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第十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10/18 16:24:53


 第十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2015年5月25日)

各位会员,各位专家、学者,各位嘉宾,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在繁花似锦的初夏,管子故里迎来了全国十多个省、市,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海外侨胞、嘉宾和各位领导。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中共颍上县委、颍上县人民政府和颍上县政协,代表管子故里179万父老乡亲,向与会的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地欢迎和最真诚的敬意!

具有三千年的悠久历史的管子故里颍上地处淮河文化圈腹地,已经发现多处古代文化遗迹,出土有大量先秦时代青铜器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现存有管鲍出生地、管鲍祠、甘罗墓、孔子止宿处、张公祠、尤家花园等历史文化遗迹。

颍上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淮河文化的代表人物,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管子,以知人让贤而著称于世的管子亲密朋友鲍叔牙都出生在我县。颍上还是秦左丞相甘茂、12岁就成为秦上卿的甘罗,现当代大学者常任侠,著名作家戴厚英,诗人阿红,两位院士郑守仁、陈国良,以及少林方丈释永信和 最美洗脚妹刘丽的家乡。

颍上人研究管子素有传统,特别是从明代万历年间,在著名文学家屠隆担任颍上知县修建管鲍祠以后,颍上人尊管习文的社风民情绵延不绝代有人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七十年代颍上建立了管子研究小组,1991年成立了管子研究会,2006年创办了管子文化旅游节,2008年成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近年来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提出三管齐下、六个走向的文化和学术战略,并提出了建立管学学科,并从学术的角度,着手做了大量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工作。已经正式出版了两种共6册300多万字的管学文集和丝绸珍藏版《管子》、《管子语录》、国家文化共享工程四集电视片《名相管子及其思想的当代意义》、管子文化与旅游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中国管园项目建议书等一系列重要成果。历经数年深耕,管子文化已开枝散叶。管子研究正前行在走向教育,走出安徽,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路上。

成绩和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接地气一是个重要原因。同样一个地方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需要文化滋润、软件支撑和精神引领,这样才能长盛不衰。

近年来,颍上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全国绿化示范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

2014年我们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财政收入25.0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亿元,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40.2亿元,贷款余额94.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700元。

颍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管子研究事业,高度尊重知识、重视人才,坚定支持和加强对管子文化事业和学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谋篇布局,对研究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立志在推进和繁荣管研学术事业,继承和弘扬管子文化方面有所作为。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将一如既往努力把学会建设、学术研究和文化产业三位一体地进一步做大做强。

本次研讨会既是学术交流,也是我们以文会友的感情交流,因受客观条件及我们服务水平的限制,可能多有不便之处,有要求提出我们尽力帮助。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各位嘉宾对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的工作,对颍上县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下打好管子牌、规划建设中国管园为代表的管子文化产业综合体,多层面拓展学会活动的平台等方面,继续给予建议、批评和帮助。同时,也恳请各位对安徽和颍上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和文化产业建设,出谋划策,给予指教。

最后,祝本届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会员、各位嘉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作者简介:马宏亮,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执行会长、颍上县政协主席 )

上一条:第十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下一条:(2015年第二期)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5年年会 暨第十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