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讲堂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讲堂

学习和创新:管子文化的启示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5/13 15:12:07


学习和创新:管子文化的启示

 

朱文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1月5日发表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1.5讲话)中深刻指出: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

 道路问题,不仅是一个实践和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文化问题。回顾近、现、当代中华民族走过的风风雨雨的道路,纵观国际风云变幻,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从来都是综合实力的竞争。硬实力加软实力,等于巧实力,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国际竞争归根结底,是拼核心竞争力,是拼文化。文化的力量在于兼包并容,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力量的文化就有话语权,有了话语权,并借助现代产业和媒介的平台,文化的巨大反哺能量才能得以发挥,文化对人和社会物质生产和生活的反作用,才能产生巨大的效能。因此文化的复兴是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的题内应有之义。文化复兴,需要学习创新,需要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资源,正如列宁所说的,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武装自己的头脑,才能成为共产主义者。那么管子文化给了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呢?

一、懂一点哲学:管子哲学文化的启示 

习近平同志1.5讲话指出:

我们的事业越前进、越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面对的不可预料的事情就会越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懂了的就努力创造条件去做,不懂的就要抓紧学习研究弄懂,来不得半点含糊。
  哲学就是让人大明白(懂),做大明白(懂)人的学问。纵观管子一生,他明白(懂)自己是谁,什么时候需要什么,什么时候要做什么,什么时候怎么去做。关键还在于,他都做到了,因此堪称古今中外第一大明白(懂)人。马克思曾指出,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的精华。管子哲学当然是他那个时代的精华,为开创者,其哲学思想无疑对后世会产生重大影响。管子在世界上最早明白提出万物原于水,认为宇宙像一个巨大的皮囊,对内无里,对外无边,最早猜测到了物质世界的微观无限小和宏观无限大。

管子最著名的贡献之一,是他首创了形、势、道哲学。道,就是道路,是个会意字,由首和走组成,意为人行走时首先要想到道路。进入到文化和哲学层次,进一步引申为道理、法则。道的学问,就是哲学,是真正说汉语的中华民族的哲学。

提到管子的治国之道,说的最多是以经济治国(所谓治国之道,必先富民),还有以法治国,也讲以德治国,还包括以礼义廉耻治国、以轻重治国、以民生治国、以公治国等等。管子治国是有哲学作支撑的,一言以蔽之,就是以道治国。

管子懂得: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同时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所以依道治国的意义在于,从君王到各级官员都必须出于公心,研究属于自己治理范围的社会,懂得自己治理的对象。管子指出:治家、治乡、治国和治天下,均须各遵其道,这个道说到底,就是像天、地、日、月一样无私、无亲。

二、实干兴邦:管子治国之道的启示

习近平同志最近多次谈话都讲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研究发现,管子治国有一种理论自觉,比如他最早提出以人为本,提出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主张牧民、富民、教民、顺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道德建设置于与依法治国同等,甚至更高的位置。在经济基础上,重极端视士、农、工、商的国之石民,施行四民分居促进生产力发展;在上层建筑上,革故鼎新,建设军政合一、高效、适用的基层组织架构。要求各级官员的使命就是牧民,要务在四时,守在仓廪;鼓励农耕、开荒,教民发展生产;官山海,利渔盐;平均税负,涵养财源;抑制贫富分化,救助弱势群体。

管子在主张大力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非常重视社会和文化教育(文道),包括教君、教官、教民,以及培养人才的国民教育;建立一种从下而上的人才选拔举荐制度,不拘一格从诸侯国吸纳前来应聘的杰出人才,形成了纵横交流、上下贯通的十字形结构的人才通道。严明吏治,实施及时、公正的奖掖和刑罚,设立让人民发声的非上所之过的啧室之议,要求官员做到与俗同好、与时俱进,以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宁。

三、按规律办事:管子政治经济理论的启示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科学的、管用的理论指导。六十多年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我们照搬过苏联模式,也学过日本、南斯拉夫、亚洲四小龙、北美,从中获得了一些经验,也交了昂贵的学费。

管子最早创立了轻重价值论理论体系,也是政治经济学价值理论的第一个历史形态。轻重是管子经济学抽象出来的核心概念和核心范畴,也即轻重规律。管子指出谷重而万物轻,谷轻而万物重,即粮食涨价,其他商品就贬值,反过来,粮食贬值,其他商品就涨价。管子说,国家的财力分散,价值就减少,财力聚集起来,就更有价值,这与今天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一个道理。

管子还是世界上最早论述市场和计划的政治家。管子不仅鼓励活跃国内的民间市场,还非常重视外贸市场,即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管子认为,有几样是国家计划管理的东西一是山海都是国有的,王土和制田绝对不能私人买卖;二是国家储备粮食,官府的仓廪要确保库存充实;三是国家战略物质盐、铁,要官营专卖,私人不能经营;四是政府掌握金融杠杆,货币和价值的调整,国家一定要积极干预。要坚持利出一孔,而不能利出多孔。国家要有一套激励和约束经济行为的政策和举措,善于开源节流,掌握节用的度来刺激生产和抑制过度的消费。

管子的政治经济智慧,使得我们的思想再一次聚焦马克思《资本论》所指明的人类政治经济社会必然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正像习近平同志1.5讲话指出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就是要有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政治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灵魂。十八大提出的三大自信既是一种政治自信,也是一种民族和国家自信,最终都凝聚为一种具有话语权意义的文化自信。
     四、构建和谐社会:管子和谐思想的启示 

管子是世界上提出和谐即和合故能谐思想的第一人。 管子明确指出:用道理来教育人,人民之间就和顺。用道德来培养人,人民就团结。和顺加上团结就是和谐。把和谐的人们结集起来,再组织好训练,就没有什么(敌人)能够伤害(他们)。

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对和谐观念作出的精辟论述。管子指出,道德是实现和谐的前提。足见道德、诚信这些要素是社会和谐不可须臾缺乏的空气和养分。中国是个大国,也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社会主义新中国已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历程,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情绪中积淀有大量正能量,也有负能量,如何转换负能量为正能量,即遵循习近平同志所说的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教训始终是文化和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应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1.5讲话精神: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这是两个相互联系又有重大区别的时期,但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开创的,但也是在新中国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了20多年建设的基础上开创的。虽然这两个历史时期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指导、方针政策、实际工作上有很大差别,但两者决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对立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理性地对待历史,对待前人,是社会和谐的先决条件之一,表现了新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治自信和文化自觉,其正能量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无论如何估计都不会过高。

1.礼义廉耻为和谐之纲。礼义廉耻几乎概括了道德生活的方方面面。管子要求上至国君下至百姓都要践行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这个总纲。管子警诫:礼、义、廉、耻,这是支撑社会和国家大厦的四根梁柱,任何一根都不可或缺,一旦缺失,就会发生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惨剧。

2.民心工程是和谐之本。管子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主张上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就是任何政策举措都要考量群众的好恶和接受程度,而不能不顾人心的向背而一意孤行

3.民生工程是和谐之基。管子体恤人性需求,政府要采取切实的行动,实施九惠之教,即帮助促成百姓的婚、嫁行为,即大力救助社会鳏、寡、孤、独、老、幼、残、病人群,赈灾救济。他还采取均贫富、合理税赋、相地而衰征等一系列措施,防止拉大社会贫富差距

4.不以兵车构建和谐世界。当今世界的某个别强国,大搞双重标准,热衷于别国屈从它的体制以讨得一杯羹,否则就以死路一条相威胁。中国则不然,管子的天下观就是一种和谐理念,管子主张解决国与国的纠纷,尽量不战而屈人之兵,因此,管子不以兵车而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高超智慧,有益于破解处理当代日趋复杂的国际关系。国际社会不妨也借鉴一下管子文化,与中国来一个接轨。

五、建设诚信社会:管鲍之交的启示

十八大强调要建设诚信社会。建设诚信社会,说到底就是建设人与人之间友善、包容、互助的新型的社会关系。管鲍之交所传达的历史信息对我们不无裨益:

1.倡导废私立公。一个时期以来,大公无私被误认是极左的东西,这是极其错误的。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天下为公,管子更是明确倡导废私立公。私字在汉语语源上就是贬义词,含自营、奸邪之意。因此,自利与自私,在古人是泾渭分明的两种行为。管子和鲍叔牙是少年好友,史载: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就是说管子有过自利的行为,被鲍叔牙所包容,后人因此误解为管子欺鲍叔牙,却置管、鲍几十年如一日情同手足、同舟共济、携手治国、终成大业的客观事实于不顾,真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实际上,管子是一个与私字界限划得很清的人。他有一段反对私恩的故事脍炙人口,所谓私恩,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怀着不正当的目的帮助他人。当年管子囚鲁返齐,途中至齐国边境乌绮这个地方,某封人(管边疆的人)怀着非分的个人私欲,先是跪着向管子敬献了饮食,然后问管子,如果管子将来当上齐国大官,该怎样报答他。结果遭到了管子的言词斥责。古人讲究施恩,但反对私恩。管鲍之交是不存在私恩的。

   2.恪守精诚合作。现代人讲的团结共事,古人也非常重视,只不过古人另有一套说辞,这就是管鲍之交、莫逆之交、心腹手足、肱股之臣诸如此类。一般认为,三国的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包括刘备与诸葛孔明的君臣合作,都堪称典范。然而与管鲍之交及其管鲍与齐桓公君臣的故事相比,晚了上千年不必说,即使孔明以管乐自况,刘备也一心效法齐桓公,二者还是具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是群而不党,除了个人品性的投缘以外,不讲形式,就是一种为了一种大志向而结成的纯洁的友谊。后者是按照儒家之义的理念,也即后世广泛流传的江湖义气,来彼此约束以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即结成了政治的群党,因此,刘备与孔明的君臣关系和取得的成就始终没有达到管鲍之交以及齐桓公君臣的水平。

3.践行天下为公。用人是搞五湖四海,还是搞任人为钱、任人唯亲,这确实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存亡的大计。管子和鲍叔牙原都是齐国公子的老师。齐国发生内乱时,管子和鲍叔牙各保其主,管子箭射公子小白,后公子小白战胜了公子纠夺得齐国政权,鲍叔牙向公子小白推荐管子,说他放下一箭之仇,把到手的丞相职位,拱手让给了管子。但是管子晚年病榻荐相,并不赞成鲍叔牙继齐相。管子说: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因此,不可为相。 

国柄不可私授,管鲍之间不计私恩,管子临终的政治遗嘱,给管鲍二人从不徇私情、君子群而不党的高尚政治品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一点对现、当代的国家政治来说,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管鲍桓时代谢幕了。正如司马迁所指出的: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管子逝世之后,齐国并没有人亡政息,而是继续领跑于诸侯各国。

管子说: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趣而同归,古今一也。齐国以管、鲍为核心的政治团队的成功,除了大的目标一致,更讲究的是忍辱负重,奉献和牺牲精神,讲究公正无私,用人、容人,心口如一,身体力行,这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诚信社会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借鉴意义。正如习近平同志1.5讲话所指出的:

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那就要看他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一切迷惘迟疑的观点,一切及时行乐的思想,一切贪图私利的行为,一切无所作为的作风,都是与此格格不入的。

 

(作者简介:朱文,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管子研究》特约评论员、编辑)

上一条:管子思想与当代法治建设——兼论“法治安徽”思想元素的构建      下一条:管学可以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