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6/9 15:50:56
管子学术研讨会的印象与感想
钱耕森 沈素珍
初夏时节,气候宜人,我和沈素珍副教授应邀于5月11-13日,特地赴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水面辽阔、风光旖旎、天然大氧吧的颍上县八里河风景区,出席管子学术研讨会,情不自禁,印象难忘,感慨良多。
管子文化研究一直受到颍上县历届领导的重视。回忆1986年,正在重建中的管鲍祠被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颍上县老领导时任阜阳地区专员公署的李联四专员躬自敦请我为开展管子文化研究献言献策。我很乐意地接收了他的敦请,愿为弘扬安徽的管子文化做点贡献。同时,我又受到山东古齐国境内的淄博齐文化研究单位的重托,代为与颍上挂钩。于是,我接受到双重委托。时至2000年,已十多年之久,颍上历届领导为开展管子的学术研究,曾作过多次努力,十分遗憾,好事虽多磨,但终于未果!
今非昔比,近年来,颍上县终于成立了管子研究会,并且已召开了两次学术研讨会。今年,则是第三次开会。我们虽迟迟才听说,但终于赶上了。我二十多年来的梦想终于成真,宿愿如偿!
更令我们始料之所不及的是这次会,实是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的成立大会暨学术研讨会。短短二、三年的功夫,管子研究会就由县级升格到了省级,真是令我喜出望外!
颍上县管子研究活动发展之所以如此超常,如此跨越,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颍上县近几年来经济社会崛起,进入了全省十强县的先进行列,已有足够的力量来支撑文化的发展,兴起管子其人其书其学以及管子文化的研究。这使我们再次体认到管子所说过的仓禀实则知礼节(《管子·牧民》)的名言,诚然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勃:《滕王阁序》)来自全省和全国的代表围绕管子治国思想和当代科学发展战略的主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当然,对管子的评价,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获益匪浅,深受启迪,对如何开展好管子研究也就产生了一些初步的想法:
第一,对管子及其文化的研究,应提升到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的新的高度。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发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新号召。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战略,十分精辟,对于我们积极培育和发扬光大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文化,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人类生存与发展需要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换言之需要物质的家园和精神的家园。精神家园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向心力、亲和力的源头活水;是一个民族不畏艰险、团结奋进、科学创新的精神力量。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生生不息,长足发展,其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共同的精神纽带与文化传统,拥有归属与自己的美好的精神家园。
目前,中国正面临着体制的改革,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精神家园却存在着荒芜的危机。在物欲的刺激下,功利实用意识风靡社会,拜金主义泛滥,道德滑坡,心灵空虚,精神困惑,信仰危机,这与我们素以文明礼仪之邦著称的中华民族的形象极不相称,与当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要求反差越来越大,因此,精神家园的建设迫在眉睫,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广大炎黄子孙们的心声。
而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的有效途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中华文化,因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的动力。我们中华民族悠久而辉煌的历史过去已经充分证明了,未来必将证明这个论断是真理,是科学。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基石与内核。我们对管子及其文化的研究,也要提升到建设中华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的新的高度。因为,管子及其文化,早就是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里的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成员。所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的历史名人塑像中管子位列第一。
第二,对于管子其人其书其学其文化的评价,当本着科学发展观中的科学精神为指导原则,实事求是,力求能回到管子本人及其所处的春秋争霸的历史时期。
管子相齐四十年,完成改革,使齐桓公在尊王攘夷的口号下,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管子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在思想、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全方位的开创性的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遗产,诸如:法治思想、民本思想、明君思想、贤臣思想、和谐思想、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管子·牧民》)等等的治国理念,成为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的思想文化资源。
但是,霸业毕竟不是直接为了人民,而是为了霸主,但客观上有益于人民,这也不应予以抹煞或轻视,而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应象孔子所高度评价说的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论语·宪问》)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也要象落后民族那样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边开了。然而,霸政毕竟只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种模式,而不是唯一的模式,还有仁政的模式;更不是理想的模式,大同社会,才是最高的理想。所以,如果一言以蔽之,管子其成在霸道,其败也在霸道。这霸业、霸政、霸道似宜作为我们评价与弘扬管子其人其学的出发点和基本点吧。这样可能易于接近实事求是的评价与科学的弘扬吧。正如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的,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山东淄博在齐文化研究中,对管子的研究比我们起步早,二十多年来,硕果累累,影响日增。他们积极参与我们安徽省的管子研究,乐于和管子故里的我们进行友好合作,这是对我们极大的关爱与支持。他们是先行者,他们这么多年来的研究经验以及研究的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但愿我们不仅能紧跟其后,而且还能后来居上!
上述印象与感想很不成熟,仅供抛砖引玉之用而已。
钱耕森 安徽大学哲学系教授
沈素珍 安徽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