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3/31 9:42:12
郭 因
1996年,曾有一位韩国学者对一位中国学者说,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未来岁月中,中国将以一把土打败美国。他的所谓土是指文化。他认为在以高科技立国的时代,美国显然居于世界各国的前面,但在未来以文化立国的时代,中国将会超过美国,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文化大国,有十分厚实的根基(参见《群言》2011年第10期方李莉《中国要成为文化大国的基础是什么?》)。
现在,当高科技带来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气候异常、淡水紧缺等等恶果时,比文化的优劣确已开始代替比科技的高下。我国高层领导及时提出了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的战略目标,实在是很有远见的。
西方文化弄出的毛病,该由东方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来治疗了。
中国所开的药方,就是秉承中国自古以来致力于追求和谐的文化传统而提出的构建和谐人类社会的主张。
几十年来,我也就是本着这种对于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认知,提出并宣传我的追求三大和谐、美化两个世界的想法的。近几年,我在管子研究这个平台上,也一直把管子研究与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现在,做《安徽文化与管子》这个题目,我也想进行这样的联系。
去年五月,我为管子研究会写了一篇《国学与管子》,那是从国学的定义、国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精神谈起的。今年,我写《安徽文化与管子》,则想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分类方法谈起。
中国传统文化有多种分类方法,其中有一种是分为天人之学、性命之学与经世之学。天人之学研究的是人与自然应有的关系;性命之学研究的是人的身与心及其应有的关系;经世之学研究的是人与人(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应有的关系。而研究天人之学、性命之学,实际上都为的是更好地研究经世之学,更好地服务于经世之学。因为,经世之学是最终决定整个人类的命运的。
《淮南子要略》说,先秦诸子之学皆出于救时之弊。杜道坚《文子缵义》说,老子、孔子著书立言,其宗旨都是有志当世,致君泽民。钱穆《宋明理学概述》说,宋学外面看来好像偏倾在私人修养,其实他们目光所注,则在全人类、全社会。
安徽历代志士仁人也和全国历代志士仁人一样,大都是怀抱一种崇高的社会理想,然后围绕这个社会理想去做各种学问的,做学问就为的实现这个社会理想。而这就是一种历来与政统并立、有利于匡正政统的优秀的道统。这个道统的要旨是:劝导治理国家的人善待人民、善待自然、克制私欲,使社会、国家得以持续和谐与发展。
从安徽历史看,关于经世之学更有两条相当鲜明的发展线索,一条是从讲民本到讲民主再到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另一条是从农耕社会的讲黄色和谐到工业社会的讲灰色和谐再到后工业社会即信息社会的讲绿色和谐。这两条线索也可并成一条来讲,那就是:通过讲民本到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来实现从黄色和谐到绿色和谐。
在这条发展线索中,管子是一个发动机带变压器的人物。他既是奠基者之一,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承先启后者。
就安徽地域来说,我们且不把传说在黄山升天的黄帝并把《黄帝四经》与其联系起来说上一套,也不把传说曾在淮南耕过田的虞舜并把《尚书舜典》与其联系起来说上一套。我们很有根据地认为,在管子之前有大禹、皋陶、商汤、姜尚,而在管子之后则有老子、文子、庄子、淮南子直到陈独秀、胡适、胡锦涛,都为这条线索的发展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先说在管子之前:
在安徽娶妻生子,并在安徽怀远涂山聚会诸侯,奠定了夏王朝的政治基础的大禹,最早提出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的告诫(见《尚书五子之歌》),并提出了以善政来养民以使社会和谐的政治主张。
封地在六安、死后葬于六安的皋陶,曾提出御众以宽以好生之德,洽于民心(见《尚书大禹谟》)来体现民本与促进社会和谐,并提出要恤刑以顺应天和(见《尚书皋陶谟》)。出生于今临泉县姜寨的姜尚,最早提出君主与官吏应使万民富乐,而自奉也甚薄(见《六韬》),以此求得官民之间的和谐。
再说在管子之后:
出生于涡阳的老子,曾提出要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要行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老子第七十七章》),要使社会达到安平太(泰)(《老子第三十五章》)的最佳和谐状态。
出生于蒙城的庄子,他主张使天下无小无大,无不自得(《庄子逍遥游》),并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庄子天下》),实现和天下,泽及百姓(《庄子天下》), 认为与人和 才有人乐,与天和才有天乐 (《庄子田子方》)。
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对于体现民本与追求和谐,较老庄讲得更为周详。他主张治国应以利民为本(《 氾论训》),制订法令应因民之欲,因民而虑(《 兵略训》),立法之后,君主与官吏应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主术训》)。君主应克制自己的贪欲,以免民力竭于徭役,财用殚于会赋(《本经训》)。对于自然,要使群生遂长,应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主术训》)。总之,他主张治天下要以和辑之,对于自然也要因天地之资,而与之和同(《主术训》),以便建成一个天下和洽的理想社会。
此后,安徽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如桓谭、嵇康、桓范、朱敬则、陈抟、朱熹、吴儆、杜道坚、戴震等等,无不对如何体现民本、实现社会和谐、天人和谐,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语言发表过自己的见解。其中有几个人的见解较有新鲜感,如:
嵇康主张治国者应以万物为心,以天下为公(《答难养生论》),要使群生安逸,使天人交泰,使人默然从道,循理节欲(《声无哀乐论》)。要顺天和以自然(《答难养生论》),实行自然而然的仁义来使人和心足于内,和气见于外,并以大和为至乐(《声无哀乐论》)。
朱敬则认为在天下已平之后,治国就该易之以宽泰,润之以淳和(见《新唐书朱敬则传》)。
宋代的朱熹与清代的戴震,对于如何体现民本与实现社会和谐则有表面相异而实质相同的观点。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四书集注孟子梁惠王下》),以体现民本与实现社会和谐;戴震则主张体民之情,遂民之欲(《孟子字义疏证》),以体现民本与实现社会和谐。但究其实际,朱熹是主张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他主要反对统治者的贪欲。而戴震也反对放纵私欲,特别反对统治阶级的纵欲无度,而只是侧重于为人民争取基本的生存权利。
安徽历史上的诗文作家,如张籍、杜荀鹤、施闰章、程敏政等等,有不少作品都以同情人民疾苦,反对贫富悬殊,追求社会和谐为主旨。桐城文派的巨子都不满足于以文章名于后世,而力求做其道可济于众的圣贤君子。姚莹更曾明确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为政在于得民,而得民者,必与民同其好恶。(《答李信斋论台湾治事书》)。小说作家陶辅也曾在《花影集》中,借小说中人物之口提出,一个国家,执政者应体众心而合于天,做到治平理坦,民和天顺。
安徽历代教育也都十分重视培养能致力于实现社会和谐的治国人才,元代徽州理学家、教育家郑玉就曾提出并坚持学道行道、救世救民的教育宗旨。
安徽历代的科技研究,也都以经世致用、为民造福、实现社会和谐为目的。
到李鸿章,他认为一个国家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试办织布局折》)。为此,他力主振商务,并大力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一心通过富民、富国、强国来体现民本与实现社会和谐。
到陈独秀、胡适,他们提出了要以民主与科学来改造社会,再造文明。他们显然企图在一个新的社会基础上和一个较高的文化层次上去追求与创造一种新的社会和谐。
当代安徽人胡锦涛,则不仅在量上而且在质上前进了很大一步。他在一个更新的社会基础上与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上,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断发展,去构建一个和谐中国,进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的政治主张,并一直在努力实践。
而在安徽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作为承先启后的管子,对于体现民本与追求和谐的论述,可以说,早已几乎涵盖了古人、今人可能想到与应该想到的各个方面。2010年5月22日,我在这里所作的《管子的治国思想与当前的多种治国思潮》那篇讲话中,曾把管子的治国思想梳理成十大条,简要说来就是:要顺民心;要必先富民;要以法治国,上下贵贱皆从法;要上下都以礼义廉耻来要求自己;要特别重视农业,粟多则国富;(美国亨利基辛格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由此可见管子的见解是多么超前和可贵,特别是在我国已出现了粮食安全问题的今天。)要上下都俭材用,禁奢泰;要人与天调, 珍惜自然资源;要与天下同利, 使海内被其泽,泽布于天下;要允许人民非上之所过,能批评国家领导人的过失。他认为天下者,国之本,天下都好,一个国家才能真的好,因此要正天下,要不以兵车,一匡天下。这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和谐社会就可自然而然地实现。
我们试想想,有关体现民本与实现和谐就大的方面而言,还有管子所未讲到的吗?据此,我们能不认为在安徽文化史上乃至在中华文化史上,管子是一个发动机兼变压器性质的非常了不起的历史人物吗?
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曾在其所著《治国方略》一书中说:中国没有什么可怕的,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从而削弱其他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播影响的学说。有人认为,撒切尔夫人是在轻视我国从古到今的学术思想,我则认为撒切尔夫人是准确地理解了我国从古到今的学术思想。我国从古到今,主流的学术思想的确并非志在推进自己的权力去削弱其他国家,而是一直主张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一直主张互助互惠、合作双赢以求天下和洽的,一直认为只有大家好才是真正好的。就因此,如今,我们在世界各地建立的是讲仁者爱人的孔子学院,而不是为行霸道的秦始皇去建立什么学院。我们努力谋求的是全人类共同富裕与繁荣,而且能够持续发展。我们绝不会称霸,绝不会当世界警察。中国根本不想使世界各国觉得中国可怕,而只想让世界各国觉得中国可亲。我们和平外交、和平崛起的种种举措足以说明这一点。
我一开始提到的那位韩国学者所说的中国在未来将会以一把土打败美国。这把土在我看来就正是我国从古到今传承不已的以人为本,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追求天下和洽,开万世之太平这一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而这一把土的形成,管子是作了巨大贡献的。因此,为求更好更快地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深入研究管子的重大意义是怎样高估都不算过分的,我们为研究管子付出再多的心血也都是值得的。我由衷希望大家在新一届理事会的领导下,为研究管子从而为构建和谐中国、和谐世界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2012.4.8完稿于合肥琥珀山庄红尘绿屋
(作者简介:郭因系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名誉会长,安徽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