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讲堂

(2008年第2期)珍贵的思想遗产 永不过时的管子——孙东亚在安徽省管子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6/5 16:34:19



珍贵的思想遗产 永不过时的管子

在安徽省管子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2008年5月13日

孙东亚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

    又是火红的淮上五月,又是麦浪飘香的季节。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隆重成立的大喜日子里,管子故里颍上迎来了各路专家学者。值此机会,我谨代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中共颍上县委、颍上县人民政府和颍上县政协,代表管子故里165万父老乡亲,向与会的领导、专家、教授、各位来宾和同志们表示热烈地欢迎!

颍上,位于安徽省西北部的淮河和颍河交汇处,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人口165万。西周时建邑治,史称慎、慎邑、慎县等。公元606年,即隋大业二年,改慎县为颍上县,距今已经1400多年。

颍上人杰地灵,英才辈出。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管仲,就出生在现今我县建颍乡管谷村;以知人让贤、与管仲齐名的齐大夫鲍叔牙也是临近管谷村的鲍家村人。这里还是秦左丞相甘茂及年幼才高、12岁就位列秦上卿的甘罗故里,也是当代东方美术史学家常任侠、著名作家戴厚英、诗人阿红,两院院士陈国良、郑守仁的故乡。

颍上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境内河网密布,湖泽众多。由于地势低洼,历史上洪涝灾害频繁,1985年被列为全国贫困县之一。但是,勤劳智慧的颍上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直艰苦奋斗,寻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路径,化水害为水利,生产条件得到不断改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今天的颍上已今非昔比,充满着生机、活力和希望,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颍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解放思想,奋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04年以来,连续两年跻身全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强县之列;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一百个县(市、区)之一。进入十一五,到2010年,将努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财政收入过10亿,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十强,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的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战略目标。

作为管子故里的颍上,近年来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颍上管研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从2006年起,在颍城四月八传统庙会的基础上,颍上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管仲文化节,在管子故里搭建起传承和交流管子文化的平台,一批国内专家学者应邀来颍参加管子学术研讨活动,在较大的范围、较高的层次上深入开展管子思想的研究和成果信息交流。正是第一届管子文化研讨会期间,部分专家学者提出建议,促成启动并最终实现了管研会机构的升级,在颍上县管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的正式成立,是安徽管学研究界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件。本届研讨会是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成立后的第一届学术研讨会,也是在颍上召开的第三届管子学术研讨会。莅临本界研讨会的各位嘉宾,有的是国内和省内管研领域造诣较深、影响较大的管学专家、学者,有的是关心颍上、心系管学、在管子文化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卓有建树的领导同志,还有来自山东临淄的嘉宾。这是颍上从事管研工作的同志难得的一次学习机会。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和领导在交流研究成果、发布管子研究信息的同时,对管子研究会的工作,对颍上县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管研工作,打好管子文化牌、建好和谐新颍上给予指教。同时,也恳请各位对颍上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出谋划策,指点帮助。

最后,祝安徽省管子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祝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在颍期间,生活愉快,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上一条:(2008年第2期)借鉴管子和谐治国理念 借鉴管子和谐治国理念——江多晨做安徽省管子学术研讨会闭幕词      下一条:(2008年第2期)缅怀祖先 弘扬“三管”——管国如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成立大会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