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12/8/29 10:34:36
重绘宏图 再创新业
——2011年管子研究寄语
刘树生
刚刚过去的2010年,值得铭记。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抢抓发展机遇,放大自身优势,全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提速增效、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2亿元,增长13%;完成工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39%,实现工业增加值64亿元,增长21%;财政收入18.5亿元,增长34%;固定资产投资55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亿元,增长17%;招商引资30亿元,增长33%;农民人均纯收入3970元,增长12.5%,超额完成“十一五”各项发展目标。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快发展、奋力跨越的关键一年。刚刚结束的县“两会”审议通过了颍上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通过辛勤奋斗而得之不易的经济社会发展丰硕成果,认真分析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明确了颍上“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颍上已经进入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历史新起点上,宏图已经绘就,发展时不我待。
一要抓住黄金机遇期,全面落实我县“十二五”发展规划。抓住国家进一步扩大内需、加强中部地区崛起、省委促进皖北地区发展等难得机遇,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的转型,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文明型的科学发展道路,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十二五”期间,颍上要进一步增强发展第一要务的意识,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开放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六个翻番”,即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民人均纯收入六项指标比现有水平增加一倍。
二要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强力构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进一步让发展的成果为人民群众所共享。颍上今后一个阶段的工作重心就是要继续抢抓国家相关政策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大力招商引资,发展煤电、化工、制造、食品加工、铁矿五大工业支柱。进一步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到“十二五”末,县工业园区建成面积达15平方公里,引进项目200个,引进资金270亿元以上,实现产值350亿元。把园区建设成为县非煤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财政税收最大的增长极。同时,进一步加快循环园区建设,力争罗源煤矿、刘庄矸石电厂、鑫泰化工“1221”硝酸及硝酸盐项目早日动工,夯实我县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
三要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拉动投资、内需的强有力手段,更是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改善民生的德政。“十二五”期间,颍上的重大基础建设将有飞跃式的发展,将规划上马铁路、高铁、火车站改造、客运站再建、阜颍高等级公路、内河连海运输、港口、河道疏浚、县乡道路升级等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同时,进一步把财政资金向民生倾斜,重点加强农村路、水、电、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让发展成果普惠人民。
四要紧密结合“五城同创”建设“管子文化城”的新思路,加快发展商贸旅游业。要实现“十二五”宏伟目标,对于颍上这样的一个农业大县、资源大县、人口大县来说,商贸旅游业是发展重要增长极。颍上县拥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转化和发展创新产业的动力源泉,也是转变颍上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抓手。颍上县作为管子故里,孕育了众多历史和现当代文化名人,在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方面有很好的优势。“十一五”以来,我们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上,坚持创新思维,从实际出发,付出艰辛劳动,用汗水和智慧,创造性地打造管子旅游文化节的平台,催生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管子研究实现了一年一个台阶,继升级为省级学术社团之后,成功申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管子的传说》,举办了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文化旅游宣传片在央视十套播出,“管子课题研究”被评为阜阳市首批唯一社科类产业创新团队等,形成了文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十二五”期间,要把打造以文化旅游为核心、具有高品位休闲功能的现代服务业与创建文明县城,提高城镇公共服务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五城同创”建设“管子文化城”的新思路,整合地域文化资源,发展文化生产力,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做大做强管子文化旅游产业,强力助推颍上在 “十二五”期间实现建设文化、旅游强县战略目标。
(作者简介:中共颍上县委书记、县人大主任,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