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5/13 10:20:06
屠隆颍上管子
戴 立 轩
屠隆是明朝中叶的文学家、戏曲家、博物学家,浙江鄞县(今宁波海曙区)人。出身於一个家道中落的商人家庭,自幼难得温饱,有时家中没有一文钱,甚至常常断炊,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饱尝了人间冷暖。然自小聪慧,七岁就被称为奇才。苦读经史,凡书无所不窥,十四岁时便中秀才。但毕竟是举家艰难,一边读书一边还要养家糊口,直到三十四岁时才考中举人,次年即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考中进士后出任颍上县令。作为管子故里的父母官,屠隆自然就有了一些和管子有关的话题。
屠隆于万历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莅任。这位精通经史百家、在《明史》中被称为生有异才、落笔数千言立就的文人雅士,当然要去寻访管子的足迹。可惜当时颍上只有管仲墩,未有管子祠,颍上人之不好事如此哉!(屠隆:《由拳集》第十三卷)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感叹,于是便有了建管子祠的想法。
屠隆认为在管子的家乡立祠祭祀管子以教化后世是件很必要的事情。管子辅佐齐桓公,在当时冠带之国棋布、群雄鼎立争长不下的形势下,纵横捭阖,完成霸业,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至于约束列国,列国雷动而赴之。其远见卓识雄才大略是很值得敬佩的。后世对管子说三道四的一些文人,屠隆认为是坐而论道,他说:后世袜线之士动辄张口依之乎孔孟,谓管晏卑卑无奇,此平居抵掌可尔,令身为之,何论匡合,即群百夫,麾盖之下乱矣。吁嗟乎,管子者奈何轻议也(屠隆:《管仲鲍叔庙碑记》)。屠隆对管子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对于管子的同乡、挚友鲍叔牙,屠隆认为同样应该祭祀。管鲍之交,千古绝唱。没有鲍叔牙这一知已,管子就根本不会有建功立业、展示才华的可能。屠隆在这一点上说得很肯切:管子信才贤,微鲍叔,则齐国一累囚尔。故仲之所以鸿畅郁烈者,皆叔有矣,是以君子贵叔也(《管仲鲍叔庙碑记》)。鲍叔牙屈己让贤,其宽广胸怀让人折服。
屠隆建管鲍祠,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当时的颍上属边远小县,财力不足。又因界于颍州、寿州之间,为汴泗孔道,车养供应不绝(《由拳集》第十三卷),百姓负担很重,十分贫苦。为了筹集经费,屠隆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同僚及士绅民众也都纷纷捐资相助,多方集资,才使得祠堂终于得以落成。
其实,管子曾经是屠隆心目中的偶像。他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我昔雄心出寥泬,许身管乐倾豪杰。长思只手擘风云,数梦骑龙扶日月(屠隆:《栖真馆集》第二卷),像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一样,屠隆也曾经以管仲、乐毅自许。他也向往着像管子一样轰轰烈烈地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有胆有识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而青史留名。屠隆认为当县令是历练自己,增长才干,实现理想以报效国家的好机会。他写信鼓励同样被任命为县令朋友们,到任后要尽心尽力为地方服务,洁身自好,造福一方。
颍上是屠隆走上仕途的第一站。初执牛耳,自然是踌躇满志。在施政理念上,由于他青年时期的艰辛经历,也不能说不是受管子民本思想的影响,他认为人臣之道就是爱民之道,并身体力行,亲民、重民、为民兴利除害,为安民、富民做出了一些积极的努力。上任伊始,他就到百姓中去调研,深感东城大河的危害十分严重,是老百姓最关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春水时至,或夏秋间淫潦则城垣不复可保,民其鱼乎?奚官之为也,危在旦夕,方修筑河堤(《由拳集》第十三卷),当务之急是修筑河堤。但邑无一木一石,取木石当寿州二百里外,度支盈万金,邑中一无所出(《由拳集》第十三卷)。没钱,没物,没工具,屠隆也只有采取集资的办法。他首先捐俸,同官无不捐者,老百姓也纷纷响应,有钱捐钱,有物捐物。河堤在万历六年正月初六开始动工修筑,这离屠隆上任才四十天。屠隆亲自上工地指挥,同老百姓一样,挖土、担土,每天来回往返要走上百里路。百姓见不侫忠诚,人人劝也(《由拳集》)。老百姓很受鼓舞,人人都争相出力,工程进度很快,到二月二十九日,河堤修成。屠隆像老百姓一样兴高采烈,写下《东门河堤成四首》,对成就感的陶醉,跃然於字里行间。诗曰:
明月高高照大堤,襄阳儿女唱铜鞮。
亭吞波浪春声小,城压鱼龙夜色低。
天子定教沉白马,小臣宁敢论玄圭。
桃花三月游人看,镜落霞光映锦鸡。
白日台成象马堆,垂杨低拂锦鳞开。
竹枝便应春江曲,兰槳如从秋浦回。
乍可帆前青草合,偶然城下绿波来。
沙虚水暖孤亭夕,好採蘋花泛酒盃。
水落长淮万里通,大河春色片帆中。
凌波尘度空堤月,游骑香生广陌风。
楼影只疑沉夜壑,波光直似饮秋虹。
高歌屓錬千人和,遥见宣防瓠子宫。
颍川深娜汉循良,浩荡恩波自帝乡。
万户不须劳尺一,千人真自养糇粮。
晴窥雉堞春云近,下见游鱼紫筕长。
樗散将何酬父老,但歌七月问农桑。(《由拳集》第九卷)
屠隆平时常常深入民间,偶坐桑树下,起行田野中,了解民间疾苦。他提出:有利于民者,兴之;有害于民者,去之。对于繁重的赋税,屠隆采取先缓后征的办法,给老百姓以休养生息的空间,想方设法让老百姓多增加一些收入。废除了当地规定的一些杂税,不是中央政府规定的税收一律不收。并重新逐户丈量核实田亩,丁死亡尽者,产归他人者,地瘠薄者,富横隐漏者,悉梨正之。使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屠隆非常勤勉。由于长期在乡间处理灾患,经常日晒雨淋。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自嘲自己是形容枯槁,发短而黑,双耳黝黑如木菌,鼻促缩而善涕(《由拳集》第十三卷),与从前那个白皙风流的书生相比,已截然判若两人了。
屠隆很快就爱上了民风纯厚的管鲍故里。偶尔,他也去泛舟河上,领略两岸美好风光,并饱含眷恋之情写下了《浮颍四首》。诗云:
方舟浮浊河,水禽飞粛粛。
长帆不到天,两岸藁芜绿。
鱼龙夜出游,波光如可撮。
有人採江蘋,来坐沙上月。
登舻望淮泗,晚天青岸花。
渔舟入深滨,落日照空沙。
白鹭下芳蘅,日落水光吐。
飒飒神女来,微风荡回浦。(《由拳集》第十卷)
颍上距颍州(今阜阳)仅一百多里,屠隆十分向往颍州西湖。他很遗憾自己到颍上已经半年了,才得以去一次苏轼在颍州任知州时、自称是西湖长的西湖,而且是夜去晨归。可他毕竟还是于万历六年六月到了西湖,欣喜之情难以自禁,写信向朋友说:仆居颍半岁,始得一至子瞻西湖,戴星而往,戴星而还,是夜湖水微绿,芙蕖盛开,天假一夕,六合朗霁,云雾且为仆作无色焉。依依欧苏两公晤对丙夜,偶忆长公垂老还媪僦居死客舍,为之泫然出涕。侍坐两公,得诗四,盖不复就枕,诘朝吏事牵去矣(《由拳集》第九卷)。那天夜里云雾不兴,月朗星稀,绿水荷花,清风习习,他仿佛看到欧苏两公促膝而坐,在彻夜长谈。侍坐在两公身旁,他浸沉在湖面蒸腾的水气中,思绪绵绵,触景生情,不禁诗兴勃发。屠隆这次夜游颍州西湖写下了《西湖宿四贤祠四首》,诗云:
窈窕孤亭水气多,群公暇日此婆娑。
天空原野无人在,日落湖云奈晚何。
回浦萧条飞雁鹜,荒祠寂寞挂藤萝。
伤心千载风流去,独夜明星照暗波。
十里西湖载酒来,湖边古庙自崔嵬。
倒垂星影冲帘入,乱卷波光拂槛回。
明月不知兰浆去,芙蕖犹为使君开。
菰蒲向夕渔歌起,旷望山川独举杯。
瑟瑟青松落日悬,磷磷白石枕清泉。
平湖窈窕初开地,太守风流出牧年。
草色能销游女袜,荷花开上钓鱼船。
祗今寂寞湖边宿,一片鸥凫下夕烟。
一时冠盖尽风流,天遣西湖向此州。
绿水涓涓回羽扇,青蒲的的媚兰舟。
偶来孤枕星河夜,绝似双帆风雨秋。
安得群公祠下路,葛衫桐帽此淹留(《由拳集》第九卷)。
屠隆在颍上期间很受百姓的爱戴。万历七年十二月,屠隆因政绩调任青浦县令。他离开颍上时,颍父老子弟仓皇走相送,有骑者有不及骑者、徒步者,踉跄于道,诸生各骑一蹇驴复走大雪中二百余里。屠隆离开管子故里,很是有些伤感,遂有诗作:
管鲍坟前白草腓,如君不谓古人稀。
天寒走马来相送,踏破荒郊雪满衣(《由拳集》第十一卷)。
颍上百姓对屠隆很是留恋。屠隆对颍上的感情也十分深厚,二十年后还路过颍上,去看望颍上的父老乡亲。
屠隆在靑浦任上不久,以治行高等升为礼部主事,历至郎中。四十二岁时因受诬陷而被罢官,从此绝意仕途,回到家乡鄞县。一家人靠十多亩薄田度日,家境十分凄苦。又不幸患上性病。万历三十三(1605)年卒于宁波,时年六十四岁。
屠隆一生著作颇丰,流传至今的诗文集有《由拳集》、《白榆集》、《栖真馆集》、《娑罗馆逸稿》,杂著《鸿苞集》、《考槃余事》,佛教哲学著作《佛法金汤》,戏曲《昙花记》、《彩毫记》、《修文记》,清言小品《娑罗馆清言》、《续娑罗馆清言》等,在当时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屠隆在晚明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有一些学者认为,《金瓶梅》的作者兰陵笑笑生就是屠隆。记述屠隆在颍上行状的诗文,大部分都收录在《由拳集》一书中。万历八年,屠隆将在颍上和青浦时期写下的诗文结集为《由拳集》印行。青浦古称由拳,故名。
(作者简介:戴立轩,阜阳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上一条:管缘·管窥·管见 下一条:山东高密管氏研究(节选)——莫言家族史考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