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8/10 17:15:44
《管子》“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当代价值
吴名岗
摘 要:《管子》:“一器成,往夫惧,而天下无战心”的思想是对蚩尤受卢山之金,以为剑铠矛戟,兼并诸侯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了解《管子》重视兵器创造的思想,对我们加强战备和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一器成 剑铠矛戟 军民融合 大国重器
从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1]3到于今,中国有文字记载的战争史已有四千多年,武器对于战争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但中国的军事家历来重视谋略的运用,把用谋发展到了极致,《孙子兵法》我们今天仍然在运用,乃至运用于各行各业。在重视用谋的同时,却轻视了对武器的创造。《孙子兵法》十三篇,没有一篇不用“兵”字,共使用67次,但没有一次是在“兵器”这一本意上使用的。而《管子》重视兵器制造,“一器成,往夫惧,而天下无战心”[2]163的军事思想,正好是对孙子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补充。了解《管子》重视兵器创造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军事强国,加强军民融合,创造现代化的大国重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管子》的“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思想
《管子》虽然是战国时期的作品,但也不能说与管仲毫无关系,其中记述了一些管仲的言论和事迹是公认的。司马迁说:“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详载其言之也。”[1]2136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3]15管仲有一种战略威慑思想,而其“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论述不但表现了他重视兵器创造,同时也是他的战略威慑思想的反映。《管子·参患》一章说:
故凡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论其士、论其将、论其主。故曰,器滥恶不利者,以其士予人也;士不可用者,以其将予人也;将不知兵者,以其主予人也;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与人也。故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二器成,惊夫具,而天下无守城;三器成,游夫具,而天下无聚众。所谓无战心者,知战必不胜,故曰无战心;所谓无守城者,知城必拔,故曰无守城;所谓无聚众者,知众必散,故曰无聚众。[2]163
《管子》中的这段论述是惊世核俗的。兵有大论,必先论其器。器是武器,其次是持器之士,带领士之将,指挥将之主。这种自下而上的论述是罕见的,他强调了“下决定上”这一客观事实。如果让手持“滥恶”武器的士兵与用先进武器的敌人去战斗,就等于把自己的兵士送死给敌人。对此,笔者有亲身体会,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自己作为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打坦克训练,要用一般的爆破筒、炸药包埋伏在那里去等待炸敌人坦克的履带。不要说真的去打敌坦克,就是把爆破筒塞进配合训练的我军轻型坦克也是极为困难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步兵打坦克,那是无可奈何的办法。士兵在战场上的失败,最终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主不积务于兵者,以其国与人也。”这里的“兵”首先是武器,其次是士将。“积务”是许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先进武器的创制、打造,士卒的训练,将帅的选拔等等。如果对这些工作不“积”,用落后的破烂武器,没有严格技术训练的士兵,用只会阿谀奉承,行贿受贿的人为将帅,那就是“以其国与人也”。这是何等的危险!一个“积”字,包含了多少工作,打造先进武器不是一日之功,识人选将也不是一天就能看准的,只有“积”,才能做好战备工作。
所以“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创造了一种先进武器,要来与我军相战的兵士就会害怕我手中握有先进武器的士卒,大家都害怕我军的先进武器,就会天下无战心。所以,创造出先进的武器,能威慑天下。如果有人不信,以“滥恶”之器与我相战,那就是来送死。“一器成,天下无战心,二器成,天下无守城,三器成,天下无聚众”。有了众多的先进武器,就可以守而无兵敢攻,攻而无城不拔。
《管子》这种重视武器装备,论兵先论兵器,认为武器不好就是把军士给予敌人的思想在中国军事史上是独到的。他的“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思想在今天看来更为符合实际。
管仲重视武器装备的思想,不是唯武器论,是重视战备,重视平时对兵器的研究和创造。
二、“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思想源于蚩尤的战史
《管子》“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的思想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管子·地数》一章中写管仲与桓公对话时谈到了兵器对蚩尤取胜的重要作用。他说
“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是岁相兼 者诸侯九。雍狐之山发而水出,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雍狐之戟芮戈。是岁相兼者,诸侯十二。故天下之君顿戟一怒,伏尸满野。此见戈之本也。”[2]335
这是管仲对兵器重要性的进一步论述。这表明,《管子》“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思想源于蚩尤受金而“以为剑铠矛戟”,并以此取得了兼并诸侯的胜利。
蚩尤与黄帝是同时代人,距今约有4600多年。最早记下蚩尤的是《尚书•周书》,其《吕刑》篇说:“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 [5]318周王是黄帝的后代,蚩尤不服从黄帝,与之相战,所以黄帝的后裔说“蚩尤惟始作乱”,作为周朝制定刑法的依据。
对蚩尤事迹做全面记述的是《史记•五帝本纪》,是记黄帝带出蚩尤的。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擒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1]3-5
蚩尤主要活动在今山东境内,黄帝战败蚩尤之后,才“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的。海是指渤海。“丸山即丹山,在青州临朐县界朱虚故县西北二十里”。[1]6岱宗是泰山。这些地方本属蚩尤的势力范围,如果不是黄帝打败蚩尤,他是无法到这些地方来的。战败蚩尤后,黄帝便以胜利者的姿态巡游这些本不属于他的地方,以示对这些地方的占有和统治。
现在见到的记载蚩尤事迹的书有《庄子》、《山海经》等。《史记•正义》引《龙鱼河图》说:
“黄帝摄政,有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仁慈。万民欲令黄帝行天子事,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蚩尤,帝因使之主兵,以至八方。蚩尤没后,天下复扰乱,黄帝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为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弭服。”[1]3
蚩尤“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震天下”与《管子》所言“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为剑铠矛戟。”相一致,可见蚩尤的胜利,与他的“造立兵仗刀戟大弩”是有重大关系的。《管子》所言“葛卢之山”和“雍狐山”一般认为在莱州境内,这些山曾出过铜。
蚩尤是一个掌握先进武器,“威震天下,诛杀无道、不慈仁”的正直君王,从其诛杀无道可见其人的正直品格。《龙鱼河图》说:“黄帝以仁义不能禁止蚩尤,乃仰天而叹”,《庄子》说:“黄帝不能致德,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流血百里。”[7]289都是说黄帝想用“仁义”之政治瓦解蚩尤之统治,这说明蚩尤不是一个暴虐的恶人,他之所以有那么大的力量与黄帝相战,一定是个深受人民拥载的领袖,蚩尤是个战败的英雄。
蚩尤的“诛杀无道、不慈仁”让天下的恶人胆战心惊,让天下的善人人心大快。蚩尤被杀,令天下善良的人寒心,让恶人又蠢蠢欲动,故“天下复扰乱”。黄帝为了安抚人心,威慑邪恶,才谎称“使之主兵”,这才使后人祀蚩尤为兵主。黄帝又遂画蚩尤形象以威天下,天下咸为蚩尤不死,八方万邦皆为弭服。
蚩尤是个创造了先进兵器并以此威震天下的兵主是史无异议的,《管子》的“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源于蚩尤之事实是确凿的,因为自蚩尤之后,没有那家诸侯因创造出先进的兵器而威慑天下。
三、近现代史是“一器成”而称霸世界的历史
如果说《管子》“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论断是对中国古代历史经验的总结,那么,近现代的世界历史更是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
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世界强国,首先是凭借其先进的造船技术,再加其先进的火炮,形成了以炮舰横行天下而成为日不落之国的。英国凭其先进的武器装备,令弱小的国家不战而令其占领,成为他们的殖民地,或战败之后成为英国的附属国。
英国之后崛起的是美国,美国招募了全世界的优秀科技人才打造先进武器,原子弹的成功制造和在日本的投掷,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原子弹是“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典型兵器。直到今天,朝鲜之所以不顾联合国的强力反对和制裁而发展核武器,就是看到了它的巨大威慑作用,欲凭其保护自己的安全。除了核武器,先进的航空器和航母,也是美国称霸全球的主要力量。
如果美国销毁了全部核武器,没有了先进的飞机,沉没了全部航母和核潜艇,到那个时候,还有那个国家会害怕美国呢?另一个超级大国前苏联也是凭借其核武器和先进的现代兵器与美国争霸的。
每一个普通人都看到了,当代的世界霸主美国主要是凭借其先进武器称霸世界,威慑天下的,他们尝到了《管子》“一器成天下无战心”的甜头,总是集中人力、财力,不惜血本研制世界最先进的武器,企图永远称霸世界。
四、“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现实价值
现代战争与战国时期的战争相比,武器对战争之重要性不知增长了多少倍,所以《管子》“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军事思想比其产生的当年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深刻理解其思想内涵对我们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以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国家执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不发动战争,但是要打赢任何的侵略战争。这就要求在战前必须做好充分的战争准备,必须有能打败任何侵略军的军事能力。战争是人与武器相结合的力的较量,武器是人类智慧聚集的结果,没有先进的武器,很难战胜敌人。我们的飞机航程小于对方,战争打起来时就没有还手之力。积极防御就要先积极创造先进武器,在我们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情况下,研制先进武器显得尤为重要。
《管子》说:“一器成,往夫具,而天下无战心”,掌握了先进武器的强国,自以为天下人害怕其先进的军事力量,所以才跑到我们的家门口耀武扬威,从敌国掌握有先进武器而长期欺侮我们的历史中,我们感受了“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真实滋味。
积极防御就要训练好自己的军队。所谓“训练”,是训练军人对武器的使用,没有先进的武器,再好的训练也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拿着爆破筒打坦克,再勇敢的士兵,其成功率也是极低的,手榴弹扔的再远也打不着敌人的飞机,更不要说洲际导弹了。军事训练,只有与敌人武器大体相当的武器才有意义,刺杀训练的再好,与战略导弹部队对决也毫无疑义。所以,武器是军事训练的前提。没有能与敌人相当的武器,再好的训练,意义也不大。积极防御,研制先进兵器是第一位的。
孙子说:“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8]103因敌变化首先要因敌武器之变化,这是战略上的。要有胜过敌人的武器才能战胜敌人。如果能创造出胜过敌方的武器,对战胜敌人来说,就有了一半的把握。现代世界的兵器性能是透明的,先进武器一出,全世界都会了解它,我们只有追踪世界先进武器,并预断其可能的发展前景,预算其发展周期才有可能创造出与对手大略相当的先进武器。
现代社会实践表明,先进的器械总是军民两用的。最先进的航空发动机不仅装配了最先进的战略轰炸机,也装配了最先进的民航飞机。即使核武器,也有和平利用核能,如核发电。“一器成”不仅能使“天下无战心”,而且能带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一项先进技术的运用往往是多方面的,如卫星技术,竟然与普通百姓的生活那样息息相关,当然,在军事方面的用途也是巨大的。这就是说,“一器成”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管子》的论断,但《管子》早在2500年前“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的思想内涵仍然是鼓舞人心的,仍有很强的现实价值。
既然先进的器械对军事、民用都有重要意义,那么,军民合力共同研发最先进的共用器械也就是题中应有之义了。习近平主席部署军民融合研发现代核心器械,如航空发动机等,是符合我们国家的现实需要的。军民融合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看起来投入巨大,但与其所产生的经济、军事效益相比,却是最经济的。军民融合有利于对先进器械的检验,便于总结经验。军用相对于民用是较小的,而大量的,长时间的民用则能最大限度的检验器械的先进性和完善程度,如航空发动机。走好军民融合这条发展“器械”现代之路,是保持我们国家安全和平的重要途径。
从军事角度看,“一器成”是战备的需要,是威慑敌人的需要。孙子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8]53我们国家奉行的是积极防御战略,积极防御就要“先为不可胜”,“不可胜在己”,只有“不可胜”才能保证我们的国家安全。要做到“不可胜”首先须有世界最先进的武器,其次要有能熟练运用这些武器的军队,然后是谋划和部署。在当今世界,没有一流的兵器,要抵御强敌的侵犯是困难的,这已有许多前车之鉴。我们的国家安全只能建立在令敌国不敢侵犯上,而不能幻想没有人会侵犯我们。先进的武器只能靠我们自己造,即使再有钱,也永远买不到最先进的武器。
真正先进的武器,总是具有威慑作用。远古时代的蚩尤因为有铜的“剑铠矛戟”而使“天下无战心”,现代美国因为有核武器而威慑世界,以此,先进武器成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器。运用现代科技,创造最先进的武器是最好的战备工作,是我们执行积极防御战略的最实际的工作。
所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攻关军民共用核心器械是最具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管子》“一器成而天下无战心”应该成为鼓舞我们广大科研人员等创建大国神器的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
[2]李山译注.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林退庵 精校四书补注备旨下论[M].上海共和书局藏、民国十年版.
[4]王世舜 王翠叶译注.尚书[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白寿彝主编 中国通史纲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
[6]庄周.庄子[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
[7]吴九龙.孙子校释[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
(作者简介:吴名岗,山东孙子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孙子文化、《史记》及地方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