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创立90种土壤评估“模型” ——释读《地员》手记之二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4 9:56:09


 创立90种土壤评估模型

释读《地员》手记之二

 周怀宇

作者题记

《管子·地员》篇,是《管子》中研究土壤学说的专论。管子组织大量人力、财力,完成了这篇宏论,视为自己的得意之作,呼之曰: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地员》篇开头语)

《管子·地员》是一篇纯学术领域的专门著作。但是,管子首先是一位政治家,之所以大张旗鼓,举全国之力,开展地员学术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学术与社会政治对接,让学术研究迅速转化到社会政治经济实践,促进社会发展,提升国力,其核心价值观则是两个字:富强!

在那个时代,这是一篇具有历史巅峰的土壤学著作。但是,其生态学方面的含量,超越土壤学而成为这篇学术著作的烙印。在当今具有现代化生态文明的思维中,重新认识其生态文明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更加闪烁中国古代文明宝库的瑰丽。

 

【内容提要用评估学的视角,总结《管子·地员》篇的土壤生态理论,其菁华在于辨认了90种土壤,论证了90种土壤生态指标,构建了土壤生态的评估标准,是为中国最早的土壤生态评估系统。这个系统的架构包含三个部分:上中下三级土壤评估、18个级别的土壤生态评估、90个级别的土壤生态评估。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各有明确的功能。评估内容含盖16个项目。评估思想明确,评估风格尚实,所评土壤指标,不虚美,不妄言。其中18级指标,内容丰满,是全部评估框架的骨干。还有一个特殊的评估项目是比较,用18级指标的前3级优质土壤指标,对比后15级土壤指标,考察蓄、殖、果、木四个方面的生态状况,提取比率,作为数据,划分了土壤生态的优劣等次。数据化的评估,增强了地员论的学术价值。

 

关键词 《管子》;地员论; 九州之土;土壤评估;生态  

 

《管子》卷十九《地员》篇,阐述了土壤生态方面的理论,是为地员论。地员论的学术成就很多,不仅仅是土壤研究,在土壤评估方面也有重大的贡献。用评估的研究方法,大大提高了土壤研究的学术水平。用评估学的视角,认识其评估土壤的贡献,有利于深刻认识地员论的学术价值。集中体现在辨认土壤生态特性方面,制定了二十施土壤指标,论述了五种特殊土壤指标、系统制定了90种九州之土的土壤指标等。后者成就尤为突出,在学术上显示了很多新的特征和理论意义。

其最重要的特征,是构建了土壤评估系统。这是一项发明创造,史无前例。评估的土壤种类多,覆盖区域广,辐射全国地理范围。所谓九州之土,即取《禹贡》九州之义,泛指全国。评估内容丰富,提取了很多数据,信息量大,评估土壤的结论明确,土壤定性中肯,基本上反映了各种土壤的基本面貌。其学术价值,已经赢得历代学界关注,积累了很多讨论。但是,地员论有一个学术菁华,即土壤生态评估问题,尚未引起关注,试为之探讨。

一、创立90种土壤评估标准

认识这个评估系统,需要讨论三个问题。

1、地员论的理论边界

《地员》篇曰:九州之土,为九十物。每州有常,而物有次。这是地员论阐述九州之土的序言,也是地员论的理论大纲。其字面意思,九州之土有90种。每一种土壤都有自身的特性,每一种土壤都有等次。其理论意义,交代了地员论的理论边界和主题。

从理论层面说,地员论把古代土壤学和生态学结合起来了,改造成为自成一体的理论,这就是地员论。它既继承了历史上的研究土壤的成果,又扩大了很多领域,开创了新的理论界面,形成了地员论为标志的新的土壤资源理论。没有任何范儿,也不受任何制约。但是,依据其的内容,可以看出其理论思维,研究主题、对象、范围、任务、意义等逻辑思路清晰。

其研究主题,即是土壤资源;当时,把这个主题称之为地员。

其研究对象,即全国的90中土壤;序言中称之为九州之土,为九十物。必须说明一点,这九十物,即90种土壤,不是地员论诞生之前的数据,而是其研究、论证、评估的结论。

其研究范围,土壤结构、位置、生态、生态环境;这些概念是学术元素,是依据地员论概括出来。

其研究任务,评估90种土壤的标准,划分土壤级别。即如序言所言:每州有常,而物有次。这是地员论辨认土壤的重大成就。

其研究意义,近则辨认土壤,远则正政、匡天下。

综上所述,地员论的理论边界在哪里?必须明辨四点。

其一,九州之土,本质意义是面向全国的土壤研究,而不能理解为全国土壤普查。

其二,为九十物,本质意义,论述评估了90种土壤,而不能理解为全国只有90中土壤。常言“春秋五霸是春秋史,而不能够认为春秋史上仅有5个诸侯国。

其三,每州有常,本质意义,地员论提出每一种土壤都有固有特性,并且揭示了每一种土壤的固有特性,填补了学术上的空缺。

其四,而物有次,本质意义,地员论梳理评估了各种土壤的优劣差别,排列了90种土壤的等次。

辨明地员论的理论边界,就认清了地员论做了哪些事情,怎么做的,也就还原其历史背景,客观公正评价地员论的理论意义。至于地员论提出的90种土壤,能不能代表全国的土壤,能不能包九州之土等等,也就不重要了。因为,理论的边界由“地员论界定。

2、 评估系统的框架结构

细审九州之土的评估内容,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多层次评估,相互叠加、形成复杂多元的评估体系。分析这个体系的框架结构,便于深刻认识其评估体系。

评估的框架包含三个部分:上中下三级土壤;十八级土壤;三土优质土壤。这三个评估系统各有一定的意义,形成梯级结构,可以互相组合,也可以独立应用。

上中下三级分类,划分90种土壤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每一个等级包含30种土壤。这个等级的评估,其意义在于宏观认识土壤的特性,衡量一个区域土壤的资源。

十八级分类,即是18个评估标准,也是18个等级。每一等级,包含5种性状相近的土壤,共计90种。这十八级分类,是细致的分类,也是上中下分类的基础。每一级土壤都按照每州有常的细目进行评估。细目越多,越能够比较各类土壤的差别,便于优劣排序,在规定的评估细目中,有些土壤的评估项目缺少相应的内容,留下评估缺项,缺项越多,优劣等次自然凸显。十八级土壤的评估与定级,是90种九州之土评估体系的骨干,也是土壤研究成果的核心内容与价值所在。

三土优质土壤评估。所谓三土,是18即土壤中排序在前的三级优质土壤,即最好的土壤。三土的命名,分别是粟土、沃土、位土,也称五粟、五沃、五位,表示这三土当中,任何一种土壤,都包含五种性状相近又有微小差别的土壤。例如统一种粟土,土壤颜色不同,三土实际包含15种土壤。三土评估的特点是细目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出优质土壤的特性。具体细目多达16项:命名、结构、性状、地理位置、水资源、水质、适宜谷物、草、树、药、渔、蓄、殖、果、木、人寿、人情等。详见下面列表1、列表2

3、 土壤比较评估

比较,这是一项特殊的评估模式,也是九州之土评估系统中极具特色的评估,是地员论土壤研究的贡献。在18级土壤中,前三土评估为优质土壤,三土之后的其余土壤,都用三土加以比较,衡量等级,认定优劣次序。评估的具体的方法是,确定一个比较的原则,即蓄、殖、果、木四项生态状况。比较的结果,量化为数据结论。例如仅次于三土之后的下一种土壤曰五蘟,亦称蔭土。经过评估,以蓄殖果木,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二。这是评估的数据结论。房玄龄注释曰:言于三土十分,巳不如其二分。余仿此。含义是考察畜牧、农业、果树、林木的生长状况,不如前三类土壤,差距是十分之二。以此类推,三土之下,其余15级土壤,评估的数据分别是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不若三土以十分之四,依次直至最后三级土壤五怷五纑五壏,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七。详细内容参见列表190种九州之土评估简明项目》。

这一评估系统,在社会实践中使用价值较高。特别是在土地分配、征收租税、鼓励开垦等社会经济管理方面,为实施有差别的调节政策,提供了参照。参阅拙文释读《地员》之三。

二、评估系统的生态特色

地员论的土壤评估系统,其学术视野开阔,以土壤为主题,研究范围扩大到生态和生态环境领域,很多生态方面的元素,被纳入研究对象,并被纳入土壤评估的范畴,成为土壤评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项目。这是地员论土壤评估的重大特色,也是这个评估系统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社会应用价值的内在原因。其生态方面的特色,表现为四个方面。

1、上中下三级评估的生态定义

地员论在上中下三级土壤分类中,每一级分类的后面,都注明同级土壤的作物生长状况。在上土30种土壤之后,作出结论曰:凡上土三十物,种十二物。这个结语的含义是,上土共计三十种,适宜种植和生长的作物有12种。中土和下土后面也有类似注明。这是三级评估的概括性结论,这个结论的内容全部是生态方面的总结。值得注意的是,地员论关于上中下三级土壤的评估结语,是有区别的,区别在于各有12种作物。共计有36种。这在《地员》卒章之处,郑重留下了一笔,凡土物九十,其種三十六。也就是说,地员论不仅辨认了90种土壤,也辨认了36种作物。必须说明,含动物。参见前文比较原则蓄殖果木。

2、生态评估占据主要项目

在十八级土壤评估的项目中,生态项目很多,细目约有16项,其中绝大多数属于生态、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如土壤地理位置、水资源、水质、适宜谷物、草木、果蔬、药、渔、蓄、殖、果、木、人寿等。尤其是生态环境与人寿的关系,也列入评估内容,例如民强、民寿等。在五粟评估中,寡疾难老,士女皆好等,阐明了这个土壤环境适宜居住,有利于健康。甚至论及土壤生态环境与民风民俗之间的关系,例如五粟土的生态环境中,记载了其民工巧,其泉黄白,其人夷姤(美好、和善)等。这类评估,已经涉及到环境与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客观的物质的生态环境影响了人的情感与性格特征。

3、七种级别的植被评估

地员论引入生态项目研究的特色是比较深入广泛。很多土壤相关的生态系统问题,纳入土壤专题,形成古代独特的土壤生态学。依据各种土壤的地理位置、环境。论述适宜生长和种植的谷物、树木、草类以及其它植物植被。并且加以评估,依次作出无不宜、尽俱宜、皆宜、宜、唯宜、无宜等7种评估级别的结论。

参阅表1,凡是7种级别的评估结论,用字体加粗并且有下划线标明。

4、评估项目蓄殖果木

前文已述,地员论把蓄殖果木设计为评估的四个比较项目。考蓄殖果木四字,蓄,含义即畜牧业。参照《周礼·职方》记载六扰,郑玄注为六畜,指马、牛、羊、豕、狗、鸡。殖,指农业。房玄龄注曰:殖,谓壤田可播殖者也。果,《说文》释曰木实,即各种树木的果实。《周礼》记载曰: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蓏、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张晏曰:有核曰果,无核曰蓏。可见果,是周王朝重要的经济作物。木,在《管子》中,常和草木、树木并称,含义是林业和木材。在三土比较中,确立蓄殖果木为指标比较,等于全部的评估项目,以动植物的生态状况为准绳。

下面,依据《地员》九州之土的记载与论述,制定《90种九州之土评估系统简明目录》,从中可以进一步认识地员论评估项目中,生态内容的比重。

1,《90种九州之土评估项目表》

 

 

18级

 

土壤

命名

 

三土评估

量化比较

 

 

 

 

主要性状

 

 

适宜农作物类别

 

 

草木

 

 

 

渔牧猎

 

 

果药

 

 

人寿

关系

 

 

 

 

 

 

 

 

 

 

 

 

1. 

五粟

干而不格,湛而不泽,无高下,

葆泽以处。

淖而不肕,

刚而不觳,

不泞车轮,

不污手足

大重细重,

白茎白秀,

无不宜也

尽宜桐柞榆柳檿桑柘栎槐杨等

群木蕃滋,

条直以长。

泽则多鱼,

牛羊。

俱宜竹、箭、藻、龟、楢、檀。薜荔、白芷,麋芜、椒、连。

寡疾难老

士女皆好其民工巧其泉黄白其人夷姤

2. 

五沃

干而不斥,湛而不泽,无高下,

葆泽以处。

剽怷橐土,

虫易全处,

怷剽不白,

下乃以泽

大苗细苗,

赨茎、黑秀、箭长

彼群木,桐柞、枎、櫄梓、梅杏、桃李等

泽多鱼

牛羊。

五臭畴生,莲、与、芜,藁本、白芷。

其泉白青其人坚劲寡有疥骚终无痟酲

3. 

五位

无高下,

葆泽以处。

不塥不灰,

青怷以菭

大苇无、

细苇无,

赨茎白秀

皆宜竹、箭、求、黾、楢、檀等。

鸟兽、麋麃、多鹿。

姜、桔梗、小辛、大蒙、桔、符、榆;箭、苑、山藜、苇、芒。

其泉青黑其人轻直省事少食

群药安聚以圉民殃

4. 

五隐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二

 

黑土黑菭,

青怵以肥,

芬然若灰

櫑葛,赨茎黄秀恚目,其叶若苑

上土12物

上土12物

5. 

五壤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二

 

芬然若泽、

若屯土

大水肠、细水肠,赨茎黄秀以慈。忍水旱,无不宜也

上土12物

上土12物

6. 

五浮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二

捍然如米

葆泽,

不离不坼

忍蔭。忍叶如雚叶,以长狐茸。黄茎黑茎黑秀,其粟大,无不宜也

上土12物

上土12物

 

 

 

 

 

 

 

 

 

 

7. 

五怷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

廪焉如壏,

润湿以处

大稷、细稷,赨茎黄秀慈。忍水旱,细粟如麻

中土12物

中土12物

8. 

五纑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

强力刚坚

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枎櫄,其粟大

中土12物

中土12物

9. 

五壏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三

芬焉若糠以肥

大荔、细荔,青茎黄秀

中土12物

中土12物

10. 

五剽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四

华然,

如芬以

大秬、细秬,黑茎青秀

中土12物

中土12物

11. 

五沙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四

粟焉如屑尘厉

大萯、细萯,白茎青秀以蔓

中土12物

中土12物

12. 

五塥

不若三土以十分之四

累然如仆累

不忍水旱

大樛杞、细樛杞,

黑茎黑秀

中土12物

中土12物

 

 

 

 

 

 

 

13. 

五犹

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五

如粪

大华、细华

白茎黑秀

下土12物

下土12物

14. 

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五

如鼠肝

青梁,

黑茎黑秀

下土12物

下土12物

15. 

五殖

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

甚泽以疏,

离坼以臞塉

雁膳黑实

朱跗黄实

下土12物

下土12物

16. 

五觳

不如三土以十分之六

娄娄然,

不忍水旱

大菽、细菽,

多白实

下土12物

下土12物

17. 

五鳬

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七

坚而不骼

陵稻、黑鹅、

马夫

下土12物

下土12物

18. 

五桀

不如三土以十分之七

甚咸以苦,

其物为下

白稻长狭

下土12物

下土12物

 

三、地员论的学术地位

地员论的土壤学研究成就突出,是中国学术史上一颗宝贵的明珠。然而,其学术地位迄今尚未得到深刻认识和应有的评价。依据地员论的学术特点,不独在土壤研究方面应该予以评价,其土壤评估、生态文明方面,也显示了卓越的成就。姑且不论其学术含量的价值,有待于专门学者去判断,仅仅从学术史看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学术地位应该重新认识。

1、历史上第一个评估系统

地员论在土壤研究方面,构建了土壤评估的多种模式,制定了每一种土壤的标准;依据数据,评估每一种土壤的优劣,排列土壤等次。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专门学术性评估,创造了中国历史土壤评估的奇迹。

仅仅从评估学的角度考察,地员论的土壤评估,有很多特色,其中有三点显示了评估方面的积极意义。

其一,形式多样性。地员论构建了多种形式的土壤评估模式,形成了庞大而又内容丰富的评估体系。其评估形式很多,连同上文(释读《地员》之一)所述二十施和五种特殊评估,多达六七种,如:上中下、十八级、三土、蓄殖果木、二十施、五种特殊土壤以无不宜直至不宜等7个梯级评估等等,多种评估形式叠加,从各个不同的视角,深化土壤资源的认识。

其二,任务艰巨性。共计评估了90种土壤,不仅评估每一种土壤的标准,还评估每一种土壤的优劣,排列等次。设计了90种土壤评估的目标,项目多达16项,其评估的任务很重,累计完成多达1440个评估标准。上面列表1,可以窥见这次评估的规模之一斑。上表1中有很多栏目是空缺,这一点必须说明,空缺也是评估的一种形式,是评估的一种结论,虽然地员论没有文字论述,空缺包含在的评估过程中。

其三,社会适用性。其实,在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土地资源,各个方面对于土地资源的需求不一样,需求土地资源的种类也不一样。构建多种类型的评估,有利于挖掘土地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经济。

从现代社会蔚然兴起的评估学来衡量,地员论的评估系统,代表了中国历史上早期的水平,在那个时代,是空谷足音。

2、第一个土壤研究的里程碑

地员论之前,反映土壤研究的历史,在《禹贡》、《周礼》等文献有一些记载。但是内容很少,目的性不强。《禹贡》九州之土及其出产的记载,旨在随山刋木,明确九州的分界和贡赋;《周礼·大司徒》有一些土壤的记载,旨在建置管理机构和规定官员职责。继之以《地员》,发表了地员论,系统论述了土壤的一系列问题,总结了土壤的很多理论,界定了土壤的概念,评估了各种土壤标准,尤其是90种九州之土和二十施土壤的评估,显示了空前的成就,在历史产生了很大影响。赢得了历代学者的赞誉。在历史传承的问题上,很多学者充分肯定其标志性的地位。明代学者陈士元说:《管子·地员》一篇,载土地所宜,比《禹贡》为详,而亢仓子说《农道》比《管子》尤详。这是对《地员》学术上承前启后的评价,认为《地员》土壤之论,继承了《禹贡》,又超越了《禹贡》。其所论被稍晚的学人亢仓子《农道》继承。清代学者也用历史比较法,予以中肯评价,认为:《管子·地员》犹《周官》之土会、土均也。而《周官·职方》详谷畜所宜,而《司徒》土会之法并及于植物。《禹贡》所纪,惟良材珍异。而《管子·地员》之篇,百谷草木果蔬之属,无微不具。所以辨水土之性,观万货之原,以为斯民衣食之基本也。可见,地员论在历史上同类文献中,被视为辨水土之性的土壤学的里程碑,占据鳌头地位,视为第一部专门研究土壤历史文献。

地员论以其历史上第一部土壤学文献地位和其丰富的内容,在历代农学、尔雅类百科、政书、类书、丛书中被广泛收录、摘录。晋郭璞注《尔雅》、宋邢昺疏《尔雅》、宋王应麟《困学纪闻》、《玉海》、宋李昉《太平御览》、明徐光启《农政全书》、明人编纂《古微书》、明方以智撰《通雅》、明唐顺之撰《稗编》、明陈士元《论语类考》乃至《四库全书》等,均收入或者引论《地员》。

地员论土壤研究的成就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为土壤命名。命名是土壤研究不可缺少的项目,实际是土壤研究的结论,是土壤研究的学术结晶。地员论命名的土壤种类空前,累计达44个土壤命名,留下了学术上的丰厚积累。统计一下,二十施有20个土壤命名、九州之土中的18个命名、上中下三土的3个命名,五种特殊土壤中有3个命名(其中有两种土壤没有命名,但是有评估,见上文表2)。经过地员论命名的土壤名称,从此固定下来,为历代学者所延用。

其二,界定土壤定义。这是一个理论问题,地员论关于土壤的定义,包含四个元素:地下泉为土壤深度的界标;各个区域土壤有自身的固定特性,所谓每州有常;土壤有优劣的差别,即物有次的结论;土壤结构和性状。上述四个成分,标志了地员论界定土壤概念的理论思维。且不论其学术水平距离今天界定土壤的定义有多少差距,有一点可以认定,这属于历史第一次土壤研究的学定义。

其三,论证每一种土壤标准。地员论论证土壤标准的内容十分细致,标准的边界也比较宽,包含水源、水质、谷物、草木、环境、人居等元素都纳入土壤概念的范畴,大大加深了土壤资源的认识水平,也留下了古代土壤资源的宝贵资料。以粟土为例,地员论的论述如下:

五粟之物,或赤或青或白或黑或黄,五粟五章。五粟之状,淖而不,刚而不觳,不泞车轮,不污手足。其种,大重细重,白茎白秀,无不宜也。五粟之土,若在陵在山,在在衍,其阴其阳,尽宜桐柞,莫不秀长。其榆其柳,其檿其桑,其柘其栎,其槐其杨,群木蕃滋数大,条直以长。其泽则多鱼,牧则宜牛羊。其地其樊,俱宜竹、箭、藻、龟、、檀。五臭生之:薜荔、白芷,麋芜、椒、连。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民工巧。其泉黄白,其人夷。五粟之土,干而不格,湛而不泽,无高下,葆泽以处。是谓粟土

上文可以看出,地员论论述粟土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很多内容迄今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

其四,学术思想开明。所谓开明,是说其土壤研究的范围,不止于优质土壤,兼及各种不适宜农业开垦、种植的土壤。可以概括为两大类:农业土壤,非农业土壤。例如五种特殊土壤、上中下三土中,中土和下土基本上是不生长草土的不毛之地,但是认识这类土壤,有利于其它经济开发。“地员论克服土壤研究的片面性,为全面掌握国土资源的信息,奠定了基础。

 

地员论关于90种九州之土研究,前三级土壤的评估和论述十分详细,这三土,即是前文所述之粟土、沃土、位,也称五粟、五沃、五位。其中每一个级别的土壤,都包含5细微差别的土壤,常以土壤颜色不同而区别,实际是15种土壤。这一部分土壤资源,属于90种土壤中最好的三个级别,关系到国家粮食收获的总产量,关系到国计民生;地员论关于土壤生态和生态环境方面的内容,在这三土体现出来。为了进一步认识地员论的学术地位,依据地员论的论述,制作《三土评估简明表》如下,

 

2,《三土评估简明表》

 

三土

名称

 

 

五   粟

 

 

五    沃

 

五     位

 

级别

 

 

上土一级

 

上土二级

 

上土三级

 

评语

群土之长

干而不格,湛而不泽,

无高下,葆泽以处。

粟土之次。

干而不斥,湛而不泽,

无高下,葆泽以处。

沃土之次。

无高下,葆泽以处。

 

性状

五粟之物,或赤或青或白或黑或黄,五粟五章。

五粟之状,淖而不肕,刚而不觳,不泞车轮,不污手足

五沃之物,或赤或青或黄或白或黑。五沃五物,各有异则。

五沃之状,剽怷橐土,虫易全处,怷剽不白,下乃以泽

五位之物,五色杂英,各有异章。

五位之状,不塥不灰,青怷以菭

适宜

农作物

大重细重,白茎白秀,无不宜。

大苗细苗,赨茎黑秀箭长。其麻大者,如箭如苇;其细者,如雚如蒸。

 

大苇无、细苇无,赨茎白秀

地形

位置

在陵、在山,在隫、在衍,

其阴其阳,

在丘、在山、在陵、在冈,在陬,陵之阳,其左其右

在冈、在陵、在隫、在衍,在丘在山,

树木

宜桐柞,莫不秀长。

其榆其柳,其檿其桑,

其柘其栎,其槐其杨,

群木蕃滋数大,条直。

宜彼群木:桐、柞、枎、櫄,及彼白梓其梅其杏,其桃其李,其秀生茎起,其棘其棠,其槐其杨,其榆其桑,其札其枋。其阴则生楂蔾,其阳则安树五麻。

若高若下,不择畴所。

宜竹、箭、求、黾、楢、檀。其山之浅,有茏与斥。群木安逐,条长数大:其桑其松,其杞其茸,种木胥容,榆、桃、柳、楝。……

其林其漉,其槐其楝,其柞其穀,

鱼牧猎

其泽则多鱼,

牧则宜牛羊。

其泽则多鱼,牧则宜牛羊。

群木安逐,鸟兽安施。既有麋麃,又且多鹿。

草药

其地其樊,俱宜竹、箭、藻、龟、楢、檀。五臭生之:薜荔、白芷,麋芜、椒、连。

五臭畴生,莲、与、芜,藁本、白芷。

群药安生,姜与桔梗,小辛、大蒙。其山之枭,多桔、符、榆;其山之末,有箭与苑;其山之旁,有彼黄,及彼白昌,山藜、苇、芒。

人寿

五臭所校,寡疾难老,士女皆好,其民工巧。其泉黄白,其人夷姤。

其泉白青;其人坚劲,寡有疥骚,终无痟酲。

其泉青黑,其人轻直,省事少食。

群药安聚,以圉民殃。

 

三土的农业价值很大。全国范围内容,三土分布范围也很广,无论山区、丘陵、河川、高原、平原等到处有。毋庸置疑,三土分布地区,都是人口繁茂、人群密集区域。相反,三土之外,其余15个级别的土壤,由于出产不若三土,文献中也没有记载居住人口评估,说明人口稀少,不太适合居住,或者尚未开发的区域。

实际上三土是分布范围最广的土壤,承载着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发展重要栖息地和发祥地。具有重要的社会实际意义。

 

(作者简介:周怀宇,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副会长)

上一条:何如璋《管子》研究之述论      下一条:管子法哲学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