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6 8:35:48
管子传(连载之四)
龚 武
管、鲍分金第一桶 磨难之金
门路,门路,出了门就有路。
商道的朋友在一起,自然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都聚汇在了一起。管、鲍听说泗州那个地方酒水比较缺乏,价格也比较高。
管、鲍自幼耳染目睹了颍上人酿酒、饮酒的风习。农民将陈年的高粱、小麦、稻谷等粮食碾磨成粉,搅拌上小药(中药制成的酒麯),经过蒸馏发酵,酿成小药子酒。
管子发现,酒食不仅可以转化多余的粮食,改善生活,用于祭祀活动,老年人饮酒还可以更加健康。
管子相齐期间,在强调务农本的基础上,提出教民为酒食,以为孝敬也。就是鼓励余粮多的人家积极酿酒,用于祭祀、礼仪和孝敬老人,提高生活和消费水平。
管子家境困难,还要奉养母亲。二人经商,鲍叔牙投入的本钱比管仲多一些,但分金(利润分红)时,管子获得的往往比鲍叔牙多。
有的人就为鲍叔牙打抱不平,认为管子贪财。
鲍叔牙解释说:不是这样的。管仲家贫又要奉养老母,是我让他分金多拿的。
管子后来回忆这段往事,非常感激鲍叔牙的宽宏大量,并教育子孙后代铭记鲍叔牙的恩典。
这段故事也是被后世不断提及,重复率最高的桥段。
这是管鲍分金故事的经典版。
管子在外地经商时,一度闻知老母念子心切,便打算返乡探母。鲍叔牙便为他打点行装,给他送行。
在高阜的一株古槐下,鲍叔牙取出经商赚取的利润,分四份列于台上,慨然说道:第一份烦请带呈令堂,作为养老之资;第二份付君,作为做生意的本钱;下余的我们二人各取其一,留做盘缠。你我情同骨肉,请莫推辞!
管子知道鲍叔牙的古道热肠,知不可却,只好收下,洒泪而别。为纪念管仲,此村后改为管仲村,管鲍分金的高台称为分金台,台上古槐被称管鲍槐。
这是管鲍分金的亲情版。
管、鲍干得是行商,农闲多行,农忙就停。生意行情也有好有坏,盈利有多有少,甚至并非每一次都盈利,也有不景气或遭遇不测的时候。
有一次,他们二人在贩卖酒水时,一车酒水,因为牲口受到惊吓,将车翻到地上,酒瓮摔碎,酒水撒了一地。管鲍二人正在郁闷商讨下一步打算,有一名老者飘然而至。大谈赚大钱的秘诀:建议他们买卖假酒,在酒中多加水,可得暴利。二人严词拒绝。那老者仍喋喋不休,管、鲍愤然离去。
刚走几步,突见一条大蛇拦住去路,二人大惊失色。这时,那老者持锄而至,将蛇断为两截,然后将断蛇拾起一敲,竟是两段黄金。
这是管鲍分金的商业伦理版。
老者将黄金赠送二人后说:你们处境困难,却能诚实守信,堪为国家栋梁。言罢飘然离去。管子深受启示:后来在齐国制定了非诚贾不得食于贾等一系列行业行为规则。
管、鲍二人非常庆幸遇到老者的点化和帮助。感恩之余,更加意识到坚守诚信的重要价值,领悟出做人的道理和自身的使命。
管、鲍认为;这是长者赐予的黄金,怎么能把它私分掉?应当赠送给老百姓。于是,将黄金分给了当地的民众。后人为感念管、鲍的分金精神,自筹钱款建分金亭。颍上、山东、江苏和四川等地都先后建有分金亭。管、鲍分金的故事流传广泛,版本众多,现存的分金亭遗迹也有多处。
这是分金故事的共富版。
管子经商游历曾到过天府之国四川罗泉。管子见当地人面黄肌瘦,脖子粗大,全身无力。管子根据经验判断这是一种缺乏食盐所患的疾病。管子调查发现当地井水是苦水,便叫取水煎熬。
水烧开后,锅底积淀一层白色晶体,味道是咸的,管仲便将白色晶体取名为盐卤,并用盐卤水再次熬制成盐。当地人食用,果然消除了疾病。管子煮盐的方法传遍巴蜀大地,形成四川著名的井盐生产。
为纪念管子,人们称管子为盐神,在罗泉修建祭祀管仲的盐神庙。管子相齐,特别重视盐铁生产,开创了盐铁官营的历史。
管子与鲍叔牙经商,有一天夜里,遇到了匪盗。货物和驮负货物的马匹都被盗贼洗劫一空。管子和鲍叔牙非常郁闷。不料,次日马却自己跑回家来。失马复得,管子和鲍叔牙大喜。
管母告诉管子说,老马能记得路。管母的话和这次失马复得的经验,管子铭记在心。后来管子辅佐齐桓公救助燕国征伐山戎,因深入大漠而迷路,管子借鉴老马识途的经验,使得齐军摆脱困境。
管、鲍经商慢慢改变了家庭生计窘况,第一次从农村生活的现场,走入经商之路,领略江湖市井生活的特有风光,迈出走向社会生活也是人生独立闯荡的第一步。
他们经历历练,开拓眼界,增长了见识,获得了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及其生命体验的第一桶金。
管子相齐提出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仓廪食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治国方略,除概括了更多的社会生活内容,其基本精神,则不能不说有诸多基于亲身经历和体验的因素。
性命攸关人要有目标地活着
管子十七八岁时,被乡里拉去服兵役。同时被拉去的当兵的还有鲍叔牙和村里的其他几个青年人。
自古独子可免兵役,管、鲍都没有兄弟,不是应征对象,不过这得打点乡里的官吏,送点钱、粮食或鸡蛋之类的礼品。
管、鲍认为送礼给当地的小吏,太跌份,也是彼此之间的一种相互羞辱。
乡丁地保们办公差,只认财物不认条文,上峰也不追究兵源合不合规定,只要如数完成任务就行。
蔡国当时正参与一场没有名堂的战争,就是说不是保卫蔡国,也不是蔡国主导的战争,有点类似两千年后的一场战事,土耳其、印度等国的士兵被联合国强拉到朝鲜半岛去打仗一样。士兵本来就没有什么士气。
战争还在准备阶段,在新兵连里,管子就跟鲍叔牙商量,听说召几个喂军马的马夫,我们去报名吧。
鲍叔牙说,我不会,没有喂过马。不过他们经商那阵子马都是管子负责饲养。
管子说,不当紧,好喂,俗话说喂马不用学,人家咋着就咋着,一看就会,到时候我帮你喂。鲍叔牙还是不表态,说,这不是临阵脱逃吗,惹人笑话。
管子说,才不是,打仗需要武器,军马也是打仗的武器,把武器养好了,也是为了打仗啊!
鲍叔牙说,这样吧,你去报名喂马,我呢参加卒伍作战,一块去老乡他们说三道四,也好抵挡他们。
管子想想说,也好。
那次战争,蔡国军队,作为偏师,被要求佯装主力,却被对方军队识破,直接冲杀过来,蔡国军队训练水平不高,虽然年轻的庄稼汉们都血气方刚,但缺乏军事素养,兵败如山倒,败下阵来。
鲍叔牙和同村的战友,幸好全身而退,只有一个青年,肩膀中了一箭,也是轻伤。管子是马夫,在后方养马,当然安全无恙。
同村当兵负了肩伤的青年说,管夷吾临阵脱逃,不敢上战场。
鲍叔牙当即呵斥他说,管夷吾养马那是技术兵种,比你的贡献还大呢,你吃败仗后背还挨了一箭,不要说了。我都替你难为情呢!
是的,养马当马夫的经历,让管子悟出了国家用人之道,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过了一年,楚国侵扰中原,越过淮河侵犯蔡国。管子和鲍叔牙又被派去打仗。
临走前管母病得厉害,管子十分忧心,就跟鲍叔牙商量说,打仗就是死人的事情,要是这次上战场光荣了,我的老母亲可怎么办?
蔡国也没有优抚政策,很多阵亡的士兵,家里都得不到乡里的照顾。鲍叔牙知道管子的意思,就说,不用怕,打仗的时候,我在你前面,如果吃了败仗的时候逃跑我一定在你后面掩护你。
管子说那怎么行?鲍叔牙说,万一我有个好歹,我的母亲去世了,父亲身体硬朗,自己可以照顾自己,再说我还有个姐姐,嫁在邻村,可以关照他的生活。
管子说,那也不可。
战斗开始了,管子的一只脚崴了,跛脚走路比较慢。冲锋的时候,鲍叔牙不往前看,老是朝后看,用眼睛找管仲,挡在管子的前面。
蔡国的军队不幸这次还是败仗,管子走得慢,鲍叔牙就紧跟在管子的后面,用双手推着管子快走。
这一切都被伍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战后开总结会,伍长对管夷吾的行为提出批评。鲍叔牙站出来说,你批评的不对。管夷吾不是不勇敢,他脚上有伤,轻伤不下火线。你应该表扬他才对。伍长肚里居然没有词了。
不久,蔡军再一次奉命抗击楚国军队。楚国军队兵力强悍。冲锋和败退的时候,鲍叔牙依然总是掩护着管子。
这次同村当兵的战友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在回乡的路上,讥诮管夷吾是个贪生怕死的胆小鬼。
鲍叔牙立即反驳说,你们都是不孝的人吗?假使你们是母亲唯一的赡养者,而你们又在战场上牺牲了,你们固然不怕死,但是你们的母亲怎么办?你们都是家有兄弟的人,你们的母亲身体也没有病。但是夷吾不是,他家有老母需要赡养,而没有兄弟姐妹,所以他这样做是孝!
那他也算是不忠吧?另一个人说。
鲍叔牙说:忠孝自古难以两全。夷吾,告别生病的老母跟大家一起走上战场,是为国尽忠,现在他又全身而退回去照顾母亲,做到了忠孝两全啊!
战友们看到鲍叔牙执拗认真地为管夷吾辩护,总是有说辞多多,知道争论下去,也讨不到便宜,也便不再作声。
(本文节选于作者《安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管子传》)
上一条: 总第54期 论管子生态思想对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启示 下一条:总第53期 管子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