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发挥优势,留住乡愁 把管子文化魅力转化为生产力——颍上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2/10/18 16:22:35


 本刊特稿

发挥优势,留住乡愁

把管子文化魅力转化为生产力

                           颍上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发展旅游产业的调研报告

 尚贤

  

【概要】管子故里颍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沿淮生态湿地气候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颍上人在因地制宜创建旅游产品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拥有一个5A级、两个4A级,2个3A级的风景名胜区,成为享誉皖北的著名旅游大县。

为向旅游强县目标迈进,颍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以管子文化为核心,以 宋代八景为基础,与现有的生态旅游景区实行优势互补,配套成龙,打造强而长的文化旅游产业链条。把以中国管园即中国管子文化产业园为龙头的古代景观资源恢复性开发、保护性建设项目,当作主攻方向,战略性工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保护开发利用以管仲文化为旗帜的地方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建设旅游强县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已经得到部分实施,建议将其进一步列入正在谋划的十三五规划,在未来五年时间里,集中力量攻坚克难,全面建成。为此,本文根据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心的宗旨,根据本回驻地颍上旅游发展的战略需要,拟开展对其历史文化景观资源的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撰写调研报告,紧密结合实际,提出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切实进一步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在尊重古人的智慧和劳动,尊重景观营建的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能动性和创造性,规划构建一批以历史文化景观资源为主题的高标准的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的诸多思考和建议,以供有关党政领导决策参考。

 

管子故里颍上地处皖西北,淮河和颍河的交汇处,国土面积1859平方公里,人口179万,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和沿淮生态湿地气候的自然资源。颍上作为邑治地名,已有3000多年历史,是中华第一相、杰出政治家管仲(前723~前645)的出生地。颍上还孕育出甘罗、甘茂等历史名人,先后产生过五位宰相。尤其是管鲍相齐,首霸春秋,管鲍之交,千古流传。颍上文风鼎盛,历史上和现当代在哲学、宗教、书法、绘画、艺术、文学、自然科学等方面均不缺乏重量级的领军人物,还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花鼓灯艺术,以及大量的民间艺术形式等。

一、厚德载物:颍上丰厚的历史文化景观资源

颍上县境内历史景观资源十分富饶。直到上世纪40年代,颍上存有古市、镇31处,村落623个,祭坛4处,庙宇建筑130处;而文献记载的庙宇则有247处之多,如新庙湾的管子庙、龙王庙村的龙王庙等,仅仅八里垛子就有8座寺庙;存有古迹如管鲍故里、管谷、管鲍祠、慎城、甘城、段王城、荆亭城、武阴城、留犊湾、张公潭、屠堤、爱莲池、河洲书院、黄宪故里、黄庭兰亭碑刻、宋家花门楼、黉学大成殿、明伦堂、常家祠堂、白衣庵、白马寺、颍城城墙、护城河、颍水新河等约50处。古墓葬管仲衣冠冢、夷陵、留陵、甘罗墓、黄宪墓、竹林七贤墓等近30处。

此外还有与神话、传奇相联系的淮、颍、肥三川和焦岗湖水系的沟渎、湖泊近60处,以及张公潭、白龙潭、老龙潭、赵龙潭四大水潭,16处著名的水塘。颍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除管子、鲍叔牙、甘罗的传说以外,还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的代表颍上花鼓灯、推剧(四句推子)以及其他民间灯舞、灯歌,民间说唱艺术,民间歌谣、故事、手工艺、美食、民俗文化等。

 近现代文化遗迹尤成章墓、戴厚英雕像、戴厚英墓、润河闸坝指挥所,以及红色文化资源颍上烈士祠、黄家坝起义烈士纪念碑、周丽平烈士纪念等。

然而,颍上最知名的首推宋代八景:

    1.文地春风:位于建颍乡文地村。相传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时,从楚国返鲁,途经此处,在此住过。后来此处更名为文地村。相传孔子先到此处,子路因有事拉后。在高河沿附近碰上个老农。子路询问他见到夫子没有,老农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何谓夫子?孔子住下后,听说管子家乡就在附近,便领着弟子拜谒了管子故里,对学生说教了管仲之事,对管仲予以很高评价。 此地古有春风桥等景点。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九月,县长张鼎家撰文,许敬函在孔子止宿处立一纪念碑。

 2.白庙晓烟:位于县城北部5里处颍河左岸的晓烟庙沟。昔有古井,相传有白龙于此升天,故建庙祀之(据考,白庙即白公庙。白公,名胜,楚国公子,楚国侵入中原,颍上曾为其封地,古代颍上改颍称慎,即始于白公)。此处因湖洼地多,林木多,每天晨雾弥漫,很多人起早来此烧香祈祷,这样晨雾香烟交织在一起,飘浮在林木之间,蒙蒙笼笼,苍苍茫茫,更增加了神秘色彩。

3.映林晚照:位于江口镇北八里的聂家湖畔。昔有映林村。因湖边林木丰茂,水波清澈,人烟聚集,每当傍晚在夕阳的照耀下,水面上金光闪闪,波光粼粼,林木、村落皆染上金色,如图画一般。

   4.甘罗故址:位于刘集乡穆岗村附近,是战国名相甘茂和甘罗爷孙的故居。甘罗墓葬于此处颍河边,其墓地早已塌陷于河里,现有清光绪二十五年安徽巡府陈彝题写的秦上卿甘罗墓碑一块。这里还要说明的是:颍城北部6公里的颍河南岸的高河沿,古称甘城,现余遗迹;史载其为甘罗府居,梁代在此设过下蔡郡府,后又设过甘城驿,颍上县城也曾置于此。

    5.赛涧流泉:位于赛涧乡颍河入淮处上方。相传此处河中有72眼涌泉,涌出水浪高出水面数尺,水花飞溅如玉珠散落河面,水声潺潺,如丝弦悠扬。特别在夜晚,星散河里,水天一色;泉声悠悠,甚为悦耳,舟行此处都不忍离去。因泉水像山涧里的飞瀑倒悬,故名:赛涧。相传此处在清代以前建有奎星阁,所以此景点又叫奎星凌霄。 

6.莲池月夜:位于县城西部黄沟流入五里湖处,即现在的阜颍公路桥附近。此处湖面长满荷藕,夏季满塘荷花迎月开放,水面烟雾蒙笼,煞有莲花仙境之感。此处古有莲花庵一所,有高僧居此,其门楹联曰:蒲团坐落三更月,木鱼敲散一天星。清代建爱莲亭一座。

   7.江口晴波:位于江口集西,乌江入颍处。两水相汇,浪花激荡,波光粼粼。在阳光晖耀下,金光闪闪,更有白帆远影,渔歌唱和,美不胜收。故江口镇亦曾以晴陂镇、江陂镇命名。

    8.桐邱古木:位于半岗镇唐朝古刹清凉寺西2里处,有以桐邱名之的土丘一座,上有古木一株。

二、潜龙在渊:方兴未艾的颍上旅游产业

 1.颍上人民具有热爱自然、涵养生态、传承文化及其造园兴景的优良传统。颍上除了上述古代遗存和宋代八景之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兴景事件历史上还有:明代万历年间颍上知县、著名文学家、戏剧家屠隆(公元1543-1605,字长卿,浙江鄞县人)修建的管鲍祠,以及所作的碑记,兴修东门河堤上及所建绿波亭,规划开挖颍水新河(万历六年),并由后两任知县何应承和何豸,前后花了十九年的时间开挖成颍水新河(万历二十五年)。屠隆在离开颍上二十年后,重归旧任之地,笔舞龙蛇,挥毫抒怀,写下的名文《开挖颍水新河记》(又名《重开颍水碑记》)。而颍上历史上最重要的造园事件发生在上世纪民国初年。当时地方世家豪绅尤荫轩兴建了素有江北第一私家园林之称的尤家花园及其尤氏庄园,两处建筑占地一百多亩,为前园后宅格局,造园和园林艺术尽显明清以来江南私家园林的精华,园内曲径通幽,布局精巧,亭榭佛阁,书法勒石,古木奇石,名花佳卉,充满文人书卷气,是颍上近百年以来最为完好的建筑和造园艺术的典范。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家花园改称淮上公园。近年恢复初名,与新建的五里湖湿地公园一并申报为国家4A级景区。

2.人民群众兴园造景的实践推动颍上旅游产业发展。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颍上农民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因地制宜,土法上马,先后涌现了小张庄、八里河、迪沟、三王村等生态示范典型和农民公园。颍上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经过旅游产业规划建设和升级改造,八里河旅游风景区已经成为皖北唯一家国家5A级风景区,迪沟生态示范园区成为国家4A级景区,最近又被评为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颍上县城100平方公里规划区已经形成南有八里河,西有五里湖湿地公园和尤家花园,北有新区景观带,东有滨河公园和3A级管仲酒文化博物馆,中有管仲广场、管鲍祠以及星罗棋布的十几个小游园、景观园和休闲广场等。颍上已成为安徽闻名遐迩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县,并一步跨进了文化旅游的新兴市场,那么接下来颍上旅游经济的增长点和升级换挡的引擎何在?

3.安徽省管子研究会在管子故里生根开花结果。杰出古代政治家管子和管子故里这两块巨大的无形资产,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是颍上文化旅游产业腾飞的翅膀,预留下无尽的发展想象空间。这些年颍上县委、县政府在人财物上大力支持省管子研究会以法按章开展学术活动,并十分重视和尊重本土文化学术和管理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人脉广、思路宽、接地气、善学习、懂组织、能协调的优势,为颍上的文化软实力提升、为颍上大打管子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智力支持。以本土人士领军的省管研会秘书处,先后提出三管齐下和六个走向的战略目标,并借助央视百家讲坛推出专题《名相管仲》,制作插播颍上县文化旅游宣传片,由央视确认安徽颍上是管仲故里,一劳永逸地结束了管子故里之争。管研会先后正式出版物三卷本《管学论集》和五卷本《管学论丛》,300多万字。《管学论集》一出版就获得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著名学者郭因称之为是向社会、共和国献上的厚礼。先后推出各类出版物20种,30000余册,《管子研究》期刊40期,发行30000份,累计发表文章1800多篇,约1000万字。省管子研究会法人代表、副会长兼秘书长龚武务虚务实,笔耕不辍,著述甚丰,《论管仲生于公元前723年》论文在《管子学刊》上发表,消弭了管子出生年月各执一端的悬疑,被阜阳市人才领导小组批准为团队带头人,县里评为首批地方文化名家,当选成为省社科联委员,被北京大学国际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聘为特邀研究员和管子文化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成为知名的管学专家。

4.管子文化学术加旅游催生文化旅游经济。在互联网加时代,也预示着文化加”时代的到来。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生活水平的提高,在文化旅游市场的催化下,颍上加大了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产品开发的力度。颍上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五城同创即创建管子文化城,新型能源城,平原旅游城,滨水园林城,文明宜居城的目标。五城同创切合县情地将管子文化城置于首位,突出了管子文化的支撑龙头作用。

精心打造、连续十届成功举办管子文化旅游节和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一节一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各地专家、学者、客商、观光客遍及海内外,人数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仅2015年第十届全国管子学术研讨会,就有来自全国13个省市以及美国的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近200人参会,提交论文80多篇,50多万字。根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旅游文化节和学术研讨会期间,颍上接纳了全国各地专家、学者2000余人次,客商10000多人,观光旅游者达12000万人次,累计创商贸、旅游收入50多亿元。

管子文化产业链也越来长,越来越强。据不完全统计,颍上全县以管子、管仲命名的企业、事业单位、景点、商铺、道路、建筑物等已经超过500个。作为管子文化与企业深度结合的范例,安徽省管子研究会成员单位安徽管仲酒业,所生产的“一匡天下系列名酒,已成为安徽名牌,蜚声省内外,年销售白酒产值达8000万元。2013年,颍上县政府与香港卫视签订的40集电视连续剧《管子》的拍摄协议。

管子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社会文化的整体崛起,颍上已经跃入安徽省综合实力的强县的行列,成为阜阳市的排头兵。到2014年,颍上县财政收入已经连续五年接近或突破30亿元,颍上已经快速成长为皖北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先进县,正在向皖北乃至安徽文化旅游强县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颍上在人才队伍、战略思路、平台建设和学术文化等方面另辟蹊径,避免了诸多名人故里在利用名人效益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上走的弯路,具有一定的后发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矛盾:一是缺少足以支撑并与管子故里和管子名声相匹配的纪念性、标志性、综合性大型名胜建筑群。管子文化的硬件建设欠账比较多。现有管鲍祠、管仲广场,八里河风景区锦绣中华园的管子文化碑刻,以及新落成的九合塔等单个景点,没有超越文化点缀当配角的框子;二是宣传教育和普及媒体、教育等主阵地与管子文化和学术研究成果不匹配。媒体在规范口径正确表述管子、《管子》和管子文化方面,差距较大,学校和社会教育在转化管子文化管学成果方面甚至还处于启蒙阶段。三是国家宏观文化管理体制改革或优惠政策,与作为国学经典作家的管子故里及其管子文化学术建设不匹配。应在重点文化名人和名人故里建设规划上,出台针对性的扶持、孵化政策,在学术机构设置、编制和人力资源上给予重点扶持和优惠政策。

三、管子故里:讲述有意味的中国故事,留住不一样的乡愁

建议以中国管园,即管子文化产业园为龙头,整合宋八景,打造颍上古十景:

1.管鲍出生地景观。中国管园即管子文化产业园为主体,在适当的时候,经过充分论证可规划建设管子出生地,鲍叔牙出生地纪念馆和管母纪念馆。

想象或复原展示:尽快制作出中国管园即管子文化产业园或一河(颍河)两湾(新庙湾、管谷湾)管鲍历史文化旅游风景区规划想象的三维图像或模型,包括管子出生地纪念馆、鲍叔牙出生地纪念馆和管母纪念馆,颍河观光索道或桥梁(拉索桥)。但景点的开发和布局则需要因地制宜、统筹考虑。其总体景观效果模型,可以微缩展示在博物馆中。

2.管鲍之交景观。管鲍祠,始建于明代万历初年。后来屡遭兵燹毁坏,多次重修,现保存为民国初年的建筑,上世纪八十年代成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于管仲商贸城内,为颍上文物所办公所在地。

想象或复原展示:今天的管鲍祠虽然基本保存了古景风貌,但对照记载,还是发生了不小的改变,如原记载:祠东有九合桥,祠西有四维桥,以及正殿厢房东西通道各修一孔圆门,东曰:荐贤门;西曰:分金园等等,有的建筑早已消失,有的已经名不副实。周边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果整体搬迁的方案不可行,那么就要向周边拓展,实施管鲍祠扩建工程,加大管鲍祠作为景区的纵深空间,同时对商业店铺的经营范围加以规范,比如将其四周辟为文化用品、字画、文玩、旅游纪念品、图书等市场,而将饭店、歌厅、服装等商铺适当外移和减少。

同时,可将想象的景观或现有景观微缩展示在博物馆中。

  3.文地春风景观。即建颍乡孔子止宿处,也有称文帝春风的。

想象或复建展示:古代农舍一座,纪念亭一座,石碑一座。如置于博物馆,农舍和纪念亭用美术微缩景观,配合以石碑原物展示之。

4.白庙晓烟景观。白庙遗址,位于晓烟庙沟,大约位于今城北新区水系、颍上一中新校区附近。庙已经不存在,地貌景观已不可复得。

想象或复建展示:湿地丛林自然景观,古庙宇一座,古井台一座,白龙腾云而出。如置于博物馆,宜以美术微缩景观展示。

5.映林晚照景观。江口镇聂家湖依旧存在,映林村已不好寻觅。颍上多湖光林色,傍水而居人烟稠密处众,朝夕之时,云蒸霞蔚,波光倒影,可为颍上自然风光的典型。

想象或复建展示:宜以美术微缩景观再现颍上自然生态和农家依林傍水(湖泊)而聚集生活、生产之场景于博物馆内。可再现夕阳西下,炊烟袅袅,牛羊归来,飞鸟相与还的农家田园诗般的景象。

 6.甘罗故址景观。甘罗故里为目前唯一得以部分重新复建的古景。现于刘集乡穆岗村境内,新建有仿古亭一座,内立存明代甘罗墓碑一块。据考甘罗墓现已塌陷于颍河河床内,抑或已位移至颍河南岸滩涂。

想象或复建展示:甘罗故里应为古村落一处,古亭一座,位于古颍河左岸。按照此想象景观宜以美术微缩于博物馆展示之。墓碑或以实物,或以实物复制石碑一并展示。

7.赛涧流泉景观。赛涧位于颍河与淮河交汇处不远,此乃古代颍水入淮处泉涌自然奇观,由于地理地势条件自然改观,河内涌泉现象早已不复存在。

想象或复建展示:复建(或微缩建造)古赛涧铺奎阁凌霄阁景点。赛涧流泉,可综合运用现代科技声、光、电甚或4D手段动态展现其胜景,宜以美术微缩景观模型模拟展示颍水入淮,泉溅雪浪,星河散落、水流淙淙的蔚然景观。辅佐以文字说明,

8.莲池月夜景观。莲池月夜古景所在地,应处于与今城北新区颍阳路与102省道接线及五里湖北岸附近,现已建有相似的景观带,仅仅缺少一座莲花尼庵而已(似可考虑将县内白衣庵整体迁移此处)。

想象和复建展示:宜以博物馆美术微缩景观和文字说明展示。

9.江口晴波景观。江口晴波,描绘的是古镇江口集西边颍河支流乌江与颍河交汇处古颍河上白帆远影、渔歌唱晴人与自然和谐的人文自然风光。

想象和复建展示:颍河畔古镇、交汇河口、白帆船、渔船,与岸边的林木,映衬着天际的蓝天、红日、白云,是非常生动的一幅水墨丹青画卷,宜以美术微缩景观辅佐图文说明,加以展示。

    10.桐邱古木景观。这是唯一曾得到资源整合、得以某种程度存留的古景现,现与半岗镇清凉寺古刹合二为一。寺庙前些年曾得以捐赠修葺,镌刻于寺庙门上的楹联桐丘鸣鹤,淮渚潜龙聊以存照。

   想象和复建展示:近处是阜丘、青桐、鸣鹤,古刹、远处是波光粼粼之滔滔淮水,天际隐绰有远山。宜以图画和立体微缩景观、鹤鸣音响效果等相匹配展示。

十大古景资源分布在黄桥镇、颍上老城区、建颍乡、刘集乡、半岗镇、赛涧乡、江口镇、颍城新规划区等处。如果原址恢复性建设,有的如管鲍之交的管鲍祠、甘罗故里的甘罗墓尚存一定文物建筑基础,但其它景观资源如果全部于原址复建,就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景点过于分散,务必受到环境、交通、食宿、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的约束,难以提高档次,形成规模效益;二是单一景点,管理难度大,容易导致景点退化,加大了建设和维护的成本。

因此建议在颍上城区规划区内,搞好中国管园即中国管子文化产业园规划布局,以现有滨河公园为一期工程,以江心洲为中轴,跨越三河(颍上船闸、颍河闸和颍河故道古运河)辐射式开发,或者在利用颍右老堤地基,即今天的滨河大道,一线串珠布局,或选择更适宜的地带建设新园区,将上述古代景观全部或部分植入,成为其中有机构成。

四、飞龙在天:以管子文化为龙头, 打造旅游产业五大板块

颍上已经在历史和历时性两个方面基本形成了五大特色文化:管子文化、地域文化、治水文化、祈雨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其中管子文化为颍上地域文化的核心和龙头,区域品牌和代表性文化符号,也是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在做大做强管子文化的同时,应带动颍上的地域文化、治水文化、祈雨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的建设,形成众星拱月之势,收获相得益彰之妙。

1.管子文化景区。 中国管园管子文化产业园)指以颍上境内管鲍原出生地以及青少年时期成长地的真实故事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依据,根据历史记载管鲍之间的友谊故事,以及共同辅佐齐桓公首霸春秋的丰功伟业为基本内容,结合颍上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实际,恢复性、保护性开发利用规划建设集实用性、观赏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文化景观建筑群,以及与之相匹配的大型旅游产业综合性、功能性建筑组群。

2.治水文化景区。位于滨河公园的北岸和东岸。作为治水文化景区的一部分,包括镇河塔、绿波亭、治水文化馆等。这一片区域用来反映颍上人民不懈治水、辛勤劳动、建设家园的创业精神。而明代大文豪屠隆任颍上知县期间的治水事迹、业绩和诗文创作,为反映颍上历史上的治水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可结合治水文化,充分挖掘屠隆任颍的事迹、功业,以及生平、文存,赋予建筑载体以深厚的文化内核。

4.古建文化景区。位于滨河公园内的明清古建筑院落,可以作为古建、古家具艺术馆。明清代古建院落造型古朴,雕饰精美,保护完好,艺术成就高,极富观赏性,是中国建筑艺术的宝贵遗产。分五部分:一是屠隆生平事迹;二是屠隆治颍事迹;三是屠隆颍上题材诗文;四是屠隆书法艺术;五是屠隆戏剧成就,安排演出机构专门排演屠隆的经典剧目。。

    5.祈雨和庙祠文化景区。张公祠(龙王庙)与管鲍祠一样,是纪念颍上的一位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的祠堂(家庙)建筑。在一千多年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历经民间膜拜,官修扩建,身上负载了深厚的政治和文化信息,既是中华庙祠文化又是中华祈雨文化的典型,在中华祈雨文化史上占据经典的地位。张路斯身后不仅受到朝廷册封谥号,世有达官显贵趋之若鹜,更有欧阳修、苏轼、屠隆等著名文学巨匠、书法大师与之结缘,并留下极具文献和珍贵艺术价值的作品,从而形成了龙王庙独特的庙祠文化和祈雨文化密切结合的文化形态。龙王庙在1954年大水中被摧毁后,民间自发保护收藏,至今尚留存遗迹和临时建筑,本身已经成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或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按照有关法律和政策规定,应当加以保护性修建,为龙王庙庙祠文化提供一个高质量的物质载体,完全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文化大发展大建设的需要。

五、自强不息:让管子故里文化魅力转化为生产力

1.让管子文化旅游产业的硬件尽快硬起来。要尽快落实管子文化旅游骨干项目,中国管园(中国管子文化产业园),使其成为颍上文化旅游的新的增长点。中国管园建设规划,除了设立管鲍纪念馆、淮河文化名人蜡像馆、颍上历史名人馆、淮河文化风情馆、科技馆等,还应预留将来扩展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空间,譬如建造管子文化影视基地,为拍摄管子影视作品服务,创建管子学院即管子文化高等教育基地、文化主题公园、大型演出广场等。此事重大,领导要高度重视,当务之急要做到六个落实,即组织落实,规划落实,选址落实,项目落实,资金落实,建设落实。

    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继续发扬成绩,通力协作,尽快解决好管子研究机构建制和人员编制问题,并继续大造声势,加大对管子文化产业,也包括民俗文化建设,旅游设施建设的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支持力度。  

2.打造管子文化旅游产业软件的升级版。要深化对管子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尤其是经典文化文化名人意义和价值的认知,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倍加珍惜和加强保护地方优质文化资源。各级党政都要重视保护开放利用优质的传统文化资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文化资源所在地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上级党政和有关部门支持,争取国家优惠政策的帮助。夯实管子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文化学术团体和机构建设,扭住管子学术研究的牛鼻子不放。某些地方名人故里之争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学术研究是硬道理,学术平台很重要,学术研究不软,只有学术平台搭建牢固了,学术研究搞上去了,有了成果,才能以理服人,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名人故里煮熟的鸭子也会不翼而飞。因此,坚持实践六个走向, 搞好三管研究,继续加强管子故里颍上的一节一会平台建设,可持续发展,不断提升文化品味和审美档次。

3.使管子文化旅游产业的平台更坚实。要更加重视管子文化研究团队机构的建设,把培养造就一批年富力强的管子文化管理、学术和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人才队伍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主攻目标,摆上议事日程;要建立管子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推广和营销平台,以中国管园项目为龙头,建立起一套行政管理+投资+事业或企业操作的组织机构,让管子文化产业立地生根、开枝散叶,结出丰满的成果,造福子孙后代;继续发挥管研会学术社团的优势,发挥麾下专家学者智力密集的优势,发挥学术平台影响面大朋友多的优势,进一步支持和推动省管研会实现办公人员优化充实,工作机构升级换挡,办公场所等硬件设施更新换代。让管子产业不断创新升级,管子故里文化魅力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管子文化走向世界,这是值得我们为之努力奋斗的不竭动力和远大目标

上一条:论《管子》 (美国)李克      下一条:叔向贺贫与柳宗元贺灾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