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总第48期 广结善缘宾朋多 众人拾柴火焰高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2 16:18:06


 广结善缘宾朋多  众人拾柴火焰高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7年年会

暨第十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欢迎词

窦灿辉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颍淮草长花开五月。在麦浪飘香的季节我们迎来了来自全国各地和安徽省内的专家、学者、嘉宾和各位领导。年年岁岁花相似,有缘千里喜相逢。今晚新朋老友欢聚一堂,盛况空前,表明一年一度的管子文化旅游节和管子学术研讨会,越办越红火,管子故里颍上深得朋友们的厚爱。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中共颍上县委、颍上县人民政府和颍上县政协,代表管子故里178万父老乡亲,向与会的领导、各位来宾和朋友们表示热烈地欢迎和最真诚的谢意

颍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颍上地处淮河文化圈腹地,周代建立邑(县)之治,迄今已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左传》记载诸侯迁于颍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汉代,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写道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颍上文物考古发现多处文化遗存,出土有大量商周时代青铜器和各个历史时期的珍贵文物,有管鲍出生地、管母故里、管仲衣冠冢、管鲍祠、甘罗墓、孔子止宿处、张公祠、颍河故道、尤家花园等历史文化遗迹。

颍上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淮河文化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被誉为中华第一相,百家之源的管子,以知人让贤而著称于世的管子亲密朋友鲍叔牙以及秦左丞相甘茂,以及他的孙子,12岁就成为秦上卿的甘罗都是颍上人这里也是当代大学者常任侠,著名作家戴厚英,诗人阿红,两位院士郑守仁、陈国良的家乡。

颍上人文荟萃、文风鼎盛。深厚的文明底蕴,悠久的人文积淀,造就了颍上特色鲜明的颍淮文化,包括花鼓灯艺术、推剧艺术和民间艺术,其中尤以管学,即管子其人,《管子》之书和管子文化研究,彰显出历久弥新的强大生命力,成为超越地域文化的中华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自2008年在颍上成立以来,学者队伍不断壮大,朋友越来越多,学术成果斐然,影响日益增强。学会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三管齐下、六个走向的文化和学术战略,并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独树一帜提出建立管学学科,并从现代学术的角度,着手做了大量前瞻性和基础性的工作。

颍上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近年来,颍上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先后荣获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水利建设管理先进县、全国绿化示范县、全国政务公开先进县、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园林县城等称号,是安徽省科学发展示范县,全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省第三批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八里河风景区皖北首家、全省第七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建成了高标准的滨河公园、明清苑、河洲书院、九合塔、管仲老街、江心洲景区景观大道等中国管园配套工程。中国管园作为颍上文化旅游的骨干项目,后续各期工程将继续面向海内外招商引资,共建共享,造福当代,功在千秋。

颍上文化建设,特色鲜明。安徽颍上作为管子故里,立志在推进和繁荣管研学术事业,继承和弘扬管子文化方面大有作为。颍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管子研究事业,高度尊重知识、重视人才。我们深信支持管子研究,就是在支持自己,就是在支持颍上的事业发展。我们将在人力、物力、财力和各项优惠政策上,对管子研究会给予更强有力的支持。

众人拾柴火焰高。今年是我们连续第十年举办管子文化旅游节和第十届管子学术研讨会。大家长期的努力支持下管学的感召力越来越强,研讨会的影响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活动内容也越来越丰富。莅临本界研讨会的各位新朋老友,请您们继续对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的工作,对颍上县在新形势下打好管子牌、建设中国管园,以及拓展学会活动空间等方面,给予建议、批评和帮助对安徽颍上的经济社会发展、招商引资和文化产业建设,出谋划策,给予指教。

尊敬的各位专家学者、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让我们共同举杯为本届文化旅游节全国学术研讨会的圆满成功干杯!

(作者简介:窦灿辉,中共颍上县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县长,省管子研究会顾问)

上一条:总第48期 管子语录      下一条:总第48期 汲先贤之智慧 为继往而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