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7 15:09:42
试探管子妙用时人的鬼神观念治国理政
高自立
摘要:人类在与自然斗争的过程中产生了鬼神观念,在殷、周时期人们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鬼神信仰系统。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管子利用时人的鬼神观念教化民众、征收赋税、取威定霸等等,给后世留下一段段脍炙人口的佳话,值得作为无神论者的我们去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管子 鬼神 治国理政
《左传》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是以祭祀祖先为主要内容的宗教活动,它的重要性甚至要大于征战。
对一个务实的政治家,管子也非常重视祭祀与鬼神在治国理政中的作用。《牧民》、《形势》、《幼官》、《四时》、《枢言》、《封禅》、《小问》、《禁藏》、《度地》、《内业》、《大匡》、《小匡》、《山权数》、《地数》、《揆度》、《轻重甲》、《轻重丁》、《轻重戊》、《轻重己》等多篇中提到祭祀或鬼神。笔者就管子的鬼神思想做一些探究性的研究,以就教于方家。
一、人类的鬼神思想溯源
人类灵魂思想的起源。据考古发现的物证,人类灵魂思想产生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约十万年前。在欧洲、土耳其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特人墓葬遗迹中,死者有石器随葬,尸体周围有花束、红色碎石片,表明当时人已有人死后继续存在的思想。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就已经产生了原始的灵魂崇拜意识。考古发现,山顶洞穴遗址内人的骨骼的旁边有赤铁矿石粉粒遗存。这表明这一时期的原始人类已经对死去的同伴产生了或敬或畏的情感,萌发了人死后有灵魂存在的意识。到了仰韶文化时代,葬仪进一步复杂化,陕西华县元君庙墓中发现的童尸,盛放于特制陶瓮内,口上盖陶盆钵,其底部钻有小孔,考古学家认为是供死者灵魂出入之用。这些都说明死而不亡或灵魂不死,是人类智慧初开期对于生死之谜的普遍的、共同的信仰。这些鬼魂就在自己的周围游荡,注视着他们,并参予乃至操纵人类的生活,因而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人类的先民们,在认识到自身有灵魂的同时,也认为世间万事万物都有灵魂,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河岳都有神主宰,因而产生敬畏,乃对之顶礼膜拜。
二、殷、周时期的鬼神信仰
至殷商时代,史前时期的自然崇拜已发展到信仰上的上帝和天命,初步形成以帝为中心的天神系统,原始的鬼神崇拜已发展到以血缘为基础,与宗法关系相结合的祖先崇拜。侍奉鬼神是商王的首要任务。商王对每天发生及要处理的大小事件都要征询上帝和祖先神的意见和看法。上至祭祀、征伐、婚伤大事,下至生育、疾病、田猎、出行等等都要进行占卜。询问上帝、先公、先王及旧臣和自然神的意志,然后决定何去何从。尊神侍鬼、崇信上帝鬼神、迷信巫祝卜筮是商代社会的特征。他们时时都要祭拜山川和祖先的神灵,以祈求神鬼给予庇护和赐福。
周代鬼神崇拜进一步发展,所崇拜的鬼神以形成天鬼、人鬼、地祗三个系统,并把崇拜祖宗神灵与祭祀天地并列,称为敬天尊祖。盖所谓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
三、管子妙用时人的鬼神思想治国理政
(一)管子的鬼神观。 在如何对待鬼神这一问题上,老子是消极逃避的态度。“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道德经》)。这里老子只求不被鬼神伤害。孔子对待鬼神是敬畏的态度:敬鬼神而远之(《论语》)。而管子表现出大政治家少有的气魄。
1、直面鬼神。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管子·内业》。这段话的大意为,物的精气,结合起来就有生机。在下就产生地上的五谷,在上就是天体的群星。流动在天地之间的叫作鬼神,藏在人的心里就成为圣人。在管子看来鬼神只不过是物之精气,鬼神就是天地之间的一种精气,是物之精华。
2、役使鬼神。天以时使,地以材使,人以德使,鬼神以祥使,禽兽以力使(《管子·枢言》)。圣人役使鬼神而愚人信之(《管子·轻重丁》)。
3、反对君主崇信鬼神。上恃龟筮,好用巫医,则鬼神骤祟(《管子枢言》)。大意为君主行事依靠求神问卜,好用巫医,这样,鬼神反而会经常作起怪来。这与墨子的以祭祀上帝鬼神,而求祈福于天(《墨子·天志》)过分依赖鬼神是不同的。
(二)《管子》中有关鬼怪精灵的记载。《管子》中多处记载鬼怪精灵,现摘取两处与大家分享。
桓公北伐孤竹,未至卑耳之溪十里,闟然止,瞠然视,援弓将射,引而未敢发也,谓左右曰:见是前人乎?左右对曰,不见也。公曰: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今者寡人见人长尺而人物具焉:冠,右祛衣,走马前疾。事其不济乎?寡人大惑。岂有人若此者乎?管仲对曰:臣闻登山之神有俞儿者,长尺而人物具焉。霸王之君兴,而登山神见。且走马前疾,道也。祛衣,示前有水也。右祛衣,示从右方涉也。至卑耳之溪,有赞水者曰:从左方涉,其深及冠;从右方涉,其深至膝。若右涉,其大济。桓公立拜管仲于马前曰:仲父之圣至若此,寡人之抵罪也久矣。管仲对曰:夷吾闻之,圣人先知无形。今已有形,而后知之,臣非圣也,善承教也。《管子·小匡》
这段话的大意为,桓公北伐孤竹国时,在离卑耳溪十里的地方,突然停止前进,惊视前方,挽弓将射,但引而未发。对左右从者说:见到前面的人了么?左右回答说:没有。桓公说:事情怕要不成么?我太迷惑不解了。现在我看见一个人,身高一尺而人的品貌齐全:戴冠,右手撩衣,跑在马前很快。事情伯要不成么?我太迷惑不解了。怎么会有象这样子的人呢?管仲回答说:我听说登山之神有叫俞儿的,身高一尺而人的品貌齐全。当成就霸王之业的君主兴起时,这种登山之神就出现。他跑在马前很快,表示前有道路;撩衣,表示前面有水;右手撩衣,表示可以从右边渡过。到了卑耳溪,有引人渡水的向导说:从左边渡河,其深没顶;从右边过河,其深至膝。若从右过,是最好的。桓公立刻拜管仲于马前说:不知道仲父有这么高的圣人才智,我实在是久当有罪了。管仲回答说:我听说过,圣人是先知事物于无形之前的。现在是事物已经有形,然后我才知道,我还不算圣人,不过是善于接受圣人的教导而已。
或世见,或世不见者,牛蟡与庆忌。故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此涸泽之精也。涸川之精者,生于蟡。蟡者,一头而两身,其形若蛇,其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以取鱼鳖。此涸川水之精也。 《管子·小匡》
这段话的大意为,或者在某个时代有所出现,或者在某个时代不出现的,是蟡的和庆忌的产生。所以,数百年的涸泽,而山谷没有移位,水源没有断绝的地方,就要产生庆忌。庆忌的形状象人,他的身长只有四寸,穿着黄衣,戴着黄帽,打着黄色的华盖,骑着小马,喜欢快跑,要是叫着它的名字,可以使它跑千里之外而一天往返。这是涸泽之中的精怪。至于涸川中的精怪,则是从购产生的。蟡是一头两身,它的形状象蛇,身长八尺,要是叫着它的名字,可以使它捉取鱼鳖。这是涸川里面的一种水精。
(三)管子妙用时人的鬼神观念治国理政
1.利用鬼神施行教化。《礼记》曰:合鬼与神教之至也。这句话的大意为利用人们对鬼神的信仰和崇拜,来对百姓施行教化是教育人民的根本所在。
故省刑之要 ,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只山川、敬宗庙、恭祖旧。不务天时,则财不生;不务地利,则仓廪不盈。野芜旷,则民乃菅;上无量,则民乃妄。文 巧不禁,则民乃淫;不璋两原,则刑乃繁。不明鬼神,则陋民不悟;不只山川,则威令不闻;不敬宗庙,则民乃上校;不恭祖旧,则孝悌不备。 《管子·牧民》
就是说,减少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巩固国家的准则,在于整饰四维;教训人民的根本办法,则在于:尊敬鬼神、祭祀山川、敬重祖宗和宗亲故旧。不注意天时,财富就不能增长;不注意地利,粮食就不会充足。田野荒芜废弃,人民也将由此而惰怠;君主挥霍无度,则人民胡作妄为;不注意禁止奢侈,则人民放纵淫荡;不堵塞这两个根源;犯罪者就会大量增多。不尊鬼神,小民就不能感悟;不祭山川,威令就不能远播;不敬祖宗,老百姓就会犯上;不尊重宗亲故旧,孝悌就不完备。从上面这段话可以看出,管子十分重视利用人们的鬼神思想对百姓实行教化。为此号令各级官民适时举行祭祀。
然则春夏秋冬将何行?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木与骨。其德喜嬴,而发出节时。其事:号令修除神位,谨祷弊梗。 《管子·四时》
意为春夏秋冬四时都应做些什么呢?东方是星,它的时节称为春,它的气是风,风产生木和骨。它的德性是喜欢生长而万物按时节出生。这个时节要办的事情是:命令修理和清洁神位,祈祷免除破败与不顺,以正阳作宗主。
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其德施舍修乐。其事:号令赏赐赋爵,受禄顺乡,谨修神祀,量功赏贤,以动阳气。《管子·四时》
南方是日,它的时令称夏,它的气是阳,阳产生火和气。它的德性是施惠与修乐。这个时节要办的事情是:命令进行赏赐、授爵、授禄,巡视各乡劝农,做好祭神之事,量功赏贤,以帮助阳气发展。
以冬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冬尽而春始。天子东出其国四十六里而坛,服青而絻青,搢玉总,带玉监,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千百姓,号曰祭日,牺牲以鱼。
《管子·四时》
从冬至算起,数四十六天,冬尽而春始。此时天子东出其国都四十六里而立坛,穿青衣,戴青冕,插玉笏,带玉鉴,朝会诸侯卿大夫列士,周示于百姓,号称祭日,祭品用鱼。
以冬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春至。天子东出其国九十二里而坛,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星,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管子·四时》
从冬至算起,数九十二天,叫作春至。此时,天子向东出国都九十二里而立祭坛,朝会诸侯大夫列士,周示于百姓,号称祭星。要求十日内全体下田,做到“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以春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夏至,而麦熟。大子祀于太宗,其盛以麦。
《管子·四时》
从春分算起,数九十二天,叫作夏至,而此时新麦成熟。天子此时应祭祀太宗,其祭品即用新麦
以夏日至始,数四十六日,夏尽而秋始,而黍熟。天子祀于太祖,其盛以黍。
《管子·四时》
从夏至算起,数四十六天,夏尽而秋始,而此时新黍成熟。天于此时应祭祀太祖,祭品即用新黍。
以夏日至始,数九十二日,谓之秋至。秋至而禾熟。天子祀干太惢,西出其国百三十八里而坛,服白而絻白,搢玉总,带锡监,吹埙篪之风,凿动金石之音,朝诸侯卿大夫列士,循于百姓,号曰祭月,牺牲以彘。发号出令:罚而勿赏,夺而勿予;罪狱诛而勿生,终岁之罪,毋有所赦。作衍牛马之实,在野者王。天子之秋计也。 《管子·四时》
从夏至算起,数九十二天,叫作秋分,而此时新粟成熟。天于此时应祭祀太郊,向西出国都一百三十八里而立祭坛,穿白衣,戴白冕,插玉笏,带锡鉴,吹奏{土重}援的乐曲,打奏钟碧的音律,朝会诸侯卿大夫列士,周示于百姓,号称祭月,祭品用猪。发出号令说:此时节行罚而不行赏,夺取而不赐予,罪狱叛死者不可使之生,终年之罪犯不宽赦。此时节牛马之在野放牧者,必然兴旺。这是天子秋天的大计。
2.向鬼神征税。
桓公曰:寡人欲藉于室屋。管子对曰:不可,是毁成也。欲藉于万民。管子曰:不可,是隐情也。欲藉于六畜。管子对曰:不可,是杀生也。欲藉于树木。管子对曰:不可,是伐生也。然则寡人安藉而可?管子对曰:君请藉于鬼神。桓公忽然作色曰:万民、室屋、六畜、树木且不可得藉:鬼神乃可得而藉夫?管子对曰:厌宜乘势,事之利得也;计议因权,事之囿大也。王者乘势,圣人乘幼,与物皆宜。桓公曰:行事奈何?管子对曰:昔尧之五吏五官无所食,君请立五厉之祭,祭尧之五吏,春献兰,秋敛落;原鱼以为脯,鲵以为殽。若此,则泽鱼之正,伯倍异日,则无屋粟邦布之藉。此之谓设之以祈祥,推之以礼义也。然则自足,何求于民也?
《管子·轻重甲》
桓公说:我想要征收房屋税。管仲回答说:不行,这等于毁坏房屋。又说:我想征人口税。管仲回答说:不行,这等于让人们抑制情欲。又说:我想要征收牲畜税。管仲回答说:不行,这等于叫人们宰杀幼畜。又说:我想征收树木税。管仲回答说:不行,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那么,我征收什么税才行呢。管仲回答说:请您向鬼神征税。桓公很不高兴地说:人口、房屋、牲畜、树木尚且不能征税,还能向鬼神征税么?管仲回答说:行事合宜而乘势,就可以得到好处;谋事利用权术,就可以得到大助。王者善于运用时势,圣人善于运用神秘,使万事各得其宜。桓公说:做法如何?管仲回答说:从前尧有五个功臣,现在无人祭袍,君上您建立五个死者的祭祀制度,让人们来祭祀尧的五个功臣。春天敬献兰花,秋天收新谷为祭;用生鱼做成色干祭品,用小鱼做成菜肴祭品。这样,国家的鱼税收入可以比从前增加百倍,那就无需敛取罚款和征收人口税了。这就叫作举行了鬼神祭袍,又推行了礼义教化。既然自己满足了财政需要,何必再向百姓求索呢?
3.利用鬼神吸金。
桓公曰: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管子对曰:请以令城阴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璧之数已具,管子西见天子曰:弊邑之君欲率诸侯而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请以令使天下诸侯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者,不得不以彤弓石璧。不以彤弓石璧者,不得入朝。天子许之曰:诺。号令于天下。天下诸侯载黄金珠玉五谷文采布泉输齐以收石璧。石璧流而之天下,天下财物流而之齐。故国八岁而无籍,阴里之谋也。
《管子·轻重丁》
桓公说:我想西行朝拜天子而贺献费用不足,解决这个问题有办法么?管仲回答说:请下令在阴里筑城,要求有三层城墙,九道城门。利用此项工程使玉匠雕制石壁,一尺的定价为一万钱,八寸的定为八干,七寸的定为七干,石珪值四千,石瑗值五百。石莹如数完成后,管仲就西行朝见天子说:敝国之君想率领诸侯来朝拜先王宗庙,观礼于周室,请发布命令,要求天下诸侯凡来朝拜先王宗庙并观礼于周室的,都必须带上彤弓和石壁。不带彤弓石壁者不准入朝。周天子答应说:可以这样做。便向天下各地发出了号令。天下诸侯都运载着黄金、珠玉、粮食、彩绢和布帛到齐国来购买石壁。齐国的石壁由此流通于天下,天下的财物归于齐国。所以,齐国八年没有征收赋税,就是这个阴里之谋的作用。
桓公问管子曰:轻重准施之矣,策尽于此乎?管子曰:未也,将御神用宝。桓公曰:何谓御神用宝?管子对曰:北郭有掘阙而得龟者,此检数百里之地也。桓公曰:何谓得龟百里之地?管子对曰:北郭之得龟者,令过之平盘之中。君请起十乘之使,百金之提,命北郭得龟之家曰:赐若服中大夫。曰:东海之子类于龟,托舍于若。赐若大夫之服以终而身,劳若以百金。之龟为无赀,而藏诸泰台,一日而衅之以四牛,立宝曰无赀。还四年,伐孤竹。丁氏之家粟可食三军之师行五月,召丁氏而命之曰;吾有无赀之宝于此。吾今将有大事,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子之邑粟。丁氏北乡再拜,入粟,不敢受宝质。桓公命丁氏曰:寡人老矣,为子者不知此数。终受吾质!丁氏归,革筑室,赋籍藏龟。还四年,伐孤竹,谓丁氏之粟中食三军五月之食。桓公立贡数:文行中七,年龟中四千金,黑白之子当千金。凡贡制,中二齐之壤策也。
《管子·轻重丁》
桓公问管仲说:上述轻重平准之法都付诸施行以后,理财之策是否就此结束啊呢?管仲回答说:没有,还有御神用宝。桓公说:何谓御神用宝?管仲回答说:北郭有人掘地而得龟,用这龟就可得到相当于百里土地的利益。桓公说:何谓得龟相当于百里之地?管仲回答说:让得龟者把龟放在大盘里。君上立即派出使臣,配备十乘马车,携带黄金百斤,到得龟人的家下令说:国君赏赐给您中大夫的官服。还说:这是东海海神的后代,样子象龟,寄居在你的家里,赐给您中大夫的官服,终身享用,并给你百斤黄金的报酬。于是把这龟奉为无价的贵物而收藏在大台之上,每天要血祭四条牛,立名为无价之宝。过四年后,征孤竹国,了解富户丁家所藏的粮食,足够三军五个月吃用,便把丁家主人召来向他说:我有一件无价之宝在这里,现在我有出征的大事,想把这个宝物抵押给你,借用你的粮食。丁氏向北再拜领命,送到粮食,但不敢接受这个作为抵押的神宝。桓公便对丁氏说:我老了,儿子又不了解这里的前前后后。你一定要收下这个抵押品。丁氏回家后,便改建房屋,辅设垫席,把龟收藏起来了。过四年,在兵伐孤竹的时候,即可公开宣布丁家粮食确实满足三军吃了五个月。桓公再举办一种利用贡龟的理财办法:确定文行价值七千金,年龟价值为四千金,黑白子的龟价值为一千金。凡用贡龟制度所得收入,相当两个齐国领土的数字。
4.利用鬼神巧劝桓公。
葵丘之会,天子使大夫宰孔致胙于桓公曰:余一人之命有事于文武。使宰孔致胙。且有后命曰:以尔自卑劳,实谓尔伯舅毋下拜。桓公召管仲而谋,管仲对曰:为君不君,为臣不臣,乱之本也。桓公曰:余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北至于孤竹、山戎、秽貉,拘秦夏;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庾、雕题、黑齿。荆夷之国,莫违寡人之命,而中国卑我,昔三代之受命者,其异于此乎?管子对曰:夫凤凰鸾鸟不降,而鹰隼鸱枭丰,庶神不格,守龟不兆,握粟而筮者屡中。时雨甘露不降,飘风暴雨数臻。五谷不蕃,六畜不育,而蓬蒿藜并兴。夫凤凰之文,前德义,后日昌,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雒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虽曰受命,无乃失诸乎?桓公惧,出见客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承天子之命而毋下拜,恐颠蹶于下,以为天子羞。遂下拜,登受赏服、大路、龙旗九游、渠门赤旗。天子致胙于桓公而不受,天下诸侯称顺焉。《管子·小匡》
在葵丘大会诸侯的时候,周天子派大夫宰孔送祭肉给桓公说:我本人有祭祀之事于先王文武之庙,派遣宰孔把祭肉送来。而且还有后命说:因为你谦卑劳顿,实告伯舅你不必下堂拜赐。桓公便召见管仲来商量,管仲回答说:为君不行君礼,为臣不行臣礼,是乱国的根本。桓公说:我能做到乘车之会三,兵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北至孤竹、山戎、秽貉,拘捕大夏的国君;西至流沙西虞;南至吴、越、巴国、柯、不庾、雕题、黑齿。荆夷之国都不敢违抗我的命令,而中国还不抬高我。从前夏、商、周三代之受命为王的,和我有什么不同呢?管子回答说:现在是凤凰弯鸟不出,而鹰隼鸱枭却很多;众神不来显灵,守龟不示预兆,而用谷穗卜筮的却很灵验;时雨甘露不下降,而飘风暴雨却不断来临;五谷不丰收,六畜不兴旺,而各种杂草却普遍繁茂。凤凰羽毛的花纹,前面像德义,后面才象日昌。古人受命为王的,总是龙龟来临,黄河出图,洛水出书,地出乘黄神马。现在三种祥瑞都没有,纵然受命为王,岂不是一种错误么?桓公听后很惶恐,出来接见宾客说:天子的威严即在颜面之前,未离咫尺,我小白虽奉天子之命而不必下堂拜赐,但恐怕在下面颠倒礼节,为天子增羞。于是下堂拜谢赏赐,然后登堂领受赏服、大辂、龙旗九游和渠门赤旗等。天子给予不下拜的命令,而桓公偏不领受,天下诸侯都称颂桓公是顺于礼的。
桓公既霸,会诸侯于葵丘,而欲封禅。管仲曰: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记者十有二焉。昔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羲封泰山,禅云云;神农封泰山,禅云云;炎帝封泰山,禅云云;黄帝封泰山,禅亭亭;颛顼封泰山,禅云云;帝喾封泰山,禅云云;尧封泰山,禅云云;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禅会稽;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泰山,禅社首。皆受命然后得封禅。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于是管仲睹桓公不可穷以辞,因设之以事,曰:古之封禅,鄗上之黍,北里之禾,所以为盛;江淮之间,一茅三脊,所以为藉也;东海致比目之鱼,西海致比翼之鸟,然后物有不召而自至者十有五焉。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茂,鸱枭数至,而欲封禅,毋乃不可乎?于是桓公乃止。
《管子·封禅》
桓公既成霸业,在葵丘大会诸侯,自己想要举行祭祀天地的封禅大典。管仲说:古代封泰山祭天,禅梁父山祭地的有七十二家,而我所能记得的不过只有十二家。这就是古代的无怀氏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伏羲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神农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炎帝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黄帝封泰山祭天,禅亭亭祭地;颇项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帝喾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尧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舜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禹封泰山祭天,禅会稽山祭地;汤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周成王封泰山祭天,弹社首山祭地。他们都是承受天命然后才举行封禅大典的。桓公说:我北伐山戎,远过孤竹国;西伐大夏,涉渡流沙河,束战马,悬兵车,攀登卑耳山,南伐到了召陵,登熊耳山以望长江汉水。与各诸侯国兵车之会有三次,乘车之会有六次,做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各国诸侯没有敢违抗我的。这同古时夏商周三代承受天命,有什么不同呢?管仲看到不能用道理说服桓公,因而只好举出事实来,说:古时举行封禅大典的国家,盛在祭器里的是郁山上的黍和北里长的禾;铺在地上作为垫席的是江淮之间特产的三脊茅草。东海送来比目的鱼,西海送来比翼的鸟,然后,不召而自至的东西还有十五种之多。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凤凰麒麟不来,象征祥瑞的嘉谷不生,然而蓬篙蔡莠等杂草却很繁茂,鸱枭之类的凶禽恶鸟却不断来临,还想要举行封禅的大典,岂不是不应该么?于是,桓公便把封禅的事情作罢。
5.利用鬼神取威定霸。
龙斗于马谓之阳,牛山之阴。管子入复于桓公曰:天使使者临君之郊,请使大夫初饬、左右玄服天之使者乎!天下闻之曰:神哉齐桓公,天使使者临其郊,不待举兵,而朝者八诸侯。此乘天威而动天下之道也。
《管子·轻重丁》
龙在马渎南面、牛山北面博斗。管仲向桓公报告说:上天派使者来到城郊,请让大夫穿上黑服,左右随员也穿上黑服,去迎接天使好了!天下各国听到以后说:神哉,齐桓公,上天都派使者来到他的城郊!还没有等到齐国动兵,来朝者就有八国诸侯。
总之,管子由于所处时代的限制,对鬼神的认识达不到马克思主义者无神论的高度,但是管子利用鬼神的经典之处也是管子之后的政治家所难企及的。今天作为无神论者的我们如何把对鬼神的认识与管子对鬼神的妙用结合,来谱写一个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笑谈无神论者役使鬼神,而有神论者信之。
(作者简介:高自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哲学硕士,颍上县江口中学教师)
上一条:总第45期 乱话渐欲迷人眼 下一条:总第45期 《史记》涉管史实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