殿配房东西通道各修一园门,东曰“荐贤门”,西曰“分金门”,其取意于鲍叔荐贤、管鲍分金的故事。
管鲍祠自1986年修复以来,每年免费接待国内外游客数万人。
近年来,随着颍上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文化品味不断的提高,管仲文化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和欣赏。为传承和弘扬管仲文化思想,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从2006年起,并以颍城一年一度的四月八传统庙会为载体,每年举办一届管仲文化旅游节,在此期间举行文化演出、管子文化思想研讨、书画摄影展、商贸交流、招商引资等活动,为传统庙会注入了新的发展思想,同时也提升了传统庙会的文化品味。随着管仲文化旅游节规模逐年的扩大,管鲍祠作为管仲文化旅游节书画摄影展览、研讨的一个分会场,每年都要对前来参加管子研讨会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教授和游人的接待,并免费给参观游人解说,积极传承和弘扬管子的文化思想,提升了管仲文化、淮河文化在促进颍上发展的经济地位,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但遗憾的是,管鲍祠作为颍城对外的重要文化宣传窗口,又是目前颍上保护最完好的文物古迹,管鲍祠显得过于狭小。据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在管鲍祠两侧原建有画廊及碑廊,飞檐筒瓦,曲折回旋,造型优美、典雅,由于历史的变迁现已不复存在。省、县两级政府虽曾多次对管鲍祠进行修复,终因资金不足,未能将其恢复原貌。当前,县委、县政府为了弘扬优秀传统的文化,更好地推动颍上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人文生态环境,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决定整修扩建管鲍祠,在管鲍祠东西两侧的保护范围内重建文化画廊、碑廊及管鲍生平陈列室,以此来拓展管鲍祠的文化空间和内涵,展现管子博大宏富的思想,丰富颍城文化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管鲍祠是我县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县不可多得的宝贵文化旅游资源。旅游可分为利用自然风光所进行的风光旅游和利用人类物质和非物质的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人文旅游两大类。文物是发展人文旅游最基础最重要的资源,同时又是综合利用民俗、歌舞、旅游商品等发展人文旅游的最佳最有效的载体。从旅游自身的发展和专家考证来看,以文物旅游为支撑和内核的人文旅游或文化旅游最具潜力。随着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素养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旅游文化的品位和情趣也在不断的升华,希望在充满文化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在怡情适趣中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愿望,已成为今后文化旅游发展的趋势,较之于其它旅游门类来说,文化(物)旅游更具有发展空间和价值。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物)化旅游所体现的价值已被历史所证明。据说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因旧城改造所保留下来的一平方公里的旧城核心区,如今取得的GDP超过全城任何一个区域的数倍。
2005年,颍上县被省政府命名为首批“安徽省旅游强县”。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颍上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逐步形成两个“国家AAAA级风景区”八里河和迪沟、“全球五百家”小张庄、管鲍祠、尤家花园等线路为主体的旅游发展格局。
根据《中共颍上县委 颍上县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颍上将紧紧围绕“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重点,以商贸旅游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市场运作的工作方针,加快旅游对外开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资源开发,打造旅游知名品牌,推进旅游诚信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生态旅游和管仲文化旅游,努力实现颍上旅游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到2015年前后,颍上将建成国家5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1个,5星级饭店1家,4星级饭店1家,3星级饭店2家。实现年接待境内外游客5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年平均增长20%以上,占全县GDP的10%以上的经济目标。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立足颍上县情,以改革、务实、创新、发展的思路统揽全局,那么,以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为标志的文化旅游建设和经济社会建设,一定会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实现双赢,为推进颍上率先崛起、创优争先、社会和谐、文明富裕,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林梅,女,颍上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