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0 9:20:29
明礼与讲规矩
石耀辉
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必须遵守的礼。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在这场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中纷纷落马,究其根本,也不外乎是忘了这些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政治生活中的礼。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更需要认真领会礼不逾节的深意。
宋真宗咸平三年冬至日,皇宫举行朝会仪式,文武百官朝见天子。就在这样一个庄重的场合,身为当朝宰相的张齐贤却以醉酒的姿态出现在朝堂之上,他不仅衣冠不整,而且站立不稳,摇摇晃晃,几颠仆殿上。御史中丞见此情形,当即弹劾张齐贤失仪。张齐贤连忙解释:自己是因为天气寒冷,饮酒抵御风寒,以至于喝醉了。张齐贤虽作解释,但他自知违规,只好叩头谢罪。宋真宗对他说:卿为宰执大臣,何以做百官表率?朝廷有宪典,我不敢徇私,卿即听候处理。三天以后,张齐贤的宰相职务就被罢免。
张齐贤本是一个德才兼备、足智多谋、颇有政声的宰相,何以因为一次醉酒失态就被罢职?就是因为他在非常庄严的场合违背了朝廷宪典,破坏了君臣之礼,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违反了纪律,破坏了规矩。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管仲的千古名言。什么是礼? 礼就是纪律,就是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否则就会无所适从、乱了章法。在管子的四维论中,礼维是最核心的内容。《管子·牧民》中说:礼不逾节,亦即人们的行为和言论,不超过应守的规范和准则。
对于礼的准则,管子指出:则为人君者中正而无私,为人臣者忠信而不党,为人父者慈惠以教,为人子者孝悌以肃,为人兄者宽裕以诲,为人弟者比顺以敬,为人夫者敦蒙以固,为人妻者劝勉以贞。夫然,则下不倍(背)上,臣不杀君,贱不逾贵,少不凌长,远不间亲,新不间旧,小不加大,淫不破义。凡此八者,礼之经也。在这里,管仲对君臣、父子、兄弟、夫妻关系分别作出了各自应遵守的规矩。只有做到这些礼的规范要求,才能达到乱不生而患不作,实现社会的和谐。
在管子所倡导的礼中,贱不逾贵等内容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摈弃。但我们应该更多地从中看到,礼倡导的是规矩和秩序,它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对国家的有序治理所起的积极作用。比如,管子提出的中正而无私、忠信而不党,在治国理政中就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当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甚至高级别的领导干部,就是在这些方面出了问题,他们有的是不懂党的政治规矩、不守纪律,有的甚至是藐视党的规矩、践踏规矩,搞团团伙伙、结党营私、拉帮结派,致使党内政治生活中的好规矩、好习惯遭到严重破坏,以致形成令人触目惊心的塌方式腐败,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的损失。近年来我们查处的一些大老虎及其背后或明或暗的帮派、团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孔子进一步发展了管子礼仪治国的思想,把礼的功能扩展延伸到整个社会。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如果只用行政命令和刑罚去整治民众,那么,他们虽然可能为了免于刑罚而不去触犯法律,但内心并不感到羞耻,不会心悦诚服。孔子还说,不学礼,无以立。一个人如果不学习礼的规范,不用礼来约束自己,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可见,礼既是一种制度约束,又是一种道德规范的引导和自觉地遵守。这也正和我们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从不敢腐到不能腐、不想腐的标本兼治目标是一致的。
可以说,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就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为官从政必须遵守的礼。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在这场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中纷纷落马,究其根本,也不外乎是忘了这些原本就存在于我们的政治生活中的礼。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我们更需要认真领会礼不逾节的深意。
就拿前一段时间吵得沸沸扬扬的秦皇岛市的小官巨贪事件来说,一个小小的供水公司经理,国家赋予马超群的职权是确保一方用水的便利,但是却被他越俎代庖当成了个人敛财的工具。马超群飞扬跋扈,曾经因为一个搓澡工不认识自己就停掉洗浴中心的用水,甚至对地方的一些上级也不屑一顾,这样一个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无礼的人,这样一个把纪律和规矩都扔到脑后的人,他的落马也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纪律和规矩历来都是规范社会运行的行动指南和准则,社会没有规矩就会混乱无序,一个政党更要强调党法、党纪。从个人角度谈,如果党员干部不守纪律,不讲规矩,必然导致政治上丧失信念、经济上贪得无厌、生活上腐化堕落,这样的教训极其深刻。因此,礼义廉耻对于党员和领导干部来讲,其实就是要树立起高度的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如果说礼义是具体的要求,是一个人和一个社会的外在规范,那么廉耻则是自觉地遵守,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更高标准的、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作者简介:石耀辉,山西临汾市委党校副教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上一条:重“义”与责任担当 下一条:李庄插队记略(续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