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重“义”与责任担当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0 9:17:24



 重“义”与责任担当

龚  武

中国为礼仪之邦,实是礼义之邦,一字之别,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礼是规矩,义是责任担当,统而言之,就是人人都要守规矩,敢担当。

古人发明了义,让人身体力行,意在对一切不义加以教正。

春秋卫国时,卫庄公有个坑爹的世子叫州吁(史称卫废公)。当朝大夫石(读qu),是个专对不义谏诤进言的好官。不幸的是,他生个坑爹的小衙内叫石厚,偏偏与州吁臭味相投,狼狈为奸。石厚曾被乃父石怒打五十鞭,却不思悔改。公元前719年,州吁听计石厚,弑兄(卫桓公)夺位,祸国殃民,穷兵黩武。石无奈之下,修血书一封,暗中送达陈国国君,请求除害。然后,用计谋使二人出访陈国。陈国国君立诛州吁,却念朋友情义,不忍害石厚。石便派家臣羊肩赶赴陈国处死石厚。

大义灭亲,这在现代人看来是不可思议之举。那么,管子又是怎么看待义的呢?

管子论义,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是义不自进。

 义不自进是说,正义不会自发产生,要靠人主动去身体力行,而不是靠外部的强力去让你怎么做。同时也可理解为不妄自求进,不用不正当的手段去谋取官位和财富。

这就强调个体内心的修养,抗拒外部的诱惑,因此,志士仁人的内心世界超强。

比如,管子与鲍叔牙之间的交情,即管鲍之交的典故里就看点颇多:在涉及到自小经商利润分配问题,管、鲍均不重利, 这就突显谁更需要的因素。管子家贫一些,就多拿了一点,鲍叔牙并不介意。鲍叔牙的情义,管子铭记心间,念念感恩,时常吐槽,后人方知鲍叔牙之义;另一个事情是荐相。鲍叔牙从大义着眼,认为治理天下非管夷吾莫属,便让贤举荐管子为齐桓公之相。而管子病榻荐相时,从大义出发,认为鲍叔牙性格不宜为相,就推荐了他人,而鲍叔牙无怨言。

经过管子的发展,到了孔子时代,义发生了新变化。孔子说: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意为君子立世,无所谓厚薄亲疏,只是按照义去做。

在义的历史演化环节,孔子的弟子子路最具代表性。比如他指责管子是辅佐公子纠的,公子纠被鲁国人杀了,而管子不殉主而死,后来还当了公子纠的政敌公子小白的相国,该是不仁不义之人。但是孔子却教诲他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路性格刚直,豪爽,有武勇,是一个嫉恶如仇近于精神洁癖的人物。比如说子见南子,就是孔子去拜会了名声不好而美貌的卫国夫人,子路也持反对态度。子路后来在卫国一次与他无关的宫廷内乱中,与强敌厮杀,帽缨被击折,就去结帽缨,最后就义前宣称:君子死而冠不免。创造了一个影响后世的美丽的去死的义士风范。

子路之义,影响了孟子。此时,义已被经院哲学式的利义之争笔墨官司打磨得更为极端和形式化。孟子作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判断,发出舍生取义的呐喊。一方面,这对于民族矛盾尖锐和需要牺牲奉献的特殊时代,具有进步意义,一方面,也开启了无条件的愚忠、愚义的先河。

汉代以后,苏武牧羊式义士形象和桃园结义式的结交模式的出现,使得义呈现出庙堂和江湖的分野。苏武牧羊式的义,其正确的内核是教导人们,面对民族危难。国家兴亡等大义,敢于见义勇为,甚至舍生取义。正所谓德不孤,必有邻,一条义的红线,将古圣今贤,历史和现实,紧紧维系在一起。这对今天的党员干部而言,就是要不忘宗旨,牢记使命,乐于奉献,敢于责任担当,为理想目标,为捍卫正义甚至不惜以身殉职。 

而桃园结义式的义,是江湖哥们义气,为了团伙或私利,不分青红皂白,铤而走险。《三国演义》的刘备,始终在事业大义和江湖情义之间犯纠结,结果哥们义气害了江山社稷,蜀汉基业被刘皇叔一番蛮干和瞎指挥输了个精光。今天,个别地方就存在江湖义气,哥们义气的自由主义,以及团团伙伙的现象,其结果只能是以塌方式腐败被连根拔起而告终。

另一个是贵贱有义。

君莫做不义之君。管子说:礼义廉耻不立,人君无以自守。然而,事实是私有制度的统治者绝少能做到言行一致,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真正为正义的事业而献出一切。抗美援朝战争,志愿军保家卫国,确为正义之师,已经一门五烈士的毛泽东主席,又率先垂范将长子毛岸英送到朝鲜前线,为国际主义大义而英勇献身。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毛泽东,三年困难时期时期,坚持不吃肉食,与人民同甘共苦。

士不做不义之士。管子提出君子食于道,则义审而礼明,义审而礼明则伦等不逾的要求,唐代吕纯阳的《训世文·劝义文》则高扬:是义气乃天地间之正气也。然而,与只能独善其身、人格自守的旧时代文士不同,铁肩担道义的革命先烈李大钊,以身而殉自己的伟大信仰, 面对敌人的屠刀他慷慨陈词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焦裕禄上任伊始,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向三十六万兰考人民发出铮铮誓言:责任在我们身上。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他心里装着兰考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毕生践行了一名县委书记的责任担当。

民不做不义之民。管子认为: 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就是说治国的根本在于凝聚老百姓人心所向的道德力量,由此,管子当年相齐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四十年的大治。而创造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新中国在一穷二白的废墟上,敢于屡屡战胜强敌,建设起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体系和两弹一星的奇迹,以及凭借劳动汗水浇灌出的在当今世界坐二望一的现代化建设的经济之华,无不是在证明:亿万老百姓的善做善成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力量源泉。

让我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意识,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责任担当,肩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对党和国家忠诚大大义,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堂堂正正做官,永葆共和国千秋大业兴盛不衰。

 

 

全站搜索

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