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讲堂

2008年第3期)浅议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8/18 9:09:08



浅议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

 

燕美善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胡锦涛总书记上述讲话精神,集中凸现我国坚持以人为本,主张用民主法治解决社会矛盾,芜湖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法治国家的科学发展观战略。同时,也涵盖了大思想家管子主张用法制来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和谐的和谐治国理念。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主张用法制来解决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达到君取之于民的多,而又使庶民增加收入的民本主义思想,来推动当时社会的和谐,得以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现在,我们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科学发展观战略,按照民主法制方针解决社会矛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也应很好地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中的有益成分。

管子是非常主张用法制来解决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实施和谐治理国家的。在当时的社会矛盾当然是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即君与民之间的矛盾的情况下,要立个使对立的两方面都能接受的法是很难的,必须使矛盾的双方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才能使矛盾趋于暂时的和缓。管子深谙这个道理,他认为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霸言》),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治国》),民不足,令乃辱,民苦殃,令不行,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兵法》),所以,他首先响亮的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所谓仓廪实是指统治者一方富裕,衣食丰是指庶民的温饱。如何能够既使仓廪实(君取之于民的多),而又能衣食足(庶民增加收入)呢?他的方案是:法是统治者立,由于法是统治者立的,统治者当然满意,放心。这样,解决了矛盾的一方。所以,他在《君臣》篇中又强调指出生法者君也。但是,如何能够使被统治者的劳苦大众又能增加收入呢?他在君生法的法中指出对庶民的几项利民措施。对立法时总的精神要放在使庶民能增收的基点上,提出民之所利立之,民之所害除之(《幼官》)的政治主张,其具体措施是:

(一)给劳动者创造生产条件。主张如以予人财者,不如无夺其时,如以予人食者,不如毋夺其事《奢靡》。不夺时,使庶民有充足的劳动时间,不夺事,使劳动者能安心,专心从事自己的生产活动。

(二)薄赋敛。他在《宙合》中指出:厚籍于百姓则万民怼怨。所以,齐国的征在当时各诸侯国中是较轻的。

(三)奖励生产。单独靠薄赋敛来增加群众收入(当然也还要增加君的收入)是不够的,必须提高生产率,大幅度增产才能才能达到目的。他主张对民能明于农事的,能蕃育六畜者,能树艺者,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裕者,通于蚕桑者以及其他凡是有利生产的技术,行业都给予重奖(奖黄金一斤,值食八石)《山权数》。

(四)予民以爱。在向群众籍征中,考虑到农民的疾苦,农民的利益,而为农民多办实事,才能使农民增产增收,得到实惠。他在《国蕃》中明白指出:今人君籍于民,令曰十日而具,则财物之价什去一,令曰五日而具,则财物之价什去半,朝令而文具,则财物之价什去九,先王知其然,故不求于万民而籍于号令也。

(五)增加群众的实际收入。他指出,如果群众付出一份代价只能得到两份的实际报酬(收入),老百姓就要受冻挨饿,必须是报酬达到付出的五倍以上,群众才能达到正常的生活水平。他在《揆度》中说:事在其本,民无@乌者卖其子,三其本若为食,四其本则多里给,五其本则远近通,然后死得葬矣。事不能再其本而上之求焉无止亡国之数也。

他巧妙的运用了以上的方法,建立起一整套法制体系来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民本主义,促进但当时社会和谐发展,从而使齐国走上了其他各诸侯国所不能达到的国富民强的境界。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终于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权益机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我们要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推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强调: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民主法治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村持续增收。上述论断都充分体现了当代以人为本、依法治国的科学发展观伟大战略。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管子主张用法制来解决当时社会矛盾的和谐治国理念,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对理政治国安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对我国后来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依法治国的科学发展观战略也有重要影响,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管子的和谐治国理念具有它的严重弱点与不足之处,其最大的弱点和不足是,人民的权利严重缺失,只是使统治者高踞人民之上发号施令,行使各种权利,而人民大众只能处于依附地位,成为被统治者任意摆布和奴役的工具。所以,当今时代,在世界全球化浪潮中,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前提下,也要放开眼界去观量,敞开胸怀去接纳全球人类的智慧。同时,也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悠久丰厚的历史传统文化,去研究,借鉴和吸纳包括管子和谐治国理念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有益成分。

(作者系阜阳市人大工作研究会会长,原中共阜阳地委副书记,阜阳地区人大联络委员会主任)

 


上一条:(2008年第3期)创新廉政理论,推进社会和谐发展      下一条:(2008年第2期)安徽省管子和谐治国理念与当代科学发展观战略研讨会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