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总第37期 论《管子》和合谐辑观对强军的启示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8/17 16:36:38


论《管子》和合谐辑观对强军的启示

王硕民

[内容提要]和合谐辑观念《管子》兵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取得上下同心协力,赢得战争的重要思想。理政治军要达到和合谐辑,执政者与将帅就要加以教化开塞、讲究诚信一法、以身作则等,这就启示今天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重视教育训练养成、施行依法从严治军、注重个体修身养性。这对当前全面深刻地认识管子兵学思想,深化管子研究,弘扬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文化,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强国梦强军梦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管子》军事思想;和合谐辑;教化开塞;诚信一法;以身作则

 

《管子》虽非兵学著作,但其兵学思想内容极为丰富,《兵法》、《制分》、《地图》、《九变》通篇论兵,《幼官》、《七法》、《参患》大半言战,其他篇章也有不少与兵学相关的论述,是先秦除兵家著作之外,诸子论述兵学较多的,且成就很高。梁启超高度评价说:然管子之论兵术与治军政,皆有非后人所能及者。《管子》谈兵论战众多篇章,思想极为丰富深刻,和合谐辑观念居于重要位置,不但有助于治国,也有益于治军,有必要加以深入系统研究,这对今天全面深刻地认识《管子》兵学思想,深化管子研究,弘扬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文化,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实现强国梦强军梦具有启示意义。

一、管子提倡和合谐辑,启示今天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管子认为治理国家、赢得战争的要义在于取得上下团结一致。《法禁》认为,过去圣王治理人民,不贵其博学,仅希望其人之和同以听令,并引《泰誓》语:纣有臣亿万人而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国君如果不能同一人心,统一国家威权,招揽人才,那么虽有广地众民,犹不能以为安。

(一)治理国家统一意志必须全民和合。《五辅》指出治理国家举措得当,则民和辑,民和辑,则功名立矣。反之,大臣不和同,国之危也;夫万民不和,国家不安。《形势解》更为尖锐地:臣不亲其主,百姓不信其吏,上下离而不和,故虽自安,必且危之。还从正反两个方面分析:君臣亲,上下和,万民辑,故主有令则民行之,上有禁则民不犯。然而,君臣不亲,上下不和,万民不辑,故令则不行,禁则不止。这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危之意。《吴子·图国》也阐发:是以有道之主,将用其民,先和而造大事。孟子认为治国人和最为重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只有得到民众拥护,保持内部和谐,上下齐心协力,才能拥有强大力量,立于不败之地,无往而不胜。这些都是高明的思想家对全国上下精诚团结,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略同之见。

(二)治理军队赢得战争必须军士谐辑。《幼官》与《兵法》都强调: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睦团结就行动协调,协调就能一致,协调一致,谁也不能对我构成伤害。谐辑与和合的意思相近,都是和睦团结的意思。房注曰:我之军士悉以谐辑,故敌不能伤也。反之,上下不和,令乃不行,虽安必危。《幼官》指出,养兵以道,则人民和睦;养兵以德,则人民团结。治军经国道理本同。《正》强调: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执政者必须按照道德不断蓄养才能赢得合辑。这与《左传》中的非德民不和也是一致的。《淮南子》也深刻认识到: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也。荀子更明确指出:和则一,一则多力。得到民众真心拥护,获取民众支持,从而达到全国上下同心同德,政权才能稳固,正如《五辅》指出的:和协辑睦,以备寇戎。

(三)要达到和合谐辑必须明行道德。管子的道是指办事的方法,而无具体内容;而德是有具体内容的,往往与仁义密切相关。天之道,虚其无形;德者,道之舍。德,是道的体现,万物依赖它得以生长,心智依赖它得以认识道的精髓。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法禁》以为圣王治理天下,德行必有所是,道义必有所明,就能修上下之交,以和亲于民。《枢言》举先王事以合交,德以合人告诫君主,要以服务汇聚友谊,以行德聚合国人;二者不合,则无成矣,无亲矣。《兵法》更全面地说: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君臣上》说,上之人明其道,下之人守其职,上下之分不同任,这样就能复合为一体。如果君失其道,则大臣比权重,以相举于国,小臣必循利趋从于大臣。这些人便举用国士作为私党,利用公法谋取私利;在君前互相推崇,在民间互相吹捧;各便其身,而忘社稷。以广其居,聚徒威群。上以蒙蔽国君,下以搜刮百姓。此皆弱君乱国之道也,故国之危也。

(四)和合谐辑观启示今天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要赢得全民全军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紧密团结,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首先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把思想统一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强国梦强军梦的指示精神上来,建设一支听党指挥的人民军队。其次要时刻牢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的性质,强化宗旨意识,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再次要持续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引导官兵明确战斗精神与我军性质、宗旨、使命、荣誉的内在联系。第四要通过科学的思想政治工作方式,进行正确疏导引领,使广大官兵达成平衡、融洽、默契、协调、一致。

二、管子强调教化开塞,启示今天重视教育训练养成

要取得上下一心行动一致,必须对军民加强教育引导,重视素行养成。《七法》强调: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殴众移民,不知决塞不可。所谓教化就是: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习也;开塞就是:予夺也、险易也、利害也、难易也、开闭也、杀生也。

(一)教导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教训可以禁止男女奸淫邪道。对于执政者来讲,要将人民治理好,就得使士无邪行,女无淫事,而士无邪行,教也;女无淫事,训也。教训成俗,而刑罚省,这是自然之理。其次,教育训导可使上下一心。《立政·七观》指出,要使百姓期而致,使而往,舍己以上为心者,教之所期也。始于不足见,终于不可及,起初还看不出端倪,最后则成效不可比拟,一人服之,万人从之,训之所期也。再次,教化可以移风易俗。《七法》总结教化开塞之重要时指出,不加命令而主动办事,不加使派而主动前往,百姓都能够尽心竭力,这是竭俗之所期也。因此不明于化,而欲变俗易教,犹朝揉轮而夕欲乘车;不明于决塞,而欲殴众移民,犹使水逆流。如果不明白教化而想移风易俗,就好比早上刚制造车轮,晚上就要乘车一样;不了解决塞之术而想驱使和调遣人民,就好比使水倒流一样,何其难也!因此,好恶形于心,百姓化于下,罚未行而民畏恐,赏未加而民劝勉,诚信之所期也。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被,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二)军队的教习更为重要。《兵法》指出兵未出境,而无敌者需要具备八种条件,其中就有教、习两个方面,也就是教育、训练,还要具备包括施四教在内的十个方面。这些条件具备就能全胜大胜,功盖天下。如果以众击寡,以治击乱,以富击贫,以能击不能,以教卒练士击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就能够百战百胜。还精明地指出在教练充分武器精良的条件下,军队就能追亡逐遁若飘风,击刺若雷电,绝地不守,恃固不拔,中处而无敌,令行而不留;还可以散之无方,聚之不可计;还可以进退若雷电,而无所疑匮;更为重要的是,还可以一气专定,则傍通而不疑;厉士利械,则涉难而不匮。

(三)要加强各种律令的教训。《兵法》云:三官不缪,五教不乱,九章著明,则危危而无害,穷穷而无难。故能致远以数,纵强以制。三官,即约束军队行止进退,兴军休兵的三种律令,有此三令,而兵法治也。五教,即教其目以形色之旗,教其身以号令之数,教其足以进退之度,教其手以长短之利,教其心以赏罚之诚。五教各习,而士负以勇矣。九章,即日章、月章、龙章、虎章等军中的九种不同的信号工具,不同场合使用不同的章表明不同的用途,九章既定,而动静不过。

(四)教化开塞观启示今天要加强教育训导。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加强教育、训练,使军队政治上听党指挥,召之即来,军事上令行禁止,战之必胜。因此,首先要研究和把握新时期官兵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规律,解决心理问题,形成教育训练与广大官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默契。其次,要有细心、耐心,只有下功夫研究广大官兵的心理状况,亲近下属,真心实意地了解其思想状况,因人施教,做广大官兵的贴心人,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为其所接受。再次,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指示和军委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按照能打仗打胜仗核心要求,牢固树立随时准备打仗思想,深化军事训练改革,大力加强实战化训练,不断增强信息化条件下威慑和实战能力。

三、管子讲究诚信一法,启示今天施行依法从严治军

带兵治军要取得上下一心,行动一致,必须依法从严治军,否则养出骄兵也无济于事。这就如孙子在《地形篇》论述的: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因而将帅不但要仁,而且还要诚信待人,执法公允。管子主张要以法使民众和睦,《七法》指出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还要任用下属所爱戴的将领治兵,军中上下就团结和睦,这就是《问》中所说的: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

(一)必须明审法度。《权修》认为:凡牧民者,欲民之可御也;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审。《七法》确切地说,制仪法,出号令,莫不响应,然后可以治民一众矣。这些都是强调仪法制度对于规范思想,统一行动的重要性。进而指出战而必胜者,法度严明;法度严明,则有守也,军队就有遵循。安定宗庙,养育儿女,使四民安分守业,可以定威德。假如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不了解法律规范,就不能掌握治理国家的规律,也就不能全面有效治理国家,而想治民一众是不可能的。同时,还要执法必严。英明的君主不为爱人枉其法,不会为爱其属民而违反法律,故曰:法爱于人,爱法高于爱人。这就是管子主张严格执法的法制观念。

(二)必须赏罚分明。《兵法》论说,如果赏罚不明,则民轻其产;赏罚分明,则勇士劝也。但是刑法不能繁苛:故刑罚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故刑罚繁而意不恐,则令不行矣。杀戮众而心不服,则上位危矣。因此,从其四欲,则远者自亲;行其四恶,则近者叛之。予之为取者,政之宝也。《七法》揭示了赏罚分明对于激励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杀敌的巨大作用,只有赏罚严明,人们才不会侥幸偷生;而人们不侥幸偷生,勇士也就努力了,人不幸,则勇士劝之。然而朝廷政令混乱,则赏罚不明,赏罚不明,则民幸生。

(三)赏罚必须诚信。《权修》认为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人口众多而可以统一号令,是因为有效地治理。这就需要见其可也,喜之有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见到人们做好事,喜悦而要有实际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厌恶而要有具体惩罚。为此提出赏罚信于其所见的观点,虽其所不见,其敢为之乎?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人们确实兑现了,而且没有亲身经历的也就不敢胡作非为了。赏罚不信于其所见,而求其所不见之为之化,不可得也。赏功罚过,对于亲身经历的都没有兑现,要指望没有经历的人们为之感化,那是办不到的。这些都是治军一众的高明之见。

(四)诚信一法启示今天要依法从严治军。管子治军诚信一法,赏罚分明的思想对今天依法从严治军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要依法从严治军。依法从严治军,要正确把握依法从严与以人为本之间的辩证关系,二者不可偏废,顾此失彼,只有把人本理念与从严原则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军队建设和谐发展,赢得思想统一。其次要优化制度环境。这就要求一方面结合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军队使命任务的转变,完善组织法、行政管理制度等;另一方面系统研究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广大官兵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再次要健全顺畅机制。要进一步构建全员共同参与的组织领导机制与宣传机制,要按照和谐理念建立完善工作责任制,要完善监督机构的督促检查、奖惩激励机构等,以增强政治工作实效,确保军队思想高度统一,增强凝聚力。

四、管子主张以身作则,启示今天注重个体修身养性

在同一思想上,管子还倡导每个人都要从自己做起,尤其是君上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将帅要作则垂范。《牧民》指明,君主的服用合乎法度,六亲就可以相安无事:上服度,则六亲固。反之,上无量,则民乃妄,君主挥霍无度,则百姓胡作妄为。这就要求君上不欺骗人民,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戴,不欺其民,则下亲其上,以楷模的感染力促使人的思想内化。

(一)必须以身作则。《牧民》云:民众而可一,则有以牧之也。见其可也,喜之有征。见其不可也,恶之有刑。人口众多而可以统一号令,是因为民众得到有效的治理。还主张上身服以先之,君上要以身作则,身先民众。这样,百姓都愿意做好事,暴乱的行为便不会发生了,正如孟子所说: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淮南子》也认为,治国理政要取得民众思想根本性变化的效果,统治者必须从自身做起。天下之要,不在于彼而在于我,不在于人而在于我身,身得则万物备矣!彻于心术之论,则嗜欲好憎外矣!故道术不可以进而求名,而可以退而修身,执政者必须搞好修身养性。

(二)必须施仁行义。《幼官》指出:身仁行义,服忠用信,则王。又断定:行义,胜之理。何谓义?《心术上》曰:义者,谓各处其宜也。如果君王以身作则,实行仁义忠信,就可成王业。施行仁义成就最大。《枢言》曰:时者得天,义者得人。所谓得天,就是得到天时,即要顺应自然规律。既时且义,故能得天与人,先王就是如此,不以勇猛治边境,则边境安;边境安,则邻国亲;邻国亲,则举当。勇而不义伤兵,仁而不法伤正。军之败,生于不义;法之侵,生于不正。《侈靡》还说,上义以禁暴,尊祖以敬祖,聚宗以朝杀,有义胜无义,有天道胜无天道,而且这些制胜方法贵在长期坚持运用,一国君主实为不易。用兵必须因形势而定可否,先王之攻伐,举之必义,用之必暴。鉴于仁从中出,义从外作的道理,还要做到仁故不以天下为利,义故不以天下为名。《幼官》中明智地总结:大胜者积众。胜无非义者,焉可以为大胜。

(三)必须轻徭薄赋。君主要轻徭薄赋勿使民劳,《牧民》断言: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权修》指出了违背民心民意的不良现象:地辟而国贫者,舟舆饰,台榭广也。赏罚信而兵弱者,轻用众,使民劳也。如果舟车饰,台榭广,则赋敛厚;轻用众,使民劳,则民力竭。其恶果是:赋敛厚,则下怨上;民力竭,则令不行矣;下怨上,号令不行,而求敌之勿谋己,不可得也。而要得民心,就需要上无事,君主不要随意扰民,则民自试,人民就会自己试着做事。《形势》还毫不隐晦地指出:上失其位,则下逾其节。这就揭示了君不君、臣不臣,君臣超越应守规范,不以身作则造成的严重后果。

(四)以身作则观启示今天要树立楷模。要达到思想行动的统一,领导干部就应以楷模的力量为人民群众、广大官兵做好表率。首先,领导干部必须加强思想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作风如何,对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具有重要影响。党员领导干部好的作风,能够凝聚人心,克服一切困难,促进军队勇往直前;反之,就会使人心涣散,离心离德,军队建设就要停滞不前,更谈不上能打胜仗。其次各级领导干部要养成良好工作品质,带动广大官兵扎扎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有效地推动军队建设健康发展再次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官兵,一切依靠官兵,切实维护官兵权益,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全心全意为广大官兵服务。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作则垂范,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以楷模的感染力促使广大官兵的思想内化,上下保持高度一致,凝神聚力。

六、综论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或一个组织、没有上下一致,团结协作精神,就是一盘散沙,什么事也做不成。作为特殊社会组织的军队,如果没有统一意志,缺乏凝聚力,甚至内耗,就失去了战斗力,将不战自溃。《管子》兵学思想中的和合谐辑观念探寻了一条理政治军的规律,将和合谐辑作为凝心聚气,赢得战争的首要条件,并且强调只有始终保持这种局面,才能于战时激发全国君民、全军将士的同仇敌忾之心,坚定共赴危难之志。这一思想有助于今天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赢得全国上下、军民团结如一人的大好形势,实现强国梦强军梦。

 

参考文献:

[1]诸子集成.戴望.管子校正.上海:上海书店,1986.

[2]周百义.武经七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1. 

[3]方克.中国军事辩证法史.北京:中华书局,1992.

[4]朱梅生.军事思想概论.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王硕民,总后勤部汽车管理学院基础部教授,硕士生导师,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理事,明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淮河文化研究会理事,曾任安徽科技学院外聘教授)

 

 

 

(责编:刘国旗)

 

上一条:总第37期 《管子》养生思想研究      下一条:总第37期 论《管子》的诚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