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5/14 15:42:58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2012年第七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综述
朱文、国旗/文
2012年4月29日,在管子故里安徽颍上,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举行了主题为管子经济哲学思想与当代中国、副主题为管子与安徽文化的第七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收到论文70篇,来自全国各地的130多位学者分三个会场进行了交流和互动研讨。兹将研讨成果综述如下:
一、 管子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研究
1.政治经济学研究
程必定撰文指出,管子以与俗好同恶作为改革的基本原则,提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对商品的价值有深刻认识、对价值规律最早作出中国式的表述的轻重论,实行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顺应社会分工进步的客观要求。管子政治经济学具有值得我们借鉴的超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
周怀宇撰文认为,管子重视并善于把学术成果,应用于发展经济,提出《管子》博学,引领经济的响亮命题:博为之治,而计其意。形成了认识论与重视实践的方法论的统一,所谓圣人博闻、多见、畜道、以待物的经济观。
蒲霞撰文认为,管子充分认识到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强调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前提下,亦重视其他三个环节的活动,并着力协调四者之间的关系,以实现先富民后富国、社会稳定发展的最终目标。
张殿兵、吴一德和张乐群、宋冬梅、邵武军等分别撰文论述:《管子》经济哲学思想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既体现管子的治国经验,也与其个人经历及其雄才大略有关。管子相桓公长达四十年卓有成效地治理齐国,其治国之道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而富民之道是其中的最重要内容。这些超前的政治经济思想对当下我国发展,具有契合性,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国旗、黄续宏、汪锋华、郑晖、张明辉、周春江、赵杨、张硕、熊牧、林承园、谢璐和魏茜茜、陶惟和王戈明分别撰文,从管子的经略、国家宏观调控、牧民、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税负、税收和粮食储备、平准、数据统计、政府进行金融调控、财政政策和消费观念、关注民生,救助弱势群体、灵活运用商战、在国际贸易以及经济外交、外交策略等方面的行之有效的大政、方针、政策和措施等方面,论述了管子经济哲学理论和实践对于当代的重要启示意义。
李富侠、赵伟和陈汝娇分别撰文,论述诸葛亮对<管子>经济思想的继承、章太炎运用西方经济学理论诠释侈靡论,指出管子经济哲学对后世的巨大影响力;刘旭东撰文认为,新世纪以来,《管子》经济思想当中的农业、手工业、货币思想和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邓焱撰文认为,民本论是管子经济哲学思想的核心之一。
2.哲学思想研究
张绍良和贺芳丽、施开红和万之、王月宇分别撰文指出,《管子》是先秦时期中国优秀文化和杰出民族智慧的结晶,管子思想先于诸子百家学说,是儒学的起点、法家思想的源泉、道家理念的启迪者,管子思想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总代表;管子文化作为中国早期文化的经典,对后代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管子》是诸子百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源头,《管子》是国学最重要的经典。
李霞撰文论述管子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指明经济基础在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旗帜鲜明地主张将解决道德问题与解决经济社会问题结合起来;吴一德撰文认为,管仲水是万物之源的自然观,对天、即大自然、自然灾害及社会饥荒做出唯物的解释,强调人主观对客观认识的关系;刘泽堂撰文指出,顺应天道,就是让人顺应时令,把握好有利时机,使天时、地利、人和协调一致。
范市兵撰文论述了管子知行合一,先知后行的知行观;谭袁媛撰文论述了管子和孟子对义利看法的异同,并试图找到他们观点差异的根源;安晓晶撰文认为,《管子》从伦理角度对经济发展提出了纲领性要求,并且对科技、哲学等也挖掘到了很深的层次。
陈宏光撰文把管子的化解社会矛盾的理念置于当今法治文化视野中解读,理析管子法哲学与法文化、执法理念、法制监督理念、化解社会矛盾的原则及路径,以补益和启发当代社会管理创新、有效解决社会矛盾。
黄芹、曹怀锋分别撰文认为《管子》生态伦理观的哲学基础是道,从人与天调匡天下,备五害和重视农业的生态观,以及生态伦理等方面阐述其对当代的启示和意义。
孙君恒和李艳撰文论述了管子的时令思想,充分反映了管子认识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爱护自然、运用自然、推广自然的观念;颜怀学撰文论述了管子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的思想,对解决经济全球化、人口过快增长造成的水资源危机的启发意义;张辉辉撰文论述了管子的人性论的内容、特点及其现代意义。
二、三管-管学研究
三管-管学研究即对管子其人、管子著作和管子文化的研究,是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独创并经过数年实践,达成的一个基本学术共识。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对管子其人,管子著作和管子文化的分项专门研究;一个是作为思路、学术理念或研究方法。
龚武撰文从正面阐述管子著作概念入手,在管子丰富的思想和实践中,遴选出认识与实践、市场与计划、经济硬实力与文化软实力、公与私、人本与和谐等五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用鲜明的问题意识,倒逼观照管子立言,重在讲述管子的立言及其对当代中国乃至人类产生的启迪和深远影响。
黄孝鹏撰文,从系统科学视角,探讨了管学研究的内涵、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战略、物化形态、经济指标因子设计与人才需求等基本问题,力图构建立体式研究结构,以探讨挖掘、传承、光大管子思想乃至推动其发展的策略。
燕美善撰文认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涵盖了《管子》人才思想,把人才的得失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高度,关键在于发现与选拔人才、使用与考核人才;吴一德和张乐群撰文认为,管子主张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并推行了富民、利民、爱民、顺民心、从民欲、去民恶等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政策措施。
何迈、童凤莉和韦邦茹、胡兰凌和张晶分别撰文认为管子开启了中国古典最早的环境美学、绿色美学和哲学美学思想,对诸子及其后世的美学、审美趣味、艺术理论、艺术欣赏等产生了积极影响;崔兰海和孟凡胜撰文从《管子》对铜资源分布的记载、有关铜资源鉴别和管理、关于青铜货币的理论三个方面论证了《管子》一书对青铜资源的重视,及其形成的系列青铜文化理论。
郭世东撰文认为《管子》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德养廉、以法促廉、以法治吏等具有积极廉政意义的治国理念,可以作为当代社会主义廉政制度建设的的借鉴;顾家旺和张松婷撰文认为,《管子》在教育方面,明确提出了百年树人等人才观,彰显了《管子》在人才兴国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价值。
赵敏芝(台湾学者)撰文,运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论述了《管子》与《孙子》兵法思想的之间异同,及其内在历史的逻辑关系。
武光雪撰文以黎翔凤先生所著《管子校注》为例,解读了刘绩《管子补注》对当今学界的影响,郝继东撰文认为方苞从文学的角度删定《管子》,追求的是义理,依据的是辞气。
三、管子与安徽文化研究
郭因撰文指出,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未来岁月中,尤其以文化立国的时代,中国将以文化立于世界强国之位。在安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作为承先启后的管子,对于体现民本与追求和谐的论述,几乎涵盖了古人、今人可能想到与应该想到的各个方面。
戴立轩撰文认为,颍上文地春风景观是孔子确实到过颍上管子故里的实据;刘锋撰写的调查报告,翔实地介绍了颍上管、鲍家族现状,以及管、鲍共同认定的传统习俗、管、鲍出生地的地理演变过程,深化了对管子和鲍叔牙出生地的认识;刘梦醒撰文认为,管子和鲍叔牙的出生地就是今天的颍上县黄桥镇管台孜和鲍庄;冯传礼撰写的《管母轶事三则》,介绍了管子故里一些鲜为人知的生动故事。
陈宏光和童海生撰文认为《管子》思想蕴含法治元素,对建设法治社会、丰富法治安徽的思想内涵,有着无可替代时代意义和探索价值;韩庆林撰文认为《管子》是古典安徽文化的最重要的代表之一。
王好华撰文认为,安徽管仲酒业在弘扬管子文化,探索白酒产业的发展,以及实现管子文化与酒文化、现代企业文化联姻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论文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