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2011年第1期)突出政协特色 创新管研事业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12/8/29 10:32:04



突出政协特色     创新管研事业
 
鹿刚
 
管子研究,是颍上政协一项重要工作。颍上政协文史工作与管子研究事业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了鲜明特色。“十一五”期间,管子研究事业在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一年一个新台阶,不断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一是努力打造管研课题产业创新团队。“十一五”期间,颍上管子研究会升为省级学术社团,成立了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秘书处设在颍上县政协,与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合署办公。以学会秘书处为中枢的“管子课题研究”产业创新团队经过层层推荐和选拔,申报和审批,2010年9月,安徽省(颍上县)管子研究,作为社科类唯一的团队,脱颖而出,成为阜阳市首批18个产业创新团队之一,并被市、县两级推荐申报2010年“安徽省第四批‘115’产业创新团队”。
二是智力支持管子文化旅游项目平台建设。正是从“十一五”初的2006年开始,颍上县委、县政府实施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战略,连续成功举办五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和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几十所高校的几百名专家学者,助阵管子研究,助推颍上的文化大建设、大繁荣,也成就了政协文史“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文化建设工程。到2011年5月,正好是颍上县管子研究会挂牌二十周年。不久前熊德超县长明确提出要隆重搞好庆典,我们要与有关部门协商制定方案,结合第六届管子旅游文化节积极做好相关筹备工作。
三是注重管学研究成果的创新和宣传推介。继管子生年研究 “颍上说”的问世之后, 颍上管子研究机构率先在管学界提出“三管”(管子其人,《管子》其书和管子文化)综合研究的学术理念,并于2009年末正式提出让“三管”成果实现“四个走向”(走向民间、走向学校、走向社会、走向世界)的学术目标,并利用自办互联网站、省内、外多种媒体和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三管”成果和管研信息。2008年,管子研究会还抓住国际学术交流的机遇,让管学成果,第一次走出国门,介绍到了韩国。《管学论集》上卷51万字,作为安徽省社科联2010年课题项目,已经由黄山书社正式出版、面世,正在编辑校对,并将在上半年陆续出版的中、下卷。三卷本150万字《管学论集》的出版发行,标志“管学”学科的创生成型。
四是管子理论研究始终突出经世致用主题。管学的本质是经世致用。管子研究机构和工作者以管子理论学术研究为基础,全过程、全方位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很好地在实践上体现并突出管学的精髓。2006年以来,团队一直致力于管子文化的普及宣传,地方文化软实力打造和无形文化资产的提升,促成大型历史文化景观园 “中国管园”的规划并提供智力支持;积极响应并应邀参与颍上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建设部门的项目论证工作;2009年,参与《颍上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9——2030)》的编制工作,将“管子故里项目”(“一河两湾管子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编制进规划;积极争取并取得“管子的传说”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成果;2010年3月,借助央视推出专题《名相管仲》机遇,团队受县委县政府之托,制作插播颍上县地域文化形象广告片,由省委宣传部和央视达成共识,以央视十套《百家讲坛》插播宣传片的形式,权威确认安徽颍上是管子故里。
据县旅游部门不完全统计,“十一五”以来,颍上文化旅游产业,跃上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县文化旅游总收入已由2005年末3.49亿元,增加到2010年7亿元,每年平均以20﹪高速增长,5年翻了一番。
颍上因管子而自豪,管子文化名牌,也将因为颍上和我们的创造性的工作而熠熠生辉。在“十二五”开局之年,,颍上将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管子故乡人,颍上政协将继续密切联系管子研究的实际,一如既地往推动研究管子学术繁荣,不断扩大管子思想宣传普及,加大开发和保护管子文化的力度,与省管子研究会两位一体,为把管子研究的事业做大做强,使管子杰出思想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承传、发扬和光大而进一步密切配合,精诚合作,携手共进。
 
(作者简介:颍上县政协主席,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执行会长)
 
 

全站搜索

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