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2011年第1期)打造文化旅游要“筑巢引凤”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12/8/29 9:38:40



打造文化旅游要“筑巢引凤”
——山东临淄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启示
薛闻卫
近日,我委应邀参加了山东临淄管仲纪念馆举行的中华管氏宗亲祭拜管仲的活动,根据见闻,觉得临淄发展文化旅游的经验,有不少颍上可以借鉴的地方。
临淄与颍上有不少共同点,也有不少不同点。临淄1970县改区,现隶属淄博市。拥有国家超大型企业齐鲁石化,2004年齐鲁化学工业区管委会与临淄区政府合署办公,实行两区合一。按照2008年底的统计口径,该区非农人口已占总人口百分之五十五左右,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1.2亿元。生产总值1271.08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13亿元、199.15亿元和58.9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7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110元,各项存款余额308.59亿元,居山东省30强区县第一位,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01.68亿元,户均存款17.1万元。
从经济结构上看,临淄呈典型的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时代过渡的特征。正像颍上的煤炭工业一家独大一样,临淄石化工业一家独大。抛开齐鲁石化因素,临淄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发展水平很高,以旅游为龙头的三产增加值已经是农业的4.5倍。
颍上2009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分别是28.4亿元、46.45亿元和 26.56亿元,旅游总收入为6.8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为28.0∶45.8∶26.2,呈“纺锤型”结构,表明颍上属于农业大县向工业化初期迈进的阶段,三产与一产基本持平,颍上人口是临淄的2.8倍,一产大约是临淄的2倍;二产大约是临淄的四分之一强,三产不到临淄的二分之一,旅游业收入,颍上仅有临淄的五分之一。
因此,颍上与临淄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于:一是临淄非石化工业发展水平,比颍上非煤工业起步早,发展得快;二是临淄第三产业中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效益显著。
临淄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经验是打造文化旅游品牌战略: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明确文化旅游兴区的思路,充分发挥临淄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齐国故都的优势,筑巢引凤,高标准,大手笔建设一批历史文化建筑。
临淄虽有牛山淄水,但自然风光并无很大优势,人造景点显然不能适应旅游的发展。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临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即开始大作历史文化的文章,一任接着一任干,兴建了一批具有国家水平的旅游场馆:如齐国历史博物馆,又称齐国城(为全国十大异型博物馆之一);全国独一无二的临淄中国古车博物馆,规模宏伟的管仲纪念馆,亚洲最大的山东金珍堂古钱币博物馆临淄足球博物馆,此外还有姜太公祠、世纪名都生态园、临淄石刻馆、等一大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场馆,彰显了游齐都培育爱国情操、学历史增强文化品味,观光休闲获得精神高享受的旅游文化特色。
二是兴建了一大批配套的旅游饭店、休闲广场和高标准的城市园林和道路绿化工程,创建高水平的园林卫生城市。临淄仅上星级的旅游酒店就有6家之多,其中四星级的酒店1家,三星级的3家,2星级的一家。临淄目前是国家园林城市,全区绿地面积约1200万平方米,仅2007年上半年就新增绿地70多万平方米,绿化复盖率42.9%,绿地率38.7%,人均占有公共绿地18.3平方米,居淄博市第一位。
三是以文化招商、以亲情招商、以实体招商,多管齐下,做大做强旅游产业。临淄的一些重要的旅游景点,除齐国城博物馆为政府投资以外,其余的重要旅游景点的兴建大都是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和民间的力量。如2004年建成开馆的管仲纪念馆,是管仲陵墓所在地北山西村的农民自发筹建起来的。共投资3000多万元,被称为北方的布达拉宫;亚洲最大的古钱币博物馆,则是2008年依托山东金珍堂投资有限公司投资成立兴建的。
管仲纪念馆建成后,北山西村利用场馆的平台,定期举办系列节庆和民俗活动,不断寻求与企业联姻,续建二期三期工程。2010年7月,管仲纪念馆,隆重推出中华管氏宗亲祭拜管仲活动,引来全国各地管氏后裔近200人,其中有一半左右的为大中小企业的老板。为此,他们推出“管氏家园”、“孝文化基地”、“管氏之家”等项目,管氏宗亲纷纷表示要在占地一千亩西村“管氏家园”里投资兴业。由于项目依托的是实行村民自治的村,可以跨越政府招商的诸多政策障碍,在项目建设和土地审批等方面,发挥小巧灵的优势,极大减少行政成本。
与临淄相比,颍上打造文化旅游品牌的优势在于:
一、颍上自然生态旅游条件良好。幅员辽阔,是靠近我国北部的中部沿淮水乡,新中国淮河水利兴修效益明显,淮河已经开辟了独立的出海口,成为一条黄河和长江之间一条独立的水系。颍上地处淮河中游,与其第一大支流颍河的交汇处,地理地貌别具特色,利用这些天然条件,颍上的沿淮、沿颍河各乡镇均具有水乡生态优势,其中八里河、迪沟镇已经建成了高标准的风景区,慎城镇、十八里铺镇、谢桥镇、南照镇、刘集乡、县旅游局等已经陆续建造或恢复了一批风景点,而作为管鲍出生地的建颍、黄桥也拥有良好的水乡生态环境。
二、颍上历史悠久,历史文化资源丰厚。颍上的文明历史已经将近2600年,境内有多处文物遗址,重量级的历史文化名人就有管仲、鲍叔牙、甘罗、甘茂等,特别是作为千古名相管仲的故里,拥有“花鼓灯艺术”等多项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都是发展文化旅游的珍贵无形资产。管仲出生地“一河两湾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已经编制入县旅游规划。颍上完全有条件借鉴临淄发展文化旅游和招商引资的经验,全方位打造具有特色的旅游产业。
三、厘清我县旅游发展新思路,转变观念,坚持生态水乡和历史文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颍上可以在现有旅游风景区基础上,既要继续打好生态水乡旅游这张牌,也要明确历史文化旅游建设的目标,尽快创建一批文化旅游平台,规划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历史文化场馆,把文化旅游这张牌打出去。其中最重要的当务之急,就是要立即动手兴建“中国管园”这个龙头工程。
四、高标准、大手笔规划建设中国管园。酝酿选址于颍城江心洲(具体就是颍上船闸立交桥南侧、船闸新河道与老颍河故道之间的半岛形地块)的“中国管园”,是一个博物院式的建筑群落,主建筑占地15万——20万平方米,或者更大一些。园内主建筑为管仲雕像和管仲纪念馆,历史名人馆、文物馆、文学艺术馆、淮河风情民俗馆、管仲故居、管仲衣冠冢等。整体建筑体现中国园林艺术特色,每座建筑自成单元,之间或以游廊或廊桥串联。园内有大型舞台情景剧演出,花鼓灯、推剧表演等。有困难,只要举全县之力,大家都在想这件事,也一定可以办成。这样的文化旅游项目应当尽快落地,做到选址落实,组织落实,责任者落实;在此基础上,边干边做到项目落实、详规落实、工程落实;要公开发布项目信息,多途径招商引资。一定要思想解放,突出特色,大手笔、高规格,高档次,把中国管园建设成区域乃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旅游景观。
一旦建成中国管园这个文化旅游平台,颍上可以作很多文章,除了吸引和接待更多的旅客参观游览,还可以譬如与一年一度的管仲文化节结合起来;办成青少年历史文化教育基地;定期举办民间的祭祀管仲的活动;或者单独定期举办中华管子后裔恳亲活动;在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搞“祭管大典”以吸引海内外客商,等等。
颍上政协委员提出兴建“中国管园”的提案,从2003年开始,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八年的时间,经历了两届政协会议,2005年就写进了《颍上历史文化集锦》一书,向外广为宣传。然而,至今没有落到实处。结合颍上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临淄发展旅游的经验,以及县委提出 “落实、落实、再落实”的要求,中国管园项目的落实,现在到了狠抓落实的时候。相信中国管园建成之时,将是颍上旅游强盛之时,可以带动颍上经济社会的更大发展。
 
 

全站搜索

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