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8/17 9:52:15
建国70年管子研究简论
盛朝新
【摘要】:建国70年管子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壮大,影响遍及海内外。管子故里在颍上的地位得以确立,管子学说的巨大价值得以确立和认同,管子以人为本,一匡天下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思想的巨大价值得以广泛认知和认同,大大增加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元素,对于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建国70年;管子研究;颍上管子故里;思想价值;启示意义
建国70年来,管子研究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壮大,由区域性的研究变成全国性的研究,由单一文化性研究变成全面综合性研究,由理论性研究变成现实价值性的研究、文化自信根基性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近10余年来,管子学术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了13次,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取得了一大批丰硕的成果,得到国内外专家学术界的广泛瞩目和高度赞扬。颍上因管子故里和管子文化名扬海内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也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一,确定了管子故里在颍上
尽管国内学术界对管子故里有不同说法,但历史证据表明,事实胜于雄辩,颍上的管子故里地位无可争辩。
《左传》记载的春秋地名“颍上”,不能望文生义的理解为颍河的上游,颍上其实就是颍上之上的意思,这个“上”并非上游之上,而是河上边或河附近的意思。东晋时代,张湛说“管仲、鲍叔牙并颍上人”。隋代设置颍上县并非偶然,其地实为春秋时代颍上的地理范围,这个与隋代设置永城县的情况极为类似,隋代以前虽然没有永城县,但这块区域内有永邑,商代甲骨文中就已记载永邑了,所在这一带叫永,隋朝根据永邑设置永城县,实际上是传承老地名。同样颍上在隋代设置为县,也是根据古老地名的传承,而这个地名当来自更早的春秋时代的“颍上”,据学者研究,隋代设置县名不会凭空杜撰名字,一定有其来源,所以北宋史学家乐史在《太平寰宇记》中明确记载管仲是颍上县人。可以看到从春秋到宋代,颍上的地名实际上一直传承着,从颍上为地域范围到具体为县名,地理上的意义没有变动。
在颍上民间数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管仲、鲍叔牙的传说,同时也有其生活遗迹可以查寻。据悉,管仲为儿童时生活之地至今在颍河之滨,还有管谷村,另外还有管仲墩,即管仲父墓,有管仲的衣冠冢,颍上县城还有管仲祠堂,明代颍上县令撰写有《管鲍祠碑记》。这些都是毋庸置疑的证据。在全国其它地方,尤其是自称管仲故里的一些地方都没有发现类似遗迹。
另据2007年第三期《管子研究》刊登的《管氏牒谱资料选录》,记载了自西周初年管叔鲜到唐代景元年间本支51世谱主的居住地。管叔鲜死后,其长子承流为躲避中原灾难,沿颍水向东南行,迁居于颍上。其中12世管仲,32世管望几十代家族谱世系传承没有中断,自明清一直到今天,这是管子籍贯在颍上的有力证据。
如今管子故里在颍上已经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成为颍上连续举办13次管子学术研讨会的历史基础。
二,再次确立了管子学说的巨大价值
管子(前723——前645年)即管仲,春秋时期颍上人,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管子辅佐齐桓公执政40年,励志改革,富国强兵,其九会诸侯,一匡天下的丰功伟绩和民为邦本,利法并用,通惠商贾,开放务实的深邃思想,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尤其是管子学说之集大成著作《管子》,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政治文化财富。司马迁著《史记》曾说:“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其书世多有之。”可见在西汉时期管子的著作已经普及,而且成为人们喜爱的书籍,这也充分说明了管子著作的价值。著名史学家罗根泽在《管子探源》中指出:“《管子》八十六篇,今亡者才十篇,在先秦诸子,衰为巨轶,远非它书所及。《心术》、《白心》诠释道体,老庄之书未能远过。《法法》、《明发》究论法理,韩非《定法》、《难势》未敢多让。《牧民》、《形势》、《正世》、《治国》多政治之言,《轻重》诸篇又多为理财之语,阴阳则有《宙合》、《侈糜》、《四时》、《五行》,用兵则有《七法》、《兵法》、《制分》,地理则有《地员》,言礼则有《弟子职》,《水地》言医,其它诸篇亦皆率有孤诣。各家学说,保存最多,诠发甚精,诚战国秦汉学术之宝藏也。”学者腾新才、腾荣则认为《管子》一书“先秦诸子之博大精深,无出其右者,孔孟老庄申韩荀墨所不及也。”
《管子》内容博大精深,主要以法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主,兼有儒家、兵家、农家、阴阳家、纵横家的思想,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外交和个人修养、人际关系等众多领域。《管子》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石哲学,核心是政治和经济理论。《管子》提出的“水为万物之本”的思想,早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水是世界本源的唯物主义哲学论者。
《管子》的政治思想是突出“民本”为原则,在历史上最早提出“以人文本”的思想,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制度的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管子》的伦理法制思想,实质是将制度和道德双管齐下的交织治理,即按法律办事,又恪守礼义廉耻,与今天的即依法治国,又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重的思想类似。
《管子》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尤为精辟、独到和经典。管子提出“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的治国必须首先突出民生的思想,具有永恒的政治价值和意义。《管子》还提出刺激消费的观念,《管子 侈糜》说“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把消费方式和消费结构作为调控经济的杠杆,管子的这种政治经济学理论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的原始市场经济理论。
《管子》的教育思想是提倡素质教育,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素质教育的理论创始人,它推崇道德教育、职业教育、生活教育、军事教育等,管子还把教育作为国家生死存亡的国策加以推行。
《管子》的军事思想和政治斗争思想具有极为高明的策略和智谋。他提出:“服人以义而不以兵”,主张运用综合的策略达到“不战而胜”的目的,特别是管子以商贸策略为利器,达到军事胜利的目的,体现了一匡天下的多元掌控模式。
三,确立管子一匡天下思想、环境生态保护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的重要启示意义
管子的一匡天下的思想对于今天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当前世界还不太平,世界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然存在,贫富差别、环境污染、地区争端、利益冲突都成为全球不稳定的因素,甚至在局部地区还有爆发战争的危险,这些都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高屋建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使人类避免冲突,协调各自利益,走向共同发展、共赢的道路,为人类的未来指出了发展方向。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是为全球生态和谐、国际和平事业、变革全球治理体系、构建全球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管子一匡天下的思想主要在“匡”,如何“匡”?怎样“匡”?“匡”的范围有哪些?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可以得到启示的问题。我们认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对当今世界的主要社会元素“匡”正,这个“匡”包括修改和协调,使多元并存,兼容并蓄,主要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态等方面。政治方面中国要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扩大与各国的利益交汇点,推动与各国协调合作,构建稳定和善关系。在经济方面,要坚持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促进“一带一路”的国际合作关系大力发展,努力实现各种关系的多元化沟通,打造国际经济关系合作新平台,共享经济发展利益。军事上杜绝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摈弃冷战思维,坚持以对话解决争端,用协商化解分歧,统筹应对各种威胁,坚决反对恐怖主义。文化上互相理解和交融,在交流中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环境生态上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协调处理污染问题,保护好地球环境,共建美丽地球家园。
管子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思想对于今天习近平同志倡导的建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管子是我国春秋时代最为注重生态环境的政治家。其主要生态思想为建设生态和谐观、生态保护观、生态经济观以及生态法制观。管子提出了人遵循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不能乱砍滥伐,不能涸泽而渔,不能焚林而猎,主张“四时禁发”山林,不能随意扑杀鸟类,不可随意开山等保护自然的措施,这些都值得借鉴。管子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存命运的重要性。
2018年5月19日习近平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生态文明是建设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大计。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习近平同志的讲话指明了环境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和重大意义。
管子的生态保护理念为我们学习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讲话增加了深刻的认识,管子的生态保护理念也是目前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文化基石,是打造生态保护工程的传统文化自信。
(作者简介:盛朝新,商丘市政协文史研究员,永城旅游发展集团文化顾问 )
上一条:第58期 浅析《管子·弟子职》和《弟子规》的联系及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下一条:第58期 《管子》“四维”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来、契合与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