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学期刊
当前位置: 首页 > 管学期刊

总第47 期 善用管子智慧,巧做统战工作

来源:安徽省管子研究会    时间:2020/4/21 15:38:14


 善用管子智慧,巧做统战工作

高自立  刘国旗

摘要管子是历史上做统战工作的高手,他在辅佐齐桓公称霸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他的统战智慧,运筹帷幄,纵横捭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使得齐国成为春秋首霸。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与管子所处的时代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鉴管子的智慧,建立广泛的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破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的一个个难题,迎中华盛世的早日到来。

关键词智慧; 统战;

管子(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名夷吾,字仲,谥号敬仲,颍上(今安徽省颍上县)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经济学家和军事家,被誉为中国之最大的政治家、学术思想界一巨子。 管子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得齐国成为春秋首霸。管子思想事迹载于《左传》、《国语·齐语》、《史记》等正史,和《韩非子》、《说苑》、《东周列国志》等典籍。

管子的统战思想是围绕着他的霸天下的思想展开的,而统战策略的精彩运用又使得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第一霸主。本文就管子的统战思想作一些试探性的研究,以就教于方家。

 最早发现管子具有统战智慧的是鲍叔牙,鲍叔牙在向齐桓公推荐管仲时列举了自己五个方面不如管仲,臣之所不如管夷吾者五:宽惠爱民,臣不如也;治国不失其秉,臣不如也;忠信可结于诸侯,臣不如也;制礼义可法于四方,臣不如也;介胃执枹,立于军门,使百姓皆加勇,臣不也(《管子·小匡》)。其中忠信可结于诸侯就是说管子具有非凡的统战能力,而后来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鲍叔牙的判断。

一、管子的统战之道。

在管子看来,治家有治家的道,治国有治国的道,统战有统战的道。

道之所言者一也,而用之者异。有闻道而好为家者,一家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乡者,一乡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国者,一国之人也;有闻道而好为天下者,

天下之人也;有闻道而好定万物者,天下之配也。

                                                 (《管子·枢言》)                                              

大意为:关于它的理论是一致的,但运用起来则各有不同。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家,他便是治家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乡,他便是一乡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国,他便是一国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治天下,他便是天下的人材;有的人懂得道而能使万物各得其所,那便和天地一样伟大了。

1.什么是道? 

夫道者,所以充形也,而人不能固。其往不复,其来不舍。谋乎莫闻其音,卒乎乃在于心;冥冥乎不见其形,淫淫乎与我俱生。不见其形;不闻其声,而序其成,谓之道。

(《管子·内业》)

道,是用来充实心的形体的,但人们往往不能固守。它走开就不再来,来了又不肯安家常住。模糊得没有人听出它的声音,却又高大地显现在人的心里;昏暗得看不到它的形状,却又滋滋润润地与我们共同生长。看不到形体,听不到声音,却是有步骤地使万物成长着,它就是道。

无德无怨,无好无恶,万物崇一,阴阳同度,曰道。 (《管子·正》)

不施恩,也不结怨,无所爱,也无所恶,认为万物都本乎一,阴阳都有规范,这叫作道。 

道之在天者,日也;其在人者,心也。          (《管子·枢言》)

道在天上,好比太阳;它在人体,就好比心了。

2.道的功能。

道也者,万物之要也(《管子·枢言》)大意为:道是万物的枢要道也者、动不见其形,施不见其德,万物皆以得,然莫知其极(《管子·心术上。大意为:动作时看不见它的形体,布施时看不到它的德惠,万物都已经得到它的好处,但不知它的究竟。凡道无根无茎,无叶无荣。万物以生,万物以成(《管子·心术上》)大意为:凡是道,没有根也没有茎,没有叶子也没有花朵。但万物由于得到它才产生,由于得到它才成长。道者,诚人之姓也(《管子·枢言》)。是人的生命之所出。 爱之、利之、益之、安之,四者道之出,帝王者用之而天下治矣(《管子·枢言》)。爱民、利民、益民、安民,四者都是从道产生的,帝王运用它们,天下便得治了。

 3.统战之道。

道往者,其人莫来;道来者,其人莫往 (《管子·形势》)。失道者,人民不肯来投;得道者,人民不肯离去。

欲王天下,而失天之道,天下不可得而王也。得天之道,其事若自然;失天之道,虽立不安。其道既得,莫知其为之;其功既成,莫知其释之(《管子·形势》)。想要统一天下而违背天道,天下就不可能被他统一起来。掌握了天道,成事就很自然;违背了天道,虽然成功也不能保持。已经得道的,往往不觉察自己是怎样做的;已经成功了,往往又不觉察道是怎样离开的。就好像隐藏起来而没有形体,这就是天道。

善气迎人,亲于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戎兵《管子·心术下》。善气迎人,相亲如同兄弟;恶气迎人,相害如同刀兵。

天下道其道则至,不道其道则不至也《管子·心术下》。人君行道,天下就来归附;不行其道,天下就不归附

二、管子的统战之术

     1.一杆旗帜尊王攘夷。

公元前770年平王东迁后,王室的势力日益衰弱,仅存共主的虚名,一百多诸侯国不再听命于周天子,互相兼并,自相残杀,匈奴与南蛮和西戎等周边少数民族趁机向中原各诸侯国进攻,威胁着他们的安全,周王室已无力保护各诸侯国的安全。因此,在各诸侯国中,谁能制止少数民族的进攻,谁就能受到拥戴,就可能成为霸主。而周德虽衰,天命未改1】的社会心理驱使着人们仍然尊崇周室。因此,周天子在政治上仍然具有偌大的号召力。高举尊王攘夷的大旗,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心,既可以减少争霸的阻力,又可以增加争霸的政治资本。

2.一定实力民富兵强。

主之所以为功者,富强也。故国富兵强,则诸侯服其政,邻敌畏其威,虽不用宝币事诸侯,诸侯不敢犯也。主之所以为罪者,贫弱也。故国贫兵弱,战则不胜,守则不固,虽出名器重宝以事邻敌,不免于死亡之患。

(《管子·形势解》)

君主的功绩,就是使国家富强。所以,国富兵强,诸侯就服从他的政令,邻邦也惧怕他的威力,虽然不用珍贵的宝币交结诸侯,诸侯也不敢侵犯他。君主的罪过,就是使国家贫弱。所以,国贫兵弱,战则不胜,守则不固,虽然用名器重宝来交结邻国,也不免于灭亡的祸患。

管仲任相以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三其国,五其鄙的行政区域划分制度;相地而衰征的税收制度;九慧之教的福利制度;作内政而寓军令的军事制度;三选任贤的人才选拔制度;一乘者有食, 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征于关者勿征于市, 征于市者勿征于关,驰关市之征,五十而取一,齐桓公宫中女市七,女闾七百的招商引资制度;关山海的经济国营制度等等好的措施制度使其国很快国富兵强

3.一形式会盟诸侯。

齐桓公自北杏之会始,共举行十多次会盟,史载衣裳之会十有一,兵车之会四2】孟子说:五霸,桓公为盛。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日: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日: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日: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日:无曲防,无遏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3】

齐桓公曾经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合诸侯以葵丘之会最为有名,这次盟会发生在公元前651年,也就是《左传》鲁僖公九年,《史记》齐桓公三十五年,参加的有齐、鲁、宋、卫、郑、许、曹等诸侯国,周天子也派出了代表。

4.一措施布德诸侯。

夫欲用天下之权者,必先布德诸侯《管子·霸言》 想要掌握天下的权力,首先必须施德于诸侯。夫先王取天下也,术术乎大德哉,物利之谓也《管子·霸言》。先王之取天下,那真是丰盛的大德呵!也就是以物利人的意思。

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齐以良马报。故钧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是故天下小国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倍而归之。喜其爱而贪其利,信其仁而畏其武。桓公知天下小国诸侯之多与己也,于是又大施忠焉。可为忧者为之忧,可为谋者为之谋,可为动者为之动。伐谭莱而不有也,诸侯称仁焉。通齐国之鱼盐东莱,使关市几而不正,壥而不税,以为诸侯之利,诸侯称宽焉。筑蔡、鄢陵、培夏、灵父丘,以卫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社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也。教大成。

                                                (《管子·小匡》)

                                   

天下诸侯用瘦马犬羊为礼币,齐国则用良马回报;诸侯用素绸和鹿皮四张为礼币,齐国则用花锦和虎豹皮回报。各国诸侯的使者,总是空囊而来,满载而归。所以,用爱来钓取,用利来吸引,用信来结交,用武来威慑,于是天下小国诸侯,都服从桓公,不敢违背而来归附了。他们喜欢桓公的仁爱,又贪图桓公的货利;相信桓公的仁义,又害怕桓公的武力。桓公看到天下小国诸侯多来与自己亲睦,于是又大加施惠。可以分忧的代他们分忧,可以谋事的替他们谋事,可为动兵的替他们动兵。攻伐谭国和莱国而不据为已有,诸侯称道他的仁。自东莱交换齐国的鱼盐于各诸侯国,使关卡市场只稽查而不征税,存放货物而不收捐,以为各国诸侯之利,诸侯都称道他的宽惠。修筑蔡、郡陵、培夏、灵父丘等城,以防御戎狄之地,用来阻止戎狄向诸侯暴掠。修筑五鹿、中牟、郧、盖、牡丘等城,以保卫诸夏之地,用来表示中国的权威。

5.一人事修长任贤。

修长在乎任贤,高安在乎同利《管子·霸言》准备长远大计,在于任用贤人;巩固尊高地位,在于与民同利。管子根据各国的情况,建议齐桓公选派不同的人出使不同的国家。

管子曰:隰朋聪明捷给,可令为东国。宾胥无坚强以良,可以为西士。卫国之教,危傅以利。公子开方之为人也,慧以给,不能久而乐始,可游于卫。鲁邑之教,好迩而训于礼。季友之为人也,恭以精,博于粮,多小信,可游于鲁。楚国之教,巧文以利,不好立大义,而好立小信。蒙孙博于教,而文巧于辞,不好立大义,而好结小信,可游于楚。小侯既服,大侯既附,夫如是,则始可以施政矣。君曰:诺。乃游公子开方于卫,游季友于鲁,游蒙孙于楚。五年,诸侯附。

                                                  (《管子·霸言》)

管仲说:隰朋聪明敏捷,可任命管理东方各国的事务。宾胥无坚强而纯良,可任命管理西方各国的事务。卫国的政教,诡薄而好利。公子开方的为人,聪慧而敏捷,不能持久而喜欢创始,可以出使卫国。鲁国的政教,好六艺而守礼。季友的为人,恭谨而精纯,搏闻而知礼,多行小信,可以出使鲁国。楚国的政教,机巧文饰而好利,不好立大义而好立小信。蒙孙这个人,博于政教而巧于辞令,不好立大义,而好结小信,可以出使楚国。小国诸侯既已服从,大国诸侯既已亲附,能做到这一步,就可以开始向他们施加政令了。桓公说:好。于是派遣公子开方到卫国,派遣季友到鲁国,派遣蒙孙到楚国出使。五年,各国诸侯都亲附了。

三、管子的统战之功

对于管子统战的历史功绩,很多人给予极高的评价。

孔子:

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以左衽矣

(《论语·宪问》)

大意为: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在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

荀子: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五伯长,是也无他故焉,知一政于管仲也。

(《荀子·王霸》)

大意为:(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第一位,没有其他原因,主要是重用管仲的原故。

司马迁: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史记》)

大意为:管仲被齐国任用,施展他的政策,齐桓公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匡正天下,就在于管仲的谋略。

对于管子的统战之攻,齐桓公从另一个侧面给予表述,桓公既成霸业,在葵丘大会诸侯,自己想要举行祭祀天地的封禅大典。管仲出来劝阻说,古代封禅泰山的君主都受命于天。齐桓公不听,列举了他在管仲辅佐下取得的成就:

桓公曰:寡人北伐山戎,过孤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南伐至召陵,登熊耳山以望江汉。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诸侯莫违我。昔三代受命,亦何以异乎?(《管子.封禅》)

桓公说:我北伐山戎,远过孤竹国;西伐大夏,涉渡流沙河,束战马,悬兵车,攀登卑耳山,南伐到了召陵,登熊耳山以望长江汉水。与各诸侯国兵车之会有三次,乘车之会有六次,做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各国诸侯没有敢违抗我的。这同古时夏商周三代承受天命,有什么不同呢?

四、管子统战思想的当代意义

跨越2600多年,探寻先哲的统战智慧,其思想光芒依旧穿越时空,启迪我们产生无尽的遐思。

1.如何用管子智慧做国内统战?

统战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如何做好人的工作?

通之以道,畜之以惠,亲之以仁,养之以义,报之以德,结之以信,接之以礼,和之以乐,期之以事,攻之以言,发之以力,威之以诚。

(《管子·幼官图》)

用道理开导他们,用恩惠笼络他们,用仁爱团结他们,用道义培养他们,用恩德对待他们,用诚信交结他们,用礼节接待他们,用音乐和悦他们,从工作上考核他们,从言论上考察他们,用强力推动人他们,用戒律威服人他。

凡众者,爱之则亲,利之则至。是故明君设利以致之,明爱以亲之。徒利而不爱,则众至而不亲;徒爱而不利,则众亲而不至。爱施俱行,则说君臣、说朋友、说兄弟、说父子。爱施所设,四固不能守。

(《管子·版法解》)

凡是民众,对他们爱护,他们就亲近;为他们谋利益,他们就归附。因此,明君实行福利措施来招引他们,表明爱护之意来亲近他们。只谋利而不爱护,民众就归附而不亲近;只爱护而不谋利,民众就亲近而不肯归附。爱与利兼而行之,那就君臣喜悦,朋友喜悦,兄弟喜悦,父子喜悦了。爱、利兼行的结果,在战时,敌国的四境虽固都不能据守。

可为忧者为之忧,可为谋者为之谋。(《管子·小匡》)

可以分忧的代他们分忧,可以谋事的替他们谋事。

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亲之。(《管子·正》)

爱护人们,生育人们,教养人们,育成人们,利人而不居有德,使天下都来亲近

行天道,出公理,则远者自亲;废天道,行私为,则子母相怨。故曰: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管子.形势解》)

行事合于天道,出自公理,则远者都来亲近;废天道,按私心行事,则母子互相怨恨。所以说:“天道之极,远者自亲;人事之起,近亲造怨。

2.如何用管子智慧建立国际反霸统一战线?

2.1 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的旗帜

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某西方霸权国家,为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在收拾了几个和他对着干的小国之后,把战略重心东移,在中国周边遍布重兵,费尽心思打压中国、挑衅中国、离间中国周边关系。当此之时,只有我们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的旗帜,把所有反对霸权主义的国家团结起来,把世界上受侵略掠夺的国家联合起来,组成广泛的反霸国际统一战线,则霸权自然没有市场。

 2.2 以事合交,以德合人

世界各国人民为了反对霸权主义,摆脱霸权的控制,都在尝试着建立各种组织。欧洲共同体、非洲共同体、南美共同体、上海组织、东盟以及各种经济政治论坛,都向霸权发出了挑战。中国更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各个组织中去,或者同各个组织进行建设性的合作,中国新的一届中央领导人纵横捭阖,运筹帷幄,抓住主要矛盾,破解难题,提出惠及各国人民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这是一条复兴之路,反霸之路,国际统战之路。

2.3 邻国亲之,与国信之

明主内行其法度,外行其理义,故邻国亲之,与国信之,有患则邻国忧之,有难则邻国救之。乱主内失其百姓,外不信于邻国,故有患则莫之忧也,有难则莫之救也,外内皆失,孤特而无党,故国弱而主辱。

                                            (《管子·形势解》)

明君对内实行法度,对外实行理义。所以邻国亲近他,盟国信任他。有祸患邻国替他分忧,有危难邻国对他援救。昏君对内脱离人民,对外不取信于邻国。国有祸患没有人替他分优,国有危难没有人对他援救。内外都脱离了,孤立而无援,所以国弱而君辱。

新中国的历代领导人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政策,深化同周边国家的互利合作和互联互通。切实加强同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了稳定的周边环境,但还要看到个别见利忘义、反复无常的国家给我国造成的困扰,今后如何处理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成为建立广泛国际反霸统一战线的新课题,处理好同他们的关系,则霸权主义者对中国的包围将不攻自破。

2.4 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至,诸侯之君可朝

故精于谋,则人主之愿可得,而令可行也;精干刑,则大国之地可夺,强国之兵可圉也;精于权,则天下之兵可齐,诸侯之君可朝也。

                                            (《管子·霸言》)

精于谋略则人君的愿望可以实现,而号令可以推行;精于形势则大国土地可以夺取,而强国之兵可以包围;精于权力则天下的兵力可剪除,诸侯国的君主可以召见了。

   中国新的一届中央领导人正在发挥集体智慧,运用有效地策略,建立广泛的反霸国际统一战线,打破国际霸权主义的反华制华的图谋这将成为实现2020年小康目标2050年中华复兴战略的关键一招

 

1】《左传》宣公三年王孙满语,《史记·楚世家》同。

2】此是《谷梁》说。《论语》是九合诸侯之语,《国语·齐语》云:兵车之属六,乘车之会三;《史记·封禅书》却说:兵车之会三,而乘车之会六,《齐世家》亦同。二者释九合时迥异。而且,《晋世家》亦载晋倬公曾自言九合诸侯。因此可知九合乃泛言其多,不必确指。

3】《孟子·告子章句下》

 

 

 

 

 

上一条: 总第47 期 《管子》礼思想研究      下一条:总第47期 浅论“精气说”对于社会和国家进步的贡献