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12/21 10:37:46
合“众”,永远大于单“人”
管 岩
春秋齐国,齐桓公用管仲为相、鲍叔牙为重臣,首霸春秋,使得人生建功立业的梦想成真。
齐国以“尊王攘夷”“共襄周室”为号召,“不以兵车”,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避免了诸侯纷争国家分裂,促进了多民族共存的民族大融合,而名垂青史。
其中,管仲居功至伟,如孔子所赞扬的“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管子个人立德立功立言,在齐国兴修霸业过程中发挥了核心支撑作用。《管子》一书,比较详实的记载保存了齐国兴修霸业的思想、理论、政策举措和路径经验。尤其是管子善于传承创新,“以人为本”,改革弊政,內外兼修,联合诸侯,征伐外侮,保护了华夏文明根脉,促进了民族国家统一,给后世无尽的启发,具有资治通鉴的意义。
然而,管仲如果没有鲍叔牙的友谊加持,让贤举荐,管仲不过是鲁国的“累囚”,连命都难保,更不用说做相国,建功立业。
如果,管仲没有齐桓公的宽宏大量,捐弃一箭之仇,无条件信任,委以军国重任,充分发挥治国才能,齐国则不可能以区区海滨之国,迅速成为周朝第一大国,诸侯的领袖。
如果,没有管仲四十年如一日,制定并身体力行始终施行一套好的管理体制、制度和法令、政策,倡导“牧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废私立公”“以法治国”,对内鼓励士农工商,分业定居,大力农业、商贸流通、手工业,发展经济,富国强兵,极端重视人才和教育,“三选进士”,“树木”“”树人”,对外以德服人,主要依靠和平外交手段,团结诸侯,大家拧成一股绳,就没有周朝八百年江山不改的王朝奇迹。
如果,没有管仲力主,鲍叔牙不愿当齐桓公的老师,后者也就失去辅佐齐桓公的机会。没有管仲的立德立功立言,没有“管鲍之交”的典故。鲍叔牙声名也就无所附丽,而被历史湮灭,少了一位君子的楷模。
如果,没有管仲和鲍叔牙的辅佐,齐桓公不仅不可能成为春秋霸主,而可能是一个庸庸碌碌的昏君。管鲍死后,齐桓公不听管仲遗言,重用身边小人,结果死得很惨。
所以,合成的“场能”,永远大于“粒子”个体。
个人的才能固然十分宝贵,三人为众,众志成城更为重要。
只有团队互助,集中力量,精诚合作,优势互补,方可成就人生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