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研讨

学习《管子》重视发展新型职业农民

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8/18 8:59:49


学习《管子》重视发展新型职业农民

沈国磊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习近平“农民观”的新表述,与习近平先前相关表述是一脉相承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管子》重农,强调不误农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尤其宝贵的是《管子》注重将农业科技思想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重视职业农民。学习《管子》书中的重视职业农民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官技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2017“两会”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这是习近平“农民观”的新表述,与习近平先前相关表述是一脉相承的:“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说到底,关键在人。要通过富裕农民、提高农民、扶持农民,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

新型职业农民是以农业为职业、具有相应的专业技能、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生产经营并达到相当水平的现代农业从业者。

 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现在,大量的农村青年外出打工了,主动选择离开农村的土地。这是大多数“身份农民”脱贫奔小康的道路选择,是时代的进步,历史的必然。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冯仕政说,“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从经济角度来说,它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人口红利萎缩、劳动力资源供给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更是意义重大;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来说,它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身份农民”与“职业农民”的差别还在于,前者最多只能勉强养家糊口,有的连这都做不到;后者则可奔小康,还能致富。

“职业”和“体面”的内在关系是这样的:不职业不富裕,不富裕不体面。这是因为,“职业农民”操作的不再是自家的一亩三分地,生产都有适度的规模,产量和质量有技术做保证,产品的营销加工等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等等。

“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用“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九个字勾勒出新型职业农民的鲜明特征,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农业是一项技术活儿,农业也是一个可以赚钱的行当。

新农民,善抓政策与市场两只手

习近平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要坚持市场需求导向,主攻农业供给质量,加强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

这意味着,现代农业,不仅是数量农业,更是质量农业;不仅要提供大路货,更要生产农业精品。在物质生活不断得到满足的今天,消费者更加注重食物的绿色、有机和安全,尤其是大城市中的中高端消费者。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新型职业农民正在努力开拓这个市场空间,有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益。但是,离市场的需求,依然有相当的差距,期待更多的职业农民跟上去,为市场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绿色有机的农产品。

新型职业农民,对政策和市场多有敏锐的洞察力。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指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需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农村的职业农民,也包括返乡下乡的农民工、大学生、科技人员和退伍军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发挥适度规模经营对结构调整的引领作用。

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土地流转、结构调整等农业政策大背景下,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参与其中,获得了良好的效益。辽宁省昌图县的种粮大户王亮说,2016年我流转了5168亩地,虽然只调出了600来亩地种高粱,可万万没想到,这600多亩高粱地净赚了50多万元,和我4500亩玉米地的利润差不多。”跟着政府政策走,能让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不“吃亏”,抓住市场信息,更可增加农民收入。湖北仙桃市新农民韩高科,2007年返乡创业,带动农户成立合作社,搞订单农业,拉通产业链上深加工生产线,做自己的品牌。通过多年努力,他的藕带、藕片、四季豆等深加工产品,已经销往美国、以色列、日本和韩国,而新鲜的蔬菜则销往中国香港等地,年产值数千万元。

新农民,善把科技和产业融合在一起

  

发展农业现代化,需要一大批善于思考、有创新能力的新型职业农民。用他们的智慧把互联网科技融入农业中,实现智慧农业;把品牌意识带到农产品中,实现品牌农业。

新农民,善领一方群众脱贫致富

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鲜明的示范功能、组织功能和服务功能,既能发挥传导市场信息、运用新型科技的载体作用,还可以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整合金融、科技、土地等各种要素资源,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农业农村改革综合效应的形成。

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李克强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

新型职业农民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不仅能促进当地产业的发展,更激发了当地贫困户的脱贫积极性,很好地实现了“帮贫带富”。

山东省高唐县孔令俊2011年返乡创业,成立了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会员开展订单式种植,安置了大批剩余劳动力就业合作,并与5个省定贫困村120余户群众签订栝楼种植协议,每户每年收入达到5000元。2016年合作社流转周边村18户群众土地,帮助他们脱贫,目前入社群众200户,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000元,起到了很好的“帮贫带富”作用。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他们将传统农民从土地里解脱出来,进一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产业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随着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壮大,他们必将成为未来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脱贫攻坚的生力军!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管子》重农,强调不误农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重视农田水利建设与生态保护,重视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尤其宝贵的是《管子》注重将农业科技思想应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去,重视职业农民。学习《管子》书中的重视职业农民思想,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管子·轻重篇》诸篇认为轻重之术是治国的根本方法。《管子·揆度篇》说:"燧人以来,未有不以轻重为天下也。"《管子·轻重戊篇》载:"桓公问于管子曰:'轻重安施?'管子对曰:'自理国虙戏(伏羲)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在这位作者看来伏羲的"迎阴阳",神农的"树五谷",燧人的"钻燧取火",直到代的"疏三江,凿五湖"等等都是以轻重之术治国的体现。这样,古代统治者所推行的一切经济措施和治国良法,都被概括在轻重理论的范围之中了。这样,轻重理论就被说成是一种无所不包的广义的治国理论了。

  《史记·齐太公世家》说:管仲"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悦"。《史记·管晏列传》中说:"管仲既任政齐相,。。贵轻重,慎权衡。"

《史记·平准书》说:"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史记·货殖列传》中说:"管子。。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这些记载都是把"轻重"与管仲联系在一起的。由于管仲通轻重之变,使齐国富强,所以齐国人缅怀其遗教,不断地根据管仲的言行和有关档案及现实的需要探讨轻重理论,至战国时形成了《管子·轻重》各篇。《管子·轻重》诸篇虽非管仲所作,但它从轻重理论出发提出国家从宏观上管理和调节经济的主张却值得注意和重视。

那么《管子·轻重》诸篇阐发的轻重理论的内容到底是什么呢?"轻重"是一个矛盾的对立面,作为一种治国之术,主要用于经济方面,犹如孙子兵法中"正奇"这一概念主要用于军事方面一样。在经济领域中,轻重理论就是通过权衡货币、谷物、百物的供需、贵贱,采取措施使国家富强,并平抑物价安定民众生活。在对外方面,就是要权衡轻重,在经济上通过对外贸易战制服、搞垮别国。从以下方面可看出轻重的运用:其一,轻重理论用之于万物方面,则任何品都如《管子·揆度篇》所说是"重则至,轻则去。。。物臧则重,发则轻"。《管子·轻重甲篇》则说:"章(障)之以物则物重,不章以物则物轻;守之以物则物重,不守以物则物轻。"这里所说的""主要表现在品缺乏、供应不足,引起涨价和人们的重视。这里所说的"",主要表现在物品供应充分和很多,价格下跌。物品""就会引起运地同类品输入。""则本地品就会运销到他方。其二,轻重理论用在谷物方面,《管子·轻重篇》认为谷物与万物的轻重关系成反比。《管子·轻重乙篇》:"粟重而万物轻,粟轻而万物重。"《管子·乘马数》载:"谷独贵独贱。桓公曰:'何谓独贵独贱'?管子对曰:'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这就是说,谷与万物的关系是,谷重万物相对轻,谷轻万物相对重。其三,轻重理论用之于货币方面,货币与万物成反比,《管子·山至数篇》说"币重而万物轻,币轻而万物重。"《管子·山国轨篇》说:"国币之九在上,一在下,币重而万物轻。万物而应之以币。币在下,万物皆在上,万物重十倍。"《管子·国蓄篇》则说,"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视物之轻重而御之以准,故贵贱可调,而君得其利。"其四,货币与谷物的关系,又是所谓"币重则谷轻,币轻则谷重",二者成反比。为了掌握轻重关系的规律,了解各种品(万物)与谷物、货币与万物、谷物与货币彼此间轻重关系的比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各种品形成的轻重之势,《管子·轻重》诸篇中都曾谈到。如《国蓄篇》:聚则重,散则轻。《轻重甲篇》:守则重,不守则轻;章(障)则重,不章则轻。《国蓄篇》:少或不足则重,有余或多则轻。《轻重乙篇》和《地数篇》则云:令疾则重,令徐则轻等等。

了解各种物品之间的轻重比例关系,和各种情况下物品所出现的轻重之势,是为了采取相应的措施而达治国安民之目的。所以《管子·国蓄篇》说:五谷食米,民之司命(决定民众生死)也。黄金刀币,民之通施(通货)也。故善者执(掌握)其通施以御(控制)其司命,故民力可得而尽也。

夫民有余则轻之,故人君之以轻。民不足则重之,故人君散之以重。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故君必有十倍之利,而财之(万物之价)可得而平也。

桓公问于管子曰:请问教数。管子对曰: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衮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能已民疾病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知时:曰岁旦阨,曰某谷不登某谷丰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谨听其言而藏之官,使师旅之事无所与,此国策之者也。国用相靡而足,相困揲而(上次下吉),然后置四限高下,令之徐疾,驱屏万物,守之以策,有五官技。桓公曰:何谓五官技?管子曰:诗者所以记物也,时者所以记岁也,春秋者所以记成败也,行者道民之利害也,易者所以守凶吉成败也,卜者卜凶吉利害也。民之能此者皆一马之田,一金之衣。此使君不迷妄之数也。六家者,即见:其时,使豫先蚤闲之日受之,故君无失时,无失策,万物兴丰;无失利,远占得失,以为末教;诗,记人无失辞;行,殚道无失义;易,守祸福凶吉不相乱。此谓君棅。——《管子·山权数》

《轻重篇》载有战国秦汉时期的黄金价格:一为金1斤(1斤为16两)值钱4000,一为1斤(1斤为16两)值钱10000,其他文献记载的金价均不出这个范围。因此,我们将当时的金价定为钱4000~10000时,8石粮食值黄金1斤,则每石粮食的价格是钱500~1250,是战国秦汉时代不常见的高价,1120斤,每斤粮价是约钱4~10,按现代的货币金融计算,黄金一斤的价格是400~1000元,商品的价格是“物化在商品内的劳动的货币名称”。“在加入流通之际,商品没有价格,货币也没有价值,然后在流通过程中,商品总和的一个整除部分,会与贵金属总和的一个整除部分相交换。”

《管子·山权数》这一段是一一列出职业农民,同时给出工作工资(有人解释为赏赐),“官技”的“技”是技术性职业官职,管子重农,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的差别在于,前者是一种主动选择的职业,后者是一种被动烙上的身份  新型职业农民可分为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种类型。 

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提出,意味着农民是一种自由选择的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被赋予的身份。从经济角度来说,它有利于劳动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人口红利萎缩、劳动力资源供给持续下降的情况下,更是意义重大;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来说,它更加尊重人的个性和选择,更能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201710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学习《管子》中的重农思想,重视发展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本之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九字定义新型职业农民 .凤凰网[2017-04-15]

2农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的通知 .农业部

 

3《管子》。《诸子集成》(五);中华书局,1956.

4《管子轻重新诠》,马非百,中华书局,1979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人民出版社,1956

6《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63.

 

 

 


作者简介沈国磊,安徽庄子文化研究会会员,厦门大学周易研究会会员,吴兴沈氏文化研究会会员,专业:汉语言文学。

 

 

 

 

 


上一条:论《管子》的富民思想与现实意义      下一条:治身与治国:论《管子》生命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