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总第47期 管子治国理政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3/7/20 16:30:29


 管子治国理政与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陈明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曰敬,被称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颍上(今安徽阜阳颍上)人,春秋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史记》列传第二即为管晏列传,载:管子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在治国理政上有许多论述,使得齐国逐渐强盛,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霸。管子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一学派的思想集中体现于《管子》一书。是书篇幅宏伟,内容复杂,思想丰富。包括霸政法术,经济政策,兵法,哲学及阴阳五行,杂说等。其中丰富的治国理政理念,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3 年 11 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2014 年 10 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2014 年 10 月 8 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提出了全面推进从严治党。2014 年 11 月 16 日,习近平在福建考察调研时提出了三个全面,即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2014 年 12 月

13 日,习近平在江苏调研时增加了全面从严治党,提出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至此,四个全面的概念正式形成,并且连为一个整体。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在新的挑战、机遇和历史使命下提出来的重要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的历史时期党和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集体智慧和宝贵经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途径。四个全面明确指出了我们应该做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是现在和将来我们必须坚持的事情。

一、《管子》的富民政策与新时期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管子》一书中可知,早在春秋时期的管仲就认为治国必先富民,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治理国家的第一个要求是社会安定,社会安定的前提是使民富足,要让人民生活幸福,物质丰富,精神愉快,环境舒适,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至也。民富即是国富,国富则国强。管子认为,经济是基础,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基础,人民的安定,国家的富强需要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的思想水平,文明程度等都会得到提高,即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富民,在我国应重视三农问题,发展农业经济,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得到发展,实现富裕,要像管子那样粟也者,民之所归也;粟也者,财政之所归也;粟也者,地之所归也。粟多则天下之物尽至矣。时至今日,我国早已取消农业税,并对农业进行大幅度补贴,但城乡差距仍旧很大,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发展农村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重要目标。关注三农,发展农村经济,是我们今后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

管子认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防止贫富两级分化。法令之不行,万民之不治,贫富之不齐也。即如果出现贫富两级分化,社会就会难以治理,会出现动乱;管子认为人太富与太贫都会做出不法的事情。管子在认为消除两级分化,首先要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鼓励富人消费,增加穷人就业,富人需求奢侈品,就会需要贫困者为其做工即增加就业机会;其次是防止官商勾结,掠夺百姓。防止贫富两级分化是我们今后要面临的考验之一,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障碍,我们要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实现共同富裕,要扩大中层收入阶层人口比重,降低极富和极贫人口比重。另外管子在发展经济的思想中,强调国家控制经济,即现在的国家掌握宏观经济的调控权,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经济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的论述,全面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包括: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0年翻一番;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特别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 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特别是社会和谐稳定;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二、管子勇于改革的精神与新时期的全面深化改革

国家发展,稳定是前提,改革是动力。所以要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稳定的前提下要不断深化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经济社会的发展,其根本还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问题的改革。如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后进行是十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之后,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后,我国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管子认为要改革模式,建立新模式,要规范行政职能。要将不适合发展的体制或模式进行改革或去除,建立新的适合发展的新模式;行政职能是否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改革与否的关键,竟内之众尽力以奉其主,百官分职致治以安国家,如果职权划分不明,职权过大,必须进行改革。如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议案,撤销铁道部,成立国家铁路局和中国铁路总公司,实行铁路政企分开

现今,随着改革的深入,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势必会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但必须继续进行全面而深化的改革。为此,2013 年 11 月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了贯彻落实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了明确规定。其基本内容包括: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深化社会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而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而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 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管子重法与新时期的全面依法治国

管子认为古代圣王之所以能治理好国家,就是因为他们依法治国,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也,动无非法者所以禁过而外私也,以法治国而举措而已。管子明确提出依法治国,这在春秋时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并认为善于治国的人,一定会依法治国,规矩者,方园之正也。虽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规矩之正方圆也。故巧者能生规矩,不能废规矩而正方圆。虽圣人能生法,不能废法而治国。故虽有明智高行,倍法而治,是废规矩而正方圆也。依法治国,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对此,邓小平曾经严肃指出: 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在于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的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依法治国的概念逐渐形成并成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管子认为依法治国的前提就是要有公正的、统一的法律法度,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法制不受非议,百姓就不相互营私。这就意味着法制必须做到公正,只有法制公正,人民才能真正守法尊法。立法必须公正,法制必须统一,有法不正,有度不直,则治辟,治辟则国乱。故曰: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谬必信,民畏而惧。武威既明,令不再行。就是说如果法度不公正,国家政治就有很多不便,由此就会导致国家发生祸乱。管子认为依法治国要认真抓好立法;切实做好法制的落实、执行工作;而且要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管子提出依法治国,把国家法制建设意义提到了空前的高度,认为国家的治乱与国家的法制水平密切相关,法制健全,法律规定能够得到切实落实,国家就安定,否则国家就会混乱,即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之所出。

2014 年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进行规定。其基本内容包括: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其最鲜明的特征就是: 在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方针基础上,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全民守法。

四、管子之不夺民时与新时期的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正如管子要求齐桓公要行道,文、武、威、德并举等,党是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脑,务必要求党内团结一致,党内纯洁。从严治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理论的重要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对此,列宁、毛泽东都作出了可贵的探索。中国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更加突出地提出了从严治党的问题,并使之成为贯穿整个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举措。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历届全国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都强调了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并逐渐形成加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战略。习近平上任伊始,就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地重申了这一重要问题和基本原则。

管子对齐桓公要求四禁,即春无杀伐,无割大陵,倮大衍,发大木,斩大山,行大火,诛大臣,收谷赋;夏无遏水达明川,塞大谷,动土功,射鸟兽;秋毋赦过,释罪,缓刑;冬无赋爵赏禄,伤伐五谷。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采取了大刀阔斧、雷厉风行的重大举措:首先,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八项规定,迅速扭转了长期以来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树立了习李新政的新形象;其次,进行突出问题的专项治理,特别是规范和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保障问题;第三,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肃党纪党规,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第四,大力开展反腐行动,特别是查出了一大批大案要案,其反腐力度和成果均震撼空前;再次,从严治吏,颁布新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加强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打造过硬的干部队伍;最后,加强纪检工作,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为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证。全面从严治党的提出,是对这些新举措的概括和总结,也是对进一步从严治党的全面部署和安排。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拒腐防变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特别是领导全面深化改革能力的重大举措,是新形势下治国理政的根本保证。

结语

管子的治国理政之道使齐国成就霸业,使其名垂青史。历经千年,他的一些主张、措施,对当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借鉴意义。当然,管子所处的时代与我们当今所面临的时代在根本性质上是不同的,不能同日而语,其目的是富国强兵,争雄称霸。然而我们现今则主张和平和谐,绝不称霸,我们的发展是和平崛起,是实现中国梦。管子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以及管子思想中一些消极的,不适合现今社会的东西是被我们摒弃的。然而其中的积极借鉴意义,也应受到关注和肯定。比如《管子》云管子:相齐以九恵之教,一曰老,二曰慈,三曰孤,四曰疾,五曰独,六曰病,七曰通,八曰振,九曰绝也。其中包含了许多深刻的关注弱势群体的问题,也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时的做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凝结着新形势下党和人民开创新事业的集体智慧和宝贵经验,代表着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的坚实脚步和实干行动。“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这是要求我们要借鉴历史、回顾历史,以史为鉴。管子的治国理政之道对当今我党实施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陈明,徽学研究中心研究员)

上一条:总第47期 梁启超《管子传》中的君主立宪论审视      下一条:总第47期 管子的经济思想及其实践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