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19/10/23 15:31:36
我与安徽颍上的“七年之痒”
石耀辉
“七年前,我知道安徽有个合肥市,有个阜阳市,却不知有个颍上县;今天,我不仅知道了颍上县,知道了颍上是管仲故里,而且爱上了颍上这个皖北水乡。可以说我是因为一个人——管仲,爱上这座城;同时又因为这座城,结缘一群人——管仲故里的文化学者们。正是怀着这样的感激之情,七年来我翻山越岭,不远千里七次走进颍上,我既为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而来,也是为友谊而来。”
这是2017年5月3日,我在安徽颍上“第十二届全国管子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发言的开场白。从2011年5月,我首次赴安徽颍上县参加第六届全国管子思想研讨会至今,已连续七年参加了这个研讨会。由此,我也创造出了安徽省外学者参加该研讨会七年不间断地记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一次次来到这里呢?
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2011年初,武汉科技大学的孙君恒教授转发给我一个邮件,是“全国第六届管子思想研讨会”的通知。当时的我,对管子的认识是很少的,可以说只是仅仅知道“管鲍之交”而已,从未想过会走上管子思想研究之路。
管仲(前723—前645年),名夷吾,字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作为“春秋第一相”,他不仅辅佐齐桓公实现了“一匡天下、九合诸侯”率先称霸的政治理想,还成就了“明君贤臣”的佳话,因而被梁启超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作为世界文化史“轴心时代”第一人,他的传世之作《管子》一书,不仅是一部包罗万象、涵盖百科的安邦治国奇书,而且是人类现存的第一部书籍。自从走进《管子》,我就被深深吸引,七年来,除了每年写出一篇论文参会以外,2015年年初,经管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龚武先生推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向我约稿,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经过反复推敲,七易其稿,终于完成了《明“礼”与讲规矩》一文,这篇文章发表后,迅速被全国各大网站转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也是因为对管子思想的不懈钻研,2015年12月,我在北京大学“优秀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研讨班”上讲授了“向管子学习管理之道”,初圆自己的“北大梦”。
颍上县位于安徽省的西北部淮河和颍河的交汇处,春秋时期称“慎邑”,秦汉置“慎县”,隋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定名为颍上县,迄今有1400多年历史,2006年被列为 “千年古县”。据《太平寰宇记》:颍上“以地枕颍水上游为名。”颍上作为管仲故里,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管晏列传》中:“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如今的颍上已是一个有180万人口的农业大县和生态旅游大县。
七年来,我七次参加颍上县的“管子文化节”,最聚人气的应数盛大的开幕式了。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在八里河景区的管子文化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场精彩纷呈的大型歌舞演出。记得2012年演出中,著名歌手周艳红、林依轮、张也等歌星先后登台献歌,引发观众阵阵喝彩。2015年开幕式上是“颍水之神”大型诗会,2016年和2017年的开幕式,都是全国各地非遗项目展演。在2017年的开幕式上,我还邂逅安徽当涂民歌手陈月兰女士,因为她的热情和美丽,我也喜欢上了当涂民歌。
当然,这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颍上花鼓灯。花鼓灯是流行于淮河、颍河一带的民间传统舞蹈艺术,是一种集歌、舞、戏为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它有歌唱、有锣鼓、有舞蹈、有戏曲,既可以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表演,连接为一个整体;又可以分门别类,进行拆分、组合或独立表演。演员们在歌、舞、戏中利用眼神、手势或某些不易被发现的手段,暗示俏皮、妩媚等细腻、微妙的情感,以激发起观众的审美高超。颍上花鼓灯因其热情、奔放、优美、细腻等独特表现形式成为花鼓灯主要流派之一,主要歌唱政通人和、人寿年丰的太平盛世,展现淮颍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对于我们这些参加研讨的外地学者来说,每年管子文化节开幕式上的花鼓灯表演,都是一种难得的艺术享受。如今,花鼓灯艺术不仅是国家级非遗,还在积极申请“世遗”呢!
作为管子文化节重头戏的“管子学术思想研讨会”,每年都会在“法姬娜·金水湾”大酒店举办。当上午的开幕式大型演出之后,研讨会一般都会在下午和第二天上午举行。研讨会也有一个开幕式,近年来都是县政协副主席赵莉华作欢迎词,之后是集体合影,然后开始分组研讨。经过一个下午和一个上午的交流研讨,在第二天上午11点后,举行大会闭幕式。闭幕式上,程必定会长的学术演讲和周怀宇副会长的学术总结也是研讨活动的一个亮点。按照程序,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悦要作一个闭幕词,孙部长讲话时间不长,但她那甜美悦耳的嗓音,听上去仿佛就像一首优美的歌曲,足可以绕梁三日。
七次走进颍上,我每次都要来拜谒管鲍祠。管鲍祠建立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由当时颍上县令、著名文学家、诗人、戏曲作家屠隆(1542——1605年)所修建,屠龙还作《管鲍祠碑记》以记其事。屠隆在任颍上知县时,见有管鲍史实,而无管鲍之祠,于是广泛征求乡民、诸生意见,作出修建管鲍祠的决定,并“捐俸掊金”,建管鲍祠。这在颍上县的历史上,第一次用典礼制度的建筑载体形式,确认了管仲和鲍叔牙是颍上人,开辟了管子故里人民纪念和怀念管鲍文化的先声。管鲍祠建成三百多年来,虽经历过三毁三修,但祠内仍保存了正殿三间,堂内也供奉管、鲍两人的牌位。1986年重建后,被省人民政府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殿内塑有管鲍两人的塑像,正殿高悬:“挚交千古”额匾,两侧明柱子上题有一副对联:“相齐桓公一匡天下,友鲍叔牙万古高风”。祠内有管仲衣冠冢,当地称“管仲墩”。墓前的石碑上刻着“呜呼大政治家颍上管子之墓”十二个大字,为1926年任颍上县知事的倪焕奎所题。
七进颍上,让人最向往的还是八里河美景。这个占地15.8平方公里的水上乐园,由“西区”、“东区”、“十二花岛”、“鸟语林”四部分组成。既有法国凯旋门、美国大峡谷等欧美景点,又有苏式园林、观音山、九龙壁等东方自然和人文景观。特别是近两年新建了占地38亩、总面积为13000平方米的明清苑,集中原之恢弘,汇江南之神秀,被誉为“皖北第一苑”。如今的八里河景区,不仅从4A跨入5A级景区,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全球500佳”,同时还获得了中国最佳生态旅游区、国家水利风景区、全国环境最优美乡镇等多项荣誉。
颍上现已拥有1个5A级、2个4A级、2个3A级风景区,还被授予“安徽省旅游强县”称号,是阜阳市唯一成功入选的地区,还先后获得了全省旅游强县、省级森林城市、安徽省文明县城等称号。颍上目前正在大力提升核心景区品质,建设“八里河、管仲老街、五里湖湿地、中国管园”四大休闲旅游区,可以想见,不远的将来,颍上将会成为全国知名、皖北一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因为一座城结缘一群人
在颍上参加管子学术思想研讨活动七年中,自然就与颍上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个被誉为“皖北水乡”的地方,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不仅出现过管仲、鲍叔牙等历史人物,还出现过当代美学大家常任侠、著名作家戴厚英、诗人阿红、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等。我在七次研讨期间,也结识了不少颍上文化人物,下面介绍几位。
颍上掌舵人窦灿辉县长。我觉得,在颍上县近年来的腾飞中,县委副书记、县长窦灿辉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位毕业于安大法律系的高材生,于2013年5月出任颍上县委副书记。应该说,他担任县委副书记后的第一次亮相,就是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上的致辞了。因为他是脱稿致辞,而且文辞优美、极富感染力,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这时起,我也一直在关注着他。很快,一年后他就当选为颍上县县长了。之后不论是每次研讨会之前的接风宴,还是文化节旅游节开幕式上的致辞,他都要发表热情洋溢的欢迎词,每次都是完全脱稿。我每次参会,也像期待大型演出一样,把他的精彩演讲当成了一道大餐来享用。
2015年5月24日,在第十届管子旅游文化节开幕式“颍水之神”诗会上,窦灿辉县长用“五个一”对颍上旅游进行了声情并茂的现场推介。他讲到:颍上有一块田,物产丰饶,五色斑斓,是乐享生活、乐享人生的好地方;颍上有一盏灯——花鼓灯,华美璀璨,精彩不断,舞出了厚重的文化、悠久的历史、时代的风华;颍上有一本书——《管子》,博大精深、永放光芒,福泽后人;颍上有一座城,绿水环保,生态优良,宜居宜游宜业的城市功能逐渐显现;颍上有一群人,充满梦想,向善向上,不断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正为颍上的明天筑路铺基。
2016年5月14日,第十一届文化节开幕式上,他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开始,饱含激情讲出了颍上三个特征:第一个是旅游与文化的交融。抓好三件事:讲好故事,演好精品,搭好台子。第二个是历史与现代的辉映。打好三张牌:扬古韵,添书香,提品质。第三个特征是开放与共享的相拥。聚焦三个看点:一个是颍上的高端定位,第二是颍上的五大优势,第三是颍上的四大平台。致辞最后又以“行遍江淮清丽地,人生只合注颍上。”
今年5月3日开幕的第十二届管子文化旅游节上,窦县长讲了颍上拥有“五大特色”:深厚的人文底蕴、优良的生态环境、丰沛的资源禀赋、便利的区位交通、和谐的发展空间。他还讲到:历经发展,颍上实现五个“加”:加高、加绿、加彩、加密、加花。大美颍上,行稳致远。展望未来,颍上将做到五个“新”:打造新的品牌、打造新的主体、创新人才队伍、创新旅游发展业态、创新文化旅游支撑。最后,他还用“花若盛开,蝴蝶自来,你若精彩,天自安排”表达了对颍上旅游业的美好期待。当我把窦县长的脱稿讲话视频转发到微信群后,引起了朋友圈广泛的关注,大家对窦县长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给予了高度评价。我深信,有窦县长这样的领导掌舵颍上,颍上的腾飞便指日可待。
“管研会”领军人物龚武。管研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龚武是1955年生人,是一位既热心、又有丰富经历的学会领军人物。龚武早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曲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育学专业,曾在乡镇工作,并担任过镇长和书记,2003年年底开始,在县政协任常委、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龚武先生目前系社科副研究员,管子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每次研讨会期间,他总是忙着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们。担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以来,他先后主编了《管学论集》上、中、下三卷本(2011.6,2012.6、黄山书社),五卷本《管学论丛》(2012——2017,黄山书社),《管子治理之道》(2016.1,人民出版社)等,他还撰写了多篇富有深意和新意的管学论文,每次研讨期间,他的精彩发言都给人以启迪。正因为他和研究会同仁们多年的不懈努力,管研会目前在国内学术界备受瞩目,受到好评。2014年,龚武被颍上县委县政府评为首届“颍上文化名家”,并获得阜阳市政协和阜阳广播电视台授予“阜阳市十大藏书家”称号。目前他还是北京大学国家软实力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管子文化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华管子文化促进会顾问,阜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颍上县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
草根“管学”研究者冯传礼。冯老先生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1941年出生在管仲故里。老先生1984年开始搜集管鲍传说,他多年来奔波于田野乡村,搜集整理出几十篇有关管仲的民间传说故事,并出版了《管仲传奇》一书。管谷村传说管仲的生辰八字是: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时,五月五日正午时。为了推算管仲生年,冯老先生一次次登门请教科协刘家齐先生,终于在刘家齐老人帮助下,冯老先生推算出公元前723年为戊午年,同年五月恰是戊午月。1992年冬,写出《从颍上县的传说看管仲出生地》一文,提出管仲的出生年份,得到认可。2006年,5月17日,山东淄博《管子学刊》一行来颍上县求证,龚武秘书长专程赶到南京大学天文系,请专家推算后,得到进一步确认。管谷村是古地名,为恢复这一地名,冯老先生多方协商,终于在1991年得到批复,使得管仲故里“管谷村”重归颍上。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萧耐园曾说:“冯传礼先生从1984年开始搜集民间流传的关于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传说。二十余年来,他身被农作之辛劳,栉风沐雨、锲而不舍地走遍了四邻八乡、田间地头,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同时,又孜孜不倦、焚膏继晷地把这些材料对照印证,作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加工整理。这就是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管鲍传说’的来历。”2011年,安徽省文化厅公布安徽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冯老以《管仲传说》入选民间文学类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次研讨期间,我和他有过短暂交流,他自己总结的座右铭是:做人须看远透淡,处世当思善和德。
颍上文化推手罗会松。每次见到罗会松,他总是身背相机忙忙碌碌,而且总是满面笑容。不论是开幕式大型演出,还是管子思想学术研讨活动,只要经过罗会松相机过滤,那活动场面便活灵活现,十分动人。罗会松是颍上一中的语文老师,他还担任着《清颍》杂志编委、县作协副主席、县政协委员、阜阳市作家协会会员、阜阳市诗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安徽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等多个职务或头衔。罗老师早年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多有诗歌、散文、小说、报告文学等作品问世,出版过诗集《春天的印象》等,曾受过团中央的表彰,被评为安徽省优秀阅卷员,阜阳市优秀班主任。他的事迹多家媒体进行过报道,他还被收入《中国骨干教师辞典》、《中国人才大辞典》、《中国专家大辞典》。2016年8月,经县市文明办推荐、评议、审定、评委投票、公众微信投票等程序,罗会松以最高票被评为“阜阳好人”。专家给他的评语是:32年坚守教学第一线,桃李满天下,并参与多项公益事业,创作多部文艺作品获得大奖的敬业奉献类颍上一中高级教师。
七年间,我结识的颍上本土文化学者中,不仅有管子研究会的范颍华、刘国旗、高自立、刘梦醒等,还有县志办的石家友先生、县文管所的林梅女士、颍上电视台的刘文敏、县书协的李震等,正是在和这些文化人的交流中,我对颍上产生了一种难舍的情结。
游学中国,从颖上再出发
七进颍上,颍上不仅是我研学管子思想的目的地,也成了我再次游学的出发点。连续七年间的每个五月,我都是从颍上出发,走向四方。
第一次是2011年5月,我从颍上来到了湖北武汉,游览了黄鹤楼、古琴台、晴川阁三大名胜,在俞伯牙为钟子期弹奏《高山流水》的地方,再次感悟“管鲍之交”;2012年5月,我又从颍上出发,途经湖北宜昌三峡大坝,到达湖南张家界、凤凰古城,并写下了《带一本<边城>去凤凰》;2013年5月,我从颍上往北,去了亳州、商丘古城,写下了《商丘古城访古》;2014年会后,我又一次到了安徽寿县、淮南、合肥和江苏徐州,后来写下了《烟雨茫茫走徐州》;2015年会后,我往南到达扬州,独自游览瘦西湖、个园、何园,《扬州三游园》已构思好久;2016年参会期间,我从蚌埠中转往返,游览了凤阳县城和小岗村;今年的文化节正赶上“五一”小长假,我于是提前报到,重游八里河,还专程到阜阳市寻访颍州西湖的前世今生。走进颍上七年之际,谨以这些流水账般的文字,表达内心对颍上感激和热爱,我期待着下次走进的颍上会更精彩!
(作者简介:石耀辉,山西省临汾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临汾市委党校校刊主编、副教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上一条:第57期 孔子“颍上”之行考 下一条:第57期 颍上县管子文化和历史文化旅游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