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6/10 20:41:27
县委书记都来学《管子》
----管子经济思想对当代乡村振兴的借鉴
曹志新
[提要]建党百年之际,乡村振兴之时。特行此文。《管子》一书中的创富、治理思想在当下依然有着强大的借鉴和落地之效。如何做一个卓越的领导人?领导人要重点做好哪些事情?如何作为才能够取得出色的政绩?作者通过对《管子》原著十二年如一日的深入研究,发现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治理思想、创富思维与当下乡村振兴有着莫大关联,加以践行,对乡村振兴会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学以致用,明体达用,才是学习的最大意义。
[关键词]管子;县委书记;乡村振兴;士农工商;赏罚八大原则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牧民》
谁能想到相距至今2700年左右的管子思想在其著作《管子》一书中开篇就写到了农村经济的重要性。粮食是牧民之根本、是国之根本。粮食是吸引外来人口、人民得以安乡重家或者危乡轻家甚至背井离乡的决定性因素。农村的物质文明决定了农民的精神文明。这段阐述不仅极其精辟的告诉我们:善为国者必先富民---《治国》,同时也鲜明的指出了: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形势解》的职责所在。
2021年2月25日,人民大会堂。习近平同志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是终点,而是乡村持续振兴的起点。
2021年2月25日在召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当日下午,即16时整,在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国家乡村振兴局”牌子正式亮相。“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完成使命,光荣退出。
今天我重点谈一谈在乡村持续振兴中,管子思想具体的借鉴与使用。
首先谈一谈主官在乡村振兴中的决定作用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要求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特别强调县委书记要把乡村振兴变成一把手工程,可见乡村振兴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
这里的主官特指农村的县委书记、县长等职。
中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不破,因为这是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底线。而这18亿亩耕地就分布中国2845个县级行政辖区内。县长就是农村持续振兴的当家人,农村农业农民致富的带头人。
一人之治乱在其心,一国之存亡在其主。《七臣七主》
套用此话,可以得出“一县之富贫在其长”。这里的“长”就特指县委书记、县长。
县委书记作为主官,应该在乡村振兴中有哪些积极作为呢?
首先是“生于虑”。《乘马》
一个县如何振兴、如何持续振兴,振兴到什么程度,这些都是县长要审慎思考的。管仲先生主张“治乱在主而已矣”---《君臣上》,这个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既然是“生于虑”,那就看主官思考的高度与广度了。
立足个人思考,那就会有局限性。而不用其智,任圣人之智;不用其力,而任众人之力---《形势解》就可做到无不知也、无不成也。这说的是领导人要善于集思广益,要善于众人拾柴。“生于虑”、“与圣人谋”可以说是科学决策的方法所在。
其次是“成于务”。《乘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对于乡村振兴同样如此。更是需要上下同欲、“撸起袖子加油干”方可获得成功。干是一种行为,更要热爱干、肯于干、乐干、会干、善于带着群众干,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结得硕果。这说的是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第三是“精专业”。即作为一县主官要专业。
除去前边讲到的思考重方法,做事有态度外,这里要讲讲主官的能力。
因为具备专业能力的主官或者说重视专业能力的主官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凭借的不仅是其创富的能力,更是与“人情不二,故民情可得而御也”---《权修》是紧密相关的。所以说不知人性,勿谈管理。人有人性,地亦有地的性格。而对地格包括土壤结构、地形特点等的深刻认知才是对主官的专业要求所在。
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同志到河北省保定市阜平县革命老区驻村考察时强调,脱贫攻坚必须要牢记八个字即:因地制宜,找对路子。
因地制宜就是科学;找对路子就是方向。
什么叫因地制宜呢?很多人都能信口说来,但是做到又何尝容易呢?
《管子·地员》中讲到“凡草土之道,各有榖造。或高或下,各有草土。”说的是大凡草类、植物、树木、庄稼与土地的结合,各自都有其最好的归宿。地势不论高低,各有不同的草类适种相应的土壤。这才是真正的因地制宜。
同时,管子这位让我一生敬仰的先哲,他凭借对人民的热爱,对土地精准的分析研究,在2700前就把各种不同地质分为三等十八种类型九十级差,得出三十六种适宜农作物。让人民据此耕种,因此可以达到增产量增收益的目的。
什么叫因地制宜?因不同地质状况栽种适宜成长且丰收的农作物,这就叫因地制宜。什么叫专业?把看似没有差别的土地通过科学的分析归类,匹配适宜农作物的能力,这就是专业。
在正定县曾做过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是专业的。
在兰考县工作475天,带头治沙、治水、治碱的县委书记焦裕禄同志一样是专业的。
第二、主官如何发挥士农工商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在一起桓管谈话中,管子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匡君小匡》。这也就是管仲辅助齐桓公称霸的第一步即“定民之居,成民之事”的策略运用。
这个策略在如今我们也可以得到正当的借鉴。
尽管当今社会,我们很难做到“定民之居”的行政区划,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通过数据库进行辖区内“士农工商”四类人群的网上分类,并且做到人尽其力、为己所用。
具体怎么操作呢?
首先说士:在这里依旧定位是读书人。
在县辖区内,有多少人正在上大学?有多少人已经毕业了?他们各自学的是什么专业?他们毕业后都在哪个省市自治区工作?又有多少人回到了本县工作?他们的专业与本县振兴有什么关联等等。这些数据或不限于以上这些数据,都要进行很好的归类。一县主官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以备不时之需。
西方有个理论叫“边缘向中心转移”。说的就是边远贫穷地区的孩子经过十二年苦读,终于考上大学。父母乐开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养大的鸡到别人家的地盘去下蛋”,甚至还出现了中国鸡到外国去下蛋的尴尬状况。这也是穷村愈穷,富地愈富的根本原因。
作为一县主官一定要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懂得道理之后才能礼贤下士把家乡培养的人才甚至外县、外市、全国的人才吸引到自己的辖区内下蛋、开花结果。“选天下之豪杰,致天下之精材,来天下之良工“---《小问》。关键在主官。
再说农。
农是指农民。这里包括善于种庄稼的农民是谁?有多少人?善于育苗种树的人是谁?有多少人?善于养猪、养鸡鸭、养牛、养羊、养鱼虾蟹的人是谁?有多少人?善于种菜的人是谁?有多少人?善于养蚕、养蝎等生物的人是谁?有多少人?善于养蘑菇、木耳的人是谁?又有多少人等等。都需要进行归类,登记造册。
第三是工。
工是指农村的手艺人。
辖区内有多少泥瓦匠师傅?有多少厨子师傅?有多少篾匠师傅?有多少木匠师傅?有多少石匠师傅?又有多少铁匠师傅?油漆师傅?还有多少剪纸师傅以及擅长织锦绣花的师傅等。甚至把有演艺专长的人也纳入其列。如何充分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这是主官要认真思考的内容,因为这些人都是宝贝,对乡村振兴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是商。
商就是指商人。
辖区内有多少人是主播?有多少人思维活跃、能说会道,具有超强的商业谈判能力?又有多少人是长期活跃在本县和外县之间的商人?这些商人都做的是哪些行当的买卖?他们与本地经济有什么关联?辖区内哪些特色商品可以通过主播、商人快速销往外县甚至走出本市走向全国等等。对以上基本资料都要进行登记。
士农工商各类人员都登记造册后,要在主官的任命下形成士农工商四类人员的专管人员。这样就可以根据“商人”掌握市场的情况确定主攻方向,然后组织对应专长的“工人”快速行动,最终又通过“商人”的本领和渠道进行外销。
这就形成了士农工商四类人群明确分工、各负其责,相互依托、相互配合、相互成就的局面。
即士永远处于技术支持、技术指导、技术创新的地位,甚至还可形成技术输出以得利益。农永远是立足或水、或山、或土地,做到养殖、种植精益求精,增产增效。工永远是一招鲜吃遍天。形成集约化管理,力量更是大无边。商永远发挥信息灵通、对市场敏感、商务谈判,以及借助WIFI打造的直播间或者线下渠道把商品销售除去,把钱拿回来为己任。
作为主官在做好支持、赋能的前提下,只需要做好掌握原则、把持方向、举贤任能、考核功绩、施行赏罚罢了。
3、赏罚八大原则在乡村振兴中的激励作用
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明法解》
君之所以为君者,赏罚以为君。《君臣下》
说的是治理国家没有不使用法令赏罚的,而衡量领导人的标志就是看你是否拥有行使赏罚的权力。
作为县级主官同样不可或缺的是赏罚大权。
说起赏罚,每一位主官都拥有这一基本的权力,赏以劝民、罚以畏众这是赏罚的基本目的。但如何运用赏罚、运用赏罚要遵循哪些原则,《管子》思想依旧给我们提供了十分清晰且必要的借鉴。在这里向各位汇报我总结出来的管子思想赏罚之八大原则。
1.赏罚并重原则
治国有三器,曰号令也、斧钺也、禄赏也。---《版法解》
说的是治国有三大工具,分别是号令、斧钺、禄赏。
乡村振兴就是主官的发展目标属于战略,号令就是服务战略的战术动作。在执行过程中,对做的好的如积极作为、效果显著的就要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做的不好的如懈怠、出工不出力甚至把事情做错、做坏的就要给予惩罚。这里请格外注意,治理三大工具其中两大工具就是赏罚,这说明了赏罚的重要性。同时管子对管理者还提出“有功而不能赏,有罪而不能罚,若是而能治民者,未之有也。”---《七法》,告诫管理者要放弃幻想。因为“君以臣立功而业就,臣以君见赏而事成。”这是规律,这是道!
2.赏罚依法原则
赏罚最重要的是有所依据,并且把之形成文字,上升到制度(法)层
面。最好的管理是制度管理,而不是人治。制度管理最大的好处是身为主官而不觉烦劳沉重。 “以度量断之,其杀戮人者不怨,其赏赐人者不德也。”---《任法》。说的是一切以法度作为考量裁断,即使定罪杀人,也不招人怨恨;即使得到赏赐,也不用对领导感恩戴德。这就是依法赏罚的先进性和科学性。
另外,管子还在《法法》中罗列了不能做到依法赏罚的四种具体情况极其产生的后果。
令未布而民或为之,而赏从之,则是上妄予也
令未布而罚及之,则是上妄诛也
令已布而赏不从,则是使民不劝勉,不行制,不死节
令已布而罚不及,则是教民不听。
并且指出规正人民的准则就是法律制度一定要合于治国之道,号令一定要清晰严明,赏罚一定要依法而且信实坚决。
3.赏罚信必原则
用赏者贵诚,用刑者贵必。刑赏信必于耳目之所见,则其所不见,莫
不暗化矣。诚,畅乎天地,通于神明。---《九守》
这个原则告诫主官的是行赏贵在信实,处刑贵在坚决。刑赏信实坚决,对于亲身耳闻目见的人兑现了,那么,没有亲身见到的,也无不潜移默化了。“信实”这一点,有着畅行天地、通于神明的力量,
在赏罚信必原则中,有两点需要特别注意。即“轩冕不下拟,而斧钺不上因。”---《法法》和“有善者不留其赏,有过者不宿其罚。”---《君臣上》
说的是当奖励多少就奖励多少,当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不得随意增减。说什么时候执行就什么时候执行,不得找接口拖延。这是赏罚信必原则中的关键所在。
赏罚并重、赏罚依法、赏罚信必三个原则,我把它归结为明理部分,主官只有从思想深处真正认知,才可以做好赏罚这一件事,下边具体讲赏罚的执行部分。
4.赏罚标准原则
在赏罚运用上,标准是尤为重要的考量。这同样值得主官高度重视。
致赏则匮,致罚则虐。---《君臣上》。说的是赏过于重,则会造成
匮乏,罚过于重,则会形成暴虐。这都是不可取的。那么赏罚标准制定的过轻又会怎样呢?管子同样给出了答案:赏薄则民不利,禁轻则邪人不畏。---《正世》。
那么赏罚的标准要如何制定才适宜呢?
古之所谓明君者,非一君也。其设赏有薄有厚,其立禁有轻有重。迹行不必同,非故相反也,皆随时而变,因俗而动。《正世》
管子说:古时之所谓英明君主,并非只有一人。他们立赏有薄有厚,行禁有轻重,做法不一定相同,但并非故意使之不同,而是随着时势的发展而变化,依据人们风气而制定形成的。这就告诉我们赏罚标准的制定要为结果而服务,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因民风制宜。
5.赏罚预告原则
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立政》
讲的是发布号令,做事之前,必须先把规则、先把赏罚的办法和标准提前讲。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丑话说在头里”,当然管子的观点不仅是把“丑话说在头里”,同样还有让大家兴奋的“预期奖励和标注”。
除去把赏罚的办法预先告知外,管子还有一个重要的主张就是要组织各级领导学习赏罚办法、牢记赏罚标准,争取做到人人为获得奖励而“撸起袖子加油干”,人人避罚各个争先的局面。这就是出自《兵法》五教原则之一的“教其心以赏罚之诚”。
6.赏罚三公原则
三公原则就是公开、公平、公正。这是行赏罚的关键。
所谓公开就是要在最广泛人群面前进行赏罚,让人人皆知,人人受教,人人向赏,人人避罚。
明赏不费,明刑不暴,赏罚明,则德之至者也,故先王贵明。---《枢言》
管子指出公开行赏,节约费用;公开处刑,减少刑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公开赏罚具有强大的教化作用。即赏一人而使万人说,杀一人而令三军震。同时指出赏罚公开是德政的最高体现,所以先王重视公开。先王重视公开,亦当为吾辈效仿。
除去公开行赏罚外,管子还提出赏罚务必以劳绩为依据,并指出不以劳绩论赏罚的弊端,同时明确表态以劳绩论赏行罚才是最大的公平所在、才是用人的关键。
凡牧民者。以其所积者食之。不可不审也。
其积多者其食多,其积寡者其食寡,无积者不食。或有积而不食者,则民离上;有积多而食寡者,则民不力;有积寡而食多者,则民多轴;有无积而徒食者,则民偷幸;故离上不力,多轴偷幸,举事不成,应敌不用。故曰:察能授官,班禄赐予,使民之机也。《权修》
第三个“公”则是公正。
喜无以赏,怒无以杀;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版法解》
说的是作为主官:不可因个人喜悦而行赏,不可因个人恼怒而擅杀。如果是因喜而赏,因怒而杀,人民就会生怨,政令就会废弛。
因为公正,所以宠臣、侍从、大族、权贵和大臣们,都不能凭特权而加功。关系远的、地位低的、不知名的,有功也不得埋没。这不仅是公正的体现,更是治理中最重要的原则。
7.赏罚广狭原则
广狭指的是在更广泛的范围和领域内进行典型人物的赏罚。
管子很注重教育理财。为了使国富有,财用充足,管子对农民不仅给予充分尊重,对农村中拥有一技之长的劳动模范、先进个人的奖励更是毫不吝惜。因为这些人在齐桓公、管子心目中都是乡村振兴、持续振兴中最重要的科技力量。
民之能明于农事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民之能蕃育六畜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民之能树艺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民之能树瓜瓠荤菜百果使蕃衮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民之能已民疾病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民之知时:曰‘岁旦阨’,曰‘某谷不登’曰‘某谷丰’者,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
民之通于蚕桑,使蚕不疾病者,皆置之黄金一斤,直食八石。---《山权数》
通过以上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做一个优秀的有一技之长的百姓那满满的幸福感、荣誉感和成就感。
管仲在乡村振兴中制定策略,对百姓中凡有精通农事的,为他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对善养牲畜的,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对精通园艺树木的,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对善种瓜果蔬菜使其产量提高的,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对善于治病的,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对通晓天时的;即能预言灾情,预言某种作物歉收或丰收的,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对懂得养蚕不生病的,也都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为了全面振兴和繁荣,就要在各个具体领域都要进行激励。这就是广和狭的关系。
8.赏罚创新原则
创新原则,这是桓管治国对我们非常有益的启发。
在当前的赏罚中,我们都注重对某个个体的赏罚,即奖励先进个人或惩罚个人。这种方法就很容易形成个体的孤立,不论是得到奖励者还是受惩者。齐桓公则不然,他不仅创意了独特的赏罚方法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管仲虽然贵为仲父、宰相,但是管仲每有大功建立的时候,齐桓公都是赏字当头,毫不吝惜。奇怪的是管仲并不是唯一的获奖者,也不是第一个受到奖励的人。这是为何呢?这就是齐桓公赏罚创新原则的妙处所在。
齐桓公首先奖励的是立功者的老师。
任何一个人的成功都是老师教育作用的结果。管仲也不例外。所以齐桓公首先奖励的是立功者的老师,老师有很多怎么办?齐桓公就奖励启蒙老师。为老师送上绸衣缎锦、金玉宝器、美酒奖状之外,还要说上一句:感谢你为齐国培养了这样一位大才。希望你再接再厉,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栋梁。身为老师,教育是本质,但是学生出色表现、建功立业,老师还有意想不到的国家奖励,这种意外之喜,让老师瞬间立下宏愿:我要继续干好老师这个职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让更多学生为国家富有强大建立功勋。而这正是齐桓公创新赏罚想要达到的目的职一。
第二位接受奖励的则是伯乐。
齐桓公紧接着大张旗鼓的来到鲍叔牙的府上,对鲍叔牙送上绸衣缎锦、金玉宝器、美酒奖状之外,同样少不了溢美之词:感谢老师你为国兢兢业业、更感谢当初你能慧眼识才,屡次三番力荐管仲。寡人得管仲为相,齐国日益强盛,这是管仲功劳,更是老师举荐之功啊!
鲍叔牙听到这些,心里暖暖的,心想:我一定要把眼睛擦的亮亮的,不论在任何环境,我都要去关注、去发现、去举荐优秀的人才给国家,这样不仅是人才之幸,更是国家之幸!而鲍叔牙这位伯乐的想法,正是齐桓公创新赏罚意欲达到的又一目的。
第三位受到奖励才是立功者本人。
这就是赏有功不专与,罚有罪不独及---《立政》思想的具体运用。
这样就形成了一人立功,老师、伯乐共享荣誉;一人受罚,老师和举荐者共同受辱的局面。如此形成各级工作人员平时工作都会受到老师、伯乐、甚至主管领导的悉心指导和善意提醒,达到老师乐教、伯乐慧眼、领导善辅、职员上进的积极局面,这就是创新赏罚的价值所在!
管子思想博大精深,读《管子》一书更可谓受益无穷。其在政治、军事、外交、教育、农业等方方面面的治国治理方略至今依然有强大的借鉴和落地之效。《管子》一书堪称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最为系统、最为全面的管理至典。
如今之中国,可以平视这个世界。
如今之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如今之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
如今之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但如今之中国依旧是发展中国家,依旧是农村人口占比高达40.42%、约5.65亿农业人口的国家。(数据截至2018年)。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所以乡村是中国之根!乡村振兴是中国之强大永不停息的动力之源!
史有古训:郡县治,天下安。
这强调表明作为一县主官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县主官不仅关系到本县经济的富裕、人民生活的质量,更关系到乡村振兴的效率和效果;2845个县级主官的作为质量更是决定中国2035乡村振兴能否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能否基本实现。而这更关联着2050年乡村能否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美好愿望能否全面实现。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3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重点强调的观点。
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乡村振兴号角吹响之时,作为深研《管子》12年,后半生也将全部精力专注研究《管子》的我在此大声呼吁:
全国县委书记都来学《管子》!
因为管子思想能够让每一位县委书记增慧益智;
因为管子思想能够让每一位县委书记事半功倍;
因为管子思想能够让每一位县委书记造福一方,前程无量!
乡村振兴,每一位县委书记之责。
乡村振兴,每一位县委书记之功。
乡村振兴,人民之幸,国之大幸也!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曹志新 ,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教育培训部 副主任)
上一条:第63期 《管子》之道(二) 下一条:第63期 “莫善于侈靡”在乡村文化产业中的启示——以上河村的“鹧鸪戏演艺剧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