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总第45期 《管子》德法相济管理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践行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17 15:41:01


 《管子》德法相济管理之道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践行

刘杏梅

 

【摘要】如何解决我国企业在运用西方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出现的水土不服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企业在借鉴西方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时应注重本土实用性,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管子》德法相济的管理之道与现代企业管理对文化和制度的两手抓有很多共通之处。《管子》德法相济的管理之道既在哲学层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又在操作层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管子》;德法相济;企业管理;践行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系统地学习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以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有了质的飞跃。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企业运用西方的管理理论与方法时,出现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水土不服现象。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企业管理体系的架构包括工具、制度、精神三个不同的层面,在技术、方法等工具层面实施拿来主义并不难,只要资金、人才有保证,收效往往非常明显;如果功夫到位,配套措施完善,制度层面的问题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借鉴西方成熟的办法来解决;但由于数千年来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的积淀,精神层面的问题却很难靠全盘西化来解决。可见,全盘西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中国企业管理的全部问题,学习和借鉴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必须根据实际需要,有选择地接受,并且有创新地发展。

根植于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成长起来的中国企业,不可能不打上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我国企业应在借鉴西方先进管理技术与方法的同时注重本土实用性,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而《管子》德法相济的管理之道既在哲学层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又在操作层面对我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一、《管子》德治企业文化管理

1、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点

《管子·五辅》(以下凡引此书,只注篇名)开篇即言:古之圣王,所以取明名广誉,厚功大业,显于天下,不忘于后世,非得人者未之尝闻(《五辅》),得人与否直接决定了管理的成与败,故人,不可不务也,此天下之极也(《五辅》)。并明确的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霸言》),认为管理的首要之务就是对人的关注和重视。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应树立人力资源是企业第一资源的理念。当今世界很多成功的企业,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秘诀即深谙企业靠人之道。日本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曾说,如果说日本式经营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么,人是一切秘诀的最根本的出发点。艾柯卡总结了自己在福特和克莱斯勒两大汽车公司长期担任CEO的经验,说道:你可以取走我企业所有的存款,拆走我工厂里所有的设备,但务必请你留下我的所有的员工,因为他们才是我企业里的真正财产。他们都把人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因为,企业各种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人,人力资源可以撬动和创造物质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一切资源,所以,有了人,才能有一切;甚至可以说,有了人,就有了一切。

2、四观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

《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四维,所谓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牧民》);并着力于在全民中推广、践行四维观;在方法上注重从大处着眼,由小处入手,由小及大的有序推进。四维观的树立与内化使人们自觉的不逾节、不自进、不蔽恶、不从枉 ,从而润物细无声的达到“上位安、民无巧诈行自全、邪事不生(《牧民》)的管理至境

企业最高层次的管理就是文化的管理,而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建立共同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是塑造良好企业文化的首要战略问题。企业如果没有共同的价值观,员工会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企业的凝聚力不强,遇到问题与困难就无法跨越。如果企业所倡导的共有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员工就会自觉不自觉的做出符合企业要求的行为选择,再进而转化为自觉的意识和行动。

海尔认为,一个企业能走多远,取决于正确的适合企业价值观,这是企业战略落地抵御诱惑的基石。 因此海尔打造了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是非观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发展观人单合一双赢 利益观三位一体的核心价值观,为海尔企业文化管理奠定了基调。海尔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一流的企业必定拥有一流的企业文化,也必定有着正确的、共同的价值观。

3、身者,治之本企业文化管理的保障

《管子》在《权修》篇中精辟的分析了管理者自我修养与管理之间的关系:有身不治,奚待于人有人不治,奚待于家?有家不治,奚待于乡?有乡不治,奚待于国有国不治,奚待于天下?天下者,国之本也;国者,乡之本也;乡者,家之本也;家者,人之本也;人者,身之本也;身者,治之本也《管子·君臣上》言主身者,正德之本也。身立而民化,德正而官治。治官化民,其要在上,管理者作为管理的主体更应该注重修身,致力于加强自身修养,尤其是诚信的修为,故《管子》强调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枢言》)。

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管理要落实到实处,管理者要倡导要言传;但更重要的是要重身教,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员工表率,获取员工的信任和支持。管理者表率作用是企业文化管理得以落实的推进器。欲为表率,领导者更要加强自身的诚信修为和践行。美国一家领导力研究机构对近10个发达国家的几千位领导者进行了为期20年的跟踪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居榜首的领导力品质就是诚信。可见,诚信是企业家的立身之本。领导者一旦失信于员工,所带来的恶果不仅是自己威信的下降,更为严重的是,在今后的管理中将失去员工的认同和支持。

4、和则能久企业文化管理的终极目标

《管子·兵法》篇言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意思是说,用道引导民众,民众才会协调,用德教育民众,民众才会融洽。民众协调融洽、齐心协力、和睦团结就是和谐。做到了所有方面和谐的群体,是坚不可摧的,即和则能久(《白心》)。但若上下不和,令乃不行,上下不和,虽安必危(《形势》), 所以纣有臣亿万人,亦有亿万之心。武王有臣三千而一心。故纣以亿万之心亡,武王以一心存(《法禁》)即是明证。

和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最佳境界。当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成员高度团结,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关系和睦,员工之间关系融洽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很容易步入黄金发展阶段;相反,当一个企业的管理层成员之间勾心斗角,管理层与员工之间关系紧张,员工之间矛盾激化的时候,这个企业就必然会走下坡路。比尔·盖茨曾这样描述过他的微软帝国:我们微软是打群架的,可见他是深谙人和对企业发展的价值的。和可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和能致胜,和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二、《管子》法治企业制度管理

1、法者,天下之仪企业制度管理的确立

《管子·禁藏》曰法者,天下之仪也,法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固有调整系统,是衡量人言行是非、功过、曲直的客观标准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立政》言凡将举事,令必先出。曰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将制度的确立看作管理最为首要之事,首事既布,然可以举事(《立政》)《七臣七主》说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以定分止争也;令者,所以令人知事也。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可见,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对于现代企业而言,规范化的制度正是企业管理的规矩绳墨。

制度管理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1997年史玉柱巨人大厦的2千万资金缺口而倒下,各地经销商平时称兄道弟关键时刻携资逃跑史玉柱在2000年总结失败之教训,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就连报纸广告发布的程序、文字内容、资金投放等都有具体的执行标准,史玉柱现在的成功正验证了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制度管理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整、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2、智愚皆知企业制度管理的普及

《管子·乘马》言:智者知之,愚者不知,不可以教民。巧者能之,拙者不能,不可以教民。非一令而服之也,不可以为大善。非夫人能之也,不可以为大功,制度若不能使上至管理者下至普通民众,不论智愚皆知,不论巧拙皆能,则不能见诸实效的,因此《管子》特别注重制度的宣传与普及工作。所以我们才能看到这样一组画面:正月之朔,百吏在朝,君乃出令布宪于国。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受宪于太史。大朝之日,五乡之师,五属大夫,皆身习宪于君前。五乡之师出朝,遂于乡官,致于乡属,及于游宗,皆受宪(《立政》)。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制度的落实首要工作是在全体员工中广而告之,即推广普及制度推广普及企业管理制度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将管理制度公开,广泛征询意见;组织员工培训,安排适当考核等等。以人为本的企业在一开始制订制度让各层面的员工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使员工充分了解制订管理制度的必要性以及制订规章制度所能实现的目标或意义,并且取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将来执行起来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但无论哪种方式方法,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员工熟知企业的管理制度,只有这样,员工才会对照自己的行为,明白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这就是管理制度落实的良好开端

3、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企业制度管理的保障

《管子·任法》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大治,所有人共同遵守已确立的制度,是制度管理的基本保障。《管子》在《明法解》中进一步说到明主者,一度量,立表仪,而坚守之,置法以自治,立仪以自正(《法法》),行法修制,先民服也(《法法》),并在《法法》篇中明确的说到令尊于君、法重于亲,要求管理者带头守制。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制度的执行和执法一样,讲究的是公正。再好的规章制度,不能公正的执行,只会与制定制度的初衷背道而驰,甚至带来无穷的负面效用。俗话说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不管是任何管理层面,都必须严格按制度办事级管理者应对制度给予充分重视,执行中不偏驳,做到公平、公正。另外,居于权力中心的管理者的言行会对普通员工产生放大效应,所以管理者更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形成良好的上行下效的示范效应,这样才能有力的推进企业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管子》德法相济文化制度相辅相成

《管子·正第》法以遏之,德以养之《管子·任法》言群臣不用礼仪教训,则不详;百官服事者离法而治,则不详《管子》认为法治与德治都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主张德法相济。但在实际应用中则要根据情境的变化注意有时先政,有时先德(《小问》)。

文化管理制度管理都是现代企业重要的管理手段。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不可能绝对地依靠制度管理,也不可能绝对地依靠文化管理。过度依赖制度管理,虽然可以让整个企业的管理规范有序,强化其员工的执行力,但容易导致企业的亲和力、凝聚力下降,一旦企业遭遇困境或竞争对手大肆挖墙脚, 则危机面前人心思动,一个貌似强大的企业很可能瞬间垮塌;而过度依赖文化管理,虽然可以使企业形成一种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强化员工的向心力,但容易导致员工组织纪律性涣散,到处和稀泥、致使好人主义盛行和原则性的缺失,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丧失战斗力。

在现代企业中,管理层在对文化、制度两手抓的同时,必须正确地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管理的不同手段,制度以强制性作为保障,文化以自觉性彰显力量;制度是底线,必须坚守,文化是标杆,重在倡导;制度是基础,文化是提升;二者在企业管理中相辅相成、不可或缺,只有文化制度相济,双管齐下,才能最终取得理想的管理成效。

在企业实际管理中,要注意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中文化与制度的互动关系。在企业发展的初期,企业文化的调节作用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刚开始出现的管理制度几乎就是企业文化规范的衍生。但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企业制度在企业控制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同时,符合企业文化内涵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贯彻。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综合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文化再次发挥了其重要作用,成为主导力量。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制度的作用比以前弱了,而是说虽然管理制度的力量在不断上升,但相对于企业文化作用的提高,而暂时处于了次要地位。在企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这种交替反复出现,最终实现企业文化与制度的协同发展,推动企业整体实力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 管子[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2] 盛田昭夫.日本造: 盛田昭夫和日本公司[M]北京:三联书店,1998:140.

[3] 樊丽丽.运功情绪管理实例与技巧[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前言.

[4] [美] 彼得·德鲁克著.孙耀君等译.管理:任务、责任、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5] 尹清忠,张杰.管子的德法并重思想:一个比较的视角[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81-87.

[6] 马斗成.管子刑、思想述论 [J].管子学刊,2004,(4):5-9.

 

 

作者简介:刘杏梅,女,阜阳师范学院商学院教师,安徽省管子研究会会员)

 

上一条:总第45期 《管子》的以法治国思想新解      下一条:总第45期 《管子》“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