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1 16:11:31
安徽颍上管仲:礼义廉耻,百年树人
(电视专题片脚本)
龚 武
一
(背景音像):
地处安徽省西北部,淮河与颍河交汇处、淮北平原最南端的安徽省颍上县,沃野平畴,风光秀美,气候宜人,生态优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颍上具有3000年的历史,是春秋杰出政治家、中华第一相管仲故里,一个有近180万人口的全国第五人口大县,一个正在皖北崛起的文化旅游强县。
颍上人杰地灵,文风鼎盛。这里曾孕育出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管仲,以及鲍叔牙、甘茂、甘罗等历史名人,当代著名学者常任侠,作家戴厚英,诗人阿红,两院院士陈国良、郑守仁,双百英雄王克勤,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最美洗脚妹刘丽等也都出生在这里。颍上还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东方芭蕾之称的颍上花鼓灯花鼓灯艺术和推剧的发源地。
(字幕)
管氏家规、家训:
佐齐一匡,管鲍义深。
(背景音像):
“相齐桓公一匡天下,友鲍叔牙万古高风。矗立于安徽颍上县城内的管鲍祠,作为管仲家庙,管鲍合祠而祭,为举世所罕见。管鲍祠正面立柱上镌刻着这副楹联,是著名乡贤,书法家、原任上海市副市长宋日昌先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所题书。
(访谈人音像):
相齐桓公一匡天下,友鲍叔牙万古高风。这副楹联虽短短十六个字,却很好地概括了春秋时期杰出政治家管仲,辅佐春秋首霸齐桓公尊王攘夷,完成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以及与老乡,也是好友鲍叔牙,一心为着国家富强和民族的兴盛,携手共进,不计较个人名利,树立的天下无双的友谊篇章和管氏家风。
管仲一生充满传奇故事,被后世尊称为管子。他留下一部《管子》,约十六万言,是先秦经典子书中篇幅最大的巨着,大约相当于《论语》的10倍,是《老子》的30多倍,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是百家之源为百家之用。
(访谈人音像):
管仲,姓管,名夷吾,字仲,公元前723年生于颍上,即今安徽颍上县。管子幼年丧父,由母亲谷氏在管谷抚养成人,与邻村的鲍叔牙结为好友。
与管仲同时代的鲍叔牙,鲍叔牙与管仲一样具有文韬武略,在齐国宫廷为傅,双双成为齐国太子的老师,最后成为辅佐齐桓公首霸春秋的肱股重臣。
相传,管仲为周文王三子管叔鲜后裔,管仲祖上因三监之乱落难避居于此,为当地管氏始祖。因为管仲名高,所以今日管氏均以管仲为荣,而尊为先祖。
(背景音像):
管子作为颍上人,集中代表了这个地方的人文特征。
管仲因颍上而名垂青史,颍上因管仲而骄傲。
(访谈人音像):
以管子文化为核心理念的管氏家训、家规,对颍上乃至更大范围的人们都产生了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管氏家训和家规中无疑也反映出管子文化的精髓。《管子》这部书博大精深,其重要的内容被管学专家概括为十个字:牧民、礼义廉耻和公法教治。我们看到管氏家训和家规中,反映的同样是以礼义廉耻和教育教化为核心理念的家风,做人诚信、责任和社会担当。
二
(字幕)
管氏家规:
礼义廉耻,家国之本。
四维既张,家国兴旺。
(访谈人音像):
礼义廉耻四维思想是管子思想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受到历朝历代的推崇和重视。
汉代贾谊《新书·俗激》最早引用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宋代欧阳修编修《新五代史》指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将这个句式固定了下来。清代顾炎武《日知录·廉耻》引用了欧阳修的原文;二十世纪,其政治影响力为最大:孙中山1912年为中山装四个口袋赋义为代表礼义廉耻;民国将礼义廉耻作为意识形态和教育方针。新中国成立不久,处理刘青山、张子善贪腐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讲治国就是治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将不国;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同志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国有四维,礼义廉耻,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是中国先人对当时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字幕)
管子曰:
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
(《管子·权修》)
(访谈人音像):
管子重视教训功能。还指出凡牧民者,欲民之正也;欲民之正,则微邪不可不禁也;微邪者,大邪之所生也;微邪不禁,而求大邪之无伤国,不可得也。强调牧民与实施礼义廉耻这个国之四维的结合,要求从人的日常言行举动,细微之处做功课。即从国之维这个大,到人之修行这个小,从国之核心价值观这个大,到百姓个人生活、生产行为之微小的辩证关系入手,践行礼义廉耻,不舍弃末节小节,才可以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实现社会高水平的治理。
(字幕)
管氏家规:
民为邦本,当之以诚。
诚士经天,诚农养生。
诚工树艺,诚商济世。
(背景音像):
管子讲的礼义廉耻,不是空泛的说教,而是要求全体人民都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其中廉的思想,是立人之大节,治国之纲纪,是针对全社会的、系统的、自上而下的思想道德要求与制度约束。
(访谈人音像):
管仲对廉的要求,包括了这样几项要求,一是君廉,君王应该诚信、有正当的爱好,带头推行廉德。二是官廉。各级官员要诚信,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三是民廉。这个意义十分深刻,理所当然成为管氏家规家训的核心内容。
管子看到了诚信的重大作用,诚实守信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缺乏诚信的社会是一个无序的社会。他指出先王贵
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因此他要求君民上下都要讲诚信。做人要讲诚信,做官要讲诚信,经商务农都要讲诚信。
(字幕)
管子曰:
是故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
(《管子·乘马》
(背景音像):
事实证明:只有普通百姓的诚信、廉洁,形成广泛的廉洁氛围,人人思廉,个个争廉,各行各业乃至全社会都诚信、倡廉、守廉,廉洁清明的政治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和丰厚的沃土里。
三
(字幕)
管氏家规:
道在人心,德莫如先。
懂礼知节,趋荣避辱。
(背景音像):
管子认为道这个世间最高的真理,好比是天上的太阳,人体的大脑和心脏。所谓是非功过,自在人心。就是说,道和德,都在人心里,通过具体人的具体行为表现出来。
(字幕)
管子曰:
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
(《管子·枢言》)
(访谈人音像):
管仲当年囚鲁时,走在押往齐国的路上,是又饥又渴。到了齐国边境,有个叫绮乌的地方,一个封人,就是守卫边防的小吏,请管仲吃饭,而且跪在地上非常恭敬的样子。这个小吏私下里跟管仲说:要是阁下日后被齐国重用,当上大官,你会怎么报答我呢?管仲说:如果我做了官,只能为国为民,重用贤良者,让人才脱颖而出。请问阁下你有什么才能吗?小吏因此非常怨恨管仲。管子不拿原则做交易、不报私恩的美名受到天下颂扬。
(背景音像):
管仲接手齐国国政之时,齐国国力衰微。正如司马迁《史记》所说的:
(字幕)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
(背景音像):
在管仲的精心治理下,短短数年,齐国就恢复了元气。官员务实,百姓勤奋,大片荒地被开垦了出来,很多人被吸引到齐国来经商、种田;实行了士农工商分业定居的办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管仲倡导四维,教化百姓,建设诚信社会。加之政策得当,均田分力,相地衰征。仓廪充实,老百姓富裕,齐国也强大了。
(访谈人音像):
管仲治齐,革故鼎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基层政权巩固,国力大增。治国理政非常重视礼义廉耻、以法治国、;令行禁止,又能说服国君和官员带头废私立公,使得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极大增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实行三选制度,使得民间人才脱颖而出。实行军政合一,军民合一的管理体制,强化了军队和国防建设。所有这些都为日后共襄周室,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保障中华民族国家、社会和人文发展的可持续性,打下坚实基础。
(背景音像):
因此,孔子在《论语》里高度赞扬管仲说:管仲辅佐齐桓公,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这都是管仲的贡献啊。没有管仲,我们这些人都沦为披头散发、穿着衣襟向左敞开的野蛮人了。
四
(图片)
管氏家规:
孝悌谦让,和亲睦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背景音像):
管子十分注重教育和人文精神的涵养,这不仅是贯穿《管子》一书的思想红线,也在管子故里形成一个一脉相承的传统。
(访谈人音像):
管子故里颍上流行的口碑传说里讲到,管仲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人,鲍叔牙就是管仲的邻居,管鲍两家人是世交。实际上,至今在颍上管鲍两姓后裔是不通婚的。在农村红白喜事的场合相见,管氏后裔都会礼让鲍氏后裔上座。
我们看到《管子·权修》篇里说: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管子接下来详尽地说明了人世间从庄稼、树木到人才生长和化育的道理,人只有通过教育和训导,才能消除蒙昧状态,变得有文化、有教养,从而实现社会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教训成俗,而刑罚省的境界。
(背景音像):
《弟子职》是我国古代最早一部内容全面、篇章完整、记述明晰的学生守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其中包括了童蒙教育,提倡质疑教学,主张寓教于日常行为之中,使习与性成等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至今仍具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价值。
(图片)
管子曰:
先生施教,弟子是则。温恭自虚,所受是极。见善从之,闻义则服。温柔孝悌,毋骄恃力。志毋虚邪,行必正直。游居有常,必就有德。颜色整齐,中心必式。夙兴夜寐,衣带必饬。朝益暮习,小心翼翼。一此不解 ,是谓学则。
(《管子·弟子职》)
(访谈人音像):
管子是个大教育家,《管子·弟子职》篇,全文共计九章,虽然只有700言,却将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礼节关系、行为规矩和准则囊括其中。弟子职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学生守则,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学生守则。
首章兼言学业与德行,可视为总则。其余八章,分言早作执事、受业应客、侍食、就餐、洒扫、执烛、服侍先生寝息与复习功课诸项规则,都是具体要求。且于学生进德修业事师之规,无不详备。
五
(访谈人音像):
正是基于管子系统的教君、教官、教民和国民教育的思想理论,以及管子本人立德、立功、立言的杰出成就,使得管氏后人中屡有历史名人传世,例如西汉辅佐汉高祖的平昌侯管衎(kan),三国时期掷金、割席的学者管宁;宋代著名政治家管师仁;元代被称为管夫人德艺双馨的大书画家管道升等。管子作为杰出的乡贤,他的崇文重教思想,也化育、塑造了颍上的风土人情,使得颍上自古以来,官多廉洁贤能之吏,文多风骨清峻之士。
(访谈人)说:
管子文化之所以能够进入北大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并成立管子文化专业委员会,除了老祖宗管子文化自身的魅力,也得益于老祖宗故里颍上人的不懈努力。
颍上县委、县政府领导历来重视管子研究积极打造管子文化品牌,进一步做出了创建管子文化城的战略规划,积极推进中国管园建设。所创设管子文化旅游节,已经成功举办十一届。节庆期间,专家学者会聚,客商如云,游人如织,极大促进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也给颍上人民带来巨大福祉和效益。
(访谈人音像):
我们的老祖宗管子的故里颍上,成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建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官方网站,编辑会刊《管子研究》,不断推出像三卷本《管学论集》,五卷本《管学论丛》,《管子治理之道》,丝绸本《管子》等超过500万字的管子学术精品力作,正在筹备出版五卷本《管学新论》。
管子故里以文会友,搭建的全国第一家经常性管子学术研讨会平台,到2016年已举办十一届。每年吸引众多全国各省、台湾、香港海外的管氏宗亲,和大批专家、学者前来参加学术交流。
(背景音像):
管子故里安徽颍上,将仅仅抓住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大好机遇,联袂社科界、学术社团和高校,继续普及推广管仲和《管子》研究成果,为实现包括管氏家规家训在内的管子文化,走向大众、走向机关、走向教育、走向实践、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宏大目标,而脚踏实地阔步前行,不断取得新的辉煌。
(作者简介:龚武,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