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3/7/20 15:53:37
管子智慧与四个全面战略的理论辉映与历史传承
张 鹏
内容摘要:在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讲政治规矩,在原则性问题上不能含糊。四个全面被定位为战略布局,强调的就是科学性、全面性和统领性。四个全面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地推进,就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系统思维。我们一定把政治规矩和科学精神、系统思维和法治思维结合起来。笔者试图寻觅管子智慧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理论辉映与历史传承,力求以管子思想智慧独辟蹊径,开拓现代国家治理之道,勾勒管子思想对当代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四个全面战略 管子思想 理论继承
四个全面战略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针对新形势下的机遇、挑战和历史任务而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国家治理现代化,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和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同志提出的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顶层设计和具体部署上规定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途径,开启了加快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伟大征程。管子的思想极其丰富,涉及面极广,上至哲学、人生,下至王霸、管理之术,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很多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理论交集。笔者试图寻觅管子智慧与四个全面战略的理论辉映与历史传承,力求以管子思想智慧独辟蹊径,开拓现代国家治理之道,勾勒管子思想对当代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
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时间表,以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等具体内涵。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民心顺应,才能百废俱兴,才能政通人和,管子的学说具有现实意义。第二,全面深化改革。《管子·形势解》中所说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事业,开拓全面改革的新局面,这是中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发展动力和富国强民的内在需求。201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管子·侈靡》中有一段精彩论述:天地不可留,故动,化固从新。管仲以朴素的唯物辩证观点,认识到天地永不停留,事物总是处在变动更新之中,社会也是不断发展变化,所以他主张: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他还强调指出:不方之政,不可以为国;曲静之言,不可以为道。节时于政,与时往矣。不动以为道,齐以为行,避世之道,不可以进取。鲜明地反对不合时宜的政令,静止的观点,无所作为的态度,要求大家不能食古不化,固步自封,而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按照新的情况制定对策,勇于和善于破旧立新,致利除害。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全面的战略部署。管子在《明法》中说:是故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动无非法者,所以禁过而外私也。威不两错,政不二门,以法治国,则举错而已。法律和法规,是国计民生发展的可靠后盾,是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和客观语境。坚持依法管理国家、治理社会、进行奖惩、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管仲相齐、迅速实现国家大治、民众安康的关键所在。第四,全面从严治党。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并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进行了部署。这个战略布局,蕴含了深刻的战略思想。管子最早提出:政者,正也。是故圣人精德立中以生正,明正以治国。他还指出:上以公正论,以法制断,故任天下而不重也。凡法事者,操持不可以不正。特别强调了执法要公正,法不阿贵,也不能用来牟私,法令才有权威。严格治党,事关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和党的建设长远之计。四个全面战略的提出,描绘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表达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戮力奋斗的共同理想,并给当代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树立了一个既有憧憬有超越又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必将激发全党全国人民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壮志豪情,激发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因为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不仅相关,而且路径相同。唯有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实干兴邦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
从党中央总结的四个第一次,可见这是战略全局意识: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定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第一次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确定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一次将全面依法治国,论述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姊妹篇,形成鸟之两翼、车之双轮;第一次为全面从严治党标定路径,要求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结合实际、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独具特色的系统思想。四个全面加起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是我们党治国理政方略与时俱进的新创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十八大之后一个月中,习近平四次引人关注的活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到广东考察工作、纪念八二宪法颁行、制定八项规定。这四次活动,无疑正对应着四个全面。可见,运筹帷幄,从履新之际就已开始。从十八大开始的两年多时间里,几次重大会议,正构成四个全面形成的路线图: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到2014年12月,四个全面的提法第一次公之于众,这一战略布局已然是集其大成。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管子·幼官》)四个全面,正是在中国发展起来之后,更加注重发展和治理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必然选择。这篇评论员文章指出,四个全面背后,是一以贯之的问题导向和科学思维,是高瞻远瞩的全局视野和战略眼光。并用四个短句总结了其意义,坚定中国自信、立足中国实际、总结中国经验、针对中国难题。而从现实看,四个全面正是治国理政的总纲。《管子·霸言》指出:智者善谋,不如当时。精时者,日少而功多。意即智者善谋,不如善于捕捉时机。把握准时机,则事半功倍。因此主张在军事上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管子·正世》提出随时而变,与时变,《管子·山至数》篇认为要乘时进退,指根据时机变动策略、决定进退。四个全面是从我国发展现实需要中得出来的,是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中得出来的,是为推动解决我们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从这个角度理解,四个全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关键,统领中国发展总纲,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战略抓手。
四个全面有着深厚的认识论、方法论基础,文章用习近平自己的一句话加以总结,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管子·五辅》也强调得人之道,莫如利之;利人之道,莫如教之。这也决定了四个全面的内容,既有目标又有举措,既有全局又有重点。四者不是简单并列关系,而是有机联系、相互贯通的顶层设计。建成小康社会、焕发改革精神、增强法治观念、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的主线,勾绘出的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未来图景。《管子·重令》篇令出而留者毋罪,如此,则巧佞之人,将以此成私为交;比周之人,将以此阿党取与;贪利之人,将以此收货聚财;懦弱之人,将以此阿贵事富便辟;伐矜之人,将以此买誉成名。故令一出,视民邪途五衢。而从人类发展的公约数来看,四个全面更有着普遍性的价值,文章是这么总结的:发展是时代的主题和世界各国的共同追求,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和时代潮流,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从严治党是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管子·七法》中说的那样: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故有罪者不怨上,爱(按:受)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士,皆轻其死而安难,以要上事;本(按:主)兵之极也。所以说四个全面的提法,兼顾中国特色和世界潮流,体现中国与世界的深刻互动,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中国和中国人民阔步走向未来的关键抉择。习近平同志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勤奋、勇敢、智慧,培育了历久弥新的优秀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植观,必须从中吸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命力和影响力。世界范围内政党政治的发展表明,执政形象是影响执政党自身发展和功能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任何执政党若要长期保持执政地位都必须具备优良的执政形象。
良好的执政形象是执政党的无形资产、无价之宝和十分重要的软实力。《管子·法法》中提到计上之所以爱民者,为用之爱之也。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党的形象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先进性、战斗力、凝聚力的重要内容。党的执政形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执政资源,是构成执政党影响力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的执政形象对内具有强大的整合能力,能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感和提升党员对党的忠诚度;对外具有强大的感召能力,能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感和提升人民群众对党的支持度,并奠定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基础。《管子·任法》中指出故明王之所恒者二:一曰明法而固守之,二曰禁民私而收使之。此二者主之所恒也。夫法者,上之所以一民使下也。对人类有较大贡献是中国梦的要义和基本内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心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这种传统基于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和谐共生、相互包容、互为一体的整体性思维和世界观。“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蕴含执政形象的新内涵,其战略目标的实现与战略举措的实施对于执政形象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集中到一点,就是要做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做好发展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这篇大文章,就必须继续过好四个关口:市场经济关、民主政治关、利益调整关、国家治理关。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并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有些梦想只是一种潜意识的模糊的意象,有些只是只言片语的零散的思想,有些止步于凌乱惨淡的尝试。梦想只有成为一种清晰的思想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走上向现实转化的道路。梦想一旦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决定和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成为一种神圣的国家意志、民族意志,就会成为不可抗拒的变革社会的伟大力量,并创造出让世界景仰和称颂的奇迹。当年,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过市场经济关的时候,走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的道路。《管子·五辅》很直率地阐明:人不可以不务也,此天下之极。如今,过好市场经济关这个问题,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关键看我们如何应对。我们的国情、社会制度、历史文化传统、发展道路,都决定了不能走西方国家的市场化道路,而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篇大文章。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在过民主政治关的时候,走的是多党竞选、三权分立、代议制即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对我们国家来说,要过好民主政治关,当然不能照搬西方政治模式,而必须坚定不移地做好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篇大文章。管子认为,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管子·牧民》利益调整关,进一步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通过加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建立既体现国家整体利益、人民根本利益,又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新型利益格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中国各族人民 大团结的力量。 总之,是要构建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利益格局,使国家梦、民族梦、人民梦同个人梦真正融合为一体。这样,才会有全民族的共同利益基础,才会贯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也才会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民族的最大共识和最大公约数。过好国家治理关,做好完善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篇大文章。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长远发展奠定更好的制度基础。管子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夫霸王之始,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坚定不移地做好这篇大文章,就一定能够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问题上占领制高点,拥有这方面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梦凝聚着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对民族复兴的希望。全国两会将把党的十八大指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景、路径,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人民的期待需要转化为一项项具体措施,落实到一件件好事实事。唯有真抓,才能直面问题攻坚克难;唯有实干,才能托起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管子·宙合》有言:鸟飞准绳。此言大人之义也。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常,义立之谓贤。故为上者之论其下也,不可以失此术也。“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解决的不仅仅是实践层面的问题,而是事关长远、事关根本、事关全面的大问题。其涉及的也不仅仅是实现近期目标的事情,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进程中的长远布局、长远之策。
(作者简介:张鹏,山东泗水人,泰山学院教授,上海大学文学博士)
上一条:总第45期 探讨《管子》治国之道在积极践行“四个全面”发展战略中的若干现实价值问题 下一条:总第45期 齐 襄 公 时 期 的 管 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