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7 16:14:44
探析《管子》文库中富含四个全面的源头思想
顾家旺
四个全面是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规划,该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从研究《管子》文库可以窥见一些思想源头。根据四个全面的基本内容,现略议其渊源。
一、 《管子》中体现社会全面建设的思想
当今提到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综合目标。为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国家提出要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上,人民民主政治不断扩大方面,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资源的节约、环境的友好等都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管子》立正篇强调了经济对国家安危的决定作用,文章认为发展经济就要轻税薄敛。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即不重视农业,不开发地利又轻易征取赋税的人,不能任命为地方官。民不怀其产,国之危也。人民不安心于自己的产业,国家就危险了。故曰山泽救于火,草木殖成,国之富也;沟渎遂于隘,障水安其藏,国之富也;桑麻植于野,五谷宜其地,国之富也:六畜育于家,瓜瓠荤莱百果备具,国之富也;工事无刻镂,女事无文章,国之富也。意思是山泽防火,草木茂盛,渠道畅通,塘堰蓄水安稳,桑麻满布田野,五谷种在合适的土壤,家家饲养各种牲畜,蔬菜瓜果百类俱全,工匠不过分雕琢,女红不过分追求花花绿绿,国家就能富庶丰盛。《管子》乘马篇目的在说明筹划国家一些重大的经济问题,是故百货贱则百利不得,百利不得则百事治,百事治则百用节矣。稳定物价才能使百业兴旺,各种社会需求就可以得到调节。此句话观点表明市场调节经济的无形作用。黄金者用之量也。俭则金贱,金贱则事不成,故伤事。侈则金贵,金贵则货贱,故伤货。过于俭朴和过于奢侈,都会影响货币的价值,金价低廉,会导致各种事业因财货短缺办不成;金价抬高,货物就低贱,就不利于货物生产。该段文字中蕴藏着很确切的宏观经济理论。五家而伍,十家而连,五连而暴,五暴而长,命之曰某乡。可见,在如何组织民众积极开发地利,奠定了行政区划的基础。乘马篇中根据土地肥沃程度的不同,借助不同的比例折算出实际可利用的土地。这几点正体现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想源头。
《管子》牧民篇专门谈如何治理民众的问题,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可见,政治兴盛,是否顺应民心极为关键。治民应当顺应民心,为此必须满足民众的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要求,为政不可欺诈民众,这充分体现了民本思想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是今天所提到的人民民主政治不断扩大的思想源流。
《管子》轻重甲篇饥者得食,寒者得衣,死者得葬,不资者得振,则天下之归我者若流水,此之谓致天下之民。可以看出要招引天下的人民像流水一样归附我们,就要解决他们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管子》小框篇昔者圣王之治其民也,参其国而伍其鄙,定民之居,成民之事,以为民纪。该种治民之道是分国为三,划鄙为五,安定民众的居处,安排民众的职事,以此作为治民的体制。以上是使人民生活水平的全面提高的最基本保证。
《管子》八观篇故曰,审度量,节衣服,俭财用,禁侈泰,为国之急也。可见明确制度和标准,节约衣服,省俭财物,禁止奢侈,是治国的当务之急。用财无度,必生腐败,必生民怨。这也是开源节流的经济思想。《管子》法法篇故曰:俭其道乎!又提到节俭才是正道的论断。《管子》地数篇有论断:能者有余,拙者不足。意思是善于利用资源,财用有余;不善于利用资源,则财用不足。这些是我们今天所提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思想源流。
二、《管子》中全面改革理念
当前党中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等进行了全面部署。
《管子》正世篇故其位齐也,不慕古,不留今,与时变,与俗化。可见其明确的通变思想给改革提供了动力。《管子》五辅篇主要论述了执政治国的五个方面:德有六兴,义有七体,礼有八经,法有五务,权有三度。体现德的六项措施包括改善民生、疏导财货流通、改善交通、减税宽刑、救人之急、救济贫困之人;体现义的七项行为准则包括孝悌慈惠、恭敬忠信、公正友爱、端正克制、勤俭节约、敦厚朴实、和睦协调;八个方面的礼是指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贫富有度;五务是指君主、大夫、管长、士、庶各尽其职;权衡所考虑的三个方面是指天时、地利和人和 。所谓的五辅,实际是《管子》给君主提供的一个施政纲领。这些施政纲要启发了我们今天全面改革所涉及的范围。《管子》侈靡篇提到富者靡之,贫者为之,此百姓之怠生,百振而食。该表达认为让富者奢侈消费能极大促进劳动就业和改善底层民众生活,这为今天消除两极分化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参考。《管子》四时篇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说明刑德与四时相配套,才会给百姓带来福祉,而四时影响阴阳,阴阳影响天地。这些影响因子使被影响要素能获得一定的嬗变,给当代的全面改革种下权变的种子。《管子》五行篇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为明天子。可见要成为明君,就要通九制、六府、三充,且统一借天地姻缘开发万物。启发了我们今天推行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三、《管子》中全面依法治国智慧
党中央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作出了全面的战略部署。《管子》权修篇提到要重视法条,凡牧民者,欲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此厉民之道也。民之修小礼、行小义、饰小廉、谨小耻、禁微邪,治之本也。可见治理国家和劝勉百姓的根本方法就是要求百姓重视小礼、遵从小义、奉守小廉、杜绝小耻、禁止小邪。欲民之可御,则法不可不审。法者,将立朝廷者也。将立朝廷者,则爵服不可不贵也。意思是说要想让百姓服从管制,法条规章不能不慎重。法条规章,是确定朝廷权威的保证,必须按照相应的服饰制度佩戴爵服。法者,将用民力者也。将用民力者,则禄赏不可不重也。法条规章,是使用百姓的法宝;要使百姓出力,俸禄奖赏不能不重视。《管子》版法篇为君主指明了保有国家的三项法则。喜以赏,怒以杀,怨乃起,令乃废。可见君做事不能凭借自己的喜怒好恶,否则人民就会心生怨恨,政令就会废掉。正法直度,罪杀不赦;杀僇必信,民畏而惧。强调君主要依法公正、严格、诚信地办事,以确立威严,民众才会畏惧,国家就易于治理。《管子》法禁篇法制不议,则民不相私;刑杀毋赦,则民不偷于为善;爵禄毋假,则下不乱其上。三者藏于官则为法,施于国则成俗,其余不强而冶矣。即法律制度如果不容许私自议论,百姓就不会相互勾结谋求私利;刑罚杀戮不容许赦免。百姓就不敢躲避做好事;不将授爵赐禄大权假送于人,臣下也不敢犯上;此三件事掌握在官府就是法,推行到全国民众,就成为俗,其他的事不用费力就把国家治理好了。可见法制在治国中的作用。《管子》八观篇提到在区别兴灭存亡之国时,赏罚不信,五年而破可见不依法赏罚,国家五年就破败了。《管子》重令篇凡君国之重器,莫重于令。可见在统治国家的重要工具中,法令是最重要的。《管子》重令篇故曰: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意思是禁律如果能约束君主自身,那么就可以推行于民众了,可见法的神圣,任何人都不能超乎。
四、《管子》精粹对全面从严治党的启发
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要求,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保障,是对全面推进从严治党的部署。治党的实质是从各级各类党政领导的教育开始。《管子》形势篇的宗旨就在于说明君主如何利用自己特有的权势,巧妙地驾驭大臣,统治万民。正如其文所言:山高而不崩,则祈羊至矣;渊深而不涸,则沉玉极矣。这里用山高和渊深来表明君主需要积德来修炼自身,才能招徕臣民的敬仰。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可见,能获取安定万物的道,就是与天地同等的伟大人才了。君主所行的道是背离他人的,人们就不肯归顺。所行的道是引人前来的,人们就不会离去。《管子》权修篇在思想上的特点是君主既要重视法条又要强调道德。朝廷不肃,贵贱不明,长幼不分,度量不审,衣服无等,上下凌节,而求百姓之尊主政令,不可得也。意思是:朝廷不整肃,贵贱不明白,老少无分别,制度规范不明确,衣服佩戴没有等级,上下等级无规矩,存在这些情况而要求百姓尊重君主、安守法令,是不可能的。可见君主遵守法条规章的对治理民众的示范作用。《管子》立正篇提到: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可见对君主提出的三条基本原则必须慎重,认为这三条是国家治理与否的根本,即德行与地位不相称,功劳与俸禄不相称,能力与官职不相称。
四个全面的本质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 每一个全面,都是一整套既能高屋建瓴,又能落地生根,紧跟时代发展所需的系统思想。这些思想的原形大都能从《管子》文库中窥见一斑,这些理念在整个《管子》文本中,也只是冰山一角,这印证了《管子》的盖世文化魅力。
(作者简介:顾家旺,阜阳师范学院商学院讲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
上一条:总第45期 论《管子》治道中“人-社会-自然”三位一体的朴素生态思维 下一条:总第45期 管子治国理政之道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