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12/8/29 9:43:21
浅论唐代杜佑《通典》对《管子》的继承
周怀宇 赵 伟
内容摘要:杜佑(734~812),字君卿,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青年时以门荫入仕,历玄、肃、代、德、顺、宪宗六朝,官至宰相。其花费36年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典章制度通史——《通典》200卷。《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杜佑著有《管氏指略》二卷,惜已亡佚。其关于管子思想的继承在其著述的《通典》中广泛体现,在唐代社会产生很大影响。本文专题考察杜佑《通典》对《管子》精髓的继承,探究《管子》思想通过杜佑《通典》的传承在唐代社会历史上的影响。
关键词:杜佑 《通典》 《管子》
杜佑是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史学家。《旧唐书》载“开元末,刘秩采经史百家之言,取《周礼》六官所职,撰分门书三十五卷,号曰《政典》,大为时贤称赏;房琯以为才过刘更生(笔者注:刘向本名)。佑得其书,寻味厥旨,以为条目未尽,因而广之,加以开元礼、乐,书成二百卷,号曰《通典》。”《通典》起自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止于德宗建中元年(780),对各种典章制度、经济现象和周边民族,溯源明流,贯通古今。“其书大传于时,礼乐刑政之源,千载如指诸掌,大为士君子所称。”
一、《通典》征引《管子》文献的梳理
杜佑在《通典·序》中点出了其编撰《通典》的旨趣所在,他说“所纂通典,实采群言,徵诸人事,将施有政。”《管子》一书富含着经邦治国的精神内涵,刘向在《管子序》中概述:“凡管子书,务富国安民,道约精要,可以晓合经义。”杜佑深刻研究《管子》,撰述了《管氏指略》,领略并且阐述《管子》思想的精要。撰述《通典》,着重继承了《管子》富国安民的思想,全书32处直接征用《管子》的原文献,阐述《管子》微言大义于《通典》一书中。纵览《通典》一书,其传承《管子》的思想,发展了《管子》的思想值得总结。
《通典》200卷征引《管子》数十篇,例如《国蓄》《权修》《轻重》诸篇《霸言》《法法》《地图》等等。现将《通典》中征引《管子》内容列表梳理如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