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展示
主页:详情展示

管子的“形势道”哲学和“轻重论”政治经济学浅说

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8/17 16:29:30



管子的“形势道”哲学和“轻重论”政治经济学浅说

 

 

【摘要】管子的“形势道”哲学和“轻重论”政治经济学是人类最早的、辉煌、成功的案例。管子经济思想并非单纯经济学理论,而是政治经济学。这与西方古典政治经济学,及其继承和变革者马克思《资本论》所标志的社会主义“新思潮”的政治经济学是相通约的。其原因在于哲学之道相通,人类文化或文明相通,古今因此亦相通。这就是管子经济思想当代启示或借鉴意义的不同凡响之处。

【关键词】管子;哲学;政治经济学;启示或借鉴意义

 

很高兴出席齐桓仲父大战略研究院和如是金融研究院联袂举办的本次高端研讨,结合研讨给出的关于管子学说的课题,我原来准备了几个问题,现在我想讲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关于管子的哲学,以及他的经济学对解决当前的问题,他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这样做,以及他对我们今天有哪一些启示,我想就管子形势道哲学和轻重论政治经济学这个题目做些说,以向各位求教。

一、管子形势道哲学

    有什么样的哲学就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理论。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反拨理论,这是历代统治阶级治国理政的基本法门,管子树立了这方面的一个典范。

    管子的哲学我归结为形势道哲学。管子形势哲学的逻辑起点就是在《形势》篇提出来的。《管子形势》开篇即曰: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管子这段话及其下面的一大段话,究竟在讲什么呢?他实际上解释的”“的客观存在。他谈的都是就是外部世界的静态物形、物貌和动态的趋势、势能,就是运动。所谓,就存在于或寓于物质存在的运动之中。这就是形和势和道的关系。管子认为任何的道都是存在于形与势之中的,是非常具体的东西。这就与老子后来把道玄学化非常不一样,这是管子哲学上了不起的地方。《老子》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把大家都绕进去了用我们今天的话讲叫从书本到书本,从抽象到抽象,讲不清楚问题。但是管子谈哲学问题不是这样,他是从形势开始讲存在中间的道。所以,我称之为形势道哲学。

    管子的文章篇名叫《形势》,有人说管子的篇不是管子的原名,是后来编者加的。本人研究认为,《管子》现存76文章50篇属于管子的原著,26篇属于内史料。《形势》属于管子原著,《形势》篇字面上并不讲形势,文中也没有出现这样的字眼。可是他就是论述形势,是最后兜底的。这正是管子高明的地方。

    人类历史上这样高明的哲学家有没有?有。那就是马克思。马克思的美学非常厉害,但是他的美学著作在哪儿?不知道。马克思的美学著作思想实际上是在《1844年哲学-政治经济学手稿》里。马克思的哲学也不是一般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个是列宁的总结。实际上马克思的哲学在《资本论》里代西方学者的研究,包括我自己的学习过程,都可以体会感受出来类似的道理。就像毛泽东的哲学,《实践论》和《矛盾论》都不是他真正的哲学,他真正的哲学在《论持久战》里。这都是我个人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个人真正的哲学思想不是体现在直接出现哲学字眼的地方,而是体现在他具体运用观察、解决具体理论课题或实践问题的地方。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规律,它是作为事物内在规律法则,放在形势这样一个唯物、运动的基础上的。所以,是扎实可信的。事物都是有形有势有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管子的这句话讲什么呢?我昨天坐出租车这里,我问司机,你从首都机场到幸福创业中心怎么走,你走外环吗?他说我走二环。这里面就有哲学。这个司机为什么不走外环?丰台这个地方西南,首都机场在东北。他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行车路线?这里面有个形势问题,这个汉字,是字旁,加。就是人走路的时候走路之前首先想到的就是怎么走。所以,这个司机就事先想好了怎么走道,最快捷、合理、经济,走二环为什么好?因为,他知道这个时候下班高峰已经过了,走路程,不划算。所以,他规划走一个最合理的路线,这就是他的这就是真正的哲学具像化的东西。

    我在飞机上还想一件事儿,现在科技这么发达了,恒温问题解决了,为什么恒压问题解决不掉?飞机下降的时候,乘客非常痛苦,耳朵难受。为什么解决不掉?肯定里面的道道没找到,这里面有哲学的道。道在西哲学里就是规律,哲学叫科学的科学。我就想哲学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的。可是当下想一想有几个讲哲学,做人、干事还有哲学吗?没有。但是管子做人、做学问、干事都是哲学思想指导的,所以他的困惑也比较少。

    所以,我一个比喻,管学整个像一棵大树,其中它的根就是哲学,它的干是治国理政,上面枝枝杈杈叶叶枝干就是每个学科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伦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美学、农学等。各个学都是大的枝丫——骨干,每一个骨干是什么、怎么样、怎么做更具体的范畴或具体的阐释就是它的枝叶,这样形成一根深叶茂的大树直到今天它还是人类智慧的大树。管子没有哲学就不成其为管,也不可能之树常青

    关于哲学这里无意多讲,多讲无益,重在体会和觉悟,哲学仅仅满足于言说,是不行的。因为我们知道,国民教育搞哲学,哲学系是不哲学家的哲学教师也不哲学家。为什么?中国这么多名牌大学有这么多哲学系,这么多哲学教授,又培养这么多学生,谁是哲学家?学界有一种说法,20世纪中国有一个半哲学家,一个是毛泽东,半个是李泽厚。哲学就是这么神奇,既很难弄通,似乎又无处不在。哲学是真正的存在于每一件事情中间的,一枝一叶的小事儿里都有道。可真正想把握把它自觉运用起来非常不容易。管是中华民族第一个树立自觉哲学意识,非常重视、通透懂得,并运用哲学指导实践的大政治家,所以他取得各方面的成就之多之高,都是无法企及的,其中奥秘就在于哲学思想。比较庆幸的是管子哲学还在,管子哲学就保存在以原始管书为基础,汉代刘向今本《管子》里,只不过后世学习和领悟起来比较繁难,因此影响了继承的水平。学习哲学就是啃坚果、啃酸果,管学研究也是如此。这是我想讲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管子的形势道哲学。

    二、管子轻重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和哲学是什么关系?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著作里的话理论马克思曾经讲,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社会主义)新思潮理论表现把社会主义叫思潮即一种新哲学思潮。马克思恩格斯最初是青年黑格尔派,喜欢黑格尔哲学宏大的体系和辩证思维精神。后来,马克思在继承黑格尔哲学精髓基础上,面向社会现实问题的研究和解决,逐渐转变了学术立场。他的社会主义哲学或新思潮的理论支撑点何在、表现什么?那就是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指向是解决社会最核心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也即人的解放的问题。这就需要研究并批判旧的政治经济学体系,并从理论批判中——《资本论》副标题就是政治经济学批判”——阐释创新一种面向未来的政治经济学,即《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指向,也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骨骼没有这个理论支撑,新的哲学思潮就会变华丽的外衣、空洞的道德口号,而最终成为过眼烟云。

  马克思和管子一样,具极高的哲学天赋在运用哲学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创新形成完备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在马克思写《资本论》之前,德国没有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在西方也是一个非常年轻的科学,文艺复兴之后也没有,直到十七八世纪启蒙时代之后,首先在英国这个国家出现了一批经济学家,就是我们现在知道的威廉·配第、大卫·李嘉图、亚当·斯密,还有法国的魁奈医生等,这些人及其理论后来被称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来源。如果管政治经济学,那么这些人什么时候才有政治经济学的?二者2500年。为什么德国在马克思之前没有政治经济学?出现了马克思就有了,就是因为马克思树立起非常了不起的为人类崇高事业奋斗的目标,深厚的哲学思想,认识时代问题意识和现实关怀同样,管之所以创立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学,创造人类第一个政治经济学的体系,是因为管子具有追求人类公平正义的情怀,建立了坚实的形势道的哲学基础,勇于投身大时代,躬亲一线,从事治国理政的实践。

   所以,学习研究进去就会发现人类第一个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就是管,管是人类第一个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创立者

    在政治经济学上具体创新非常之多。 

    首先看管轻重论政治经济学轻重这个概念轻重在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甚至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是什么轻重本来是管提出的一个计数概念,属于现在物理学力学的范畴,但是在管子学说中作为计数概念轻重及其被广泛运用于治国理政的各个领域。

    他说:刚柔也,轻重也,大小也,实虚也,远近也,多小也,谓之计数。

    “也是一个权重概念。

    量之不以少多,称之不以轻重,度之不以短长,不审此三者,不可举大事。

    “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矣。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欲为其民者,必重尽其民力。

    这实际上讲的是政治学的概念

轻重也是一个法律概念。管子说轻重之法曰:自言能为司马而不能为司马者,杀其身以衅其鼓;自言能治田土不能治田土者,杀其身以衅其社。

    “轻重经由子的改造使之上升到一般哲学方法论的高度,尤其是政治经济学中,成为核心概念。从管子书中可以看到,包括这句话——轻重之法,在管仲之前轻重概念已经出,只不过管书是唯一一部完整系统继承了轻重和发展轻重学说的著作,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管子的轻重论,那么所谓国学就真正的无足轻重了。

    在本人即将出版的安徽省委重点文化工程籍思想家文库管子》一书里,用十几万字的篇幅,对管子这部书哲学体系性和整个管学形成的体系力量做了进一步系统地论证和分析,其中论证了管子的轻重概念,实际上也他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

    其次轻重是管子学说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宽领域或跨领域的重要概念,但主要是一个政治经济学概念或国家调控手段,就是常说的所谓轻重之术

    今本《管子》中第一次与纯经济问题挂钩使用轻重概念是《乘马》篇曰:天下乘马服牛,而任之轻重有制。过去有一种流行观念,认为轻重篇仅仅是史料,并非管子著作,意谓为后世”“好事者附会进入管书之中。这显然与管学实际不相符合,实际上管子关于轻重的思想是在他的论著中提出来的。轻重的史料部分被标为轻重诸篇,不过是管子运用轻重理论治国理政的范例,特别国际和国内的政治和经济生活中的重要个案。那种认为轻重思想属于管子原创的观念,肤浅的,没有真正把《管子》这部书看得完全明白。

今本《管子》里,以乘马为题的篇章目前保存三篇。乘马是什么?这里讲两个概念:一个是小学阶段就要学的乘法口诀,这个就是这个乘马;再一个不是今天讲的军马、赛马的那个四条腿的,而是图书定价上码洋那个博彩用的筹码那个,这就叫古字通用乘马就是古代国家经济数学,或财政算账法。郭沫若那么厉害的老先生在问题上都绊住了——“轻重篇里有一个案例,即莱国和周国染料发生一个国际贸易案例周国不产青色的染料,但是莱国就产这种染料,结果莱国的染料原材料却被周国全部买,反过来卖给莱国,从而控制了莱国的印染业。就这么一个故事文中说聚马”“推马的概念。郭沫若先生和后来好多学者,包括外国学者在涉及这个的时候都怎么解读?说这个就是周国和莱国,位于我国西北草原牧区,有很多马匹。其实就没明白文意

乘马服牛轻重概念都是管当时为管理经济治国理政专门使用的具有独特计数含义、带有原创性的概念。管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使用的轻重最多的是凡将为国,不通于轻重,不可为笼以守民。管子曰:善为国者,如金石之相举,重钧则金倾,故治权则势重,治道则势赢。今谷重于吾国,轻于天下,则诸侯之自泄,如源水之就下。下面又讲币重则民死利,币轻则决而不用。故轻重调于数而止

最后在轻重理论上的创新,使得轻重具有后来西方价值理论萌芽的性质,这是厉害的。管子在使用轻重时做了多种延伸,并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了改造,使得其内涵更为丰富,表达力更强,特别是当运用于经济学领域市场、流通领域,用于描述,万物和时,被赋于了价值这个极其高端的抽象概念。

关于价值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里论述商品具有两重性,商品具有交换价值和价值反映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最本质的经济关系是资本主义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马克思说,任何劳动产品一开始并不是商品,只要它不是用于交换的,为使生产的就叫产品,也就不具有价值,只具有使用价值。但是有了市场,开始交换以后,商品就具有了第二重价值,这种价值特别厉害,就是以实用价值为基础的交换价值又称为抽象价值价值。这个价值和使用价值马克思进行了高超的理论阐述:指出具体劳动创造商品使用价值社会必要劳动创造商品抽象价值。提出了新的劳动价值论,为马克思最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成果一一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理论基础。即劳动力成为商品进入人力市场,雇佣者以市场价格(工资)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使用价值,而当以劳动时间为计数的劳动力所创造的劳动使用价值,超过劳动力价格(工资)的部分,就出现了剩余价值。雇佣者通过增加被雇佣者的劳动时间,生产更多的商品,实现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揭示了资本增殖的秘密。当然管子时代还没有出现资本主义时代商品普遍性的社会现象,所以也就不可能在理论上达到马克思的高度。

不过直到今天,价值也依然困惑经济学界,依然是社会生活中经常碰到的抽象概念。那么,我们中国文化中没有相应的概念?在很长一个时期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可以翻阅诸子百家经典,查找儒释道藏书,能找到与政治经济学吗?找不到。直到学习研究管子以后才发现,事实并非如此。从管子里我们找到了人类第一个政治经济学体系轻重比之价值,有过之而无不及,轻重在语义上几乎是可以替代价值不妨试试看,比方说,这个人有价值,这个人轻重这个人没有价值,这个人不轻重。是不是差不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管子轻重论的出现,证伪了一件事儿一一中华民族的学人不是没有抽象思维能力,不是不能构建学术或思想体系。可是在学院派学者眼里,就不这么看。宋代之后的学院派学者就开始了不自信,明朝以后,不自信上了一个台阶。特别是近代以,西方出现黑格尔、康德、马克思这些大的系统性学问家的大部头著述时,中国人的不自信开始与日俱增(所谓康梁保守派似乎是个例外),自甘少不更事的小学生一样,说我们闭上眼学吧成为时尚,假洋鬼子一样的学人,时时挥舞哭丧棒,自己不自信也不准别人自信起劲地否定中国人思维抽象和构建宏大系统学问的能力实际上不然,管就有。只是先秦以后,特别是宋代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轻重理论原本应该与时俱进,可是事实并非如此。回过头想一想,是抽象思维的功能丧失了,还是走错了方向、用错了地方,还是其他原因?倒确是历史之谜。

    管子的轻重论政治经济学理论和实践极为丰富,可谓博大精深,笔者经过梳理和学习归纳为地政论、市场论、立币论、杠杆论、揆度论、平准论、消费论、富民论等八个方面,这八个方面整个管学大树上之政治经济学骨干丫杈上的分枝。鉴于时间关系,这里遴选其中四个讲一下。看看管子时代涉及土地货币、市场和消费等当下热门话题管子是怎么说的、做的

    1.地政论。管子曾从自然哲学的层面指出,一起构成万物的本原。地者,万物之本源,诸生之根菀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生也管子提出地政论,所谓地者,政之本也。这个指的就是政治,就是国家。所谓地可以正政的思想,是说土地与治国理政的血肉相连一一地可以把国家政治搞得很实,方方正正,是因为土地可以生财。所以,管子讲地之生财有时,民之用力有倦。这句话非常厉害,管子已经认识到地的正政作用在于地能生财,他不止一次讲到国多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管子这里已经具备了素朴的劳动财富论和土地财富论思想。这也是管子哲学思想卓越结出的必然硕果之一。因为,无论是劳动价值论还是土地财富论,这两种理论在西方都经历了复杂而长期的思维和理论创生的过程。

    马克思在名著《哥达纲领批判》中曾开宗明义地提出,劳动只有与自然界土地结合起来才能创造财富的问题,而早于两千多年前,管子则直接了当地写出地之生财,这也意味着管子已经天才地发现劳动与土地结合是社会财富产生的源泉。所谓,夫民之所主,衣与食也。食之所生,水与土也。所以,富民有要,食民有率。

    尽管管子并没有明确说出土地与劳动的结合是财富的源泉这一马克思经典政治经济学关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原理,但是统观管子的地政论,他表达的也正是两千多年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开篇所阐发的事情。换言之,即便管子还达不到马克思明晰的对生产资料所有权与人的劳动关系的认知,管子的地政论思想也远远高于当时第二国际伯恩斯坦和拉萨尔等人的论,后者甚至至今还被某些精英奉为圭臬。谈劳动致富,撇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问题,不谈土地权属,这就是马克思所批判的《哥达纲领》观点但是管子的观点却和两千多年后的马克思的观点不谋而说明人类思维确实具有有共通性特征

    2.市场论。管子作为轻重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制定者,在任齐国宰相长达40年之久,自然是这个原理的最高执行官和最权威的实践者。管子的政治经济学高明在于就像当代一些学者所指出的它不仅适用于计划经济,也适用于市场经济,甚至还适用于市场和计划结合的混合型经济

    “市者,货之准也。这句话讲的就是轻重的价值理论,货物的价值价格通过什么实现?就是通过市场,市场流通,这6个字,市者,之准也隐含的就是商品价值。管子认为商品价格不断围绕一个轴心上下波动是客观规律,市场上商品的价格受商品供应量的影响,国家应根据国内市场物资的余缺情况,通过政令的发布来达到影响商品价格、控制市场的目的。

    管子又讲黄金者,用之量也。谈的是货币的作用,货币的意义。黄金作为天然的货币,最早出于管子的论著。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指出货币天然不是黄金,但是黄金天然是货币。马克思这个论断那么精彩,可是管子早在2500前就已经说出来了,用了。

    管子认为商品、谷物与货币之间存在着轻重关系,从某一单一的商品看,其轻重取决于该商品量在市场流通中的多少,取决于国家政令的干预。不同商品间存在着复杂的轻重关系,彼币重而万物轻,币轻则万物重谷重则万物轻,谷轻则万物重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三者中谷独贵独贱,强调了粮食超越经济价值的政治地位。直到今天每年中央都有一个1号文件,粮食安全问题直到今天也还是困扰人类的问题,也是困扰中国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我们今天在金融创新时代,高杠杆时代,实体经济,尤其第一产业已经不足轻重了,实际上人一天不吃粮食都过不去。所以,粮食问题依然是非常重要的。最早强调粮食在政治经济上的特殊重要地位就是管子。所以,他认为粮食和货币一样具有一种替代货币的作用,它与货币一样具有一种超越性的价值。管子在管理齐国经济生活中灵活使用货币、谷物和商品三种杠杆手段,调解市场,运用价值规律调节国家经济运行。这是管子哲学辩证法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上运用的一个杰出的成果。

    3.立币立币,也就是铸币。管子时代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已经产生并广泛使用货币,管子时代是怎么处理货币问题的?刚才管清友院长谈到M2的问题,M2是现代经济学概念,指广义货币。中国2018年广义货币量达到近180万亿元。国家货币发行,最初也叫国家立币管子要求国家立币,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调查为基础。国家发行多少货币是要通过系列调查,然后再建立一个标准的数据库或者总体的大数据作为参数,管子在《山至数》中有论述,实际上就是讲国家宏观调控你不是简单的想当然,而是要做到心中有数,要量入为出,和一个家庭过日子一样,收入多少钱,开支多少,整个开支结构,柴米油盐酱醋茶,文化消费旅游等等,要有一个宏观合理的结构。

    现在任何一个国家控制,管理一个庞大国家和社会生产、生活这部庞大机器的时候,领导者统治阶级是不是有了非常明白、清晰的一个整体的数据库和标准的大数据做参考。如果有的话,为什么出现一次一次的经济危机,一次一次的通货膨胀,一次次货币不是发多了就是发少了,不是流动性过剩,就是流动性不足。为什么?我觉得管子是一位最早对设立国家法定货币进行独立研究,并加以根源性阐释的政治家。政治家必须懂经济,懂经济懂政治,就必须懂国家为什么发这些货币。人民币发行量是多少?是否超过200万亿还是180万亿,具体数字我不太了解,可能管清友博士更内行。货币发这么多为什么?你要讲个道理出来。管子《山至数》就对国家发行货币应该遵循的物质基础、程序、数据基础等一系列详细的论述。

    国家立币是国家通过暴力或者法权在国民中使用的一般交换等价物-通货。在古代使用金属或贵重金属铸造货币即硬通货的情况下,货币本身就天然具有一般等价物和法定等价物双重的意义。过去银子可以切割,金子也可以切割,一块碎银子可以作为货币当钱花。但是当纸币出现以后,国家开始用纸币,宋代叫交子,纸币出现以后情况就发生了根本的转变,货币法权的产物,成为国家主权货币。纸币本身已经很少价值了,货币没有自身价值了,但却拥有原始硬通货货币不可比拟的杠杆效应。我们今天经济出现的问题在很大意义上就是出在这里一一没有意识到货币成为法权产物,本身没有价值可以任意进行发放的时候,它具有了原生货币不可比拟的杠杆效应,同时它就具有产生巨大政治经济风险的巨大潜能。我们现在可以所谓世界货币美元来看一看纸币的制作费用和价值

    1美元和2美元的纸币每张成本只有5.5美分,5美元、10美元和100美元纸币的成本只有9.9美分20美元和50美元纸币的成本是10.9美分。美国就可以靠发这个货币在全世界流通,从而控制世界经济。因此,影响当代国内外经济走势的已经不再是实体经济,而是某些大国强权下的货币杠杆经济以美元为结算体系的国际货币组织。尽管周期性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一再发生,并最终体现在重创实体经济和重建实体经济上,然而由于地球到目前为止有足够大的空间和足够多的资源一一能消化危机,就像我们现在地球上的人类生活生产垃圾那么多,通过河流冲到大海里,冲到太平洋里,太平洋似乎还是干净,似乎还没有多大问题一样。然而迄今为止,它包容某种因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造成的荒谬,但是总有一天它包容不下去,比如充分杠杆化的美元主宰世界的单极货币体系,以及随之而来造成的世界性贫富两极分化以及衍生的政治、军事、经济和社会一系列恶果。

    整个世界面临的危机我认为问题的根源就在这里,就是政治经济学问题。管子时代就不是这样,管子铸币和货币发行实行的是完全等价交换的原则,货币与实物主要是与谷物之间的数量关系,几乎是等量的管子说君有山,山有金,以立币。铸造货币是指你有这个矿山,这个矿山山里有黄金才能铸这些币。好比一个人工资开了有一万块钱拿五千块钱还房贷,三千块钱吃饭穿衣剩下两千块钱用于其它消费,账要算清楚。治国和治家一样。老子讲治大国如烹小鲜有道理,很多复杂事情的道理是可以通约的,并没有那么多神秘的东西。

    管子揭示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并未过时,仍然在起作用,也许人类理性总有一天要回归古典素朴的客观真理。西方的价值观和文化影响了世界是因为他们来了一次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即借助古典学术的复兴而把西方文化,西方学术和价值观推向了世界否则我们也不知道古希腊、古罗马西方的价值观也不知道什么希腊,罗马文化,因为古希腊、古罗马经济社会文化水平西周和东周,即管子时代的文明,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管子时代根本不知道古罗马、古希腊为什么现在我们知道了?因为他们搞了文艺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走向世界,现在讲文化自信需要来一次古典文化古典学术的复兴其中管子就应该是这个复兴的标杆或旗帜。西方文化复兴人本主义,以人为本这个概念就是管子最先提出来的。管子的形势道哲学,管子的轻重论政治经济学,管子的以法治国法哲学理念……都是中华优秀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精髓,无疑属于中华文化复兴的主要内容。

    4.消费论。最后介绍一下管子的轻重消费论。一个是国家消费,利出多孔不行,必须坚持利出一孔,国家对粮食、盐、铁这样的物资要集中调控,并不是民国退,国退民的问题,是一个国家战略问题。你的水,你的盐,还有涉及到国计民生的粮食,受制于人中国十几亿人,一旦有事打仗怎么办?如果我们能保证没有战争,粮食完全可以不要种。当年苏联国际分工论,让阿尔巴尼亚种苹果,罗马尼亚种葡萄,中国生产农产品最后他不要了,怎么办?据说,当时就拉整列火车的猪尾巴送给它——讽刺的意思。国际关系就是这样,很残酷,既讲理又不讲理,主要还是讲利益。中国如果还是儒释道”“讲礼仪的那一套,行吗?今天的国际贸易战也是这样,你如果不能自信地,立足于本国的利益,依靠全体人民解决好自己的问题,为了短期经济效益,让自己的战略资源掌握在别人手里,那就要出大问题所以,个人对我们的饮用水,盐,种业,粮食等,这些国计民生攸关的战略性物质完全放开经营,甚至让外企垄断经营,一直保留态度。

    再一个是社会消费。这个消费就是所有人类消费的起点和归宿点。管子时代的器物文明程度有限,人的消费形式和规模、质量,都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这个是毫无疑问的,也不难理解。

下面重点介绍一下管子的消费。这个问题比较有意思。《管子·》篇也是历来学者研究管子的时候不能绕过的一块大石头我们看各个版本的管子研究,《侈》篇的注解都大的篇幅,其中黎翔凤的《管子校注·》篇居然用了35页之多实际上《侈》篇才三千字不到,可是各种解释注解几十页,为什么?就是因为管子里这个概念非常奇葩,需要解释的地方太多,而且还有很多内容,很不容易理解。

    里面有一句话叫积者立余日而侈美,车马而驰多,酒醴而千。岁毋出食,此谓本事。这句话是从《侈》篇里抠出来的。在其他的管子各种注释者里这句话从古至今读都不是这样的,它是积者立余日而侈,美车马而驰多,酒醴而,千岁毋出食,此谓本事。这个千岁毋出食,一千都不出来吃饭这个话不通,有问题这里面重要的关于侈美和车马车马还需要美吗?在管子时代坐马车就像现在坐飞机,马车是皇家使用的,马无论是饲养成本,还是使用成本,都非常高,一般平民百姓,包括贵族都不能使用马车。孔子很厉害,孔子周游列国在管子以后一百多年,坐的也是牛车马车本身就是奢侈品,没有必要再美车马了,坐马车到处兜风就已经是一种奢侈表现了。这句话这样一理解,有积蓄的人成功在于,有闲而生活高消费,乘坐马车奔驰不已,家里酒和甜酒数以千计,即使一年不劳也可以足食,这就叫本事

乘马车本身就是奢华的象征,当时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管子治国开始的时候,齐国一开始不是太富裕,后来变成一个非常富裕的国家,它已经形成了社会分化,形成了一定程度的贫富差别。好比我们改革开放40年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比较高了,手机不用说,私家车拥有量也非常高,已经进入侈消费阶段了。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当时管子对待社会发生侈靡现象是什么态度?他承认这个差别一方面有合理性,他讲民之不牧者,非吾民也。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这些话什么意思?

有一个写到宪法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各尽所能,按分配。还有马克思说的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些观点我们都知道。管子这里讲的不劳不得食,劳动多,可以多消费,这是完全正常的。实际就是按劳、按需分配。管鲍分金故事说,管子年轻时与鲍叔牙做生意,分配利润,并不是根据谁挣的多,就谁拿的多,而是看谁需要多。管子在经济学上提出这样超前的思想,与他曾经现实生活的经历,或称之为某种行为艺术都是可以联系起来阅读的。

    国家要提倡富民,这应该是在发展生产,总体提高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财富总量增加,人民水平普遍提高的意义上。当然也有统治阶级功利主义的考量即所谓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管子发现一部分劳动的农民,会因为诚实劳动,而积累一定的余粮。到了这个时候不是结束,由于商贸交换行为的介入,而催生新一轮逐利的开始: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避。见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继日,千里而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这段话与马克思《资本论》里讲的资本逐利的话基本是一样的。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怎么讲?说有一分的利,商人就开始动起来,有两分的利,商人已经克服困难要逐利了,有四分的利,商人就想方设法,甚至不择手段获取,有分的利,商人敢于蔑视世间的法律,冒着杀头的危险去铤而走险

    管子这段话和马克思说的基本是一个道理。主张统治阶级不要推波助澜,管仲讲任其自生自灭,不要人为的推动。好比我们今天民营经济的问题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到底是个什么关系如果按照管子这样讲,逐利是自然的,那我们今天还有必要提倡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国家采取各种各样的办法推动民营经济吗?按照管子的观点,逐利问题它自然而然就产生了,哪还需要人为地推动?尽管统治阶段没有助推社会投机和牟利的商业行为,但唯见其成。就是他发展起来了,你可以不要管,也不要反对他,让他慢慢弄起来,但唯见其成也要产生一个富后消费问题,需要理论和实践加以回应和解决管子的论应运而生。管子的论出来以后就揭示了这个问题,认为产生的富这个现象是正常的,统治阶级唯见其成就可以了不过对富后效应问题一方面要加以引导,另一方面要采取一个客观理性的态度。

    消化认识和把握现象有助于能知满虚,夺余满,补不足。以通政事,以赡民常。合理地实现消费升级,提高生活质量。管子提出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国贫而鄙富,苴美于朝市国;国富而鄙贫,莫尽如市。这话讲的就是对贫富问题的看法,人民富裕了,贫富差距出现了,怎么办呢?一部分人不能太富了,太富了,不服从国家管理,要出事。人们太穷,不知耻,国家很难管理。所以,对于贫与富问题管子认识非常深刻。

    三、结论。最后观察一下,管子的形势道哲学和轻重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

管子形势道哲学是中华古典哲学第一个完备的形式,也是第一个具有系统性的体系。神奇之处在于它居然具有唯物辩证和历史唯物等人类哲学史上最先进性的特征。所以以此为理论基础指导的管学,无论是政治学或治国实践,政治经济学或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都是自然而然的,甚至是可以复制的。不过,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树叶,所以运用大致相通的哲学,只可以获得大致相同的实践结果,而并非是简单的拷贝,就如同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一样。然而,这并非说明作为时代精华的哲学(马克思语)的可有可无,恰恰相反,缺乏哲学思维,人类就不免陷入精神的非理性和社会实践的盲目性。

    管子的轻重论政治经济学是其灿烂哲学之华杰出的丰满果实。当然,管子没有,也不会抽象地讨论商品与产品,商品与劳动,以及商品的二重性等西方政治经济学,特别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提出的问题。

    因为价值概念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直到马克思《资本论》才真正对其进行了科学定义和界定。马克思揭示了商品二重性特征即其一方面具有物化劳动所体现的使用价值,同时一方面又体现一般劳动时间的凝固形式交换价值。也就是说所谓商品就是某种社会关系的反映形式,其本质就是用于交换,因而交换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又称价值。但是在商品价值概念出现之前,中华传统学术中没有一个可以预之相对应的概念,除非轻重

    “轻重学说是管子从治国理政出发,对政治经济社会的客观认识和成功抽象—“轻重概念既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概念和基本范畴,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理解为一种自然-社会规律。

    管子天才总结了中国古代社会统治阶级的政治经济社会治理的宝贵经验—“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深谙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的道理,懂得散则轻,聚则重这相当于社会主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并把握重则民死利,轻者决而不用,故轻重调于数而止,强调经济生活在人的社会生活中的作用经济生活是人的生活的重要基础,但并非人的生活的全部内容而人们恰恰在这个认识上,产生了巨大分歧

    总之,政治经济学是世界上成熟很晚的一门社会科学,也是一门很艰深的学问。18世纪在英国才创立,而在德国这个世界思想之都直到马克思《资本论》之前还是一片空白。

    管子早于斯密和李嘉图2500。管子轻重论政治政治经济学是已知世界历史上最早揭示并发现了人类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价值现象政治经济学原理。

    管子形势道哲学和轻重论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证伪了中华学术不善抽象、缺乏系统思维、不能构建宏大体系的观念。管子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中华文明大厦一颗光彩夺目的灿烂明珠,是人类文明的伟大遗产,值得后世认真研学和传承光大。

(本文系作者2019年1月20日,北京齐大战略首桓公仲父战略研究院和如是金融研究院“首届管子学术论坛”上发表的学术演

 

(作者简介:龚武,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管子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全站搜索

搜索

百度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