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3/31 14:57:17
管子治国思想的经济策略与法治思维
陈宏光
[摘 要]作为法家早期代表人物的管子,在国家对经济活动管理方面坚持国家掌控经济的理念。主张运用国家权力维护公平交易、宏观调控经济,采取国家垄断自然资源。同时,管子亦采取了一些措施,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管子;公平交易;宏观调控;科学发展;法治思维
一、国家掌控经济的治理思想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对自我和外在世界逐渐觉解的过程,而对国家与经济的关系的认识亦是一个逐渐的过程。人类社会发展之初,政治、经济、文化混沌不分。直至国之大事集中于祀戎,社会亦有了士农工商的分化,才可较为清晰的显现出政治与经济两个不同的范畴。然而,人类对国家与经济关系的认识还需一段漫长的时间。最早度过段时间,成为对国家与经济关系有较为系统的认识,且能够主动的运用国家权力作用于经济的第一人就是管子。
回顾管子所处的时代,群雄争霸、连年征战。每个君主都试图掌控所有的财富,并将其转化为军事力量为己所用。然而,其手段多不过强征暴敛而已。这仅是一种追求财富的本能反应,如同只知射猎于山林,而不懂耕种牧养。管子则不同,坚持国家掌控经济的理念,使国家权力积极介入到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通过官山海掌控经济发展的命脉,着力促进经济发展;提出了诚贾的概念,使用严厉手段保证商人诚信经营,维护公平的的社会秩序;或用轻重之术,调节价格,使物资聚于齐国,或用相地而衰征的财政税收政策,使民不移且税源充足,等等如此皆是宏观调控,以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通过时禁等手段,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资源,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管子正是运用了以上各种方式,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又能有效的使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能力,以达到强国且富民的目的。纵观管子以上这些思想与措施,已经涉及到现在经济法制的市场规制、宏观调控、国家投资、资源开发等四大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说,管子的思想已经超越时代,具有了一些经济法制思想的萌芽。
反观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最早较为系统的论述经济问题的著作是色诺芬的《经济论》。虽然它对市场分工、价格理论有着出色的阐述,但是其视野仍旧局限于奴隶主的家政。其思想与其说是经济发展的理论,不如说是私人致富之策略,始终没有像管子一样超越家;而站在国的角度,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国家的权力发展经济,以达到强国富民的目的。
二、维护公平交易的管理思想
在市场交易中,由于双方所享有的信息并不对称,商人很容易通过隐瞒真实情况、捏造虚假情况,诱使对方从事不公平的交易。古罗马的法学家曾经试图通过错综复杂的法律予以规制,然而最终的结果显示,无论法学家设置多少避免欺诈的法律措施,商人总能以各种理由予以规避。最后,法学家决定把诚实信用作为从事民事交易的基本原则,并被后世成为帝王条款。而管子在春秋之时,就直接把诚信作为从商坐贾的准入条件,提出诚贾的概念,规定非诚顾不得食于贾。按照此规定,只有为人处世诚信者才能成为商人。
为了保证商人始终能够诚信,管子又对其提出了三项要求:一是应于父兄,二是事长养老,三是承事敬。这就要求商人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必须注重道德修养,从而使其能够在从事商业行为时也能以道德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而对于不能达到这三项要求的商人则规定了严厉的处罚。工贾出入不应父兄, 承事不敬而违老治危, 行此三者, 在罪无赦。对于能够做到这三项要求的商人则给予奖励。凡于父兄无过,州里称之,吏进之,君用之,于父兄无过,于州里莫称,吏进之,君用之。从此规定可以看出,只要保持好道德修养,商人亦可借此进入仕途,获取更高的社会身份。
对于商人的商业行为,管子也没有放任自流。《管子》记载关几而不征,市鄽而不税,其意思是说关卡和市场上只稽查而不征捐不收税。从其中透漏出的信息可以看出管子会在关卡和市场上进行检查,查看是否假冒伪劣、掺假注水、缺斤短两、买空卖空、为非作歹、欺行霸市、虚假宣传和其他欺诈行为, 从而确保交易的公平,维护市场的秩序。
三、垄断自然资源的管制思想
管子相齐之后,齐桓公曾问他怎样增加国家的财富,管子说:唯官山海为可耳。所谓官山海,主要是指由国家掌管盐铁的生产。
(一)关于官山的管理
铁,戈矛之所发,刀币之所起也。即铁是农具、兵器、钱币的主要原料来源。有了充足的铁,才可以铸造农具,发展生产,才可以铸造兵器,抵御外敌,也可以铸造货币,使货物流通。为了使铁资源充分的为国家所用,管子主张对矿山实行严格控制,并采取严厉的措施。
首先,实现国家所有。用以严厉的刑罚为后盾,把铁矿收为国有。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然则其与犯之远矣。此天财地利之所在也。
其次,实行官办民营。管子虽然把矿山收为国有,但并不主张由国家直接经营。因为他认为若实行国营,很可能会令发徒隶而作之,则逃之而不守。发民,则下疾怨上,边竟有兵,则怀宿怨而不战,未见山铁之利而内败矣。因此,管子提出官办民营,官私合作,利益共享。即与民量其重,计其盈,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如此一来,百姓开发铁矿的积极性大大提高,齐国铁的月产量达到近10亿刀币。
(二)关于官海的管理
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恶食无盐则肿,但是又不能自给自足,须经市场交换得来。而齐国濒临大海,具有丰富的海盐资源。若要为国家积聚财富,与其通过增加税赋盘剥百姓,不如通过官方专营食盐。因为,增加赋税很容易引起百姓的反感和抗争,而通过高价专营食盐,却以资源交易的外衣下掩盖了政府对百姓财富的剥夺,不容易引起官民的直接对立。
管子认为,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 大男食盐五升少半, 大女食盐三升少半, 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其大历也。盐百升而釜。令盐之重升加分强, 釜五十也;升加一强,釜百也; 升加二强,釜二百也。钟二千,十钟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二百万。万乘之国,人数开口千万也,禺策之,商日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月六千万。万乘之国,正九百万也。月人三十钱之籍,为钱三千万。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今夫给之盐策,则百倍归于上, 人无以避此者,数也。通过以上的盘算可知,通过实施官海之策,可以很容易的获取相当于两个大国人头税的收入,却不会造成政府与百姓的直接冲突。
四、干预经济运行的调控思想
管子对于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虽然不能说有着深刻的理解,但是由于其主导思想就是要国家掌控经济,所以主张积极国家权力在宏观层面也作用于经济,即国家要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管子的宏观调控的措施十分丰富,几乎涵盖了现代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各种方式,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价格政策等等。
(一)关于财政政策问题
管子的财政政策又可以分为税收和财政支出两个方面的政策。
1、在税收政策方面。首先,管子极其注重税收,并把是否重视税收作为政府用人的标准。他认为“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是君之所慎者之一。也就是说,君王对于那些不注重税收的人一定不能任用,注重税收是官员的职责之一。
其次,管子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征税,视土地美恶及其所出多少, 以差征赋之轻重也。即先把土地分为上壤、间壤、下壤三个级别,各个级别的土地税率不同。同时,管子有确定了较为科学税率。即案田而税, 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 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方一里, 九夫之田也。方六里,一乘之地也,黄金一镒。无金则用其绢。季绢三十三制当一镒,无绢则用其布。经暴布百两当一镒, 六灸一斗,命之曰中。这不仅是相地而征,而且还是相时而征。
再次,管子在自己研究了纳税人的心理后,主张尽量不采取直接征税的方式。民予则喜,夺则怒,民情皆然。先王知其然,故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故民爱可洽于上也。租籍者,所以强求也;租税者,所虑而请也。王霸之君。去其所以强求,废其所虑而请,故天下乐从也。从此可以看出管子已经认识到直接征税会造成官民对立的弊端,因而转变方式,采取较为具有隐蔽性的间接征税的方式。
2、在财政支出方面。管子认为通过税收积累起的财富,不能只是堆积在国库,而应该积极的运用,诱使百姓为国效力。即国有十年之蓄,而民不足于食,皆以其技能望君之禄也;君有山海之金,而民不足于用,是皆以其事业交接于君上也。故人君挟其食,守其用,据有余而制不足,故民无不累于上也。
此外,管子还运用充足的财政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保障。量委积之多寡, 定府官之计数。养老弱而勿通, 信利害而无私。并明确提出了一曰老老,二曰慈幼,三曰恤孤,四曰养疾,五曰合独,六曰问疾,七曰通穷,八曰振困,九曰接绝,即赡养老人、培育幼儿、抚恤孤儿、供养残疾、照顾鳏寡、慰问病人、救助贫穷、赈济灾难、安抚烈士的九惠政策及其具体办法。这集中体现了管子的注重民生的思想。
(二)关于货币政策问题
1、推广货币使用。管子首先积极铸造货币,发展货币经济。先是动用粮食储备雇人采矿铸币,即请立币,国铜以二年之粟顾之, 立黔落。后又积极推广货币的使用,规定官员的俸禄用货币支付,即以币准谷而授禄。这些措施的本质就是要把铸币权收为国有,用国家的力量发展货币经济。近几十年来,在齐国故土济南、青岛、蓬莱、高青等地方都相继出土了大量齐国货币。例如1972 年海阳县汪格庄一次出土的齐国货币竟多达1800枚, 1989 年临沂市大城后村更是有2100 余枚齐国货币出土。由此可见当时齐国货币经济的繁盛。
2、合理管理货币。管子根据当时的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形,较为合理的确定了货币的投放量。首先管子认为货币投放量须考虑土地人口的多寡,即要考虑某县之人若干?田若干?币若干而中用?谷重若干而中币?终岁度人食,其余若干,从而使货币的流通量和粮食的数量及其价格相对应。
(三)关于价格政策问题
在《管子》一书86篇中有7篇直接论述轻重之术,可见轻重之术在管子思想中的地位。所谓轻重之术,就是国家运用价格杠杆影响经济的发展。
1、提高粮食价格,促进农业发展。其运作的原理就是粟重而万物轻,粟轻而万物重,两者不衡立。故杀正商贾之利而益农夫之事,则请重粟之价金三百。若是则田野大辟,而农夫劝其事矣。因此,管子为了提高粮食的价格刺激农业的发展,而向齐桓公进言:请以令与大夫城藏,使卿、诸侯藏千钟,令大夫藏五百钟,列大夫藏百钟,富商蓄贾藏五十钟,内可以为国委,外可以益农夫之事。
2、运用轻重之术,为国家聚集财富。管子认识到重则见射,轻则见泄的市场运行规律,所以采用了敛积之以轻,散行之以重的方法充实国库。
五、持续稳定发展的管理思维
管子虽然积极为齐国聚集财富,以便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但是他并没有涸泽而渔,而是十分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从管理对象的角度看,管子认为应当合理开发资源,山林虽广,草木虽美,禁发必有时;国虽充盈,金玉虽多,宫室必有度;江海虽广,池泽虽博,鱼鳖虽多,网罟必有正,船网不可一财而成也。即山林川泽以时禁发。
从管理规则的角度看,对违犯时禁者处以及其严厉的刑罚。苟山之见荣者,谨封而为禁,有动封山者,罪死而不赦。有犯令者,左足入,左足断,右足入,右足断。管子还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管理自然资源,即泽立三虞,山立三衡。此措施虽然为官山所设,但也同时也起到了保障资源的合理开发的作用。
从管理思想的角度看,应当指出的是管子设立时禁并非出于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从修火宪,敬山泽林薮积草,天财之所出,以时禁发焉,使民足于宫室之用,薪蒸之所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其根本目的是经济的长久发展,也就是现在所谓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
(陈宏光,安徽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