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人类轴心时代第一人:中国管仲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5 10:20:08


  

管子文化

 

人类轴心时代第一人:中国管仲

柴葵珍 唐永昌

 

中国浙江省湖州市芦山社区有一个很古老、很文化、很神奇的美丽村庄。2500年前,远在山东齐国管仲的后代,千里迢迢来到这里避难,从此,老管家就在这块吉祥的地纬30度的土地上扎根,并与当地人一起生活繁衍了数千年之久。这个村,因此被尊称为很有境界的栖贤村。

栖贤村地处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太湖南岸,是中国湖州西塞山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点之一。

具有2700多年历史文化的栖贤名村,青山白鹭、桃花流水,自然生态优越,人文积淀深厚,栖贤两字,承载着浓重的历史文化感。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在《魏国夫人管氏墓志铭》中明确地说:夫人讳道升,姓管氏,字仲姬,吴兴人也。其先管仲之子孙,自齐避难于吴兴,人皆贤之,故其地至今名栖贤。那末管仲之子孙为何风马牛到湖州避难呢?那就得从管仲说起。

管仲(约公元前725年至公元前645年),出生于湖州的西邻安徽省颖上县,是中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年轻时与鲍叔牙交好,合伙经商,获财利后就地分金,哥儿两俩不分彼此,因为管家贫困,往往多得,分利不匀而友情愈笃,于是,管鲍之交就成为我国道德史上的美谈。而且,他们途经之处还留下了多处分金的遗址。就在湖州的栖贤村,至今还保留着分金岭、分金路、分金台、分金亭、分金碑等古迹。在栖贤村管鲍祠前广场上,还保留着一块民国时期的纪念碑,上面写刻着:管鲍二公分金岭聖蹟,弥足珍贵。

历经年轻时的学习、经商、从军等等历练、磨难后,经鲍叔牙的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执政四十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齐国争得春秋第一霸,管仲则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相。

正因为栖贤村曾经是管仲经商时的根据地之一,那么,当时,他在这里或交友、或结亲是常情,他留下了人脉之地,也自然的成了他后代投亲靠友避难之所。

这就是管仲、管仲后裔和栖贤村深厚的渊源。

管仲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相,是首位级的中华名人,而且是人类世界轴心时代的精神导师中的第一人。

公元前800年至前200年,人类似乎发生了一次顿悟,世界各地发出了一道道彩虹,一个个智者大显身手,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军号。

这个时期就是被称为人类轴心时代(Axial periodAxial Age)的时期, 德国雅斯贝尔斯(1883-1969年)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轴心时代发生的地区大概是在北纬30度上下,就是北纬25度至35度区间。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古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孔子、老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公元前800至前200年,正是我们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221)。中国历史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各诸侯国竞相招揽人才,礼贤下士的社会风尚,使各个学派得到了了自由发展的机会,于是,就出现了群星灿烂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1899-1946年)对人类的轴心时代曾作过洋溢着诗情和哲理的概括。他在《文学的历史动向》中这样写道:人类在进化的途程中蹒跚了多少万年,忽然对近世闻名影响最大最深的四个古老民族中国、印度、以色列、希腊都在差不多同时猛抬头,迈开了大步。

所以,轴心时代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非常重要、十分关键的阶段。是一个世界范围内思想大爆炸的时代,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是世界各个古老文明大放光彩的时代,也是 伟大的精神导师辈出的时代。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既有共同目标,又有不同特色的文化传统,并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这些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文化一直延续到今天。

就在这些世界级大师中,管仲是其中出现最早,事业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一位。堪称轴心时代第一人。

让我们来看看那些精神导师们的长幼之序吧。

中国管仲(公元前725----645),

古印度释迦牟尼(约公元前624--544,一说公元前564-前484

中国老子 (传说公元前600年左右---470年左右)

中国孔子(公元前551--479),

古希腊苏格拉底(公元前469----399),柏拉图(约公元前427-----347),

亚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322

当然,说管仲是老大、第一人,主要不在于序齿,而是他的观念、伟业、影响等等都高人一筹。

管仲以智慧治国,堪称经典。

管仲经鲍叔牙保举,被齐桓公任为上卿,即丞相,并尊称他为仲父。管仲执政四十年,对内政外交进行了全面改革,制订了一系列以人为本、礼法兼治、富国强兵的方略。对内重民、爱民--、顺民、安民、,划分政区,分设官吏,选拔士子,赏勤罚惰,善本起末,奖励农耕,统一铸造,管理钱币,盐铁专营,、稽而不征;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外交策略,他秉政期间,齐国大治,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个霸主。

管仲的伟业,不仅做强做大了齐国,而且还是华夏文明的忠实捍卫者。作为轴心时代的春秋时期,周王朝日趋衰弱,诸侯间内战不断,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觊觎中原。华夏政权受到严重威胁。真所谓华夏文明,命悬一线。此时,是管仲第一个提出了《华夷论》,当此民族可能被分裂、被吞噬、被同化的危急时刻,管仲高举尊王的大旗,,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团结组织诸侯各国,共同攘夷,南讨荆蛮、北伐山戎、驱逐赤狄,存刑、救卫、援燕、安周,从而,有力地保卫了当时处于先进的华夏文明。所以,孔子由衷地说:微管仲,我其被发左衽矣。

2700年以后的今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的中华世纪坛中华名人雕像群中列于首位的就是这位人类轴心时代人类精神导师第一人管仲。

追寻历史目标,普世长存

梳理管仲的治国理念和宝贵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管仲一生奋斗所追寻的历史目标,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大同世界。这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精华,也是人类普遍追求的长远目标。

管仲是人类文明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以民为天、以人为本的思想并付诸实践的政治家。

据刘向《说苑·建本》: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又据《管子·霸言》: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管仲以百姓为天、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治理齐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显示了作为轴心时代精神导师的大智慧,更突现了华夏民族几千年原始文化积淀之辉煌。

  在西方的政治哲学中,轴心时代的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公元前490-421)也提出过人是万物的尺度,但真正在西方天空高扬以人为本的旗帜,要到距管仲一千多年的文艺复兴时代。

管仲是原始华夏文明的优秀继承者,我国夏商周三代文化,尤其是周公文化中的精华,不时在他的思想理念和治国实践中显现.;管仲又是我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的领军人物。他的超前的思想资源,又常常在各家学说中出现。

在诸子百家中,孔子的仁者爱人、墨子的兼爱、非攻、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的民水君舟等思想和管仲的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潮,一脉相传。

由此可见,但管仲的以民为天,以人为本思想,作为这股思潮的先驱和渊源,以其鲜明的旗帜,丰硕的实践成果,不断地鼓舞着中华儿女去着冲击君贵民轻传统腐朽的统治思想。

二千多年过去了,王以民为天、以人为本仍然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重要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不断向世界展示的中华文化精神。同时,薪火相传,中华儿女历经血与火的锤炼,使以民为天以人为本深入人心,成全民族的共识。

民国时代,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郑重宣称: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解放后毛泽东到下面调查, 有一次,很严肃地对干部们说县太爷要为民办事,不能做官当老爷,不深入下层,只坐在家里听汇报,象牙塔里的干部,是不了解民情的。然后,他突然问地方官员:你们信不信上帝?大家鸦雀无声,毛泽东对大家说:&你们不信,我信,干部们惊呆了。毛泽东望着大家深情地说:这个上帝是谁?就是人民!谁惹怒了上帝,上帝是不留情面的,他必定要垮台的。

20064月,我国的一位国家领导人在美国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指出: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早在千百年前,中国人就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强调要利民、裕民、养民、惠民。今天,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中国几位国家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对中国以民为天、以人为本历史传统文化思想的理解和实践。这既是对我国古代以民为天、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又是对这一思想的超越。

作为轴心时代首席精神导师,其超前的思想,辉煌的业绩,深远的影响,不愧为人类轴心时代第一人。

 

 

 

上一条:让管学走向世界 ——2015美国费城首届国际管子学术研讨会纪行      下一条:管子之道引领下魏源的学与治 袁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