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总第44期 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10/14 10:37:36


 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

刘国旗 高自立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于2016年5月13日在友谊之乡、管子故里、安徽颍上隆重举行。本届研讨会的主题是管子治国理政之道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收到论文107篇,提纲2篇,现将论文摘要综述如下:

第一单元:管子治国理政之道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通论

    程必定的《管学治国理政智慧及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历史借鉴》一文认为,管学有博大的治国理政智慧,对如今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如其以民为本的原始朴素政治经济学思想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顺应自然天道政治哲理的改革思想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其良法善治的社会管理思想对于全面依法治国,其德正官治思想对于全面从严治党,都从不同层面提供了很多历史借鉴,值得弘扬与传承。

    杨兰的《四个全面创造性继承和发展了管子的治国理念》一文,浅析了管仲在辅佐齐桓公称霸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思想体系。管独特的思想体系影响深远,对当前的国家的重大政治决策具有借鉴意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光辉,闪耀着管治国的理性光辉

    张鹏的《管子智慧与“四个全面”战略的理论辉映与历史传承》一文,试图探析管子智慧与“四个全面”战略的理论辉映与历史传承,力求以管子思想智慧独辟蹊径,开拓现代国家治理之道,勾勒管子思想对当代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

韩振标的《管子治国理政之道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文指出,《管子》经典之作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法制、教育等诸多领域,形成极具价值的治国理政智慧。在推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徐麟的《管子治国理政之道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文当年管子的治国理政之道与今天党中央的全面战略布局有哪些相关之处做了比较研究。从桓管霸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化故从新到全面深化改革,从以法治国到全面依法治国,从治官化民到全面从严治党,都是我们党对管子治国理政智慧的借鉴和继承。

李子的《从管子治国理政之道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文指出,管子在担任齐相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使齐国很快发展起来,并成为春秋霸首。管子的治国改革思想被历代先贤所称赞当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管子治国思想的延伸,“四个全面”战略里蕴含管子思想对现在国家治理具有现实意义。

    任韶斐的《探讨〈管子〉治国之道在积极践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的若干现实价值问题》一文梳理了战略与战术的统一性、阶段目标与宏观目标的协调性、推进过程的渐进性、法治与德治的兼备性、创新与实践新理念等几个概念。从其治国战略实施的方式着手,寻找其与当前践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契合点,探讨若干现实价值问题,能够达到跳出当前看当前的效果,从而探索新视角、新思路和新方法。

    李锦涛〈管子〉看“全面”战略》一文认为的治国理政之道是当年齐桓公成为春秋首霸的关键因素,而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面”战略布局正需要从管子的富民强国的思想资源中寻求智慧

李星星的《管子治国理政思想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价值》一文指出《管子》中的民本思想、改革思想、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等思想,对于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刘帅的《在历史中寻找治国脉络:〈管子〉之于“四个全面”战略思想的借鉴意义》一文认为,《管子》一书内容深广,其中治国思想对今天依然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管子》以那个时代的问题意识吻合了当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今人应以史为镜,整理其对现实的参考借鉴意义。

裴世东的《管子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构想的对比研究》一文,探讨了在齐桓公的支持实现齐国的春秋霸业的治国理政之道,管子的治国理政之道可为“四个全面”战略构想提智力支持和参考。

王万峰的《浅谈〈管子〉思想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一文认为,《管子》的治国理政、发展经济的思想对当代治国理政、加强宏观经济管理调控和对微观经济的管理方法等均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对进行现代化的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和实现“四个全面”战略目标有着重要借鉴意义。

王钰铭的《管子治国理政之道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一致性》一文梳理了管子四十多年的理政中辅佐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维护了周朝宗室,保卫了华夏文明的巨大贡献作者认为,管子的改革举措以及治国理政之道,对我国现阶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祖晔的《论管子治国理政思想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意义》一文认为,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名相,被尊为中华第一相。他运用其极赋哲学光辉、先进意识和具有可行性的治国理政思想,对齐国进行了意在富民强国的改革造就了齐国的繁盛,建立了彪炳千秋的功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乏对《管子》治国理政思想的借鉴。

    陈明的《管子治国理政之道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借鉴》一文认为《管子》一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包括霸法术,经济政策,兵法,哲学及阴阳五行杂说等。管子的治国理政之道使齐国成就霸业,使其名垂青史。历经千年,他的一些主张、措施,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借鉴意义。

    夏威的《浅论管子治国思想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借鉴意义》一文认为管子的治国理念,从《管子》这本书中得以充分体现。管子的治国理政思想,可以用于借鉴践行“四个全面”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政治论

戴立轩的《管子治国思想与实践的历史贡献》一文认为管子治理齐国的过程中,精心谋国,纵横天下,革故鼎新,一开先河。他的治国思想和实践,有着卓越的历史贡献在中央机构首次建立宰相制度三其国而五其鄙是郡县制的开端首倡盐铁专卖,给后世传统经济以深远影响礼义廉耻四维说构建了我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体系

    龚武的《管子的治国理政之学》一文,以问题意识引领,切入对管子治国理政之学,或曰治国理政之道的探索,依据《管子》文本研究,淘漉、提炼出牧民,礼,义、廉、耻和公、法、教、治十个关键词,即十个字,一个核心,两大层次,以此对管子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核心内容加以概括,并展开具体解析、论证和阐释

蒲霞〈管子〉与管理之道》一文总结和梳理《管子》中的如何管理国家、管理诸侯、管理臣民的问题管理之道《管子》内容丰富,包罗万象,主要核心思想就是强大国家、统一国家和稳固国家本文认为要想强大国家、统一国家、稳固国家,国家管理最首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就是要法律、刑罚、禄赏三个最关键的要素实现上下同心、确定国家权威,统一士人意志,使国家的治理措施贯彻为具体的行为规范。

程梅花的《〈管子〉治道中人-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朴素生态思维》一文认为《管子》朴素生态思维的价值在于:在人-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生态整体视域中探讨社会治理问题,人和自然既被视为社会治理的对象,又被尊为社会治理的依据,社会治理被认为是人-自然或天-地-人系统生态好坏的根本原因;人既是自然的产物和社会治理的对象,受到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制约,又是自然和社会的主体,自然生态的保持与破坏、社会治理的好坏都是人能动的选择和自觉活动的结果;自然既是客观的必然,又是人化的现实。 

梅良勇王绚灏的《〈管子·权修治国理政思想探析》一文对《管子权修》篇进行了解读,从经济治理、民众治理、人才建设三个方面对管子的牧民思想进行了阐释。要想成就霸业,必先始于人;一个国家外可应敌,内可固守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经济治国需治人,治人的根本在于爱惜民力。

孙君恒王剑峰《管子治国理念的阶级性和公共性启示》一文认为管子的治国思想是矛盾的统一:一方面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另一方面具有公共性、全民性。本文对其阶级性、公共性、服务性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说明,并且联系今天实际说明当今政府公共管理职能转变的重要意义和具体对策

石耀辉的《明君之责贵在知贤善任,向管子学习领导智慧之二(用人篇)》一文指出,管仲对人才问题高度重视,他治国强兵取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确的人才战略和高超的用人之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赋予管子人才思想新的时代意义,有益于今天的治国理政和企业经营管理。

   管开明〈管子〉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解析》一文认为《管子》以人为本的治国理政思想包含人本与民本两层含义。其人才立国的治国理念是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正民、爱民、富民则体现其民本治国思想。

    李宝平的《华夏第一相管仲的治国理政与当下社会治理》一文,结合管仲的治国理政之学,联系当下社会治理中的四个原则──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和源头治理,及其对当下社会治理的启示,促使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促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建设和社会治理水平的提高

    龚圣理的《论治国理政语境下领导干部考储工作的制度创新》一文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理政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党的干部培养教育、选拔任用、管理监督指明了方向。本文借鉴管子治国理政的经验等他山之石的思考中,梳理历史经验,汲取传统资源,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储官考录工作动态模型及其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可行性意见。

易山明《论〈管子〉的治国理念与理政之道》一文指出,《管子》的治国理政思想,不是将政令绝对化,而是深刻认识到了治国理政与法治、教并行、以民为本思想之间的关系,认为法治是使国家强大的前提条件和必由之路,教法并行是治理国家、稳定社会的重要途径,以民为本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孙泽晨〈管子〉的治民观》一文认为,《管子》治国理政的内容相当丰富,许多施政的重要思想理念值得后世借鉴。其中,关注广大民众是《管子》施政理念的重要体现。治理好民众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兴旺发达,也关系到一个政权的持续稳固。 

黄衎的《四个全面战略与〈管子〉民本思想关系述论》一文指出,《管子》一书提出民本这一重要的治国思想,并且对民本治国思想做了详尽而又科学合理地阐释。《管子》书中所蕴含的治国智慧仍然熠熠生辉当代治国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袁亚〈管子〉治国理政思想浅论》一文认为《管子》治国理政思想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各时期的政策调整与制度完善。中国面临实现四个全面目标的考验,迫切需要借鉴前人的历史经验。从《管子》一书中汲取有用的治国理政方略,有助于实现四个全面的宏伟目标

周钰〈管子〉治国战略思想逻辑试析》一文认为的思想成果主要保存在《管子》一书中治国之道,民富为先、选贤任能,赏罚公开、整肃吏治,德法兼用先进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于当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多有借鉴学习之处。

崔佩姮的《论管子的改革思想与全面深化改革》一文考辩了《管子》一书中的改革思想。本文将管子的改革思想与当前改革开放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试图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历史借鉴。

董振超的《浅析〈管子〉民本思想对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一文指出,《管子》最早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并充分肯定人民对于稳定政权、实现国家富强根本作用,进而采取了一切民本思想为引领一系列政策举措,这对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高自立的《试探管子妙用时人的鬼神观念治国理政》一文指出,人类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鬼神观念,在殷、周时期人们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鬼神信仰系统。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管子利用时人的鬼神观念教化民众、征收赋税、取威定霸等等,给后世留下意味深长的文化遗产,颇为值得分析、借鉴和思考。 

陈晨的《浅谈管子民本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一文指出,管子强调民众的作用,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主张通过富民来实现强国的目的,因而其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都闪烁着民本思想的光辉,对今天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陈依〈管子·幼官的霸道思想及其实现方法》一文指出,管子·幼官》对霸的解释是审悉兵谋、章明礼节、精选士卒、改良武器,系统提出实现霸道的方法制定职官、军政、法令等方面的相关制度及其措施为今人的治国理政提供宝贵而有益的借鉴。

    何亦邨的《管子治国理政镜鉴》一文认为,管子治国理政思想包括法治建设、作风建设、经济建设和改革理论四个方面,系统、完整地提出了治国的纲纪准则,当代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大战略目标二者具有内在的相似性,前者为后者的实施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历史明鉴。

邓宇萌的《论管仲的用人思想》一文指出,管仲作为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思想家,在选拔人才、培养人才、任用人才上有着社科而独到的见解。尤其是大人才观,对于当今社会仍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朱慧敏的《管子治国理政思想简论》一文指出,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以“相齐”而闻名于后世,他在辅佐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以今日之视角而论,他的治国理政思想对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尤其是实现四个全面的重大任务仍然具有极高的借鉴价值。

罗廷的《简述管子治民思想的启示》一文指出,《管子》一书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其中的治民思想是精髓部分,齐国正是依从管以民为本和富民利民的理念,充分发挥人民的伟力,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其思想内涵对于今天我国进行四个全面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陈星辰的《管子关于君臣的管理智慧》一文指出,君臣问题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君臣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从而影响了整个社会的有序进行。这种源于政治共同体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在观念和意识上的认同,逐渐形成一定政治思维模式,至今影响着国人的民族心理。《管子》君臣思想对于梳理传统的政治文化的优势和缺陷,探究其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秦云霞〈管子〉民本思想及其当代启示》一文认为,《管子》的民本思想在政治上体现为:要求国家管理者爱民要求国家管理制度利民;要求国家管理政策厚民。《管子》的民本思想,《管子》的民本思想及实践不仅只见效于当时,对于我们今天治国安邦也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王威的《以宋王安石改革看〈管子〉对经济改革启示》一文指出,改革实践要紧密结合国情,要以本国历史为基础,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发展经济的智慧,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王安石变法,作为古代重要的一次政治活动,其涉及了经济改革的诸多方面,包括失败的结果都值得我们关注,给我们启示

杨洋的《从管仲改革的历史智慧看四个全面的历史意义》一文,探究了管子改革的智慧,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应从历史中学习,以史为鉴,深化改革,发扬中华智慧,以期古为今用。

李菲的《〈管子〉的治国理政之道探析》一文指出,《管子》以民为本、以法治国、选贤任能的政治思想对当今我国的治国建设和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钱加伟的《管仲治国思想对现代社会的思考》一文认为管子辅佐齐桓公,使齐国在春秋时期称霸诸侯。这里面固然有着当时时势的推动以及齐国百姓的努力,不可否认管仲治国思想贡献也是一大重要因素管子的治国智慧当今中国如何处理发展的矛盾与冲突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经济论

周怀宇的《论管子商政改革与内外贸易布局》一文认为管子相齐,继承齐国商业兴邦的传统优势,确立发展商业的战略思想,调节政商关系,制定工商新政策,提升工商之民的社会地位建置稳定的工商业区各级市场构建新的货币体系,满足工商交易;对外加强诸侯国外交与商业贸易,举全国之力,向外派遣八千官员兼商贸使者,分赴各诸侯国,扩大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制定奖励商贾政策,鼓励各诸侯国商贾通商齐国,不仅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也大大提升了齐国地位

龚武的《管子地政论与土地问题》一文指出,地政这个管子发明的政治经济学术语,将土地与国家,从而将经济与政治两个核心要素加以紧密地合二为一地表达。这个地政要公的概念,表明中国先人早于两千六百年前就懂得土地在国家中的基础地位,并紧紧地将其抓在手里。管子说出了正确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地政关系的客观性就是地可以正政否则就会导致国家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失衡,而造成一系列的政治经济问题,乃至社会问题。管子地政论的意义在于强调不劳动者不得食,让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建立合理、平等的经济制度 

范庆骅的《管子经济思想与中国企业转型升级》一文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中国经济已全面进入刘易斯拐点时期。而以工业4.0和互联网浪潮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则告诫企业,转型升级已经成为必然之路。管子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有着重大影响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 。从古到今 ,管子的经济思想 对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因此,研究管子经济思想对当下中国企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刘杏梅〈管子〉德法相济管理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践行》一文指出,如何解决我国企业在运用西方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答案是:注重本土实用性,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管子》德法相济的管理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文化和制度的两手抓有很多共通之处既在哲学层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又在操作层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祝杰的《管仲富民思想初探》一文旨在探索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富民强国思想。指出《管子》一书是管仲思想的总汇,理解管仲的依据,也是研究其变法富民思想的宝库     

王凯的《管子贵民思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文认为,管最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概念,为春秋齐桓公一匡天下做出了巨大贡献。民本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不仅在古代起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在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样意义非凡。

崔宜恒的《管子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一依托前人研究基础,将管子其人与《管子》其书的治国思想相结合,视管子治国思想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进而把握管子的时代发展脉络,以求较为全面的还原管子的治国思想,探求其对现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借鉴意义,以及企业文化企业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所起到的指导作用。

朱伟健的《管子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论述管子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积极意义和贡献探讨管子思想对现代企业的积极借鉴作用,认为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借鉴民本思想的传统管理理念,运用现代企业管理,实现古代优秀管理思想与现代企业有机结合。

徐开的《浅析管子的经济思想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一文认为,管子的经济思想对各个时期的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者从管子经济思想的几个方面论述了其对中国当代经济改革的启示及存在的渊源关系,从而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言献策。

龚玉伟的《管子的经济思想及其实践的现代启示》一文把长期以来人们对管子其人、《管子》其书经济思想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视管子经济思想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立足前人研究的基础,对管子经济思想和实践作以管窥,并发掘出它的现代启示。 

韩楚燕的《略论〈管子〉经济思想与王安石变法》一文认为,管仲与王安石都是他们身处时代最为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他们的经济政策与思想一脉相承。具体体现在二者利出一孔以义理财的经济思想,以商重农与重农抑商并行的经济措施方面。二者虽然实施了极为相似的经济政策,但造成的结果却颇为不同,值得后人思考。

刘峰〈管子〉富民思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文指出,《管子》中包含大量的治国理论,其中富民思想又是该书的精髓之一。这些富民理论正是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的重要思想来源,不仅对于日后各朝代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于21世纪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借鉴意义。

    朱正青的《略论〈管子〉市场经济思想》一文考察《管子》一书中所体现出的市场调控、刺激消费的市场经济思想《管子》对于经济问题的注重程度在先秦各派中绝无仅有能够为现今国家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孙莹的《以人为本:论〈管子〉轻重经济思想》一文认为管子轻重学说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农业,藏富于民;归旨在于以人为本。轻重学说在之所以在春秋时期得以实行成功,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

张存榜〈管子〉的分配思想》一文指出,管子根据齐国国情,在经济、军事、政治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分配举措为保障上述措施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管子的分配思想有助于我们反思和解决现代社会的相关问题

赵超〈管子〉农业生产思想初探》一文指出,《管子》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政治经济思想著作其农业生产思想,尤其是农本思想对当时的齐国和其他国家以及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唐天航的《〈管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文指出,《管子》中的民本思想,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王晨龙的《〈管子〉富民思想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研究》一文指出,《管子》认为,国家想要获得长治久安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富民。而这一思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让民众获得较多的物质财富;民众在获得物质财富的前提下,共同富裕。这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提供有益的借鉴。

郑甜甜的《管子重农爱民的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一文认为,齐桓公在管的辅佐下,重农爱民,以民为本,实现了国家的安宁和富强。其中以民为本 务尽地力、相地而衰征、予之为取,寓税于价的一系列关于土地、农民、粮食的思想和政策,对后世以及城乡发展转型中的现代中国都有着警示意义。

汪葛春的《〈管子〉的重农政策》一文指出,管子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不少重农的政策。这在《管子》一书中有不少体现,主要分为整理耕地、务地利、务天时、掩土,排植及省种、预防水灾、农民轻税、贷种及贷款政策七个方面。《管子》提出这些政策富有远见卓识,很多措施在现在仍得到了运用。

四、法治论

陈宏光高冉的《法治国家建设与管子法治思想之借鉴》一文指出,《管子》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法治思想,涉及到治国、治军、治民的法律和相关的赏罚机制以及民间社会生活秩序的尺度规范。具有代表性的法治思想有以法治国、立法合民、执法必严、立法并重等。本文主要研究视角,是在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的大背景下,借鉴吸收、弘扬继承《管子》的法治思想及其治国理政之道的精髓并且提出完善法律体系、有法必依、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措施。

    汪锋华《〈管子〉的依法治国新解》一文通过对公正意义的深入揭示明确了《管子》法治的内在意义和目标;通过辨明法律和礼义相生相成、刚柔兼济的关系,反映出管子对法治的完整认识。管子的法治主张,并非和人治相对立,在关注权力制约的同时更为关注人们的合作行为,是当代法治中国的本土资源之一,是当前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体,法治的重要理论的历史渊源。

杨金客的《〈管子〉以法治国思想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一文指出,《管子》治国理政思想包罗万象,其中法的思想有体系,有特色。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颇有借鉴意义。

杨雨晴的《管子以法治国的当代借鉴意义》一文从管子以法治国思想的内容、法治特征和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探析管子以法治国思想,论述管子的法治思想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依法治国的借鉴意义

胡锋的《〈管子〉法治思想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的契合与对立》一文指出,《管子》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思想,理所当然应为当下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学习和借鉴。《管子》法治思想,显然与中国现代法治建设存在既契合又对立的地方,应加以辨别与扬弃,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法治现代化建设。

    邬春红的《管子的法治理念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一文阐释的法治观点,本文认为在依法治国战略制定及实施的过程中,《管子》中的法治理念必然能够带来非常有价值的启发。

 刘琳丹〈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及现代意义》一文指出,以法治国 一词, 在中国典籍中最早见于《管子》。以法治国思想是《管子》 的基本观念之一 。 研究 《管子》 中以法治国的法治思想 , 无疑对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的法治建设 , 具有现实意义。 

马后威〈管子〉中法治思想于依法治国的现实意义》一文指出,《管子》一书在《隋书·经籍制》中被列入法家类,《四库全书》也将《管子》列入子部法家类。可见,《管子》其书中的法思想是很丰富的。法治思想作为《管子》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对于当时社会还是当今社会都有着很大的借鉴参考价值。 

陈奎义的《以人为本德法并重管子以法治国思想的滥觞与鉴借》一文对管子的德、法思想进行了梳理,探讨管仲以法治国思想的内核和对现今中国的影响。

笪梦雅的《〈管子〉法治思想探究》一文指出,《管子》的法治思想不仅强调法治国,还注重与礼治的结合,兼收权治和术治。在实践方面体现出了公正无私、赏罚分明、刑罚适度等原则,在当代中国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唐昕怡的《浅谈〈管子〉法治思想及其启示》一文认为,管子在春秋时期提出以法治国的思想,对当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管子在重视法治的作用的同,主张法应当成为天下人共同遵守的客观价值。在大力推进依法治国的当代,吸纳管子对法治思辨之光芒,取其精华,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杨玉莹的〈管子〉依法治国理念的现代诠释》一文指出,《管子》是具有史学价值的中国古代典籍之一,书中总结了大量治国理政的方法,其中的法治思想十分突出。书中对立法的原则,法的实施及法与权势、道德等的关系有较完善的论述,这对当今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多有借鉴意义。

陈文平的《从管子法治思想看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一文认为管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的人,在他的治国思想中,以为主。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中,对于法律的公平性、德治与法治的结合、赏罚分明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柴焰的《从管子法治思想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文指出,管子法治思想虽创立于2600多年前,但其立足社会现实,遵从社会发展规律,考虑民心等创立的法治理论直至今天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这些理念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方略中不仅得到了完全体现,并且升华到了更加符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新高度。

葛旭的《试论〈管子〉中法治思想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启示》一文指出,管子开创性的提出了法治国的思想,注重把握立法的严格性、规范性,力求执法公平公正,实现了德治与法治的结合。管子的法治思想作为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滥觞,为当前全面坚持依法治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

五、德治论

张杰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视角下的〈管子〉道德化民思想》一文认为管子以道、德化民思想是其治国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统治者应率先垂范,效法道生养万物的大德,要像道德一样大公无私,无为而治;要效法天道予而不取,顺应百姓之情欲,生养百姓、教化百姓。这些治国理念无疑对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与借鉴价值。

刘洁的《从齐文化看廉政兴国》一文指出,齐文化博大精深,中有着丰富的廉政思想,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其成就的取得或说国家强盛的背后,与齐国注重廉政建设的指导思想有密切关系,这些都成为治国的瑰宝,不仅在当时对执政理民有着重要的作用,很多经验、做法在今天仍有积极的思考和借鉴意义,尤其在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努力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势下。

高自立的《管子的德治思想及其当代意义》一文,浅析了管子的德治思想和德治措施。

史向前的《管子的正义观(提纲)指出,管子的治国理政之道主要体现在他国之四维的政治思想中。其中居于第二维的;义最为重要,在管子的政治思想中地位最为突出,思想也最富特色。

    宋冬梅的《道德教化化与社会管理〈管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借鉴(提纲)指出,《管子》是蕴涵着丰富哲学、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一部宝典。其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是春秋时期管子社会管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对于当今的社会管理与人的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张乐群吴一德的《以法治国德为先简论管子的德治、德育思想》一文子的德治和德育思想进行了阐释,指出管子的德治和德育思想也是联系在一起的德治是政治思想,德育是教育思想,两者虽有区别,但又是密不可分的。从因果关系看,德治和德育是互为因果的,德育有助于德治,德治有助于德育。

孙军红的《管仲守国之度,在饰四维探赜》一文认为是中国春秋战国时代齐国政治家、哲学家,提出了守国之度,在饰四维理论。这一思想影响深远延及现时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欧阳修、顾炎武,以及现时代的政治人物如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习近平等政治家的守国之度,在饰四维的治国理政的哲学思想。

    吴悦〈管子〉礼思想研究》一文指出,在卷帙浩繁的《管子》中,关于礼的阐述层出不穷。礼是中华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备受思想家的推崇,直至今日,社会上依然随处可见礼的影响。管子之礼具有丰富的内涵,与孔子之礼有所异同,并对于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早日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故而极具研究价值。

    第二单元:管学(管子、《管子》和管子文化)研究

龚武的《从贾谊〈新书〉管子曰看管仲撰〈管子〉》一文指出,学界奉行宋代以来的管书非管著论,使得今本《管子》各种正式出版物均仅署校注者或译者之名,而不署管仲撰。早于西汉初年,著名政治家贾谊即作《新书》,以管子曰引用《管子》原文,全书共四次,均存于今本《管子》相关篇目。今本《管子》虽成书于刘向编修,但其文本主干为管仲撰,而管书最早可上推到姜齐桓公时代或稍后,至少应在田氏代姜之前。《新书》与《韩非子》、《史记》及《管子》构成密切的互文关系,从而形成管仲是《管子》主要责任者或著者的系列证据链,构成对管书非管著论的证伪

梁家贵的《薛福成〈管子〉研究之述论》一文指出薛福成充分肯定《管子》的重商、重专业人才、重法和制度以及重计谋的思想,是晚清时期运用《管子》思想较多,并且较为成功的代表人物之一。薛福成主张管体西用,一方面坚持《管子》一书,以富国强兵为宗主,又不得不承认西方的船坚炮利,故以西学作为参照系,采用西学中源的文化阐释系统,大量发掘《管子》与西学相同或相似之处,为晚清《管子》研究奠定了会通中西的思想基调,对清王朝统治政策的调整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进程。

    崔兰海〈管子〉生命本源论》一文认为《管子》哲学意义上的道分为天道自然之道、客观真理之道、万物本源之道三个层面。

    胡天生的《管仲族系说》一文管仲的祖先到底是谁做了考证,      

得出结论:管姓的始祖就是管叔鲜,《元和姓纂》关于管氏源于管叔鲜的记录是可靠的,而《通志·氏族略》及其后抄袭《氏族略》说法的著述都不可靠

    胡天生的《管仲相关史实订正》一文指出《史记》中有关管仲的记载,如一箭之仇、曹沫劫齐桓公等处,有很多不合事理、不合逻辑、与其它史料互相矛盾而又破绽百出的地方,并予以集中考订

胡天生的《公子纠之死的历史真相齐桓公元年史实辨析》一文对公子纠之死真相进行探究后发现蓄意杀死公子纠的,不仅有齐桓公、鲍叔牙、高子、国子等齐国的一大帮子人,而且也有鲁庄公的份儿。公子纠在鲁国而得不到鲁国的支持,从齐国出逃又没有齐国人希望他回国,是公子纠最终被杀的根本原因

戴立轩的《齐襄公时期的管仲》一文,探讨从管仲任公子纠的师傅到担任齐国国相十二年里,管仲作了些什么?通过合情合理的分析,作者得出,管仲主要在知识的海洋里广泛涉猎学习钻研各种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著书立说,建立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管仲教授公子纠必须有相对系统的言论,他公开讲课、讲学必须有讲义,这是管仲的职责所属。他的言论和讲义会认真整理后在社会上流传, 所以,《管子》的主体部分应该是这个时期管仲教授公子纠的主要讲义。

    顾家旺的《探析〈管子〉文库中富含四个全面的源头思想》一文,考辩了《管子》中蕴含的治国理政思想得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可从《管子》文库窥见思想源头。

    韩婷〈管子〉的归类和版本及其思想内涵》一文,研究了《管子》一书的归类问题,指出《管子》一书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其中的治国理政思想更是百读不厌,是反映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思想的宝库。

何娟〈管子〉老有所养主张与当今中国老有所养探索》一文,探讨了在管子治国理政之道中养老占有重要地位。管子所提倡和主张尊老敬老,老有所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李刚的《论〈管子〉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一文指出,《管子》是中国古代一部极为重要的典籍,有经邦治国的百科全书之称。在社会治理方面,《管子》一书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管子的这些社会保障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吴康林的《音乐大师黎锦晖和〈管仲歌的创造关于〈管仲歌为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歌的建议》一文认为,黎锦晖以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形式创作的《管仲歌》,将管子坚守信义为本,辅佐齐桓公一匡天下的史实编为歌曲,激励广大民众坚持抗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抗战决心,同时也彰显了江淮管仲文化底蕴的浓厚。文章认为,把《管仲歌》作为安徽省知名的学术文化研究团体,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歌是合适的

王世超的《试论〈管子〉兵法与治国理政思想》一文从《管子》记载中看到时代背景下反映的兵法不可废,用兵需极致的重要性;战而必胜,胜而不死,辅王称霸,富国强兵的根本目标;法审度、因其民、权衡得失、知己知彼、趋弱避强的用兵;以及兵法在治国理政中重要的战略作用。

苗军梅的《管子的外交思想》一文从富国强兵,尊王攘夷、睦邻惠邻以及经济遏制等方面阐释了管子的外交思想。想要掌握天下的权力必须对诸侯布施恩德。君王要能做到有取有予能屈能伸,然后才能掌控天下的大权。

段付军的《浅析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一文针对仓禀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从历史背景,物质经济,个人差异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考

李雯影的《浅论精气说对于社会和国家进步的贡献》一文指出,《管子》四篇提出的精气说以及衍生出来的虚一而静的命题对人的成因进行了解释,并说明了如何通过修养身心达到虚静和智慧的境界。

 胡正定的《浅谈管仲相齐的历史经验》一文梳理了管子治理齐国的历史经验。得出管子治齐成功主要因为他的民本思想、法治思想得以实施 

张立昕的《齐国衰落谁之过:后管子时代的思考》一文认为后管子时代,齐国的迅速衰落,管子执政时期创立的法令严苛有关

刘国旗的《鲍子的智慧》一文评述了鲍叔牙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厚德卓识,让读者感受到鲍叔牙不仅是大贤大德之人,而且还是一个大智大勇之人。

夏锐夏新的《子治国理政成功的性格因素及其原因》一文试图从人的内在性格原因方面,对管仲成功作探讨。管仲之所在治国理政上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成功,他自己成为一代名相,既是历史时势造化,同时也是个人性格秉性与内生动力互相作用的结果

王海亭的〈管子〉在国学中的地位》一文对儒家、道家、管子的思想进行了对比性的研究,作者认为《管子》是帝王治政的百科大全,但不乏民性的成分或精华。管子创立了著名的民为天和礼、义、廉、耻维的重要理念民为本方面,比法家、儒家好多。

   

 

(作者简介:刘国旗,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秘书,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

高自立,颍上城关二小教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

上一条:总第44期 点石成金 破蛹化蝶——第十一届颍上管子文化旅游节暨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侧记      下一条:总第44期 音乐大师黎锦晖和《管仲歌》的创造——关于《管仲歌》为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歌”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