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讲堂

总第54期 管仲改革—一个改革家的历史气魄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4 16:35:05


 管仲改革 一个改革家的历史气魄

杨洋

 

摘要: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一次改革之一,管仲在齐国的改革可谓是古代改革成功的典范,无论是对现有制度的改造还是对新制度的创设,都体现了管仲独特的政治智慧。在此之前并没有前人的经验提供借鉴,管仲大胆创新,在齐桓公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春秋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之一,齐桓公也成为春秋首霸,更是拉开了春秋战国改革的序幕,彰显了作为改革家的历史气魄。

关键词:管仲;改革;历史智慧

 

一、管仲改革的历史背景

   1、社会的大变革为士阶层的崛起奠定了社会历史基础

管仲生于公元前723年,在此之前的半个世纪西周灭亡,周平王迁都洛邑,由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东周是伴随着礼乐制度的崩坏开始的,此时周天子已经失去了对天下的控制,诸侯国为了争霸开始了频繁的征战。这个时候原来依靠分封制和宗法制固定下来的阶层开始了分化,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士阶层的兴起。士原本在分封制下是最为低级的贵族,按照分封制的内容是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在传统制度下,士在统治阶层中的地位最低,而且很难通过正常的渠道跻身高位。但是春秋时期不仅是士&阶层,一些民间的有才之士也可以通过推荐成为高管显贵。所以这就给有才能的人提供了上位的机会。

春秋战国时期又是中国历史上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特别是春秋初期,相对于西周社会的稳定来说,这一时期的大变动是亘古未有的,尤其是政治军事上的大纷争,大动乱,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先的社会发展模式。各诸侯国面对这样的历史场景,为了能在争霸战争中赢得主动权,防止被削弱被消灭,不再固守传统的血缘宗法制和分封制,而是打破现有官僚体制的束缚,从各阶层吸引选拔人才为其服务,其中不乏从底层民众选上来的人才。管仲就是这类人的典型代表。

2、学术的自由发展为知识的传播提供了契机

   在春秋战国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面对礼乐制度的崩坏,社会无法恢复西周时稳定的状态时,许多代表着不同阶层利益的士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希望统治者能够采纳自己的治国理念,也能够实现自己理想抱负。学风学术下移成为当时的主要潮流。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专制制度,所以统治者对社会思想的控制并不严厉,反而大力支持学术的发展。所以出现了学术思想的迸发,社会上对知识的重视超过了以往各个时期,所以穷苦人也有了通过学习知识获得晋升的机会。管仲家庭贫困,却能通过丰富自己知识和经历逐渐获得他人的认可,得到好友鲍叔牙和齐桓公的重视。

正是由于这种学术自由的发展能让管仲扩大自己的视野,汲取各家各派的思想充实自己的学说,从而为以后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奠定了基础。

3、生产力的变革为社会改革准备了基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同样的春秋时期的经济变革决定了政治文化的变革。如果说商周时期是青铜文明,那么春秋战国则是铁的大规模使用的时期,由于铁特别是铁制农具的使用,生产力迅速发展,春秋虽然是战争频仍社会动荡时期,但是这一时期的经济却发展迅速,无论是农业还是工商业,相比于商周时期在在质和量都有很大的突破。井田制遭到破坏,私有土地较快发展,商业也逐渐摆脱了国家和地域的限制,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社会经济发展非常活跃,所以这就在经济上为改革或者革命准备了物质基础。

管仲生活的时代中国正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在国家层面上也从夏商周松散的政治结构逐渐转向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一整套完备的从上到下的官僚机构的制度。思想文化上,随着学术的迸发,各种思想的激流碰撞,为开拓管仲的视野,丰富阅历准提供了方便,也为后来的改革准备了知识储备。经济上的变革更是为其今后的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使管仲能够敏锐的把握时机顺应历史的潮流,在历史的舞台上表演了精彩的一幕。

二、管仲改革内容的创新和突破

齐襄公十二年(686),齐国爆发内乱,当时管仲和鲍叔牙分别辅佐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齐桓公),但是在最后的争夺中,公子小白取得了齐国国君之位。但是鲍叔牙并没有对管仲心生芥蒂,反而向齐桓公举荐管仲,《史记》记载: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齐桓公也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开始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第一次大规模改革。

齐桓公召见管仲商讨治国之道,在谈话中管仲想齐桓公表达了他的主张:昔者,圣王之治天下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陵为之终,而慎用其六柄焉,四民者,勿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易,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制国以为二十一乡,管子于是制国以为二十一乡:工商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公帅五乡焉,国子帅五乡焉,高子帅五乡焉。参国起案,以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乡,泽立三虞,山立三衡,作内政而寄军令焉,相地而衰征。总结起来管仲改革的内容就是叁其国而伍其鄙,作内政而寄军令,制国以为二十一乡,相地而衰征。另外在地方组织上还制定了什伍的户籍制度。可以说管仲改革的内容包括了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改革。其中很多内容是超越那个时代的的。

管仲划分士农工商四个职业,分类而居,明确了人们的职业范畴;在全国划分行政区划,也是根据职业的类型,同时设立了各级管理机构官员,统一军事指令;还根据土地的好坏来征收赋税吧,改变了井田制的国有土地制度,如果说后来鲁国的初税亩是实际上承认的土地私有的话,那么相地而衰征则是在赋税制度上的一大变革,它的实行在当时的诸侯国中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春秋初期,各国虽不听周室王令,但是仍然保持着上古遗风,无论是在国家制度上还是在行政的管理上大都遵循着原有的制度基础即奴隶制的国家基础,虽然有些改革但是不过是小修小补而已。管仲的较为全面的改革不仅使得改革能够多管齐下,还能以改促改,使政治、经济、军事互相渗透,加上齐国本来就是太公姜尚的封地,为周分封大国之一,条件较好,民风淳朴。而且当时也不存在后世王朝那样复杂的派系权力相争,较易推行改革。所以在齐桓公和管仲的主持下,齐国的改革得到了顺利的推行,管仲改革的基本内容约略来说是划都鄙而集权中央,奖励工商以充实国富,修整武备以扩张国威。改革后的齐国国力逐渐超过了当时的各国,成为春秋初期最为强大的国家之一,齐桓公也在管仲等的辅佐下成为春秋首霸。而管仲敢于打破旧有的传统制度和习惯,结合齐国实际制定出具有开创性的新制度,新的治国理念可以说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新突破。

三、管仲独特的战略思想

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家,不仅要修明内政,还要伐交谋国,即内外兼修。在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之前,齐国历经内乱,齐国的国君还要依靠他国的支持,可谓是内外交困。所以管仲相在相齐整顿国内统治秩序着手改革之后,开始制定符合齐国的对外交往政策。

管仲从当时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遵从王室,攘却外夷。自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各诸侯对王室稍有不敬,但是管仲却知道周王室名义上的仍然是诸侯的君主,可以利用周室的威望来提高齐国的地位。公元前663年,燕国受到北戎的侵略,燕国向齐请求支援,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出兵援燕,公元前660年,狄人攻打卫国,卫国面临亡国的危险,但是齐国再次发兵援助,管仲提出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鲁、宋、曹等国国君及周王宰孔会于葵丘。即著名的葵丘之盟,周公宰代表周王正式封齐桓公为诸侯长。同年秋,齐桓公以霸主身份主持了葵丘之盟。此次盟会奠定了霸主地位。管仲的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取得了成功。一方面保证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相对和平的状态,减少战争,另一方面挡住了戎狄对中原经济文化的侵略,不仅增强了齐国的实力,还使齐国赢得周天子和诸侯的称赞,所以管仲的这个策略是双赢的。在他之后的孔子曾经说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孔子对管仲也给与了很高的评价,称管仲为之仁。

管仲并没有像当时的诸侯国一样,眼光仅仅于一城一地之得失,而是站在了历史的高处将自己的治国思想付诸行动,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并没有采用武力的方式使各国惧怕齐国,而是从道义的高度去获得各国的好感,包括周天子的认可,所以这是一种以实力为基础寻求各诸侯国之间平衡以保证齐国地位的有效手段。管仲的谋国思想正是他的智慧的体现。

四、从大历史的角度评价管仲改革

管仲的这场改革距今已有2500多年了,但是在今天看来,这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仍然闪烁着古人智慧的光辉。我们不能总是以今人的眼光去看待历史上的人和事,而是把他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去认识历史。作为一名改革家和政治家,改革往往要打破旧有的一些习惯,肯定会触动固有的守旧集团,这些守旧势力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乃至文化上大都占据着统治地位,所以改革往往会冒着很大的风险,改革家也要有惊人的气魄和统治者的大力支持。纵观中国历史上的改革,基本上都会面临这样的情况,守旧势力的阻挠,统治者的放弃,或者改革的失败等等,改革一旦失败或者夭折,改革家们就会遭到守旧势力的和政见不合者的攻击,甚至会丧失宝贵的生命。在管仲生活的的春秋战国时代,也是改革的时代,随着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壮大,他们在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新的制度终于建立起来。为了在诸侯纷争中保存自己,各国无不重视吸引人才进行改革,使国家强大起来,但是相比于管仲的幸运,很多改革家都遭到了迫害,比如战国时期的吴起、商鞅等。改革事业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在我国历史上曾先后涌现出许多改革志士,他们在时局动乱、政治或经济出现危机时挺身而出,企图变革旧政以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但他们中大部分人惨遭失败。

然而看待改革的成果要放宽历史的界限,跳出历史时代的圈子,不仅要纵向的观察历史,还要横向的比较历史,无论是从横向还是纵向来看管仲在齐国的改革都能算是成功的典范,与同时期雅典的梭伦改革追求奴隶主民主政治不同,管仲改革所体现的历史价值是人治的,专制的精神。他实现了国家从混乱走向强大的目标,在短时间内提高了齐国的实力,成为诸侯一霸。即使以后齐国逐渐走向衰落,但是仍然不失为一个大国,即便到了战国后期,齐国依旧是当时战国七雄中较为强大的国家之一,也出现了著名的国君和相,虽然最后齐国被灭了国,但是那都是几百年后的事情了,这并不是管仲所能预见的事了。

五、结语

从管仲为齐相开始,就不遗余力的在齐国推行改革,得到了齐桓公的信任。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齐国都走在了列国的前面,管仲成为了一代名相,齐桓公成为了一代明君,虽然桓公后期逐渐信任奸臣一只死于非命,令人叹息,但是仍然不失为一位有能力的君主,他能够不计前嫌大胆的启用管仲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就体现了君主应有的品质。管仲也在改革中表现出政治家改革家应有的气魄,其改革的思想和精神直到今天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管仲的顺民、向民、以民为本的思想是管仲相齐改革发展取得伟大成果的思想方法论基础。如今习中国正在面临改革的关键时期,改革没有回头路,只有进行时。在全面从严治党治国的今天,要立足实际,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敢于改革一切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痼疾,站在历史的高度,高瞻远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作者简介:杨洋,安徽大学历史系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历史地理学。)

上一条:总第54期 管子生平事迹的可视化分析——以《管仲事迹系年简编》为中心      下一条:总第54期 管子富民思想在当代脱贫攻坚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