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讲堂

刍议管仲的外交策略及其现实意义 陶惟 王戈明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5/14 14:56:53


刍议管仲的外交策略及其现实意义

陶惟 王戈明

 [摘要] 尽管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但中国的国际政治学和外交学在理论方面同西方相比较为落后。这种落后的状态与中国成长为世界大国的实际进程非常不符。因此,中国学者一方面要学习和借鉴西方优秀的外交策略,另一方面也要研究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外交实践中的外交理论,从而产生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外交思想。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外交实践高度发展、各种外交思想流派十分活跃的时期,这些流派代表了古代中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最高成就。本文试图对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霸权主义外交思想进行分析,以期探讨出其外交思想对中国外交发展的现实意义,即中国如何能在保证本国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在竞争激烈的世界中纵横捭阖。

[关键词] 管仲;国际准则;伯政

目前,国内学界在国际政治学和外交学的研究方面,存在重外轻中的倾向:外交理想主义,言必康德和威尔逊;外交现实主义,言必马基雅维利和摩根索,而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外交实践中的外交理论的研究和挖掘。事实上,我国古代的很多外交著作与外交实践的历史博大精深,比如《管子》包含着丰富的国际政治学思想,而被视为古典外交方面的代表著作。因此,迫切需要加大对我国传统文化和外交实践中的外交理论的研究力度【1-4】。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外交实践高度发展、各种外交思想流派十分活跃的时期,这些流派代表了古代中国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外交思想的最高成就。其中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政治家、外交家管仲是一颗脱颖而出的璀璨之星,其外交思想不仅实现了当时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而且对后世也有较深远的影响【5】。本文通过对春秋时期外交实践和管仲霸权主义外交思想的简要研究,进而探讨其外交思想对中国外交发展的现实意义。

一、对管仲其人和所处时代的理解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落,失去了对周王朝天下的控制力:天子卑弱,诸侯力征,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诸侯割据,群雄争霸,表明了周王朝实质上的分崩离析。当时附属于周朝的诸侯国,停止了进贡也不再听命于周天子,实质上已经发展成为独立主权国家,周朝实质上了成了一个联合国,各国为了称霸天下,当时的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可以用惨烈来形容,但这也丰富并发展了当时各种外交思想与斗争手段的实践,形成了一个古代的国际关系体系。

    管仲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时代,传说他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青年时代十分穷苦窘迫,做过替人养马的圉人;三辱于市,做过买卖;走仕途当官,也没得志,三次见逐;就连后来的当兵,也被人耻笑。不过管仲非常爱学习,博览群书,尤其是文化历史古籍。后来被其叔鲍叔牙引荐,被齐桓公重用,视之为仲父。在政治舞台上展现了卓越的才能和远见,辅助齐桓公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从而维护了华夏中原地区的稳定和繁荣,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刍议管仲国际外交思想

2.1 管仲在齐国称霸前,大力着重于稳定齐国的政治和富国强兵

管仲刚当上齐国宰相后,就开始提倡道德教化,树立礼、义、廉、耻这思维;的新风,以周礼来规范人民的行为,达到君上行德治仁,中正守信,臣下百姓忠顺孝悌、义审而礼明的目的,这样社会就遵守伦常行事,有了秩序,就好统治人民,保持了政治的稳定。

管仲十分重视发展齐国的经济,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将经济发展摆在第一优先,他强调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必民富先,然后治之,才可政成国安,以守则固,以战则强。封内治,百姓亲,可以出征四方,立一霸王矣,意为经济发展是称霸的先决条件。如不然则国贫而用不足、兵弱而士不厉、战不胜而守不固,则国不安矣。

管仲的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大力发展农业,高度重视农业的社会经济意义:粟者,王之本事也,入主之大务,有人之途、治国之道也、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栗多则国富。他提高了农产品的收购价格,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鼓励农民进行因地制宜的多元化经营,大兴鱼盐、冶铁、山林、桑麻、百果、六畜、川泽等农业生产。

管仲还非常重视商业的发展,积极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颇有近代西方重商主义的味道,他广泛招徕其他国家的商人,请以令为诸侯之贾立客舍,使得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不仅提高了齐国在春秋各国民众心中仁义开放的大国形象,而且也极大地增加了国家的税收和财政收入。

管仲主张减轻对民众的税负来达到富民的目的,实施轻摇薄赋,取民有度的经济政策,同时实施对外开放招徕人才的国策,尽力地做到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使得齐国的人才济济,百姓积极发展经济,做到了齐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

然后管仲就积极发展齐国的军事力量,首先,管仲强调军队装备的优良,要求器械巧,则伐而不费;同时制定了寓兵于农、军政一体的作内政而寄军令的藏军于民的军事体制,在其他国家不知情的情况下提高了齐国的军事力量。

2.2 管仲反对一国独霸,而是奉天子以令诸侯建立诸侯联盟的形式来形成齐国为首的霸权体制

齐国富国强兵后,吞并了不少的弱小国家,壮大了齐国的地盘和实力。这时候齐桓公有些飘飘然,先后攻打宋国和鲁国,企图独霸一方,管仲力谏阻止。他强调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然皆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成霸,强最一代,而天下攻之,国必弱矣。强国得之也以收小,其失之也以恃强意为独自称霸称雄,必然会招致其他国家队联合攻打,结果反而造成国运衰退。管仲对此制定的战略应对方针为强国众, 合强以攻弱,以图霸;强国少, 合小以攻大, 以图王。

管仲提出的称霸战略方针是:首先劝齐桓公奉天子以令诸侯,内尊王室、隐武事,行文道,帅诸侯而朝天子,利用周天子名义上还是天下之主的地位,奉承和拉拢周天子,昭旧职也,即恢复诸侯对王室的义务和职责,使齐国的霸权有了合法地位,披上了正义的外衣。

轻重强弱之形,诸侯合则强,孤则弱,然后管仲就劝齐桓公建立于诸侯的联盟,并由齐国领导,协调内部的矛盾纷争和协商一致对外的政策,谋其不协,弥缝其阙。同时联盟内部的诸侯要互相救助,匡救其灾。总之要实现联盟内部的和平互助,团结统一。

为了表示建立并形成以齐国为首领的诸侯联盟的诚意,管仲主政的齐国做了巨大的让步:具体包括退地、退地、守信、救弱、攘夷这几个作为:

齐国将侵占来的土地归还给了近邻,如返还侵地给鲁国、卫国和燕国等;不仅不接受、少接受盟国的财物,反而积极对盟国进行经济援助,如诸侯之使垂橐而入,稠载而归、使关市几而不征,缠而不税,以为诸侯之利,修筑夷仪城安定邢国,修建楚丘城封赐给卫国等;善待和平等对待盟国,尊重盟国派来的使者;竭力主张保护联盟中的弱小诸侯国,使其免遭外来入侵,如被戎狄攻破的国家如邢卫等国,齐国不仅派兵助其复国,而且也帮助重建国家。同时在南夷北狄,交伐中国,中国之不绝如线的战争环境下,齐国率领联盟诸侯国,不辞劳苦,担起救亡图存的重任,对中原外围异族国家的征伐十分频繁,仅在22年(前666一前644)中,齐国就先后7次率军抗狄与戎,巩固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地位。

案强助弱,圉暴止贪,存亡定危,继绝世,管仲主政下的齐国,奉天子以令诸侯通过建立诸侯联盟的形式,顺利形成齐国为首的霸权体制,成就了春秋的五霸之首。

(一)不单纯靠军事力量,同样注重国际道德规范和国际准则这些软实力的运用,加以外交和经济手段来巩固齐国霸权地位。

建立起齐国为首的诸侯联盟后,管仲不遗余力地提倡以周礼为核心的国际社会道德规范,倡导礼"、义"、廉、耻,并大力推广,修礼于诸侯,并以此制定国际准则,运用这些软实力约束联盟内的诸侯。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管仲敦促齐桓公维系联盟内部的秩序,巩固齐国的霸权地位,抑强助弱,禁暴止贪。由是齐国成了周王朝的超级警察,对不服从周王室的,违背周礼国际道德规范和国际规则者,率诸侯共伐之。由此来看,管仲的国际外交思想,有着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着重强调道德的约束规范,强调保证国际秩序。

管仲还积极采用刺探情报、分化敌人的外交手段,挑拨敌国间或敌国内部矛盾来达到目的。管仲还非常擅长用经济手段来不战而屈人之兵打败敌国,使其他诸侯国臣服。如利用齐国盐业资源掠夺别国钱财,通过制造大幅供需波动来改变他国经济结构,使其丧失经济生产命脉,不得不听命于齐。

(二)对管仲伯政外交战略思想的分析

通过以上分析和结合参考资料,管仲的国际外交思想被总结为伯政二字,相对于今天某些国家的霸政,伯政有着很大的区别:

伯政包含了更多的道德因素:管仲主政的齐国就讲究信和义,强调联盟内部互相帮助,团结一致抵御外来入侵。对那些不遵守国际道德规范的国家,予以制裁甚至军事打击。

伯政主张公平公正地处理国际事务,强调对正义的维护。齐国虽然称霸了,但是在处理联盟内部国间和国内矛盾时,特别注意公平公正,维护正义。齐桓公甚至大义灭亲,为了正义,杀了自己的妹妹齐哀姜以平定鲁国内乱。

伯政强调了霸权国家的责任,强调霸权国家应当不遗余力地去承担并解决世界性的问题,比如春秋时的齐国就担负着拯救华夏民族的责任,积极抵御中原之外的蛮族入侵,管仲就是抱着这样的政治目标,要求齐桓公树立霸的远大抱负。

伯政最主要的是着力于建立国际秩序,对秩序的维系巩固,有利于其统治下的和平发展,结束战乱纷争的状态。管仲主政下的齐国,尊周并修礼于诸侯,就是为了重建国际社会等级秩序,通过抑强助弱,禁暴止贪来保证和平,防止纷争。

伯政很像中国传统家庭的兄弟辈分政治权责划分,年长的实力强的要维持秩序,承担更多责任,为弟妹树立榜样。

由于管仲主政下的齐国实施了仁政,为其霸权取得了合理合法也合乎道义的地位,几乎成了正义的代名词,所作所为有德有理,得到了盟国的心服口服,甘心追随听命。由此齐国就可以调动盟国的全部力量对付强敌,在国际社会上有强大的号召力和影响力。

三、探讨管仲的外交思想对当下我国外交发展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管仲的外交思想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从中汲取对我国外交发展的理论指导和经验总结:

首先,弱国无外交,我国如果想在国际上有地位,有影响力,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是要发展壮大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像管仲那样着重发展经济,减轻税收,让利于民,使民富足,这样才能政治稳定,国家富强。另外,不要放松对国家军事力量的建设,兵强才能有能力在国际社会上有一番作为。

其次,我国外交不要追求超强一级,称霸一方的目的,正如管仲所言,强最一代,而天下攻之,国必弱矣,我国在外交上应当注重韬光养晦,保存实力,积极寻找盟友,在国际社会上广交朋友,像管仲主政的齐国那样,积极帮助其他国家,经援其他国家等等,来赢得其他国家的尊重和支持,在国际社会上加强我国影响力,形成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外交局面。

第三,我国在国际外交上要积极参与国际秩序、国际准则、国际道德的制定,并以身作则遵守,并号召国际社会遵循这些国际道德规范和准则,如周总理的国际外交五项原则等等,都是建立符合我国利益的国际准则的典范。

当下社会,某些超级强国,追求霸权,实施霸政,为了一国私利,不惜牺牲别国人民的安全,肆意动武干涉别国内政,破坏他国经济,甚至误伤杀害别国普通百姓;为了转嫁本国经济危机,执行了损害别国的经济政策,造成了别国的通货膨胀,这些都是破坏国际秩序,不遵守国际准则,丧失国际社会的道德之体现,这样的国家,毫无责任感,迟早会走向衰败的。

四、结论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代齐国名相管仲的外交战略思想的分析,包括经济上的发展政策,外交上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以齐国为首的诸侯国联盟的建立巩固,以及伯政的外交思想分析,总结了管仲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业的外交思想精华,最后探讨管仲的外交思想对当下我国外交发展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力:管仲评传[M],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黄宝先:试论管仲的经略思想[J],史学月刊(开封),1998/1

[3]丘立才;陈杰君:论管子的政治思想学说[J],岭南学刊(广州),1993/2

[4]池万兴:管子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尹朝晖:论管子的地缘政治思想[J],管子学刊, 2005/2

(作者简介:陶惟,女,湖北武汉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交学、古典文学翻译等方面的研究)

上一条:关于管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思考 黄孝鹏      下一条:管子立言及其当代意义 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