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国旗 时间:2020/5/8 14:41:58
《管子》生态思想研究述评
张瀚池
[摘要]近年来,《管子》中的生态思想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朴素的生态观和生态保护思想、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哲学思想、生态经济思想等不同角度进行的深入而细致的探析,不仅充实和完善了《管子》的思想体系,更为当前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具体措施和哲学依据,具备了理论和现实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管子》;生态思想;研究述评
历来研究《管子》及其思想的学者皆以经济、法制、军事诸端为其主旨,但仔细考量之,《管子》在关注人类社会生活领域的同时,也将自然界纳入了自己的关怀视角,其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思想,不仅是其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先秦时期勃然而兴的生态意识的发端之一。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说:经过对大量书籍的查阅考证,我们能够提出生态学、植物地理学和土壤学都诞生于东亚文化,而从《管子》一书着手探讨是合适的,这是流传至今的所有古代自然科学和经济学典籍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部。[1]
当前,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生态环境恶化、资源匮乏,各种矛盾日益激化,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刻不容缓。了解并深入研究《管子》中的生态思想,为当前的各种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具体措施和哲学依据。近年来,众多学人也开始将视角转向到《管子》的生态思想上来,从朴素的生态观和生态保护思想、生态伦理观和生态哲学思想、生态经济思想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析,发表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对这些成果做一述评,展示其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特点,进而明晰其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对《管子》朴素的生态观及生态保护思想的研究
孙天胜《<管>、<荀>的生态思想》[2]一文从生态和生态保护两个角度,探索了《管子》的生态思想:作者认为生物和自然界之间相互作用,其关系是多方位的,《管子》中详细阐发了动植物与其赖以生存的山林、草木、水土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一认识在当时深刻而独到;另外,文章列举了《管子》中大量关于动植物保护的论述,明确了其书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保护思想。
朱松美《<管子>朴素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3]一文,分析了《管子》朴素生态思想的社会渊源和基本构成,指出其尊重自然法则、提倡资源节约、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思想对于当今的生态文明建设颇有裨益。
王曙光《<管子>人与天调的生态观》[4]一文,借用《管子》中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和万物均,百姓平矣两句论述,揭示了其朴素的生态平衡思想,即自然界是人类获取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源头,离开自然的生态平衡,人类将无法生息繁衍。文章指出,《管子》所说的人与天调、万物均就是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了解生态环境与季节、水利、农业等之间的关系,做到了这些才能达到社会的百姓平矣和生存环境的天地之美生。
生态环境是人类长久以来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早在先秦时期,先哲们便认识到了这一点,他们的朴素的和谐生态观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张霞《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5]一文,首先探讨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渊源;继而对《管子》中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进行了论述,文章指出,《管子》把生态保护措施同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相配合,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最后,笔者还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的当代启示作了总结。
闫红菊《<管子>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初探》 [6]一文认为,《管子》中蕴涵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可以说是古代社会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并重的成功典范,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文章总结了《管子》一书对于生态环境的认识,指出其中包含了以时禁发、禁止杀伐;提倡节约、反对浪费;制定法令、谴责破坏等保护生态环境的内容,值得反思和借鉴。
戴吾三在《略论<管子>对山林资源的认识和保护》[7]一文中,从四个方面集中探讨了《管子》中有关山林资源的认识和保护问题:第一、《管子》一书对于破坏山林资源的行为及其产生的恶果有痛切的认识;第二、《管子》中记载有丰富的林木生态知识,形成了初步的林木生态观念;第三、重视保护山林资源。《管子》总结了山林资源保护的有效方法,制定了具体保护措施,此外还主张植树造林;第四、将《管子》对山林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其大生态观的范畴,小中见大,阐释其生态思想。
《管子》一书蕴含了丰富的生态学知识,而《地员》一篇更是其中翘楚。罗顺元《<管子>的生态思想探析》[8]一文便从《管子·地员篇》入手,总结了其中的生态植物学知识,指出这些生态学知识是伟大的中国先民在认识和了解自然的过程中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概括,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沉淀中的精华,置于当下社会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二、对《管子》生态伦理观及生态哲学思想的研究
吕逸新、王朝侠在《<管子>的生态伦理观》[9]一文中指出,《管子》生态伦理思想的基础是道,而其基本原则是适度,二者决定了《管子》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的基本立场。文章将《管子》生态伦理观的内容概括为生态道德观、生态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三方面,而在对其内容进行总结的同时,作者还尝试分析了其消极性。
吕逸新、董燕《<管子>道德的生命特征及对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的启示》[10]一文从存在论的意义上考量,指出《管子》中的道、德是重要的哲学范畴,指生命产生的根源和生命存在的内在根据,二者是一体共存的关系。《管子》的道德理论体系揭示了人与天地万物的存在性关联,蕴含了浓厚的生态意识和丰富的生态智慧,是《管子》生态价值理论得以建立的基础。基于此,其对于当代的生态伦理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刘菊《<管子>的朴素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11]一文,对《管子》一书中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将其生态伦理思想总结为生态自然观、生态价值观和生态道德观三个方面。此外,文章还归纳了《管子》的生态伦理观对于当下的意义:有利于引导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珍惜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王辉在其《人与天调<管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12]一文中认为,《管子》以天有其常的自然之天为其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继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以人君天地为实践动力;同时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人与天调为价值旨归;遵循以时为宝的实践原则,建构并践行其生态伦理思想。文章指出在当下社会,这种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协同发展的生态思想,蕴含了朴素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继承并发展之,对于化解人类社会所面临的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刘晓华《论<管子>视若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13]一文认为,《管子》一书的生态伦理思想,可用其书中的原话来概括,即得天之道, 其事若自然。文中将这一生态伦理思想的哲学依据归纳为道;而地、时、水、方等自然界的现象则被提升到道德源泉的程度,地、时、水、方之德构成了这一思想的内容;此外这一生态伦理思想也转化为一些具体的伦理、行为规范,具体表现为务时寄政、毋作淫巧和四时之禁的行为要求。
王文东《论管仲学派生态伦理思想的层次机构》[14]一文,从《管子》一书入手,探讨了管仲学派生态伦理思想的层次结构:第一、伦理价值层次,万物一体无间的自然天道价值论;第二、伦理原则层次,以人与天调、德润万物、时之处事、得天之时为中心的生态伦理原则;第三、伦理规范层次,取用有度的生态伦理规范,即合理利用,开发有度;依时禁放,顺天应人;宽猛并济,令行禁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文章强调,管仲学派的生态伦理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是紧密结合的,实现了治国安邦、发展经济等目的,开创了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史的先河。
郭文芬认为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管子》就超越了其所处的时代提出了人与天调的生态哲学思想。在其《人与天调《管子》的生态哲学思想》[15]一文中,她阐述了天是自然之天,天地有则;又指出人是自然的产物,可贵之处在于能务也能虑;进而提倡人与天,即人与自然的和与合,以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自然界发展的良性互动,达到天地万物的真正和谐统一。
张连国《<管子>的生态哲学思想》[16]一文论述了《管子》的生态哲学:《管子》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以道为基础的有机整体;认为天地生态系统遵循着基本的生态法则;阐述了人与天调、天人相因的内在统一的生态存在论和实践观。《管子》以道为物要的生态价值观为基础,把自然现象道德化,把人类的道德推广到自然万物,提出德润万物生态伦理命题;从人与自然内在统一的观点,揭示了自然现象的属性与人的能力品质的内在一致性;主张遵循天人感应之时德的农业生态伦理与政治生态伦理,进而把生态伦理法律化、行政伦理化。
三、对《管子》生态经济思想及其他社会生态思想的研究
张连国、范跃进的《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论[17]一文,评价《管子》是一部伟大的经济学著作,对其中蕴含的生态经济学思想进行了评析。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释:1、生态经济哲学思想,顺天时,即经济必须顺应自然生态系统法则;2、可持续经济思想,务地利,即正确处理人口、生产与资源、环境保护间的关系;3、生态经济管理思想,重人和,即修德、贫富有度和适度消费。
在总结了《管子》一书中的生态植物学知识的同时,罗顺元的《管子》的生态思想探析[18]一文还谈到了《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文章指出生态经济理论要求经济的发展必须遵循自然生态规律,而在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将经济发展到最优。《管子》中提出的遵循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生态消费对大自然资源适度索取;保护自然,以时禁发等社会经济发展主张对于协调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赵麦茹、韦苇《<管子>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迪》[19]一文认为,追求可持续发展是《管子》生态经济思想的一大特色,这一特色通过其书中呈现的追求仓廪实与衣食足的生产观,常态节俭异态侈糜的消费观,富上而足下的分配观和藏富于民的薄税赋税观得到体现。《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哲学依据是因顺,即因顺自然发展变化规律、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尊重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这对于当代社会的发展颇有借鉴意义。
王培华在《<管子>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析论》[20]一文中指出,《管子》一书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论述,涉及人地关系比例问题和发展生产和保护环境的关系问题。作者认为人口与土地、土地与粮食产量都有一定的比例,比例适当,社会得以发展,比例失调,则会发生社会危机甚至战争;发展生产必然需要利用自然资源,而在利用的过程中要对自然资源加以保护,否则便会得不偿失。此外文章还对《管子》中论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思想的特点及价值进行了分析。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明确提出是在现代,但其观念古已有之。作为先秦诸子学说集大成之作的《管子》,其中就蕴含了丰富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曹俊杰《<管子>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21]一文中,详细分析了《管子》一书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思想,诸如尊重自然规律人与天调的思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思想,因地制宜和多业并举、兴修水利和防范水患的思想,因地制宜进行多种经营的思想,农工商多业并举的思想,取之有度和救助贫困的思想等等。文章指出这些朴素而丰富的思想,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的理论价值,而且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四、结语
以上内容,对于近年来在《管子》生态思想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学术成就作了简要的概括,从中可以看出研究涉及了诸多方面,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当今人类社会的空前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生态危机日益凸显。发展全新的以生态技术为核心的生态文明成为了最为直接的现实需求,而对《管子》朴素生态思想的合理挖掘与阐释,将有助于新的生态文明的构建。基于此,相信随着研究方法、角度和层次的不断革新,《管子》生态思想的研究将继续走向深入。
[注释]
[1](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2] 孙天胜:《管》、《荀》的生态思想[J].管子学刊,1992(2):14-17.
[3] 朱松美:《管子》的朴素生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管子学刊,1998(4):5-9.
[4] 王曙光:《管子》人与天调的生态观[J].管子学刊,2006(3):10-14.
[5] 张霞: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J].管子学刊,2004(2):82-85.
[6] 闫洪菊:《管子》生态环境保护思想初探[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9(12):172-173.
[7] 戴吾三:略论《管子》对山林资源的认识和保护[J].管子学刊,2001(1):35-38.
[8] 罗顺元:《管子》的生态思想探析[J].管子学刊,2010(1):12-18.
[9] 吕逸新、王朝侠:《管子》的生态伦理观[J].管子学刊,2003(2):10-16.
[10] 吕逸新、董燕:《管子》道德的生命特征及对当代生态伦理建设的启示[J].管子学刊,2005(4):65-68.
[11]刘菊:《管子》的朴素生态伦理观及其当代意义[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113-117.
[12] 王辉:人与天调《管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蕴[J].天府新论,2013(2):30-34.
[13] 刘晓华:论《管子》视若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6(1):11-19.
[14] 王文东:论管仲学派生态伦理思想的层次机构[J].管子学刊,2010(2):5-11.
[15] 郭文芬:人与天调《管子》的生态哲学思想[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2008(4).
[16] 张连国:《管子》的生态哲学思想[J].管子学刊,2006(1):5-9.
[17] 张连国、范跃进:《管子》的生态经济思想论[J].管子学刊,2008(2):5-9.
[18] 罗顺元:《管子》的生态思想探析[J].管子学刊,2010(1):12-18.
[19] 赵麦茹、韦苇:《管子》生态经济思想及其对当代的启迪[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2):39-44.
[20]王培华:《管子》关于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的表述析论[J].广东社会科学,2002(5):66-72.
[21] 曹俊杰.:《管子》可持续发展思想研究[J].管子学刊,2002(4):5-13.
(作者简介:张瀚池,安徽大学历史系研究生)
上一条:《管子》与《淮南子》农业生态观之比较 下一条:管子生态环境思想及当代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