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子研究

第66期 中国古代社会资本理论和实践探析( 二) — 以管子《管子》和管学为例

来源: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11/9 16:38:35


中国古代社会资本理论和实践探析( 二)

— 以管子《管子》和管学为例


龚   武

 

[摘要]规范和引导资本是新时代实践课题和重大理论问题。早在春秋时代中国资本现象即已经登上历史舞台。管子、《管子》和管学所呈现出来的中国古代社会资本理论和实践,作为人类社会对资本现象较早的认知、运作、运用和把控,提供了丰富多彩理论观点和实践案例,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昭示和引领了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社会发展道路的走向,其积极的文化影响力刺穿了世界政治经济学历史,并对当代认识、规范、引导资本发挥生产要素作用,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资本现象;管子、《管子》和管学;资本理论和实践

四、私人资本

发现中国古代社会,并存国家资本和民间私人资本,而国家资本集中而强大,始终牢牢占有主导地位,民间私人资本分散而规模较小,只是起到某种市场补充作用,这并不是一 件无关紧要的事情。只要比对一下在国际社 会或现代性语境下,“资本”与“私人资本”是 同义词的场景,中国古代社会资本,换言之管子呈现的资本理论和实践,与西方私人资本作 为资本存在唯一形式,是非常不同而另类的,这是否意味管子治理齐国已经开始对私人资本进行规范和引导呢

管子时代的齐国社会,私人资本一度形成相当大的规模,这是管子治理齐国政治经济社会安宁,民众安居乐业发展生产的必然结果。

 (一)把控社会富裕和财富积累

 财富来自人在土地上的劳动,也就是说土地和劳动的结合是财富的源泉。《管子·八观》指出,“民非作力毋以致财”,也即民众的 财富“非地不生”和“生于用力”p264这与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指出的“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只有“劳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 资料”,也即“劳动者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 然界”,“把自然界当作隶属于他的东西来处 置”,劳动才“成为财富的源泉”等论断几近吻合。p7

 在主旨为商讨齐国富裕起来以后的社会 治理对策的《管子 ·侈靡》篇中,管子对社会生活富裕与财富积累( 藏) ,有深刻的理解和认 ,指出“藏”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藏”( 积累)与“禁”( 管控积累) 的关系,包括解决谁藏、“藏”什么、藏多少等问题。

 不同的社会人群,藏富是不一样,而不能 够混为一谈,所谓“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 大夫蓄狗马,百姓藏布帛”③p634 ,方始显现社会 治理 “均”财 富 的 效 果。④p634 所 以,合 理 把 控 “藏”(积累)与“禁”管控积累)的数量关系,有 助于消弭贫富差距,否则社会会发生“甚贫不 知耻,甚富不可使”⑤p637 的现象。

( 二 )对私人(商业)资本的认识

《管子 ·禁藏》是一篇意蕴深刻的文献,其 中包含古代对私人( 商业) 资本现象作出的批 判分析,至为精妙。管子对资本的逐利行为进 行的深刻剖析,与马克思对资本趋利本性的著 名论断,二者可资参照。管子指出:

“夫凡人之情,见利莫能勿就,见害莫能勿 避。其商人通贾,倍道兼行,夜以续 日,千里而 不远者,利在前也。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 波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故 利之所在,虽千仞之山无所不上,深渊之下,无 不入焉。故善者势利之在,而民 自 美安,不推 而往,不引而来,不烦不扰,而民自富。如鸟之 覆卵,无形无声,而唯见其成。”⑥P1015

(《管子 ·禁藏》)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第七节中的注释中,有这样一段 话。原文如下:

《季刊评论员》说:“资本会逃避动乱和纷争,它的本性是胆怯的。这是真的,但还不是全部真理。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 的利润,它就保证 到处被使用;有 20% 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 50% 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 100% 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 300% 的利润,就敢犯任何犯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明。”⑦P829

 显而易见,在资本的童年,即自然原始阶段,私人商业资本积累的动力,源自人趋利欲望的推动。其底层逻辑是利益驱动,不需要国家助推和鼓励。马克思的论断是基于对成年 时期资本特征的把握,资本所处时代、地域、族 群国家、社会文化背景已经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变迁。但事物内在的相似性原理告诉我们,任何复杂的事物,莫不有初,很多时候正是“英雄 所见略同”,也见出客观真理的同一性。

 (三) 平抑私人资本的举措

 既然管子已经深刻认识到了私人资本的 趋利、贪婪和不义的弊端,所以一方面在国家 宏观政策上采取不鼓励、不取消的“躺平”对 策,即所谓“唯见其成”即可。齐国经过几十年 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治理还是出现了发 战乱之财、投机囤积、贫富差距、为富不仁、高 利贷盘剥等一 系列问题,这种情形严重的话, 会导致所谓“大准”现象,相当于“通胀”经济 危机。

 桓公问管子 曰 “请 问 大 准。”管 子 对 曰 :“大准者,天下皆制我而无我焉,此谓大准。” ……“今天下起兵加我,民弃其耒耜,出持戈于外,然则国不得耕。此非天凶也,此人凶也。 君朝令而夕求具,民肆其财物,与其五谷为雠厌而去。贸人受而廪之,然则国财之一分在贾人。师罢,民反其事,万物反其重。贾人出其财物,国币之少分廪于贾人。若此者币重三分,财物之轻重三分,贾人市于三分之间,国之

 财物尽在贾人,而君无策焉。民更相制,君无事焉。此轻重之大准也”⑧p583-584

(《管子 ·揆度》)

 这里“大准”现象,虽说的是发生战争引发 的社会经济危机,但表明社会经济危机和隐患 是一种现实存在,其底层逻辑是人性的名利贪 欲和私人商业资本逐利投机作祟。那么针对 可能的经济危机,就需要未雨绸缪,谋划规范和引导的制衡对策。所以,管子接下来向齐桓 公建议:

 管子曰:“人君操本,民不得操末;人君操 始,民不得操卒。其在涂者,籍之于衢赛;其在 谷者,守之春秋;其在万物者,立赀而行。  … … 国无游贾,贵贱相当,此谓国衡”⑨p1378

(《管子 ·揆度》)

有鉴于此,管子提倡国家资本必须做到 “利出一孔”,而相应地加大平抑私人资本的具 体举措,包括:官山海、实仓廪、调整币值、调整 谷、币、货之间的价值关系,通过价格控制粮食 和某些重要军需、民生资料的流向;而且,在特 殊情况下,用“荣誉性”不等价交换,“征赎”顶 级富豪囤积的粮食和高利贷者的债权等。

六、管控私人资本的经典案例

( 一 )设定准入禁区。量化管理富裕人口 的生产行为,给私人资本设定禁区,解决城市 贫民生活困难,为后者提供生产就业的门路。

桓公忧北郭民之贫,召管子而问曰:“北郭 者,尽屦缕之筈也,以唐园为本利,为此有道 乎?”管子对曰:“请以令,禁百钟之家不的事 鞒,千钟之家不得为唐园,去市百步者不得树 葵菜。若此,则空闲有以相给资,则北郭之筈 有所 雠,其 手 搔 之 功,唐 园 之 利,故 有 十 倍 之利。”⑩p1421

(《管子 ·轻重甲》)

中国古代社会生产力和劳动资料单一,城 乡社会分工模糊,流动性不充分,物流交通不 便,信息不对称,家庭富裕与贫困的财富尺度 主要不是积累货币,而是占有余粮。所以囤积 粮食即占据社会最重要的财富,而余粮不加限 制高价进入流通流域,会扰乱国计民生。囤积粮食的家庭还从事其他工副业生产,形成私人资本原始积累,在一定条件下,会影响到另一部分人群的生产生活。这深刻揭示了,人类生 产行为的相关性原则,也就是说资本的自我增 值行为,表面是实现财富增值,而本质上是人的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源失衡的“零和”博弈:一部分人资本性先富,必然伴随大部分失业人口 生产和生活资源的不等值、流失性付出。而管子这里给私人资本设定禁区,让一部分先富家 庭放弃某种产业,而让渡给大部分后富家庭以 养家活口,是国家主导的一种人性化限富、均富举措,具有深邃的启示意义。

(二) 荣誉性征赎。在管子时代齐国已经出现极少数豪富。这是除非严格意义上实行全民公有制体制以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从而派生出“为富不仁”或“甚富不可使” 的“富人任性”现象。针对富人大量囤积粮食和私人金融资本高利贷等危害民生和社会安宁的现象,管子或派员调查,摸清底数,或针对性采取国家赎买办法,授予“荣誉”,管子称之为“谬数之法”或 “反准之数”。笔者称之为“荣誉性征赎”,达到或让囤积居奇者献出余粮,或让高利贷者放弃高利贷债权之目的。

1.确保粮食安全

例一:式璧而聘

公曰:“粜贱,寡人恐五谷之归于诸侯。寡 人欲为百姓万民藏之,为此有道乎?”管子 曰: “今者夷吾过市。有新成困京者二 家,君请式 璧而聘之。”桓公曰:“诺。”行令半岁,万民闻 之,舍其作业,而为困京以藏菽粟五谷者过半。 桓公问管子曰:“其何故也?”管子 曰:“成困京 者二 家,君式璧而聘之,名显于国中,国中莫不 闻,是民上则无功显名于百姓也,功立而名成, 下则实其困京,上以给上为君,一举而名实俱 在也。民何为也?”p1499

 例二:御神用宝

 桓公问管子曰:“轻重准施之矣,策尽于 乎?”管子曰:“未也,将 御 神 用宝。”桓 公 曰: “何谓御神用宝?”管子对曰:“北郭有掘阙而 得龟者,此检数百里之地也。”桓公曰:“何谓得 龟检百里之地?”管子对曰:“北郭得龟者,令过 之平盘之中。君请起十乘之使,百金之提,命北郭得龟之家 曰:‘赐若服中大夫。  曰东海之 子类于龟,托舍于若,赐若大夫之服,以终而 身。劳若以百金。’之龟为无赀,而藏诸泰台。 一 日而衅之以四牛,立宝曰无赀。”

 还四年,伐孤竹。丁氏之家粟,可食三军 之师。行五月,召丁氏而命之曰:“吾有无赀之 宝于此,吾今将有大事,请以宝为质于子,以假 子之邑粟。”丁氏北乡再拜入粟,不敢受宝质。 桓公命丁氏曰:“寡人老矣,为子者不知此数。 终受吾质!”丁氏归,革筑室,赋籍藏龟。还四 年,伐孤竹,谓丁氏之粟中食三军五月之食。 桓公立贡数:文行中七年,龟中四千金,黑白之

 子当千金,凡贡制,中二 齐之壤,策也用贡。国危出宝,国安行流。O瑏2p1315 -1316

(《管子 · 山权数》)

 2.化解高利贷弊害

 齐国高利贷民间私人资本一度非常猖獗, 严重影响了农民生活和农业生产,形成一场高 利贷金融风波。为化解高利贷风险,管子采取 “反准之术”。主要步骤:一是委派宾胥无、隰 朋、宁戚和鲍叔四位重臣巡视四方,进行专项 调研;二是调研得出的精准统计数据,齐国高 利贷者规模和涉及的范围“凡称贷之家,出泉 三千万,出 粟 三 数 千 万 锺,受 子 息 之 民 三 万 家”;三是献策齐桓公采取“荣誉性征赎”。譬 如“垩白其门,而高其闾”“式璧而聘”或赐赠“餎枝兰鼓”( 一种美锦织物,还是一种乐器? 这里存疑不论) ,征赎高利贷者债权,

 豁免借贷人债务,即“决四方子息之数,使无券 契之责”。

 例一:式璧而聘

 桓公曰:“峥丘之战,民多称贷,负子息,以 给上之急,度上之求。寡人欲复业产,此何以 洽?”管 子 对 曰:“惟 缪 数 为 可 耳 。”桓 公 曰: “诺。”令左右州曰:“表称贷之家,皆垩白其 门,而高其闾。”州通之师执折(lù) 曰:“君且 使使者。”桓公使八使者式璧而聘之,以给盐菜之用,称贷之家皆齐首稽颡(sǎng) 而问曰:“何 以得此也 ?”使者曰:“君令曰:寡人闻之诗曰: ‘恺(kǎi) 悌君子,民之父母也。’寡人有峥丘 之战,吾闻子假贷吾贫萌,使有以给寡人之急, 度寡人之求,使吾萌春有以傳耜,夏有以决芸 而给上事,子之力也,是以式璧而聘子,以给盐 菜之用,故子中民之父母也。”贷称之家皆折其 券而削其书,发其积藏,出其财物,以赈贫病, 分其故赀,故国中大给,峥丘之谋也。此之谓 缪数。O瑏4p1493

(《管子 ·轻重丁》)

 例二:餎枝兰鼓

 桓公举衣而问 曰:“寡人多务,令衡籍吾 国,闻子之假贷吾贫萌,使有以终其上令。寡 人有餎(jù) 枝兰鼓,其贾中纯万泉也,愿以为 吾贫萌决子息之数,使无券契之责。”称贷之家 皆齐首而稽颡曰:“君之忧萌至于此,请再以拜 献堂下。”桓公曰:“不可,子使吾萌春有以传 耜,夏有以决芸,寡人之德子无所宠,若此而不 受,寡人不得于心。”故称贷之家曰皆再受拜。 所出栈台之职,未能三千纯也,而决四方子息 之数,使无券契之责。四方之萌闻之,父教其 子,兄教其弟,曰:“夫垦田发务,上之所急,可 以无 庶 乎? 君 之 忧 我 至 于 此。”此 之 谓 反 准 。O瑏5p1475

(《管子 ·轻重丁》)

 用政治升维引导之法,而不限于经济之 策,达到消解社会治理私人资本野蛮生长造成 的弊害,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代社会就发生过, 并提供了治理成功的经典案例,证明政治与经 济的辩证关系从来就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 统一体。

 七、管子资本论的启示意义

 纵观资本现象及其研究,有一个感觉,就 是如果把资本现象的产生、发展分为童年青铜 时代、青春白银时代、壮年黄金时代三个历史 阶段的话,那么一直以来都是把注意力集于中者,而对前者,即中国资本历史形态陷入盲区, 同样,也对后者,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资本历程缺乏系统的理论描述。资本命运的 特殊性,决定了研究者信息的不对称性。  中国 古代社会治理者管子及其著述《管子》和管学, 平衡了资本生命历程的原生态系统,其对资本 现象所做的不同凡响的“中国式呈现”,生动描 述了前资本主义时代,即中国资本原始的历史 形态,也即资本童年青铜时代的状态,不仅填 补了资本理论和实践的早期空白,也且庶几乎 昭示了资本的壮年黄金时代,即人类资本日后 要超越升华的辉煌生命状态。

 以管子、《管子》和管学为代表的中国古代 资本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在于:

 ( 一 ) 中国古代社会开辟并提供了一套管理资本的中国方案

 1.资本的第一属性是国家公共性,即资本第一个形态是公共资本。货币合法流通必须 国家赋权,换言之,主权货币价值的保障是国 家政权。公共资本产生于经由国家赋权的货 币而不限于货币。实践一再证明,资本掌握在 国家手里,利国利民,能够办成急、难、险、重的

大事、难事,造福于社会大众。

 2.资本的第二属性是增殖性。公共资本要实现增殖,目标应该由国家设定并控制,一 般应以保障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为上限和“天 花板”。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道德标杆是“圣人治 世”。管子治齐的思想理论和实践承前启后: 此后历代统治阶级和社会精英(士阶层) ,或者 倡导“重义轻利”的儒家君子文化,或者倡导 “道法自然”“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文化,或 者倡导“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教文化, 或者几者兼而有之。这对实际主导社会政治 经济生活运行的国家机器、严刑峻法的治理规 范和金融、商业资本逐利冲动下的对内对外扩 张,形成具有对冲和中和作用的文化软实力制约机制。

 3.资本逻辑并不是客观经济规律,更不是自然规律。中国古代社会造就了对应现代的 教育、教师和医疗、医生,而完全异质的两种重 要行当和人群:私塾、“教书先生”和中国医学、 悬壶济世的中医。从事这两种远离资本和产 业行为 “行 当”的 从 业 者,是 “士 农 工 商”的 “士”人,而不是“商”人。

那么,作为社会特殊 “交易”行当或 “市 场”,提供服务者和消费者,二者是如何实现供 给可持续平衡的呢?除了提供服务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合情合理的“束惰”和诊疗费 用,更主要的支柱是士人的道德、知识、技能和 情怀。个人价值更多的体现为社会给予的 口 碑赞扬、国家承认的“荣誉”,等。所以,中国古代社会的名师和名医并从来都不是“有钱人”。 这也是中国古代社会低成本维持教育和医疗 两大领域运转的秘密之所在。

 所以,市场和交易应该是有边界的,道德文化与商业行为并非水火不可相容。资本也是可以管控的,资本属性并非一成不变,是可 以改造并因势利导的。

 管子、《管子》和管学的资本理论和实践, 体现了负责任的大国行为,是一份珍贵文化遗 产,为当代规范和引导资本发挥生产要素的作 用,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理论资源和实践 参照。

( 二 )资本在中国古代社会姓“公”,未来也该姓“公”

1.货币和资本的双重功能。自古以来,资本只有成为公共资本,加入社会生产,实现良 性循环,才能造福于国家和社会。国家发行主 权货币或铸币行为,具有双重功能。第一重体 现在货币与商品之间的流通过程,充当一般等 价物的交换功能;第二重闲置货币或存量货币 存在自身增殖的冲动和可能性,即资本功能。 货币由此具有交换属性和金融属性。其中资本属性与金融属性的结合,可以发挥巨大的经

济杠杆动能,撬动经济社会发展。

2.货币和资本的本质是一种使用价值。资本是货币产生以后,随着商品交换,社会财 富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发生的必然现象。也 就是说,在管学框架内,货币和资本不过是人 的社会性工具,是一种使用价值,甚至是好东 西(生产要素) ,这与西方对货币和资本的认知 是不一样的:

如果按照奥日尔的说法货币“来到世间,在一边脸上带着天生的血斑”,那末,资本来到 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 东西。⑤p829

也就是说货币和资本在被社会性充分遮蔽之后,经过“为谁所用为谁所有”的岁月洗礼,变得面目全非。货币和资本的这份青铜时 代的童真,却在烟火风尘的白银时代变得面目 狰狞,也许只有到了公道天成的黄金时代才能 返璞归真。

管子、《管子》和管学的资本理论和实践属 于前者,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属于中 者,新时代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发挥生产要素 的积极作用,预示开启的将是后者。

(三) 中国未能走向资本主义,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1.重农抑商政策。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

和文化框架下,重农抑商是不变的政治经济国 策,出于社会治理的客观需要,而不能简单肤 浅地理解为道德化的阶层歧视。  民间或私人 (商业)资本,作为私人占有形式之一,对任何 社会经济都是一柄双刃剑:良性的方面,在统 筹计划下通过国家信用担保银行吸纳,作为公 共资本不足的补充,融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在公共资本引导下,集中力量办利国利民的大 事、好事;恶性的方面,任由资本自由竞争、无 序扩张,变成主导性社会关系,必然阻碍生产 力发展、产生经济危机、激化社会基本矛盾,导致非正义战争,危害人类文明。

2.治理者管理资本的自觉作为。  中国古

代社会没有产生资本主义,并非不可能产生资 本主义,而是中国古代社会治理者的 自觉作 为,形成了一种政治社会气候和浓厚的文化氛 围,抑制了资本野蛮生长和任性,阻断私人商 业资本恶性膨胀。其“意图后果”是形成了长 期“超稳定”的闭环社会治理结构,而“非意图 后果”是避免资本主义,开辟了另一条路径,创 造了独树一帜的精神文明、制度文明和器物文 明,从而为现当代的中西合璧、“两个半瓶醋变 成两个一瓶醋”⑥p82 廓清了道路。资本只有在 社会主义条件下,才能迎来自己最光彩夺目的 高光时刻。

( 四 )管子、《管子》和管学的资本理论和实践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1.国家资本始终以土地所有权作为财富的基础。中华民族国家的统治阶级以“普天之 下,莫非王土”⑦p373 的理念引领下,国家资本始 终把土地所有权为理解为财富的基础,并始终 主导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本的所有 权只能在朝廷即国家,而不可在民间私人社 会。这是中华古代社会之所以成为一个“超稳 定结构”的底层逻辑。土地资本国有的底层逻 辑,决定了统分结合的经营方式是农民劳动力与土地资本结合,创造社会财富的有利途径。

 2.国家注重发挥公共资本的主导作用。

 中国资本现象中国二千七百年以前,甚至更早 就产生了资本现象。在一个“士农工商”“国 之石民”的“四民”①p400 阶层结构的社会里,国 家始终主动发挥公共资本的主导作用,成为社 会治理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本遵循。在这样 的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许可私人资本加入关系 国计民生和军工等战略领域,私人资本和钱庄 金融被严格限制在一定的民间生活生产的借 贷范围,故规模不大,官府约束,社会声誉不 高,所以中国古代社会只有“商”人阶层,而没有资本家阶层。

 私人资本没有形成阶级,便构不成主导性 的社会关系,所以最终无法也不能孵化出资本 主义制度。这是五千年文明的中国古代社会 对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贡献。

 经历了几十年中国社会逐步放开私人资 本的实践,我们在收获满满的经济成果的同 时,同时也日益逐步感受到按照西方经济学教 科书那一套理论孵化发展的资本及其“双刃 剑”的消极后果。所以“学外国人织帽子的方 法,要织中国的帽子”⑥p82 ,一定可以探索并提 供出依法规范和引导发挥资本生产要素作用 的中国方案。

我们今天研究管子、《管子》和管学的资本理论和实践,就是要借鉴古人的思想智慧和社 会治理经验,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本现象,全面理解新时代实现 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更好发挥资本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更好为经济 社会发展,为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服务。

注释

①   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 年第 1 版。

②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人民出版 社,1965 年第 1 版。

③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3 卷,北京:人民 出版社,1972 年第 1 版。

④   颜昌《管子校释》,长沙:岳麓书社,1996 年第 1 版。

⑤   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5 年 6 月第 1 版。

⑥   《毛泽东文集》第 7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9 年第 1 版。

⑦   陈戍国《 四书五经》,长沙:岳麓书社,1991 年 7 月第 1 版。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反杜林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70 年 12 月第 1 版。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年 9 月第 1 版。

[3]    黎翔凤《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4 年第 1 版。

[4]    颜昌《管子校释》,长沙:岳麓书社,1996 年第 1 版。

[5]    《国语》,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年第一版。

[6]    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2006 年 1 版 。

[6]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年第 1 版。

[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年第 1 版。

[8]    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年第 1 版。

[9]    龚武《管子传》,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9 年 11 月第 1 版。

 


(作者简介:龚武,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常务 副会长、秘书长,北京大学国家文化软实力研 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安徽省社科联委员,安徽 省文史馆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刘国旗)

 


 

 

 

 

 

 

 

 


上一条:第66期 管子生态文明思想的当代价值      下一条:第66期 管鲍之交传颂古今中外系列改革成就春秋霸业 ——从省图珍藏《管子》一窥中国古代史上最杰出的“政治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