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叔向贺贫与柳宗元贺灾的启迪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5 9:52:45


 叔向贺贫与柳宗元贺灾的启迪

炎龙

 

上世纪60年代读初中时曾学过一篇叫《叔向贺贫》的古文,当时老师讲得虽很用心,可我们却学得囫囵吞枣,更不明白贫穷有什么值得祝贺的。最近再次反复读之,才渐渐明白该文的深意,把这篇文章放到现在,也具有很不一般的启迪意义。

春秋时期的某一天,时任晋国正卿的韩宣子与太傅叔向见面闲聊,宣子为自己的清贫而感到苦恼,可叔向反而祝贺他,宣子很是不解,于是叔向首先讲到了没有一亩土地、没有多少家财却德行高尚、美誉远扬、免于灾祸的栾武子,又讲到了曾经贵为晋卿、财富抵得上晋国王室一半、臣仆抵得上晋国三军一半却因为德行浅薄、骄横异常、结果陈尸于朝廷、宗族被诛灭的卻昭子,最后叔向点了正题:现在你有栾武子的清贫,我认为你也能奉行他的美德,因此我要向你祝贺。如果你不忧虑自己道德不立,而只忧虑财物不足,那我哀悼你还唯恐来不及,又怎能祝贺你呢?韩宣子听后,对叔向恭行了跪拜叩头大礼,并说:我韩某在将要灭亡之际,幸亏听了你的忠言而得以保存下来,不仅是我,而且从我们的祖宗桓叔以下,都应感激你的指点啊。此后韩宣子一直为臣低调,执政晋国高官长达27年,直到其年过七旬寿终正寑。

叔向贺贫,其祝贺的对象是掌握着生杀大权的国家重臣,也是叔向的顶头上司,他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讲出了忧劳兴国、逸奢亡身的客观规律,使韩宣子如醍醐灌顶,幡然省悟。这里不仅可以看出叔向的敢于进谏、善于进谏,也可以看出韩宣子是一个从谏如流、勇于纳谏、乐于纳谏的好领导。而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领导,就非常缺乏韩宣子的雅量了,他主政一个地方,这地方就都要听他的;他主政一个部门,这部门就都要听他的。如果听到了不同意见,他就认为是在和他过不去。如果其属下的某个部门对他有意见,那以后这个部门在他手里就很难办成该办的事;如果他知道某人对他提了意见,那人就是才华横溢、德配天地,他也会将其打入冷宫,不予重用。今天类似于叔向的正直人士如凤毛麟角,而类似于和珅的拍马之人却愈来愈多。近年来被查处的任性官员们无不如此,所以现在手握党和人民赋予的大大小小权力的官员们,当领导的应当向韩宣子学习,当下属的应当向叔向学习。无论当多大的官,手中有多大的权力,都不可霸道、违规和任性。绝大多数官员既是领导者也是被领导者,都得摆正位置,在被领导的位置上要学习叔向的敢于和善于进谏;在领导的位置上就要学习韩宣子的勇于和乐于纳谏。惟有如此,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可以踏踏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工作,才能真正对自己的家人负责,为自己的祖上争光。

前不久读《古文观止》时读到了柳宗元的《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一文,如果光看这个题目,我们一定会以为作者的脑子不正常,朋友家遭了火灾,家产荡然无存,你不慰问也罢,竟然还写信去表示祝贺,真是岂有此理。可读完全文后我才知道,原来王参元虽然才学超群,却迟迟没有受到重用,竟是因为其家中十分富有的缘故。那时的朝庭官员都爱好廉洁的名声,都生怕推荐王参元会被别人说是接受了王参元的贿赂,所以柳宗元在贺信中说:现在这场大火把你的家产烧光了,以后人家推荐你提携你,猜疑和顾虑也就成了烟灰尘埃,你的才能也就可以表现出来而不再被玷污,那些早就想推荐你的人也就敢开口说话了,授予你官职也就不必顾忌了。正因如此,我感到火神是在帮助我的好友啊,故而为你受灾而高兴,所以我也将吊慰换成祝贺。

虽然此文的本意是批评官场中造谣生事、压抑贤才的恶浊风气,但笔者对此文的第一感觉却是那个年代的官员很看重名声,因为人家富有就避嫌而不敢推荐和重用人家,等到人家家产荡然无存了才敢向朝廷推荐。这虽有沽名钓誉之嫌,但也不失为自保的办法,如果推荐错了一个官员,那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而我们时下的一些官员,却一点也不知道避嫌和自保,越是钱多的老板越是和他要好,不少官员还与老板们结成了利益共同体,结果是老板一出事,他也跟着一起出事,近几年查处的大要案件无不是如此。

上述两文,一个贺贫,一个贺灾,都是针对官员而言的,都是希望为官者不要拥有过多的财富。因为官员有百姓和国家养着,不管咋样,他们都会生活无忧,如果允许他们拥有过多的财富,他们就会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追逐财富,就会骄奢淫逸、无恶不作,就会成为国家之害、人民之害。此道理放在现在也非常适用,如果从政为官者能甘于清贫,那是人民之幸、国家之幸,反之如果将手中权力当作谋私利的工具,那是人民之害、国家之害。前车之辙,后车之鉴,我们现代的为官者,都应当好好学习领会上述两篇文章的深意,从前人那里汲取有益东西。

贺贫与贺灾的道理都只适合于官员,而不适合于普通百姓,普通百姓手中没有权力,他们要生存,要养育子女,要赡养长辈,所以他们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和获得财富是天经地义的,是无可非议的。他们财富越多就越光荣,中国梦的真正实现,必须要以百姓的富裕为根本标准,而官员正好相反,既然选择了从政,就不要再去奢望财富。

 

(作者简介:炎龙,本名王延龙,退休教师)

上一条:发挥优势,留住乡愁 把管子文化魅力转化为生产力——颍上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下一条:《春秋》三传中齐桓公与管子形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