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管子思想对现代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文化的借鉴意义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4 9:02:35


 管子思想对现代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文化的借鉴意义

  

陈星辰

 

 

内容摘要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的本质是将文化作为管理的根本途径。企业文化建设要求挖掘我国自己的文化资源,特别是管理思想资源。一段时期以来出现了一种盲目崇拜国外企业管理书籍的不良风气。这是对我们自己的文化资源、管理思想资源不够重视的结果。《管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部子书。它内容博大、思想深刻,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管理思想。改革开放以来,对《管子》管理思想的研究日渐繁多,但多是就其某一方面进行阐述。本文试图将《管子》错综复杂的管理思想贯穿起来,发掘其潜在的和谐体系,探求并阐发其对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管子;现代企业;企业文化

 

《管子》一书,主要是讲君主治国理政,以求国富兵强、称王天下的最终目标。所以,书中有大量的篇幅谈到了怎样做一个优秀的国家领导者。对一个企业而言企业,也存在着做一个怎样的领导者、怎样做一个领导者的问题。当然,由于时代背景大相径庭,春秋战国时代“圣”“明”的诸侯国君主与21世纪成功的现代企业领导者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是,我们可以也从中找到共通的东西,而这些往往对一个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是更重要的。

 

一、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企业文化管理思想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从美国发展起来的。当时,美国的一些企业家和学者惊讶于日本在短短几十年中的经济成就,纷纷把目光投向这个东方小国。通过研究日本企业成功的经验,他们发现日本企业家更多地是在用一种文化的东西管理企业。如日本企业管理制度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等,这些符合本民族文化的管理制度实行起来,更能得到员工的拥护,使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得以提升,产品和服务更加优质和高效,从而企业的效益得到提高。

企业文化管理思想传入我国之后,很快引起了我国企业界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并同当时兴盛的文化热相呼应。季羡林曾经对当时的文化热进行了评论,他表示:最近几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文化热的高潮。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我想,大家都会同意,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都不能专靠科技来支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要同步建设。季羡林在赞同这股文化热高潮的同时,也看到了热潮中的一些隐忧:在众多的讨论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问题的论文和专著中,我只有一个感觉,这就是,讨论中国文化,往往就眼前论眼前,从几千年的历史上进行细致深刻的探讨的不够,从全世界范围内进行最广阔的宏观探讨的更不够。我们应该避免两个极端,一不能躺在光荣的历史上,成为今天的阿Q;二不能只看目前的情况,成为今天的贾桂。季羡林在那个时候所忧虑的事情今天又出现在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领域。

虽然美国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研究者是从日本企业的经验中得到了启发和触动,但是,他们并没有将自己的研究内容局限于日本企业本身,更没有生搬硬套日本的文化在美国企业身上。在美国较早出版的企业文化研究专著中都大量地列举了美国自己的出色公司进行文化管理的实例。著名企业管理经典书籍《追求卓越》这样说:真正使我们心驰神往的却是:我们调查得越深入,就越认识到出色的公司都具有大量这类事例和形象。我们开始认识到,这些公司都拥有跟任何一家日本公司一样强有力的文化系统。而且不论是在哪种行业里,这种文化传统的出色之处都是不难看出的。这些公司基本上都在干着同样的事情,有时不免有点土里土气,但总是非常认真地干着,并且不厌重复,其目的则是要保证所有的职工都接受它们的文化传统,否则就得请君另谋高就。作者认为,美国企业文化中也有堪与日本企业文化相媲美的东西,美国企业需要做的就是使美国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在自己企业的员工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但在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实践者和研究者就没有那么自信了。要想不落后于其他国家,我们只有拿出自己的企业文化管理思想。在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管理思想资源是十分丰富和深刻的。我国传统文化典籍中有不少就是许多日本企业家的必读书!而正是这些企业家创造的日本经济奇迹让美国人惊叹不已,并开始了企业文化管理思想研究。而《管子》一书,正是一部有着丰富管理思想的著作。

 

二、《管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生存环境

《管子》集管子学派思想,经数百年前后相传,内容特别丰富,是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哲学的古代经典著作。《管子》艺术对发展生产、理财经商、养民生息有精辟见解,是我国古代难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学术著作。

作为我国著名的治国理论书籍,《管子》是一部光照千秋的先秦政治经济学大典。书中体现的管子思想,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渊源。利民、富民、顺民的思想,政之所兴在顺明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的政治准则,体现了深刻的民本思想;提出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的原理,为走上富国强兵的道路,采取的种种经济措施,体现了义利并重的思想。所有这些均是《管子》一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政治思想文化的精粹。

新时期以来,有关经济思想的研究涉及到了《管子》经济理论的各主要方面,专家学者开始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对其思想进行研究,这都为深入发掘和应用我国古代先进的管理思想提供了可能。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企业的管理环境、管理实践以及国外传来的管理理论都有了不小的变化,我们现在有必要在新的环境下,借鉴新的理论视野,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和教训,对《管子》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对现在和以后一段时间的企业管理实践提供更有益的帮助,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企业文化体系的题中之义。

 

三、《管子》思想对当代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意义

(一)明君思想和企业领导者的修养

1、企业领导者要把握好时机。《管子·霸言》指出:智者善谋,不如当时。精时者,日少而功多。意即智者善谋,不如善于捕捉时机。把握准时机,则事半功倍。因此主张在军事上务具其备,而慎守其时。以备待时,以时兴事,时至而举兵。《管子·正世》提出;随时而变,与时变,《管子·山至数》篇认为要乘时进退;,指根据时机变动策略、决定进退。《管子·宙合》篇则以生动的事例、通俗的语言说明了把握时机的重要。春采生(按:嫩叶),秋采蓏,夏处阴,冬处阳。此言圣人之动静、开合、屈伸、盈缩、取予之必因于时也。时则动,不时则静。譬之犹夏之就凉,冬之就温焉,可以无及寒暑之灾矣。这就是捕捉时机。

2、企业领导者要保持公正无私的品质。企业领导者在用人、采纳建议的时候,不能以感情的深浅和关系的亲疏为标准。正如《管子》中所说:毋曰不同生(按:姓),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同时,在用人时要看重实际的效果。能给这个企业带来效益的能人、好点子,就任用、采纳;不能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庸人、坏点子,就不任用、不采纳,如果是已经在这个企业里的人,就应该坚决地清理出去。就像《管子·七法》中说的那样:便辟、左右、大族、尊贵、大臣,不得增其功焉。疏远、卑贱、隐不知之人,不忘其劳。故有罪者不怨上,爱(按:受)赏者无贪心,则列陈之士,皆轻其死而安难,以要上事;本(按:主)兵之极也。

3、企业领导者要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和形象。企业领导者的行为和喜好影响和带动着周围的中层领导,从而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员工。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管子·牧民》我们常常说,言传身教。我们希望企业的员工怎么做,不能靠简单地发号施令。

(二)人才思想和企业人才问题

1、《管子》把人才放到最重要的位置。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夫霸王之始,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霸言》)人才是治理天下之极。人才是称王天下之本。能不能得到人才、用好人才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在我们今天看来,这是很有眼光的判断,也是十分有借鉴意义的论断。

2、建立完善的举荐人才的制度。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分州以为十里,里为之尉。分里以为十游,游为之宗。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皆有长焉。凡孝悌、忠信、贤良,俊材,若在长家子弟、臣妾、属役、宾客,则什伍以复于游宗,游宗以复于里尉,里尉以复于州长,州长以计于乡师,乡师以著于士师。(《管子·立政》)有了这一套比较完备周密的人才选拔推荐机制,国家才能吸引到真正的人才,真正的人才才能实实在在地为国家所用。

3、合理的任用人才。爵授有德,则大臣兴义;禄予有功,则士轻死节。上帅士以人之所戴,则上下和;授事以能,则人上功。审刑当罪,则人不易讼。(《管子·问》)这就是说,任用人才合适不合适,一要看他的品德和他的地位相不相称;二要看他享受的待遇和他的为企业的奉献相不相称;三要看他的才能和他的职位相不相称。在《管子》作者看来,这三条关系到的不仅仅是用人用得对不对的问题。这三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能不能治理得好。国家是这样,企业也是如此。

4、积极实施对人才的激励与约束。《管子》的看法是不要管得过死,统得过紧,要看主流、看大局。《管子·宙合》用生动的比喻告诉我们这个道理:“鸟飞准绳。此言大人之义也。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常,义立之谓贤。故为上者之论其下也,不可以失此术也。书中用鸟飞回巢的事情来做比喻,强调现代企业中的知识性、科技型员工面临的工作任务,更多的是需要开发自己的智力、知识和创造力去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宽松的、自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灵活的、机动的工作制度成为必要的了。相反,如果还是一味地让员工在严格的、死板的制度下工作,久而久之,压抑了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反而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

(三)君臣观和企业上下级关系

正确处理君臣关系,要做到科学合理地分工协调,首先领导者必须公开科学地设计组织机构、确定职位职责、制定政策计划上;同时下级在执行这些政策计划的时候要做到细致谨慎。《管子·君臣上》中提到:君失其道,无以有其国;臣失其事,无以有其位故曰:君明、相信、五官肃、士廉、农愚、商工愿、则上下体而外内别也,民性因而三族制也。领导者尤其是比较大的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对企业和员工的领导主要是通过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战略规划、政策文件等。领导者对下级的职责分工当然也会通过这种形式。这就要求在制定有关的文件的时候要多方考虑、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而要做到这种程度,闭门造车是不行的,必须公开地征求意见、广泛地调查研究。只有这样确定的职责分工才是下属能够接受的。

(四)以人为本和企业价值观建设

前三个方面(企业管理者的个人素养、企业领导者如何处理人才问题、企业中上下级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方面。但是,无论是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言,还是从实现企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目的而言,企业都离不开顾客、社会和环境。从而企业文化建设也不能无视企业与顾客、社会和环境的关系问题。

要处理好企业与顾客、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我们认为就是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价值观。以人为本一词,最早就出现在《管子·霸言》篇中: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强,本乱则国危。这里的意思是说人在成就霸王之业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

《管子》一书有很多地方提到要重视人民。《管子·霸言》中曾说:夫争天下者,必先争人。明大数者,得人;审小计者,失人。得天下之众者,得其半者霸。《管子·权修》指出:欲为天下者,必重用其国;欲为其国者,必重用其民。《管子·牧民》也认为政之所行,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些都说明,《管子》的眼中不是只有人才,还有广大的老百姓;其处理人才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如何更好地治理老百姓,使老百姓满意,从而的道更多的民主的支持,王霸天下。

四、小结

《管子》思想博大精深,单是其中的管理思想,本文也仅仅只是有限的一部分。从这几部分中,我们以窥探了《管子》管理思想的精髓,即追求和谐之道。“畜之以道,养之以德。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偕习以悉,莫之能伤也。(《管子·幼官》)君主通过发扬道、德,不单能和臣子实现和谐,还可以使全体人民实现和谐。

 

[参考文献]

[1] 刘芹.王树楠对管子思想的解读和阐发[J].管子学刊,2008,04:33-36.

[2] 赵义.管子思想与现代企业道德[J].理论界,2007,01:178-179

[3] 刘国旗.“管子哲学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综述[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管子哲学经济思想与当代经济问题——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年年会暨全国第七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2:9.

 

 

(作者简介:陈星辰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主要从事哲学、文化研究。)

上一条:《春秋》三传中齐桓公与管子形象分析      下一条:现代教育视域下的管子教育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