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12/21 9:00:26
管子文化大年:从量到质的飞跃
——管子故里传承普及管子文化巡礼
朱文
一
2020年,注定是个不平凡、永载史册的年份。全国人民在党和国家的坚强领导下,经受住了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大爆发的考验,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大考,向世界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答卷。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7月7日,管子故里阜阳市颍上县与全国一样迎来了万众瞩目的“天下第一考”全国高考大幕开启的日子,不同的是他们还迎来了一份意外的惊喜,一个充满乡情和自豪感的高光时刻。
这一天,作为重头戏的高考作文,全国1卷给定的材料是春秋齐国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君臣合作、共成霸业的故事以及后世的评论。管子文化,管鲍桓合作,春秋齐国“一匡天下”的故事,三个历史人物有两位是阜阳颍上人。一石激起千层浪,澎湃了管鲍故里,牵动了亿万人心,引爆了舆论场。
这是建国以来,管子文化破天荒走进高考。这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这是坚定“文化自信”实实在在的举措。其深刻的意义,远远超出一道作文答卷这么简单。
二
2013年11月29日,习近平同志在山东考察时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
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央视新闻定制了习近平同志的“书柜”,在所陈列的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管子》处于显著位置。
据不完全统计,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近20次引用了17段管子言论。新时代中央领导核心高度重视管子文化,管子文化渐渐为大众所熟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学术界的认同和喜爱。
三
管子,姓管,名夷吾,字仲,生于公元前8世纪古“颍上”方国,即今天安徽省颍上县,是我国杰出政治家、思想家、千古名相。管子与密友鲍叔牙辅佐齐桓公经过四十年的奋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鲍之交的动人传说与他们立下的不朽功业,流芳千古,万世颂扬。
《管子》博大精深,被称为“古代百科全书”“百家之源”,保存记载了管子思想、言论和治国经验等,备受王朝效法、仁人志士的研读和传习。
管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思想精髓,闪耀着不灭的真理光辉,其治理之道独树一帜,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四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十数年如一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以文会友,以学立基,勤奋耕耘,聚精会神于研习、传承、普及、推广管子文化,任凭东西南北风,矢志不渝。
如果说过去的时日,研究推广普及管子文化是“润物细无声”之“量”的积累,那么,今年以管子文化为题的全国高考作文,则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之“质”的飞跃,亿万人的集体记忆被瞬间激活。
七月流火,全国高考落幕,管子文化热,却正方兴未艾。新闻媒体和自媒体等持续推送,手机微信、智能视频等刷屏,都与管子、鲍叔牙和齐桓公有关,管子文化一夜之间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热点。
温故而知新。历史闪回,仿佛孔夫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的教诲在耳边余音绕梁;仿佛韩非子“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的话语掷地有声;仿佛司马迁“管子夷吾者,颍上人也”“至其书,世多有之”伏案挥笔疾书的形象历历在目。
高考作文一把火点燃了管子文化,也激发了管子研究人、管子故里父老乡亲一份浓浓的乡情、深深的真情、干事创业的激情。
五
“宝剑锋自磨砺出”。2020年,注定是一个管子文化的大年。
4月,安徽省“三大出版工程”重点图书龚武《管子传》,由安徽人民出版社付梓问世,受到学界同仁赞誉,受到广大读者好评;先后获得省社会科学普及优秀作品奖和阜阳市首届社科优秀成果图书二等奖。作者作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管仲的传说》传承人,用一本心血之作弥补了学界一直以来缺少的管子身世、教育背景、青年时代以及管子拜相之前齐宫生涯的空白。使得管子生命更加有血有肉,故事更加丰满、精彩。
5月,学会秘书处为管子文化“走进教育”落地生根,对颍上教育部门进行管子文化主题走访活动。意在尽快落实管子文化乡进入中、小学乡土教材、继续教育课程。
4—5月,《阜阳师范大学学报》、山东《管子学刊》先后推出会内学者重磅论文《论管子里籍颍上》,全面论证管子故里就是阜阳市颍上县,管子故里之争至此尘埃落定。
6月21日,驻会首席管学专家应邀做客北京如是金融研究院企业家联盟,通过腾讯网络会议与一线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分享管子文化的精髓。
7月7日,为回应今年高考作文主旨,省管子研究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声:当今青年所需要培养的共识,正是管、鲍、桓的集体精神:“合众”的力量,永远大于“单人”;合成的“场能”,永远大于“粒子”个体。“只有团队互助,集中力量,精诚合作,优势互补,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2020年,阜阳市对外公开亮出“管子故里,安徽阜阳”的大牌,同时连放大招。
6月下旬,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白晓云,邀约省管子研究会负责人谈话,表示:市委、市政府将助力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以管子故里颍上县为依托,将一年一度的管学盛会——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升级提档。同时启动把《管子传》搬上荧屏、银幕,拍摄电视连续剧《管子》的重点文化工程。并拟推动与省社科联等机关联合举办有关管子新书出版发行推介活动。
五
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是全国唯一从事管子研究的省级学术社团。建设、培育了一支优秀专家、学者队伍。举办了15届全国性管子学术研讨会。编印出版发行各类正式出版物7种、17册、500多万字。编印会刊60期和交流论文集13部、1000多万字。
仅驻会学者就发表各类论文100多万字,录制国家文化共享工程管子文化电视片四集。确立“三管齐下,六个走向”思路,首创“管学”“管书”概念,提出管子生年“颍上说”,完成“管子里籍颍上”科学论证。
“管子研究课题组”被评为阜阳首批产业创新团队。学会多次被评为“省社科普及先进单位”。2017年荣获“全国社科联先进单位”称号,2018年被评为5A级中国社会组织。
举办管子文化普及或管学讲座 50多场。免费赠送管子文化书刊50000余册。联系2个对口文化扶贫村,6个共建单位,1个省级共建社科科普基地。与北大共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心。举办研讨会和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各1次。
学会发挥智库作用,不仅为县里,也为省内外媒体和博物馆布展提供智力支持。管子文化的普及的积极效应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媒体、广告宣传,展馆或博物馆布展、媒体表达或广告展示,在涉及管子与先秦诸子关系和次序时,自觉恢复了客观公正的表达。
如安徽名人馆正厅的安徽历史名人群像浮雕,更是突出管子挥手“一匡天下”的形象。主要展厅也用多个单元空间,以图版和实景蜡像系统展示管子和鲍叔牙的生平事迹。安徽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三大出版工程”名人传记丛书“总序”,吸纳了学会成果,改变了以往习惯做法,恢复了“管子、老子、庄子”……的客观历史齿序排位。
六
颍上素有研学管子文化的传统,明代颍上知县屠隆修建管鲍祠。1974年成立了《管子》研究小组。1991年成立颍上县管子研究会,2008年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在颍上正式成立。
颍上县委、政府重视支持省管子研究会扎根管子故里。提出“五城同创”的战略目标,并将创建“管子文化城”置于首位。
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共颍上县委书记黄琦关心省管子研究会工作,多次与学会驻会专家促膝谈心,共商管子文化事业发展大计。
中共颍上县委副书记、颍上县人民政府县长窦灿辉,多次深入省管子研究会调研,帮助解决学会发展的瓶颈问题。
颍上以管子文化旅游节和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为载体的学术活动和文化旅游产业,牵引了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已建成管仲广场、管仲公园、九合塔管子纪念馆、管仲老街等一系列文化景观。
颍上在“2013首届中国(安徽)旅游品牌节”上获得多项大奖,管子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安徽旅游的新的著名品牌。
近年又提出“研学游”一体化,“文体旅融合”的文化旅游新理念,结合管子故里丰厚的人文资源,根据四季不同自然景观和物候条件,承办大型文体赛事。利用赛事和电视媒体直播的巨大效应,激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活力,由此不断产生巨大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效益。
2006年以来,颍上县旅游经济突飞猛进,从每年几千万元,发展到年收入近20亿元,十年翻了五翻,观光旅游者达到2000多万人次,创旅游收入150亿元。仅2019年就接待游客近7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多亿元。
颍上已经迈入安徽旅游一流强县的行列,2016年被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由此带动了县域经济的优质、高效、快速发展,成为阜阳市发展的排头兵。
七
2020年乘管鲍桓故事走进高考作文的东风,中共颍上县委、县人民政府果断决策,让十五年磨一剑的管子文化主题公园——“中国管园”瓜熟蒂落,顺势而上。
当家人志存高远,深思熟虑,劳动者风雨兼程,殚精竭虑,不舍昼夜。目标只有一个:告慰先贤扶中国管园尽快上马,造福子孙愿中国管园早日问世。
中国管园将按照博物馆群模式,建设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开放性文化主题公园,集管子文化教育与旅行研学于一体,融文体旅观光与游乐体验休闲为一炉,是实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程的重大战略,是大力推广普及管子文化的众望所归,是做好管子文化的盛世大典。必将助推新时代以管子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20是管子文化大年,作为管子文化主战场管子故里、主阵地省管子研究会和管子文化研究者、传承人,也迎来一个“从量到质的飞跃”发展的新时代,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任重而道远。
当下,管子故里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上下齐心协力,为实现管子文化“六个走向”(走向大众、走向教育、走向机关、走向实践、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而战,把管子文化传承普及管子文化重点聚焦教育,精确发力,推荐管子文章、名言走进中、小学语文教材,推动管子著作进入高校文科教育殿堂。
衷心祝愿管子文化追梦人,撸袖奋力,只争朝夕,在全国新一轮普及推广管子文化的热潮中,大有作为,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