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名胜
当前位置: 首页 > 颍上名胜

甘罗故里何处寻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19/10/17 9:02:28


                                                gan.jpg

甘罗故里何处寻

     石家友

甘氏祖孙其人

     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祖孙二人在同一个国家出将入相的,战国时期的甘茂与甘罗恐怕是绝无仅有的。据《史记》、《东周列国志》等文献记载,甘茂,战国时期下蔡人。生卒年月无考。曾学百家之术,后被秦惠王重用为将,助魏章平定汉中。秦武王时,被派讨平秦公子蜀侯辉叛乱后,封为左丞相。武王三年(公元前308年),为使武王完成能看看周室的夙愿,他自愿约魏攻打韩国。几经周折,终于攻下韩国的宜阳,打通了三川。秦昭王时,楚国曾为报私恨出兵围困韩国。韩向秦告急。昭王顾忌太后是楚国人,不肯救援。甘茂上谏陈说利害,于是昭王同意出兵救韩,避免了楚、韩联合攻秦的形势。后因与大臣向寿等政见不合,且互有矛盾,向寿等人又向昭王屡进谗言,甘茂害怕,逃亡到齐。秦王知道后,就封甘茂为上卿,派人带着相印到齐国迎接;甘茂不去,被齐封为上卿。这时秦王也优待甘茂仍留在秦国的家属。后来甘茂受齐派遣去楚国为使,昭王得知后,希望楚能将甘茂送回秦。楚王也正想让甘茂去秦做丞相,可有大臣不同意,并数说历史,指出甘茂为秦相不利于楚,而对楚最有利者莫过于向寿为秦相的道理。甘茂再没能入秦,最后死于魏国。  

    甘茂之孙甘罗,生卒年月无考,战国末期下蔡人。年12岁做秦相吕不韦家臣。当时燕、赵关系紧张,秦王嬴政派刚成君蔡泽在燕3年,燕王把太子丹送到秦国做人质。秦使张唐去燕国为相,企图跟燕国联合攻打赵国。而张唐曾经替秦昭王讨伐过赵国,怕路过赵国时赵王挟恨报复。吕不韦亲自去请张唐,他都不肯出使。甘罗别出奇计,先以利害说服张唐,又自愿为秦国大使赴赵,说服赵王,先割5城与秦,以广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北),再联秦攻燕,掠地以偿。赵王许约,发兵攻燕,取得上谷(今河北怀来东南)30城,献11城给秦。甘罗仅出使一趟,没用一兵一卒,取得5个城的地盘,深受秦王嘉许,被封为上卿,并把从前封给甘茂的田宅赏赐给他。甘罗才高不寿,死后葬于今颍上城东35华里的颍水河畔。

      甘罗故里寻踪

      长期以来,有关甘茂、甘罗故里的说法,司马迁《史记》下蔡说流传甚广。以司马迁治学之严谨,《史记》当不会有错。下蔡是今天何处?安徽凤台县古称下蔡,我国权威的大型工具书《辞海》一直坚持甘罗为安徽凤台县人的观点。

      我查阅了长达121万多字的安徽《风台县志》(1998年,黄山书社)。该书仅有2处与甘罗有关的记载。一是《概述》:凤台县历史上人才辈出。战国时有甘茂、甘罗;二是《人物》,为甘罗立了传,而无甘茂。作为改革开放后首部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该书记述的内容理应通贯古今,凡有资料可循的,尽量向上追溯。如果甘氏祖孙确系凤台人,该志记载的相关内容不至于如此之少,境域变迁、建置沿革、文物胜迹等都应该有所体现才是。

       相反,我在查阅安徽《颍上县志》(1995年,黄山书社)时,发现了不在少数的与甘罗有关的信息。仅82万字的《颍上县志》多处出现甘氏祖孙的线索。除《概述》:秦时有名位显赫、出将入相的甘茂;有能言善辩、年少才高的外交家,秦上卿甘罗外,该书《建置沿革行政区划》中2次提到甘罗。一是明初,全县共分六乡,东北设甘罗乡;二是1988年区乡镇辖村一览表中,杨湖区辖5个乡,甘罗乡、甘罗村均名列其中。《文化文物胜迹》甘罗墓条目说,县东25公里颍河北岸,有甘罗墓。明代知县何豸立碑记之。年代久远,河岸倾塌,遗址已没。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安徽巡抚陈彝于墓后(北方)约70米择地而封,并立碑于其前,题字秦上卿甘罗碑。民国11年(1922年)县知事黄佩兰,民国22年(1933年)县长张鼎家也先后立碑记之。又有甘城遗址条目,记载了颍上人高泽生《颍上风物记》引证《晋书》、《方舆纪要》,清顺治《颍上县志》引证《中都志》,以及王敛福《颍州府志》等有关甘城的内容。再有颍上八景说,清代4次所修《颍上县志》中,均记载一些达官贵人、文人墨客为颍上八景的题诗,并注明方位、出处。甘罗故址名列八景;第二:县东25

公里甘罗乡,乃秦相甘罗故里。寒烟野水,鸣鸟落花,甲第圻虚,芳声犹著。该书《人物》,不仅有甘罗的传略,还为甘茂立了传。更重要的是,该书还附有2份珍贵的地图复制图,即《清顺治十二年颍上县四至图》,《清道光六年颍上县境全图》。两幅图中,均标有甘罗墓的字样;而且在其附近,花水涧、龙王庙、刘家集等今天仍在使用的地名也在其中。成为甘罗是颍上人的重要佐证。

    ■结论

       我手头的两本县志,各自记载了凤台、颍上境域历史演变的由来。凤台早在西周时为淮河中游的州来古国,后被楚灭,为楚之州来城。战国时周景王十六年(公元前529年)吴灭州来。周敬王二十七年(公元前493年),吴王将蔡国由上蔡(今河南新蔡县)迁都于州来,改名为下蔡。秦统一后,置下蔡县。清雍正十年(1732年)分州(即寿州)北设一县,因境内有凤凰山而得凤台县名。清同治四年(1865年),迁县治于下蔡镇,下蔡改名为凤台。凤台建县时,东邻怀远,西靠颍上。凤台的邻居颍上,汉代名慎县。南朝宋代,改名楼烦。梁代设置下蔡郡,颍上东北、凤台以西的地方分为楼烦、下蔡两县,隶属于下蔡。隋朝,下蔡、楼烦合并设置颍上,在下蔡以东汴郡另建下蔡县。唐代又把颍上东境划归下蔡。

      世事沧桑。今颍上刘集乡甘罗村一带,与凤台县可以说是分分合合,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稳定下来。这也是历史演变的必然。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应当不错。但在21世纪的今天,说甘罗故里在颍上,也应该不谬。

上一条:暂无      下一条:尤家花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