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2011年第3期) 总结既往,面向未来,努力前进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5/15 9:53:59



 
 

总结既往,面向未来,努力前进

2011年5月11日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年会
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郭 因

       管子研究会从县级学会到成长为省级学会,加在一起,今年已经20岁了。这20年过得相当艰辛,也过得相当充实、相当光彩。特别是最近几年,它让管子为更多的人知晓,为更多的人关注,为更多的人敬仰,让更多的人参与了管子研究这一桩很有意义的事业,关系到和谐中国的事业。
       我们的研究,一直紧密地联系到了现实生活。我们向社会、向共和国献上了三厚册研究成果,这就是已经送给了所有到会同志的《管学论集》。这里面的文章虽然不可避免地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包括史实、观点、文字表述等等方面的缺点,以至校对、印制方面的缺点,但它毕竟可以说明这些年研究会的所有同志是在认真研究与努力工作的。
       必须特别指出,我们的得来不易的成绩,首先应归功于颍上县县委、县政府、县政协的具体领导和研究会秘书处的具体操作,以及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
我说我们的研究是紧密联系实际的,这一次研讨会收到的论文又可再一次证明这一点。这一次收到的63篇论文,联系到了国土规划、土地管理、资源利用、生态保护、灾害应急、社会保障、人才培养、孝道、个人修养等等方面,甚至联系到了国家边防。其中有一篇论文指出:和平与可持续利用有限的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避免战争,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有篇论文告诫人们:一个朝代的崩溃,一个国家的灭亡,一个社会的腐败,乃至一个政府的垮台,其原因就是道德沦丧,失尽民心。因此,必须遵循管子等先辈的教诲,明礼义、知廉耻、讲和谐、树新风,做到以人为本,以德为尚。有一篇论文提出:人的心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这些论文的观点,特别能引起我内心的共鸣。论文中还有一些新的观点,如论中国历史分期问题、中国从古至今的土地制度问题等,都值得进一步研究与讨论,但敢于提出新观点,总是值得鼓励的。
      在今天一天的分组讨论中,大家互通了信息,交流了思想,切磋了观点,讨论既热烈又友好,这充分说明了管子追求和谐的思想,讲究不同而和的思想,已经很好地体现在我们的会风当中。
      有一论文在论及管子在国学中的地位与影响时,提出:光永远不会消失,只要有一丝缝隙,被遮蔽的光芒总会冲出屏障。这句话说得非常好。历史上与现实中,都的确是:只要真的是光,就总会冲出屏障而放射处耀眼的光芒。东方不亮西方亮,墙内不香墙外香,自家人不重视,外家人重视,自古至今这样的例证似乎不算很少。就管子来说,尽管大家拿的中国过去和现在都有人对管子的光设置屏障,但远在加拿大,居然会出现一个管子学院在专门研究管子,并为研究管子培养研究人才,的确是屏障不了的。
      这一次,我还看到了中国特有的宗族的力量,具体说就是管氏宗族的力量。管子繁衍了那么多的后代子孙,他们不少人是社会多个方面的优秀人物,他们已形成了研究与弘扬管子文化的一支很大的力量,这就是全国范围的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
       至于中国特有的乡帮的力量,更是一直在发挥着难以忽视的作用。正如山东人总要特别致力于研究与宣传孔子、孟子一群,安徽人总要特别致力于研究与宣传姜子牙、管子、庄子一直到陈独秀、胡适等等历史人物,而颍上人当然会特别致力于研究与宣传管子。但像颍上县这样,每年乐于拿出50万元来用于研究与宣传管子,而且县领导还表示希望经费超支而有大成绩,不希望结余而没有成绩,我想这在全国各县中恐怕还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管研会的全体同志在深受感动之余,必须竭智尽力进一步做好我们的研究工作与宣传工作。管研会的理事会将在明年这个时候换届,我希望在这一年中,我们能做出更多的工作成绩来,让新的理事会有一个更好一点的再上一层楼的基础。
       我已是一个八十六岁的老朽,随时都会油干灯灭。但我还是希望明年仍然能到这里来和大家见面欢叙,并和全体理事一道乐呵呵地把管子文化的火炬亲手交给下一届的理事会。


(作者简介:郭因,安徽省艺术研究所研究员,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长)

 
 

全站搜索

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